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將帶來史無前例的發現」 人類胚胎幹細胞正重塑生物學概念並...

2020-11-27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來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神經「花結」組裝成正在培養的球體。

圖片來源:Gist Croft/Ali Brivanlou/Rockefeller University

1998年,當研究人員最早弄清楚如何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時,Dieter Egli正要開始念研究生。自此以後的20年裡,這種多產細胞一直伴隨著Egli的職業生涯。這位如今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的生物學家,利用它們探尋了來自成人細胞的DNA如何被重新編程成胚胎狀態,並且解決了關於糖尿病發生和治療的問題。Egli甚至幫助開發了一種全新的人類胚胎幹細胞形式。其能簡化關於不同人類基因做了什麼的研究。

廣泛的研究讓Egli成為胚胎幹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領軍者。該領域面臨著資助受限以及狂熱追尋競爭技術的挑戰。尤其是各種同類技術,並未帶有相同的倫理標準。不過,很多人認為,如今人類胚胎幹細胞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對於胚胎幹細胞,我感到非常興奮。」Egli說,「它們將帶來改變生活的史無前例的發現。對此,我毫不懷疑。」

胚胎幹(ES)細胞提供了關於早期發育的優質信息。正如天文學家回顧宇宙大爆炸以尋求關於宇宙的基本見解,生物學家探究這些細胞內的分子以尋找關於單個原始細胞如何變成幾萬億個細胞並且擁有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形式和功能的線索。科學家學會了如何將這種細胞變成幾十種代表身體內各種組織和器官的成熟細胞。從2010年試圖修復脊髓損傷的努力開始,已有十幾項利用ES細胞創建的細胞開展的臨床試驗,旨在治療帕金森氏症、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早期結果表明,一些方法正在奏效:一份日前發布的期待已久的報告證實,兩名患有同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的病人在視力上出現了改善。黃斑變性是一種破壞視覺敏銳度的疾病。

試探性的開端

1981年,研究人員成功培養出來自小鼠胚胎的幹細胞。他們很快意識到這項發現的巨大潛力,因為這些細胞既能自我複製,又可被推動變成身體200餘種細胞類型中的任何一種。不過,此項技術並不容易在靈長類動物身上實現。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生物學家James Thomson花了14年時間,才將該技術成功用於猴子。3年後,Thomson利用生育治療中未使用的捐贈胚胎,創建了全球首個人類ES細胞系。

此項發現激起了一場道德風暴。批評者——大多數來自宗教界——認為胚胎構成了人類的一部分,並且想阻止任何涉及破壞胚胎的研究。2001年,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將政府資助限制在僅針對一些現有ES細胞系的研究上。此項決定迫使那些打算在該國開展相關研究的科學家尋求私人或者各州資助,並且經常創建兩個實驗室—— 一個針對ES細胞研究,另一個開展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工作。在包括德國和義大利在內的其他國家,創建此類細胞則被完全禁止。

不過,相關研究還是在能夠開展的地方繼續進行。澳大利亞、新加坡、以色列、加拿大、美國以及一些其他國家的研究人員很快報告稱,他們將胚胎幹細胞轉化成神經元、免疫細胞和跳動的心臟細胞。

此類研究促成了可能是本世紀再生醫學和生物學研究領域最大的創新:誘導多能幹(iPS)細胞的發現。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幹細胞生物學家Shinya Yamanaka僅利用4個遺傳因子,成功地使成年小鼠細胞返回到像胚胎一樣的狀態。次年,他和Thomson在人類細胞中實現了同樣的壯舉。理論上,這一過程提供了和治療性克隆相同的潛在回報——無限量供應同患者基因匹配的多能細胞,但不會出現道德困境。

為研究遺傳病帶來新工具

研究人員還在嘗試生長器官。如果獲得正確的信號分子和3D環境,ES細胞可組成被稱為類器官的複雜組織,即便是在培養皿中。這種能力對於諸如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James Wells等研究人員來說非常重要。Wells正在培養腸道類器官,以便用於測試藥物,並且可能有一天用於器官移植。

同時,ES細胞的新來源為研究遺傳性疾病帶來了新工具。例如,2004年,芝加哥的生殖科醫生開始利用通過體外授精創建的胚胎產生ES細胞系。這些胚胎被發現有遺傳缺陷,因此無法被用於不孕治療。這項努力使該團隊創建了地中海貧血症、亨廷頓氏病、馬凡症候群、肌肉萎縮症和其他遺傳疾病的分子模型。2007年,研究人員利用ES細胞闡明了導致在被稱為脆性X症候群的可遺傳疾病中見到的認知損傷的分子變化。

研究人員表示,iPS細胞為在培養皿中研究疾病帶來了更多前景——可利用任何患有疑似遺傳疾病的活著的人生長出幹細胞。不過,很多人仍看到了ES細胞在該領域的巨大潛力。ES細胞仍能起到輔助作用。

例如,2008年,來自哈佛大學的Kevin Eggan產生了來自神經退行性疾病——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ALS)患者的iPS細胞系。Eggan從此前利用ES細胞開展的工作中了解到如何「誘騙」多潛能細胞變成受ALS影響的大腦細胞——運動神經元。當利用來自患者的iPS細胞開展相同工作時,他能迅速地比較兩類細胞。和未患有ALS的人相比,來自患者的細胞放出更多電。「我們利用了用ES細胞開展的所有工作來了解運動神經元。」Eggan表示。如今,一種令來自患者的iPS細胞沉默的抗癲癇藥物正在人類身上測試。結果有望在兩個月後出爐。

重要性一如從前

ES細胞研究仍有上升的空間,如果能跨過一些障礙的話。一個大問題是產生很多細胞類型極具挑戰性。據Melton估測,迄今為止,僅有10種左右的細胞可真正在功能上向普通的人類細胞看齊。同時,一些有著最深遠用途的細胞,比如卵子和精子,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一個挑戰。

該領域還面臨著資助上的不確定性。科學家頻頻聽到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可能對關於ES細胞研究的聯邦資助實施新限制的傳聞。

不過,很多研究人員認為,儘管有著跌宕起伏的歷史,但ES細胞一再通過一些難以預測的方式證實了它們的價值。一些人甚至相應減少了對動物模型的使用,因為ES細胞似乎提供了研究人類疾病的更好路徑。

Yamanaka表示,ES細胞推動了其關於iPS細胞的研究工作。同時,是Thomson針對人類ES細胞的「處方」,使從小鼠轉向人類iPS細胞的努力僅在1年內便得以實現。而此前,從小鼠到人類各種ES細胞的轉變用了近20年。「我們確切地知道應當如何培養人類iPS細胞。」Yamanaka說。

他認為,ES細胞對於理解多能性機制和改善任何多能細胞的醫療用途同樣至關重要。「現在,人類ES細胞的重要性不亞於20年前。我想像不到未來它的重要性將會變低。」

相關焦點

  • 人類胚胎幹細胞正重塑生物學概念並開始進入臨床—新聞—科學網
  • 人類胚胎幹細胞終獲克隆
    他們先將這些卵細胞去除DNA,植入了他人皮膚細胞的細胞核,經過電流刺激,有21個卵細胞發育到了被稱為囊胚的階段,再取該組織的一部分進行培養,其中6個成為了胚胎幹細胞。促使這些胚胎幹細胞分化成心肌後,研究小組還確認了脈動。  據報導,在成功培育的6個胚胎幹細胞中,有4個是由同一名女子提供的卵細胞製成的,它們似乎具有某種容易成為胚胎幹細胞的特質。
  • 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 謹慎應用
    新華網東京10月27日電 綜述: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謹慎應用——規範生物技術發展專題報導之四  新華社記者張可喜  人類胚胎幹細胞又被稱為「萬能細胞」。它能被培養為人類的幾乎各種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在醫學和生物學上具有巨大潛力,因而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在這一領域,世界性的研究開發競爭正在迅速展開。
  • 幹細胞的概念
    幹細胞克隆動物的成功和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建立,是二十世紀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使生殖與發育生物學成為二十一世紀生命科學的「新主角」。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前,手機在人們的概念中只是一個用來通話的電子設備,但如今能支付、拍照、導航……智慧型手機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同樣,未來幹細胞在預防疾病、抵抗衰老、治療難治性疾病等各個層面將得到廣泛應用,對人類的平均年齡、工作年限等各方面都會有跨時代的改變。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每個胚層將分別分化形成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器官,如外胚層將分化為皮膚、眼睛和神經系統等,中胚層將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組織,內胚層將分化為肝、肺和腸等。由於內細胞群可以發育成完整的個體,因而這些細胞被認為具有全能性。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每個胚層將分別分化形成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器官,如外胚層將分化為皮膚、眼睛和神經系統等,中胚層將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組織,內胚層將分化為肝、肺和腸等。由於內細胞群可以發育成完整的個體,因而這些細胞被認為具有全能性。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
  • 日本將量產人類胚胎幹細胞
    【日本將量產人類胚胎幹細胞】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於近日發布了臨床用人類胚胎幹細胞(ES他們將從今年10月開始,利用再生醫學人類胚胎幹細胞處理設備對不育治療後剩餘的胚胎進行處理,製成胚胎幹細胞。預計12月初建成首個細胞株,2018年2月開始向醫療機構批量供應。今後10年內計劃總共建20株。(科技部網站)
  • 20年間,胚胎幹細胞的「革命之路」 | Nature長文
    自1998年科學界首次成功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至今,20年間圍繞著它的研究一直在希望、爭議之間發展,並正朝著臨床的方向積極前進。由胚胎幹細胞分化而來的神經群,在培養基中聚集成球狀。今年3月,一項發表於《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的文章揭示了利用來源於胚胎幹細胞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胚胎幹細胞一直讓我很興奮。它們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新發現,並有著改變生命的意義。我對此毫不懷疑。」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Dieter Egli強調道。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通常人胚胎幹細胞的來源有四種:選擇性流產的人類胚胎組織;治療不孕症夫婦不需要的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捐獻者專門為研究所捐獻的配子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將人體細胞核移植入人或動物的卵泡內產生人類胚胎或嵌合體胚胎。
  • 3D列印「無所不能」:可造人類胚胎幹細胞
    人類胚胎幹細胞在再生醫學領域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這些由早期胚胎發展而來的幹細胞擁有著分化成人體各種細胞的能力,如何無損並可控地讓胚胎幹細胞形成人們所需的三維結構,一直是業界難題,而這項突破解決了這一問題,讓人們能夠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準確構建三維組織和結構,從而大大加速和改善藥物檢測工藝的發展。
  • GATA3基因:幹細胞的「分院帽」,很早就開始激活胚胎幹細胞分化
    新生們逐個戴上分院帽,分院帽會將他們分到不同的學院,格蘭芬多,斯萊特林或拉文克勞……在人類的胚胎發育中也有這麼一頂「分院帽」,那是一段重要的基因,叫GATA3基因。我們的生物學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小群叫做胚胎幹細胞的細胞,這些細胞通過細胞分裂,產生專門在身體中發揮特定作用的細胞,這一過程被稱為分化。人類體內的「學院」也真夠多的,200多「所」,GATA3基因這頂「分院帽」要將最原始的幹細胞分到不同的「學院」。
  • 首個牛胚胎幹細胞誕生 有望帶來更加健康和高產的家畜
    獲得這些可變成從皮膚到肌肉、骨頭等各種組織的多功能細胞,將使調整和保存肉牛以及乳牛品種的遺傳性狀變得更加容易。這反過來又促成了產生更多牛奶或者更嫩牛肉、產仔時面臨更少併發症以及擁有更強的疾病抵抗力的動物。此項發現或許還為研究牛的基本發育和成為人類疾病模型開闢了道路。「我原以為這輩子都不會看到此事發生。」
  • 人胚胎幹細胞標準(附:權威解讀)
    近年來,我國幹細胞研究的臨床轉化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由於來源不一、類型多樣、功能複雜,幹細胞在製備工藝、質控手段、應用方式、適應症選擇等方面差異較大,亟須建立統一標準,促進臨床研究和臨床試驗更好發展。鑑於此,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於2016年成立了幹細胞標準工作組,依法、依規、有序地開展了標準制定工作。
  • PNAS:非轉基因原態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獲進展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無法有效地將胚胎幹細胞維持在它們的原始幹細胞狀態,這影響了胚胎幹細胞在臨床上的應用。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非轉基因,初始原態人類多能幹細胞的產生,並詳細介紹了兩種實驗方法路徑,這將有助於幹細胞多能狀態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erivation of na?
  • 首個牛胚胎幹細胞誕生
    家畜育種者如今可利用胚胎幹細胞改善畜群的遺傳性狀。
  • 歐巴馬為何取消美國胚胎幹細胞研究限制
    美國總統歐巴馬9日籤署行政命令,宣布解除對用聯邦政府資金支持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限制。美國專家和媒體認為,此舉主要源於三大因素。  一、履行競選承諾。歐巴馬在競選總統時就表示,胚胎幹細胞的醫學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他強烈支持拓展胚胎幹細胞研究,布希政府的胚胎幹細胞政策妨礙了美國有關科學家的工作,也削弱了美國與其他國家在幹細胞研究領域競爭的能力。歐巴馬上臺前曾指出,他將通過一項總統令取消布希的相關限制命令。因此,美國專家和媒體對歐巴馬的舉動並不感到意外,認為取消這項限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 小鼠新型全能幹細胞問世 由最初期胚胎育成
    由最初期胚胎育成  小鼠新型全能幹細胞問世  英國研究團隊在近日《自然》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一種全新方法,利用小鼠發育最初期的4—8個細胞胚胎,培育出了一種全能幹細胞系——擴展潛能幹細胞(EPSCs
  • Cell:北大學者利用一種化學混合物讓多能性幹細胞具備全能性
    在胚胎發育期間,受精卵和它的初始細胞被認為是全能性的,這是因為它們能夠產生所有的胚胎細胞系和胚外細胞系。然而,在體外獲得具有這種發育潛能的幹細胞一直幹細胞生物學領域的一個重大挑戰。這項研究是世界上首次報導獲得一種穩定的有潛能產生胚胎細胞系和胚外細胞系的全能性樣幹細胞(totipotent-like stem cell)。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2】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
  • 本屆諾貝爾獎癌症和幹細胞成為熱點!未來,幹細胞將為更多疾病帶來...
    而他們也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653萬人民幣)。幹細胞還可以廣泛應用於難以醫治的白血病、早老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糖尿病、中風和脊柱損傷等目前尚不能治癒的200多種疾病。 隨著生物醫學科技的發展,以及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幹細胞再生醫學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現在已經可以把成人細胞轉化為幹細胞,返回到胚胎幹細胞的狀態進行研究,不再需要從胚胎中提取,即誘導多能幹細胞(iPS)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