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吉:做出全球最亮LED,成諾獎得主得意門徒

2020-12-05 騰訊網

2019 年 12 月 14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 2019 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中國區榜單。在本屆榜單上,雖然缺失了「創業家」的身影,但是我們看到了許多在具有產業化潛能的領域堅持科研使命的獲獎人,也看到更多散布在海外頂尖學術機構的科學家們,用自身不改初心的堅持努力,取得了世界級標竿成就的科研成果,其中有超過半數以上的獲獎者,都取得了世界級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與發現。我們將陸續發出對 35 位獲獎者的獨家專訪,介紹他們的科技創新成果與經驗,以及他們對科技趨勢的理解與判斷。

關於 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 榜單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推出「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榜單,旨在於全球範圍內評選出被認為最有才華、最具創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 35 位年輕技術創新者或企業家,共分為發明家、創業家、遠見者、人文關懷者及先鋒者五類。2017 年,該榜單正式推出中國區評選,遴選中國籍的青年科技創新者。新一屆 2020 年度榜單正在徵集提名與報名,截止時間 2020 年 6 月 30 日。詳情請見文末。

趙宇吉

發明家

趙宇吉憑藉其在新型 GaN 基半導體器件和集成晶片技術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榮膺 2019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區得主。

獲獎時年齡:33 歲

獲獎時職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他要做出「最亮」 LED,減少全球在照明和電力轉換上的能源消耗。

2014 年,因為發明了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美國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教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LED 的發光效率要高於白熾燈和螢光燈,但長期苦於沒有短波長的藍光來激發其他顏色光源,因此無法得到應用。自這項發明後,利用藍光 LED 激發螢光粉的黃光,來混合成白光源已成為主流。

由於這項貢獻,中村修二被稱為「藍光之父」。但 LED 本身仍飽受「效率衰退」問題的限制,即 LED 在高電流密度下發光效率會明顯衰退,無法用在汽車大燈、投影儀等產品上。從日本來到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後,中村修二便向學生們宣布:「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做出世界上最亮的 LED。」

彼時,剛剛以優異的表現從復旦畢業來美國求學,並師從中村修二的趙宇吉博士,就是被這個令人振奮的目標激勵著,發明了「無衰退效率」的 LED,創造了新的照明效率世界紀錄

趙宇吉告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中村修二發明藍光 LED 時,是在氮化鎵六方晶體的極性面上生長材料。而研究非效率衰退 LED,則需要將目光投向半極性面/非極性面。趙宇吉發現,有一個晶面性質奇特,摻雜效率尤其高,中村修二也非常認可,最終的無效率衰退 LED 就是在這個晶面上製備出來。趙宇吉的這項成果之後被《應用物理快訊》和《應用物理學快報》評選為年度最佳論文,譯成德,法,西等六種語言,並被《科學》、《自然-光子學》、《複合半導體》、美國光學學會(OSA)等廣泛報導 100 餘次。

「中村老師對學生的要求特別高」,趙宇吉回憶。不像其他組學生有分工,中村修二則希望學生會所有步驟,包括材料表徵、器件製備、測試、封裝等。在 LED 製作時每一層都要調試,研發挫折不知道有多少次。趙宇吉除了上課,所有時間都泡在實驗室裡,工作到 12 點實驗室關門才走回宿舍。UCSB 校區的海灘格外聞名,實驗室就在海灘邊上,趙宇吉卻無暇欣賞,度過了人生最辛苦的五年。

目前,趙宇吉已經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獨立組建了實驗室,從事用於太空飛行器的高溫 GaN 器件和晶片(由 NASA 資助用於水星計劃)、量子光子學集成晶片等研究。他共計發表 67 篇期刊論文和 74 篇會議論文,作 34 次特邀報告,18 項美國專利申請。

這其中最重要的的工作,是開發了垂直 GaN(氮化鎵)功率電晶體,並受到美國能源部等超過 500 萬美元資助。傳統矽基電力電子器件難以同時承受大電流(大於 100A)和高電壓(大於 1000V),趙宇吉利用 GaN 基底開發出垂直溝道的電子電力器件,能承受 200A 和 20000V 工作條件。這項研究有望在 3 到 5 年內被半導體巨頭產業化,成為降低電力轉化損耗(其在全球功耗中佔比 10%)的重要途徑。

趙宇吉回憶,中村導師特別強調不要趕熱潮、隨大流。他很早就認為 GaN 有前途,但這種材料在自然界並不存在,用 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特別困難,外界都不認為能做出來。最慘的時候,報告會場裡只有後來獲得 2014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得主。「中村老師從小到大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趙宇吉強調,中村修二不是名校畢業、沒有攻讀博士學位,硬是憑著自己不走尋常路的思維,和異於常人的努力,作出了震驚整個物理學界的成就。之後,全美的各大名校都拋來了橄欖枝。UCSB 校長楊祖佑的三顧茅廬最終打動了中村修二, 他在這裡組建了全美最好的半導體實驗室。這種獨立探索的創新精神也傳達給了趙宇吉,幫助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2019 年 8 月,趙宇吉在美國白宮接受了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PECASE),由美國總統親自頒發。中村修二曾向 UCSB 校長楊祖佑等人評價說:他原本對大陸學生不了解,覺得他們很難成功;如今看來趙宇吉卻是他最優秀的學生。帶著導師的祝福和鼓勵,趙宇吉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堅定和努力,他 33 歲,這條路還很長。

-End-

近期《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專欄文章(上下滑動查看):

【正在報名】

相關焦點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貢獻」三成經濟學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塞勒是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行為金融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另一負責人為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據統計,從1969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開始算起,歷史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79位得主中,有29人來自芝加哥大學,所佔比例達到37%,超過其他任何一個機構。
  •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2017-10-12 14:38:22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不過,交流內容絕對貨真價實和最新前沿進展,有機會和權威頂級大咖,甚至諾獎得主網聊請教。諾獎得主自己調侃說:「我講課或學術報告從來不乏聽眾。今天不僅沒有真實聽眾,而且還對著電腦屏幕「網聊」,不知道說什麼了」(通常聽眾關閉視頻)。諾獎得主腫瘤免疫學家Dr.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諾獎得主「老齡化現象」:科學大爆炸 認同滯後
    諾貝爾獎(圖片來源:新華/美聯)本月初,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先後揭曉。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追溯到上世紀前50年,科學類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只有」56歲。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據世界糧食計劃署官方網站資料,每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都會向約80個國家的8000萬人口提供援助,是處於全球抗擊飢餓最前線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
  • 諾獎得主丹尼爾·科曼:負責任大國應重視全球氣候變化
    10月17日,諾獎得主丹尼爾·科曼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未來能源論壇中視頻發言。(峰會新聞中心供圖)新華社杭州10月19日電(記者趙悅、朱涵、王俊祿)能源專家、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丹尼爾·科曼18日在浙江溫州召開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期間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負責任大國應該重視氣候變化問題,遵守《巴黎協定》,並為此做出實際貢獻。
  • 諾獎得主梶田隆章成深圳技術大學(籌)客座教授
    &nbsp&nbsp&nbsp&nbsp日前,諾獎得主梶田隆章接過了深圳技術大學(籌)聘書,正式成為該校客座教授。聘任儀式結束後,梶田隆章還為深技大(籌)全體師生帶來了題為《中微子振蕩與中微子質量》的精彩講座。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保持最年輕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歡迎在下文中找答案喲)諾貝爾獎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原標題: 與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文學獎等諾獎「元老」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到1969年才首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  事實上,經濟學獎與其他幾位「老大哥」除了年歲差很多以外,其真正的全稱其實叫「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成立。
  • 致敬2020諾獎得主|諾獎得主發表在Cell Press各個期刊上的論文集錦...
    2020諾貝爾獎各個獎項已經悉數頒布,Harvey J.Alter, 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Rice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發現C型肝炎病毒(HCV)方面做出的努力。
  • 100餘位諾獎得主手撕綠色和平,轉基因推廣迎來轉機?
    綠色和平為何被100多位諾獎得主點名批評這封公開信的開頭這樣寫道,「致綠色和平的領導,聯合國和全球各國政府」,能與聯合國和各國政府並列,可見綠色和平在諾獎得主們眼中的「重要地位」。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在所有諾貝爾科學獎領域裡,物理學家進行他們的獲獎研究時年齡最輕,化學家則相對大器晚成。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
  • 諾獎得主 探秘未來科學「黑洞」 揭秘他的發明「前傳」
    共話未來科學  兩位諾獎得主和多位兩院院士將在論壇發言  記者了解到,世界未來科技論壇主辦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從這樣的架構,就能窺見此次「未來科技」的前沿性、權威性、專業性。而此次來蓉參會嘉賓也是各領域的科學研究「泰鬥」,其中,曾摘得諾獎的科學家就有兩位,他們是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士、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中村修二,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加拿大物理學家、加拿大皇后大學研究主席、薩德伯裡中微子天文臺(SNO)主任阿瑟·麥克唐納。
  • 諾獎得主有話說
    記者|陳 冰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科技之城」上海舉行——4大洲,25國及地區,超過100城,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其中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將參加這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盛會。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得了諾獎卻不想領?這些諾獎得主的傳奇事跡也太可愛了吧
    提到諾獎得主,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些光輝的形象,他們代表了人類智識的最高水準,非常高大上。但其實,在諾貝爾獎的光環背後,很多諾獎得主也有著奇奇怪怪的一面——但也可可愛愛的。丨Wikimedia Commons真的沒去領獎的諾貝爾獎得主1964年,法國著名哲學家和作家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但他拒絕接受這個獎項,瑞典那邊只好發公告說:給出去的獎不會收回,但不會舉行頒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