中國官方推動「老藥新用」臨床研究和成果應用—新聞—科學網

2020-12-01 科學網

 

中新網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 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部獲悉,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近日專門印發通知,推動新冠肺炎治療「老藥新用」臨床研究的規範開展和成果應用。

科研攻關組的最新通知稱,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促進有潛在抗病毒或對症治療作用的藥品及早進入臨床應用,就國家啟動公共衛生應急機制期間,有關「老藥新用」開展抗新冠肺炎治療臨床研究提出四項具體要求:

一是支持符合條件的醫院開展相關藥品臨床研究。相關臨床研究原則上應當在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包括方艙醫院等)進行。所使用的藥品應為已上市藥品。相關藥品應在體外實驗中對新冠病毒具有明確的抑制作用,或動物實驗結果支持開展新冠肺炎治療臨床研究。

二是提高相關藥品臨床研究的整體效率。各級衛生和科技行政部門要及時收集轄區內醫療機構和科研機構所提出的擬開展臨床研究的藥品,及時上報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組長單位科技部。

三是促進相關藥品臨床研究規範開展。開展相關藥品臨床研究,應當堅持治療優先、疫情防控優先,堅決防止因研究影響患者治療、影響整體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對創新性強以及風險較高的項目,要加強科學性審查和風險評估。

四是推動臨床研究成果的應用。各級衛生和科技行政部門要及時收集轄區內醫療機構相關藥品臨床研究工作進展情況,匯總臨床研究結果上報科研攻關組,經初步審查後,效果較好的藥品將推薦至醫療救治組組織專家研究,決定是否擴大使用範圍或納入診療方案。疫情防控期間,由科研攻關組建立藥品臨床研究信息統一發布機制。

【相關閱讀】 國務院規範醫療機構開展新冠肺炎藥物臨床研究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官方推動「老藥新用」臨床研究和成果應用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官方推動「老藥新用」臨床研究和成果應用中新網北京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部獲悉,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近日專門印發通知,推動新冠肺炎治療「老藥新用
  • 老藥新用或是新冠肺炎治療「捷徑」—新聞—科學網
    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胡欣:
  • 「老藥新用」為企業藥物研發提供新思路—新聞—科學網
    事實上,已有眾多企業以「老藥新用」的思路,開展了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研發。此前,吉利德(Gilead)對於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建議,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值得注意和最具影響力的藥物再利用方面的貢獻。
  • 老藥新用:老藥品的新使命—新聞—科學網
    「老藥新用」,是指發現現有臨床應用藥物的新用途。相對新藥研發而言,成本低、花費少、耗時短,是研發的一大熱點。
  • 老藥新用:兒童結節性硬化症臨床治療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支持下,我國醫務工作者進行的一項歷時2年的臨床研究表明,利用這一藥物治療一種罕見病——兒童結節性硬化症合併癲癇安全有效,成為「老藥新用」的新案例,更為罕見病藥物開發帶來了啟示。 近日出版的中華兒科雜誌,刊載了解放軍301醫院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鄒麗萍團隊題為《雷帕黴素治療兒童結節性硬化症合併癲癇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觀察》的論文,介紹了這一臨床研究成果。
  • 老藥新用 罕見病用藥的新捷徑
    老藥新用在兩個階段可以實現:確定候選藥物和檢測療效。對老藥新用機會的確定是一個新興的創新領域,它可以跨越簡單的臨床偶然性、先進的樣本採集方法和基因表達模式的分析。通常,偶然性一直是老藥新用的主要驅動力。麻風病的治療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老藥新用來「戰疫」!中國新冠病毒治療臨床試驗一覽
    近日,《Nature》雜誌對中國正在開展的新冠病毒(SARS-CoV-2)治療的臨床試驗進行了報導關注。報導指出,關於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註冊表數量每天都在增長,目前還沒有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醫生們也急於幫助患者,但必須要進行臨床試驗,並設置嚴格的研究參數標準(比如對照組、隨機分組和臨床結果的衡量標準等),否則一切努力都將是徒勞。
  • 科學網—老藥有新用
    所謂「老藥」是指被投放市場用於臨床的時間較久、已為廣大醫藥人員或社會人群所了解的藥品;而「新用」則是說這些藥品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又發現了新的用途
  • 血凝酶類藥臨床應用仍需深入研究
    2月3日,中國生化製藥工業協會在京召開「血凝酶類止血藥物臨床應用研討會」,來自江蘇省血液研究所、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瀋陽藥科大學、北京大學藥學院等單位的基礎研究、臨床醫學、臨床藥學、藥物經濟學等方面的院士和資深專家學者、製藥企業負責人等,就血凝酶類藥物的發展情況、臨床應用、基礎研究等內容深入分析與討論。
  • 老藥新用:磷酸氯喹的前世今生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近日,有著70餘年歷史的抗瘧老藥磷酸氯喹,成了最受關注的治療新冠肺炎潛在有效藥物之一。為什麼選中磷酸氯喹?
  • 預測抗抑鬱藥治療療效的腦電生物標記物被發現—新聞—科學網
    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吳畏,與史丹福大學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李俠(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中國科學報》60年始終秉持為科學代言,為理性背書,為民智開啟,為國運護航,為文化開新篇。下一甲子,希望《中國科學報》捍衛科學精神,團結科學共同體,用知識驅散陰霾,為中國書寫新的輝煌。
  • 「老藥新用」治新冠肺炎,多項國際頂尖研究開啟
    此外,一些政府和慈善機構最新宣布的贈款已注入加速器的初始資金。陳·扎克伯格倡議(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和英國政府上周分別宣布向加速器投入2500萬美元 和4000萬英鎊。新注入的資金將有助於加速器繼續資助針 對新冠肺炎進行的「老藥新用」藥物和生物化合物的研究。
  • 期待科技成果更快轉化生產力—新聞—科學網
    11月19日,第二屆醫藥產業創新與成果轉化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在北京召開。作為此次活動的主持人、北京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主任鄒穎表示,活動旨在支持博士後專業人才培養、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北京科研人才集聚的優勢,助力科創中心建設。
  • 2020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據悉,本次活動分為推薦申報、項目初審、公眾評選、院士函審、專家終審和新聞發布6個環節。其中17個候選項目從推薦申報中脫穎而出進入公眾投票環節,得到6萬餘名廣大同行的熱情參與;為了體現評選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將所有候選項目提交相關領域的院士進行函審,按技術創新性突出、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顯著、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等標準進行無記名投票,最終由終審專家團評審產生本年度的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 藥理學家韓銳追憶抗腫瘤藥研究—新聞—科學網
    面對外界無形的壓力,研究組卻沒有打亂節奏,而是堅持嚴謹的工作態度,經過反覆實驗,核對結果。事實證明,藥物所研究組的研究結果是科學嚴謹,令人信服的。在人心浮躁的特殊年代,韓銳和同事們實事求是、崇尚創新的科研誠信精神經受住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在抗腫瘤藥物的研究過程中,韓銳作為年輕的科研人員,他意識到做好這項工作的基礎首先要了解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特別是研究方法的進展和研究方向。
  • 老藥新用,磷酸氯喹成新寵!醫藥股「聞風而動」
    磷酸氯喹是值得探討的藥品2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已臨床應用70多年的抗瘧疾藥物磷酸氯喹對新冠肺炎具有明確療效。2月18日,國資委國新辦發布會透露,央企對抗疫藥物「磷酸氯喹」加速生產儲備,通用技術集團2月底前可生產出製劑產品,華潤集團在現有氯喹相關產品庫存32.5萬盒基礎上還在增加儲備,中國醫藥正抓緊恢復磷酸氯喹生產,保證供應。此次磷酸氯喹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的應用是氯喹類藥物在「老藥新用」方面的又一次探索。
  • 又一老藥新用!7項國內外臨床試驗關注溴已新對抗新冠病毒
    「沒有有效抗病毒藥物的情況下,短期開發一款全新化合物藥物是不現實的,安全性與療效是急不來的,這些臨床試驗最終能篩選出多少安全有效的藥物都是未知數。因此,探索老藥新用是相對較快速的研發策略。」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胡欣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 老藥新用研究稱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雙黃連口服液買不到了
    記者31日從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獲悉,該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此前,上海藥物所啟動由蔣華良院士牽頭的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藥物研究應急攻關團隊,在前期SARS相關研究和藥物發現成果基礎上,聚焦針對該病毒的治療候選新藥篩選
  • 腫瘤免疫治療能否走出「圍城」—新聞—科學網
    近日,2019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召開,來自中國的科研團隊首次披露了一項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關注。 治療癌症,能打疫苗 天津市北辰醫院腫瘤科主任杜學明做過2萬多臺手術,在臨床一線的工作經歷讓他深深感受到手術、放療、化療等傳統治療手段帶給患者的痛,他一直想要尋找新的治療手段,減輕病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