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諾貝爾獎癌症和幹細胞成為熱點!未來,幹細胞將為更多疾病帶來...

2020-11-30 騰訊網

2019年諾貝爾生醫獎宣布頒發給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Gregg L. Semenza,這3人獲獎的原因,是研究「細胞如何適應氧氣供應量的變化」,為貧血、癌症、其他疾病的新治療策略打開新大門。而他們也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653萬人民幣)。

諾貝爾獎暗示未來醫療方向:細胞的問題細胞解決!

自 1901 年截止到去年,已頒發了 109 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 216 位獲獎人 ,其中有 12 名是女性,包括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她因為發現了青蒿素獲得了 2015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有別於過去諾貝爾生醫獎常頒發給特定疾病、特定藥物的發明、發現者,現在的醫學研究,更傾向於從人體自身尋找解答。

人們漸漸發現,與其用藥物等外力去幹涉身體運作,不如好好參透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身體的某項數值異常,並從源頭去解決、治療疾病。

幹細胞開啟細胞修復全盛時代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功能細胞。它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和人體的潛在功能。因此,在醫學界被稱為「萬能細胞」。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蘭迪·謝克曼認為,幹細胞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潛力是巨大的,憑藉它的「萬能」特性可以再造一種全新的,甚至是更年輕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幹細胞還可以廣泛應用於難以醫治的白血病、早老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糖尿病、中風和脊柱損傷等目前尚不能治癒的200多種疾病。

隨著生物醫學科技的發展,以及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幹細胞再生醫學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現在已經可以把成人細胞轉化為幹細胞,返回到胚胎幹細胞的狀態進行研究,不再需要從胚胎中提取,即誘導多能幹細胞(iPS)技術。而且,細胞不僅能從健康成人身上獲取,也可以從病人身上獲取,從而針對各種疾病展開深入研究。

「如今是分子生物學的全盛時期,人們都在討論基因如何形成特定蛋白質,如何排序等。與分子生物學相比,看起來缺乏魅力的細胞生物學是繁複困難的學科,然而,發現細胞運輸系統背後的分子機制,在推動細胞生物學發展上有無可比擬的作用。」

謝克曼在預測生物學未來趨勢時表示,基因編碼固然神奇,但了解細胞仍然是認識生命的基礎,也是所有前沿科學家所追求的目標。

幹細胞為幹預更多疾病帶來可能

美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戴利(George Daley)就曾預言:「20世紀是藥物治療的時代,21世紀將是細胞治療的時代」。

幹細胞療法從以前被質疑,逐漸被接受,然後到現在的蓬勃發展,可以體現一個時代的進步。未來,幹細胞又將如何發展呢?

下表是國際上進入後期臨床,有可能獲批的幹細胞藥物總結。

在5~8年左右的時間裡,幹細胞產品的臨床研究將出現爆發性增長,目標適應症也將會大大增加。而幹細胞庫和幹細胞輔助產品的合計銷售額也高達 30 億美元左右。整體來看,幹細胞療法的應用前景廣闊,據2014國際細胞治療研討會上專家預測,預計到2020年全球幹細胞產業規模將達到4000億美元。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遇到機遇和挑戰,幹細胞療法也是如此。幹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對未來報以希望,幹細胞有望在將來讓那些患有自身免疫性、器官退化性疾等病的患者再次享受健康的生活。

未來,一起見證!

相關焦點

  • 聚焦癌症治療!幹細胞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可能
    幹細胞「變身」免疫細胞來治療癌症,體現了幹細胞幫助人類對抗癌症成為可能。上的數據按照不同疾病的臨床試驗數量進行排序,結果發現用於癌症治療的幹細胞臨床試驗項目佔比超過46%。因此,間充質幹細胞作為抗癌藥物的載體用於癌症的治療也日趨成為研究的熱點。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研人員利用間充質幹細胞向小鼠體內輸送抗癌藥物,減少了藥物對非腫瘤組織的損害。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4]。
  • Cancer Cell:腫瘤幹細胞為根治癌症帶來了新的曙光
    癌症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200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約1000萬人,死亡620萬人;預計2020年癌症新發病例將達到1500萬人,死亡1000萬人。《中國癌症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指出:癌症正在成為21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癌症研究已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需要重點解決的重大疾病之一。
  • 幹細胞可治療的疾病數量增加300%!未來更多疾病期待幹細胞療法的到...
    英文原版截圖報告還指出,2018年全球幹細胞市場規模大約為86.5億美元,預計在未來6年將以8.8%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2018年成體幹細胞佔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市場值約為73.8億美元),預計未來6年將保持領先。
  • 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未來可期!
    幹細胞由於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細胞的特性,在細胞替代治療和組織器官修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能,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提供了新的解決策略,近年來已成為新醫學革命的核心之一。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是一種以視神經炎和脊髓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高復發、高致殘、高致衰性的中樞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於中青年,亞洲人群易感,該病極易復發且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預後較差。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只對部分人有效,而且效果一般。開發有效治療NMOSD的新藥是全世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 免疫細胞和幹細胞技術給人類帶來了希望
    當人類發現幹細胞技術後,科學家和醫生們無一不為其帶來的奇蹟感到驚嘆,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患者能做的只有勇於面對疾病,積極的配合醫生治療疾病
  • 癌症是由幹細胞產生的?
    談「癌」色變,遭遇癌症後的恐懼幾乎是我們每個人最正常不過的反應。這不僅因為癌症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而且還因為癌症到目前為止都是人類沒有弄清其產生機理的疾病之一。那麼癌症的背後,到底存在著怎樣的秘密呢?癌症細胞是由普通的細胞變異而來的,還是有其更為獨特的產生機理呢?
  • 抗擊癌症和新冠肺炎:科學家寄希望於幹細胞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首次獲得胚胎幹細胞類似物,並憑此斬獲諾貝爾獎。 胚胎幹細胞類似物可以使人有機會進行人工再生並治癒重大疾病。如果從癌症患者體內提取出所謂的腫瘤相關T細胞,進行改進並放回,可以完全治癒癌症。
  • 未來醫學的發展熱點:幹細胞與再生醫學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以及遺傳學等基礎學科的迅猛發展以及幹細胞和組織工程技術在現代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中的應用,使得現代再生醫學已初步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國際上,再生醫學已經成為當今生物學和醫學關注的焦點和研究的熱點。
  • 博雅幹細胞:通過幹細胞存儲為更多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而她意識到幹細胞或許能夠帶來希望。她說,「新生兒的幹細胞已經被世界各地應用在臨床試驗中,它們可以用來幫助身體恢復。如果把新生兒的幹細胞存儲下來,我們就可以在腦瘤治療中使用起來。這些細胞或許會被注射到哥哥的脊髓液中,從而縮小腦部腫瘤,又或者被用來構建新組織以修復受損的組織。」這個事跡說明,幹細胞存儲帶所具有的潛在益處已經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所知,尤其是對於新時代的孕媽媽。
  • 行業| 2020年全球幹細胞市值達91億美元,哪些疾病將最先受益...
    2020年9月,全球知名行業調研機構Reportlinker發布了全球幹細胞產業報告,對新冠疫情下全球幹細胞產業進行了分析,並對未來7年全球幹細胞產業作了評估和預測。隨著幹細胞臨床應用數量的顯著增加以及慢性病新療法的出現,加上自動化及智能化細胞處理及存儲技術的發展,未來幾年全球幹細胞產業的增長勢頭將非常強勁。
  • 大火起來的新基建,將成為幹細胞儲存加碼前行的一味藥引
    幹細胞是再生醫學的重要資源,它具有發育為多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所以醫學界都喜歡稱它為 「萬能細胞」。幹細胞通過分泌可溶性細胞因子調節其他細胞的行為,修復損傷的組織或細胞。幹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會動員該部位的細胞一起努力,改善病變組織或器官的功能。幹細胞可以幫助治療或緩解多種疾病,例如免疫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
  • Nature:幹細胞給血液疾病治療帶來新福音
    2014年8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從科學家們揭開幹細胞一代神秘的面紗後,一種治癒各種血液疾病和免疫疾病的方法即近在眼前。「造血幹細胞是可自行支配的最好的治療工具,因為他們在體內可以分化成任何一種血液細胞。未來我們會在很多方面使用這些細胞而不只是目前用移植方法來治療嚴重的血液疾病,但前提是我們能夠發現它們是如何產生的。我們的研究對這種可能性的發生又近了一步。」他說。廣泛使用造血幹細胞的一個嚴重障礙使它們無法在實驗室內生產。
  • 行業| 2020年全球幹細胞市值達91億美元,哪些疾病將最先受益?
    2020年9月,全球知名行業調研機構Reportlinker發布了全球幹細胞產業報告,對新冠疫情下全球幹細胞產業進行了分析,並對未來7年全球幹細胞產業作了評估和預測。隨著幹細胞臨床應用數量的顯著增加以及慢性病新療法的出現,加上自動化及智能化細胞處理及存儲技術的發展,未來幾年全球幹細胞產業的增長勢頭將非常強勁。
  • 幹細胞治療肝臟疾病案例和機制
    據估中國超過五分之一的人群正受到肝臟疾病的困擾,尤其是B肝(HBV)、C肝(HCV)、肝硬化、肝癌、非酒精脂肪肝(NAFLD)、酒精性肝病(ALD)和藥物性肝損傷(DILI),這使肝病成為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 最新綜述:幹細胞有望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新一代療法
    創傷性腦損傷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造成的損傷是永久性的,因此這種損傷的修復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其中一個很有前途的方法是細胞療法,即使用祖細胞或幹細胞治療腦損傷和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近期,《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的新綜述指出[1],使用多種成人多能幹細胞治療可以改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預後,如外傷性腦損傷(TBI)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SNHL)。
  • 最新綜述:幹細胞有望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新一代療法
    創傷性腦損傷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造成的損傷是永久性的,因此這種損傷的修復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其中一個很有前途的方法是細胞療法,即使用祖細胞或幹細胞治療腦損傷和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 幹細胞療法在部分中樞神經性疾病的進展和挑戰
    適應症涉及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和癌症等多個不同領域。截止目前,CDE已受理14項幹細胞治療臨床試驗的申請,10項已通過默示。全球已上市16種幹細胞治療產品。幹細胞療法給神經性疾病治療提供了希望,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00項應用各種幹細胞方法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被註冊,主要為多發性硬化症、中風、帕金森和脊髓損傷。
  • 曾春雨:幹細胞療法未來發展機遇大於挑戰
    編者按:幹細胞治療是當前研究者的熱門研究方向,衛生部等部門對幹細胞臨床研究也相當重視,三月份出臺了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但由於幹細胞治療存在諸多基礎性問題尚未解決,因而給研究者帶來一些挑戰和難題。
  • 案例分享:幹細胞治療在八大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二、免疫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銀屑病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團隊合作的「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臨床研究的開展,意味著被稱為「不死癌症」的銀屑病(又名牛皮癬)迎來了治療的新希望。目前已有5人進入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療程,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有患者已能見到皮損明顯好轉的積極療效。
  • 諾貝爾獎幹細胞技術首次人體試驗
    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希望推出一個2期的幹細胞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臨床試驗。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團隊也不甘落後,其計劃在今年研究如何使用12年前被發現並贏得了2012年諾貝爾獎的誘導多能幹細胞。這些細胞(簡稱ipsc)是利用普通的成年人體細胞,藉助生物學技術使其像胚胎幹細胞一樣被製造出來。這樣做的好處是,這些細胞不會與倫理相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