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成年腦細胞受損後,會恢復到胚胎狀態進行自我修復,且再生還...

2021-01-11 健康界

2017年,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與義大利合作者在遺體上進行的異體頭身重建「排練」,被社會誤讀為已經實現「換頭術」,一時激起千層浪。「換頭術」新聞引起的漣漪不僅因為它挑戰現有醫學倫理,也正因為它在技術上還遠沒有達到能真正實現的程度。

4月15日,《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或許對於攻克這個醫學難題有一定的幫助。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當成年腦細胞受傷時,它們會恢復為胚胎狀態。在未成熟狀態下,這些細胞能夠重新生長新的連接。適當的條件下,這些連接可以幫助恢復失去的功能。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200-5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使用小鼠模型發現,受傷後,成年大腦中的成熟神經元會恢復為胚胎狀態。而就在20年前,科學家們還一致認為成年大腦是靜態的、終末分化的、完全建立的、不可改變的。

此前研究發現,海馬和心室下區不斷產生新的腦細胞,並在一生中不斷地補充這些大腦區域。

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的自我修復或自我替換能力不僅限於這兩個區域。相反,當一個成年的大腦皮層細胞受到損傷時,它會(在轉錄水平上)恢復為胚胎皮層神經元。在這種不成熟的狀態下,只要提供一個可以成長的環境,它就可以重新生長軸突。

文章作者、聖地牙哥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兼轉化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MarkTuszynski博士表示,「使用現代神經科學、分子遺傳學、病毒學和計算能力等工具,我們首次能夠確定一個成年腦細胞中的全部基因是如何自我重置以再生的。這讓我們從根本上了解了在轉錄水平上再生是如何發生的。」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大大提高了利用移植的神經幹細胞刺激脊髓損傷修復並恢復喪失功能的可能性,這主要是通過誘導神經元使軸突穿過並穿過損傷部位,重新連接被切斷的神經。

就在去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和醫學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使用快速3D列印技術創建了脊髓,然後成功地將裝有神經幹細胞的支架植入嚴重脊髓損傷大鼠的脊髓部位,從而促進了大鼠脊髓損傷中神經細胞的生長,恢復連接和喪失功能。

3D列印的植入物,用作修復大鼠脊髓損傷的支架

相關研究結果以「Biomimetic 3D-printed scaffoldsfor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為題發表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18-0296-z

除了上述令人震驚的發現,研究人員在最新的研究中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在促進神經元的生長和修復過程中,還涉及了一個「神秘嘉賓」——亨廷頓基因(HTT)。

看到這裡,小朋友可能會有很多問號。對,它是我們熟知的亨廷頓基因,突變後會導致亨廷頓氏病(HD)。亨廷頓氏病是一種漸進的退化性疾病,可引起大腦中某些神經細胞的萎縮或廢棄,從而可能導致病人無法控制自己的動作和情緒、以及造成在腦力和認知功能方面的退化。

儘管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試圖了解亨廷頓基因突變致病機理,但對於亨廷頓基因的正常作用了解的還是很少。小鼠大腦的橫截面描繪了表達正常水平的亨廷頓基因的細胞(藍色),而細胞(紅色)的基因被敲除,沒有亨廷頓基因後,細胞顯示再生較少。

Tuszynski團隊發現,再生轉錄組(即皮質脊髓神經元使用的信使RNA分子的集合)由HTT基因維持。在經過基因工程改造而缺乏HTT基因的小鼠中,脊髓損傷顯示神經元萌發和再生明顯減少。

研究結果表明,亨廷頓基因對於促進腦神經元的修復至關重要。

因此,該基因的突變會導致成年神經元喪失自我修復的能力,進而導致亨廷頓氏病。

End

參考資料:

[1] When damaged, the adult brain repairs itself by going backto the beginning

[2]3D Printed ImplantPromotes Nerve Cell Growth to Treat Spinal Cord Injury

相關焦點

  • 《自然》: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會恢復到胚胎狀態進行自我修復
    《自然》: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會恢復到胚胎狀態進行自我修復  Emma Chou • 2020-04-16 10:26:
  • 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會恢復到胚胎狀態進行自我修復
    4月15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一項新研究,當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它們會恢復到胚胎狀態。
  • 研究發現:當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會恢復到胚胎時的狀態……
    近期,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當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它們會恢復到胚胎狀態:在未成熟狀態下,這些細胞能夠重新生長出新的連接,以在適當的條件下幫助恢復失去的功能。
  • 成年大腦受損後的自我修復;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3,Nature大發現:成年大腦受損後,會自行「回爐再造」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4月16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當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它們會恢復到胚胎狀態:在未成熟狀態下,這些細胞能夠重新生長出新的連接,以在適當的條件下幫助恢復失去的功能。
  • 成人的大腦具有自我修復潛能
    根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和其他地方的同事在2020年4月15日的《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新發現,當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它們會恢復到胚胎狀態。科學家們報告說,在它們剛剛被接受的不成熟狀態下,這些細胞能夠重新生長出新的連接,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幫助恢復失去的功能。
  • 腦科學日報|成年大腦受損後的自我修復;糖癮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3,Nature大發現:成年大腦受損後,會自行「回爐再造」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4月16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當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它們會恢復到胚胎狀態:在未成熟狀態下
  • 受損腦細胞如何自我...
    根據美國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發現[1, 2],成年腦細胞受損時會回到胚胎狀態,在適當的條件下能夠再生出新的連接,有望恢復失去的功能。僅在20年前,成人大腦還被視為完全分化和不可改變的。隨後研究人員發現,海馬體和腦室下區域會在一生中不斷產生新的腦細胞。新研究更加強化了這個概念,大腦的自我修復或更新能力不僅限於這兩個區域。
  • 澳大利亞專家在杭講演 大腦自我修復不再是夢想
    澳大利亞專家在杭講演 大腦自我修復不再是夢想www.zjol.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6:23:09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科普:細胞「貨物」轉運體可助修復受損腦細胞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的報告顯示,細胞「貨物」轉運體——外泌體不僅對大腦神經元和神經迴路的發育不可或缺,而且能夠幫助受損的腦細胞恢復健康。  瑞特症候群是一種腦發育異常造成的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由X染色體上一個名為MECP2的基因突變引發,患者智力遲鈍,並會出現類似自閉症的症狀。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修復了引發瑞特症候群的基因突變後發現,患病細胞的外泌體信號功能得到了恢復。  研究人員將健康的外泌體添加到培養的患病細胞中,結果發現,健康細胞的外泌體可以修復患病細胞的神經發育缺陷。
  • 女媧補天—受損的成年腦神經環路可通過幹細胞進行修補以恢復功能
    神經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的關鍵是對受損神經環路的修復和功能重建,然而我們腦內神經元之間精確的網絡連接是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中涉及複雜的神經纖維生長導向的機制。在成年疾病腦環境中,移植的神經細胞是否能長出神經纖維,橋接「失聯」的上遊和下遊腦區,進而修復受損的神經環路仍不清楚。更重要的是,這種修復作用是移植細胞隨機整合的結果還是特異性的修復?其背後的機制和原則是什麼?
  • 新療法助中風小鼠修復受損大腦 患者未來有救了?
    (原標題:新療法助中風小鼠修復受損大腦)
  • 成功治療帕金森 幹細胞是腦細胞再生之「原力」
    導讀:目前,面對治療帕金森等腦病,其病變的根源即腦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幹細胞移植技術成功的解決了腦細胞再生的難題,成為治療帕金森使腦細胞再生的「原力」。 綜合外媒11月24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傑弗裡·馬克利斯及其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神經元移植能夠修復受損的大腦迴路。
  • 大腦也會「格式化」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在皮質脊髓損傷小鼠的大腦中,腦細胞會通過恢復到胚胎狀態而啟動再生。
  • 新生哺乳動物心臟受損後能自我癒合
    科技日報訊,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2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老鼠實驗表明,新生哺乳動物的心臟在受損後完全能夠自我癒合,這一發現可為治療人類心臟病提供新的思路。
  • 2020年《Nature》重磅來襲:成年大腦神經元可「返老還童」
    起初,科學界一致的共識是:神經細胞(即神經元)如同心肌細胞一樣,出生時有多少就只有多少,並不會進行自我修復與更新。然而20世紀60年代,麻省理工的Joseph Altman教授打破了這個定論,他在成年哺乳動物大腦內發現了新生神經元。20年後,克菲勒大學Fernando Nottebohm實驗室也在禽鳥身上發現了類似的現象。
  • Nature封面:逆衰老!科學家成功恢復與年齡有關的視覺喪失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重新獲得年輕細胞的基因功能,讓小鼠由衰老導致的受損視力重獲新生,該研究還成功地逆轉了青光眼所致的小鼠視神經損傷,並恢復它們受損的視力。2012 年,《柳葉刀》(The Lancet)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藉助胚胎幹細胞,成功地減輕了兩名退行性失明患者的症狀,讓他們的視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且無不良反應。
  • Nature封面:逆衰老!科學家成功恢復與年齡有關的視覺喪失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重新獲得年輕細胞的基因功能,讓小鼠由衰老導致的受損視力重獲新生,該研究還成功地逆轉了青光眼所致的小鼠視神經損傷,並恢復它們受損的視力。2012 年,《柳葉刀》(The Lancet)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藉助胚胎幹細胞,成功地減輕了兩名退行性失明患者的症狀,讓他們的視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且無不良反應。
  • 植物人昏迷19年後甦醒 清醒後不能接受現實
    鳳凰衛視8月28日《健康大百科》節目播出「大腦細胞可自我修復 植物人昏迷19年後甦醒」,以下為文字實錄:楊娟:人體的大多數部位都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但是大腦卻難以自我修復。美國科內爾大學醫學專家將瓦利的大腦結構和20名健康人,以及一名昏迷6年的植物人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在瓦利大腦相對沒有受損區域的神經細胞,19年裡一直在緩慢地生長,令其受損神經系統和健康神經重新連接到一起使他甦醒,並重新擁有運動和說話的能力。大腦不能成功修復自己,是因為神經幹細胞不能發育成重建神經系統所需要的特定類型的神經元。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2012 年,《柳葉刀》(The Lancet)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藉助胚胎幹細胞,成功地減輕了兩名退行性失明患者的症狀,讓他們的視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且無不良反應。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假設,如果 DNA 甲基化確實控制了衰老,那麼抹去它的一些足跡可能會逆轉生物體內細胞的年齡,使它們恢復到更早、更年輕的狀態。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在實驗室培養皿中生長的細胞中實現了這一壯舉,但未能在活體中證明這一效果。而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方法也可以在動物身上使用。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重新獲得年輕細胞的基因功能,讓小鼠由衰老導致的受損視力重獲新生,該研究還成功地逆轉了青光眼所致的小鼠視神經損傷,並恢復它們受損的視力。2012 年,《柳葉刀》(The Lancet)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藉助胚胎幹細胞,成功地減輕了兩名退行性失明患者的症狀,讓他們的視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且無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