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哺乳動物心臟受損後能自我癒合

2021-01-09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科技日報訊,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2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老鼠實驗表明,新生哺乳動物的心臟在受損後完全能夠自我癒合,這一發現可為治療人類心臟病提供新的思路。

  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剛出生一周的小鼠15%的心臟切除,結果發現,在3周內,受損的心臟重新完好地長出來,其外觀和功能與正常心臟無異。研究人員認為,仍在跳動的未受損的心臟細胞,也就是心肌細胞,是新生細胞的主要來源。這些心肌細胞會停止跳動一段時間並且分裂,從而為心臟提供新鮮的心肌細胞。

  「心臟病是發達國家威脅人們健康的頭號殺手,這是我們在尋找心臟病治療方法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內科醫學助理教授希沙姆·薩迪克說,「我們發現,新生哺乳動物的心臟能夠自我修復,它只是在發育老化的過程中忘記了這一技能。目前的挑戰是要找到一種方法來幫助成年後的心臟回想起如何重新進行自我修復。」

  此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一些能夠重新長出鰭和尾巴的魚類和兩棲類動物等低等生物也可以部分再生其受損的心臟。「相比之下,成年哺乳動物的心臟缺乏這種重新長出失去的或者受損的組織的能力,其結果是,當心臟出現損傷時,比如心臟病發作後,心臟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最終導致心臟衰竭。」薩迪克說。

  報告的另一位作者、分子生物學家埃裡克·奧爾森博士說,成年後的心臟在發生損傷時無法再生,這是心血管醫學領域面臨的一個主要障礙。而這項工作表明,在出生後的一段「窗口期「內,哺乳動物的心肌再生是有可能的,只是這種再生能力隨後就失去了。有了這些認識,未來將可以通過藥物、基因或者其他方法以喚醒成年老鼠乃至成人的心肌再生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下一步將趁心臟仍具備再生能力時對這個短暫的「窗口期」加以研究,並找出心臟是如何以及為什麼會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關閉」這一非凡能力的答案。

相關焦點

  • 新型塑料「長血管」能自我癒合
    化學物質能夠通過垂直的紅色和藍色「血管」抵達傷口,修補受損的塑料。中國日報網5月11日電(王琦琛) 手機屏幕摔壞了?網球拍折斷了?不用擔心,最新研發的「自我癒合」塑料能幫你解決煩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的科學家5月9日在《科學》上發表文章,宣布受到人體血管的啟發,成功研發出有自我癒合功能的塑料,能在20分鐘內自我填補直徑達35毫米的「傷口」,並在3個小時之內復原,堅固程度達到受損之前的62%。其修復能力相當強大,大約是過去同類產品的100倍。
  • 中國發布|科學家在心包液中發現可修復心臟的新細胞 或為心臟受損...
    這一發現可能為心臟受損的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該研究7月16日在線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Kubes實驗室與Fedak實驗室合作,發現了一個特殊Gata6+心包腔巨噬細胞,在治癒小鼠心臟損傷中起了作用。該細胞在心臟損傷的小鼠的心包液中被發現。
  • 新材料趨勢:自我癒合
    工具產品新材料新型塑料可在破損後瞬間自我癒合>一種新型塑料,將與氧氣接觸作為反應的觸發機制,當子彈或其他彈射物擊穿它破損後瞬間自我癒合。新型塑料可在破損後瞬間自我癒合自愈型膠水可修復表面劃痕和裂紋碳基化學混合物所製成的自愈型膠水可修復表面劃痕和裂紋
  • 超模上位路上如何自我癒合?
    超模們要面對節目的錄製導致的作息不規律;狂野公路上的激情婚紗演繹要對抗紫外線和風塵;高空跳樓要克服內心的恐懼,就算有諸多的壓力和傷,選手們都要學會自我克服,自我癒合。還是大學生的她,參加比賽也為她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需要面對的傷,但她天生是個樂天派,轉眼就可以忘掉煩惱,完成自我癒合。
  • [視頻]這種電子材料被切成兩半後能「自我癒合」
    (原標題:[視頻]這種電子材料被切成兩半後能「自我癒合」)
  • 一種「神奇」的再生因子:或能讓皮膚擁有新生兒般的自我修復能力
    與其他生物體相比,如蠑螈,它們可以再生出整個四肢和皮膚;又如斑馬魚,它們可以再生出自己的心臟,哺乳動物的再生能力簡直是弱爆了,但這並沒有阻止科學家在再生領域的努力與突破。北京時間9月30日,發表在《eLif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再生因子,它可以讓成年小鼠具備如新生兒皮膚的再生能力一樣實現皮膚自我修復,而且不會干擾發育和體內平衡人和小鼠皮膚的整體結構和複雜性非常相似,因此小鼠皮膚可以成為研究皮膚發育和傷口修復的有用模型。這一發現對傷口治療和預防皮膚的某些老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探測到一種「神奇」因子:或能讓皮膚擁有新生兒般的自我修復能力
    與其他生物體相比,如蠑螈,它們可以再生出整個四肢和皮膚;又如斑馬魚,它們可以再生出自己的心臟,哺乳動物的再生能力簡直是弱爆了,但這並沒有阻止科學家在再生領域的努力與突破。北京時間9月30日,發表在《eLif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再生因子,它可以讓成年小鼠具備如新生兒皮膚的再生能力一樣實現皮膚自我修復,而且不會干擾發育和體內平衡。
  • 人造皮膚不僅能自己癒合,還能像真皮膚一樣感知冷暖?
    據Khatib解釋,人造皮膚被賦予了兩種全新的機制,一種是內在修復機制,用於損傷的有效自我修復癒合能力,這種功能是通過在聚合物表面嵌入銀納米線或碳納米管的方式實現的如果這種人造皮膚浸泡在水裡時發生機械損傷,它知道如何自我修復並及時防水,防止設備裡的電洩漏到水中。
  • Cell子刊:首次全面概述哺乳動物皮膚細胞在準備癒合傷口時發生的...
    2020年3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全面概述了哺乳動物皮膚細胞在準備癒合傷口時發生的主要變化。這些研究結果為將來研究與傷口癒合不良相關的病理狀況(就像糖尿病患者中的那樣)提供了藍圖。
  • Science特刊:人體能不能完美修復與再生?
    討論修復與再生是希望能解決年齡帶來的皺紋和脆弱的膝蓋;以及疾病或損傷導致失明,傷口不癒合,心臟功能喪失等等問題。與蠑螈和渦蟲相比,人類與生俱來的再生能力是有限度的。我們會留下疤痕、活動性變差、功能減弱。
  • 低氧刺激了成年小鼠心臟新生冠狀動脈側支的形成
    然而,最近研究顯示,成年小鼠冠狀動脈結紮後,也會發生側支血管的形成。研究團隊利用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結紮術(LAD)對小鼠進行造模,LAD結紮後心臟出現較小面積梗死,全身性低氧會導致新生冠狀動脈側支的形成。接下來的體外細胞實驗發現低氧上調了心臟和大腦微血管內皮細胞(HBMVECs)中Rabep2、Vegfa和Vegfr2的表達,並且Rabep2的敲除使得HBMVECs的遷移受損。
  • 可自我癒合的混凝土
    微生物學家亨克·楊克斯(Henk Jonkers)就想,為什麼建築物不能自己癒合呢?由荷蘭科學家研發的新型混凝土 將生產石灰石的細菌嵌入其中,這一自我修復的混凝土即將上市。有了自我癒合的技術,這些小裂縫便能即刻得到修補,延緩未來的漏水現象,並降低隨之而來的維護的高昂費用。細菌會在混凝土中保持休眠長達200年,這遠遠長於多數現代建築的壽命。楊克斯已在一所救生站實地測試了這種混凝土,因為救生站很容易受到大風大浪的衝擊和損害。據他說,這座建築自2011年以來一直密不透水。
  • 肋骨骨折都能自我癒合嗎?
    近日,57歲的劉女士不小心摔了一跤後,出現了氣短、胸悶,不能行走,也不能平躺睡覺,更不敢咳嗽,立即前往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創傷關節科副教授羅海恩處尋求治療,在體查時發現左腰背部有塊約10*3cm瘀斑,稍腫脹,壓痛明顯,言語、呼吸及咳唾引痛,CT檢查提示:左側第6~9肋骨折,左側胸腔少量積液。經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骨傷科專家蘇新平會診後,建議儘快行手術治療。
  • 為何老年人機體的損傷癒合地非常緩慢?
    2020年1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小孩皮膚被割傷,他們一開始可能會尖叫,但幾天之內破損處的皮膚就會結痂脫落,從而產生新的皮膚,那麼為何老年人與健康的孩子相比,機體損傷癒合如此緩慢呢?答案就是年齡,幾十年的生活或許會減緩機體大部分組織的癒合速度,而皮膚上的傷口或許能為研究人員提供一個「窗口」來解釋老年人為何損傷癒合比較慢?
  • 腸道通透性受損會導致黏膜癒合的IBD患者症狀仍然持續
    內鏡下黏膜癒合被廣泛接受作為IBD治療的目標。但是有部分患者即使達到黏膜癒合,仍然存在腹痛、腹瀉等臨床症狀。這項研究發現,16.3%達到黏膜癒合的IBD患者,仍存在持續性的腹部症狀。這些患者腸道通透性受損情況,顯著高於沒有症狀的患者和健康對照人群。這項研究提示,對於部分達到黏膜癒合的患者但症狀持續的患者,需要考慮患者腸道通透性受損,以改善患者腹部症狀。
  • 自我癒合,自我救贖
    自愈力,即人體內在的生命力--自我癒合傷口,自我消化情緒垃圾。這是你與生俱來的能力,源於自然,又出自你本身。 既是人類的天賦,何不運用好,發揮他的功效來幫助解決生活的煩惱。
  • 從複製動物心臟到複製人類的心臟,幹細胞讓科幻故事成為現實!
    而現在,奧特團隊已經開始試圖複製一顆豬的心臟,並且期望在成功後可以繼續向複製人類心臟的道路上進發。這驚人創造的誕生,都要歸功於幹細胞與組織工程學這一全新科學領域的研究與突破。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曹誼林主任在紀錄片中講到:人就是從胚胎這個最原始的幹細胞發育而來。
  • 這三大星座很頑強,抗打擊能力很強的,能自我癒合!
    所以說對於這樣的三大星座來說他們其實還是很頑強的,不管是道聽途說聽到了些什麼,或者是別人傷害了他們,都是可以堅強的站起來,所以說他們的抗打擊能力是很強大的,會把那些看法都當做是自己努力的動力,能夠自我的癒合,反覆的會遇到更加多的驚喜出現在身邊。
  • 如何解決脊髓損傷後瘢痕組織產生?Nature今日文章給出答案
    成年哺乳動物的絕大多數中樞神經纖維(軸突)損傷後不能再生,有兩方面抑制因素:一是神經細胞缺乏內在的再生能力,二是由於損傷區域瘢痕組織的形成。 最近十多年的研究開發了多種靶向於神經細胞內因的幹預手段,能夠促進中樞神經損傷後的軸突再生。
  • 這種厚度小於1微米且能自我癒合的塗層,不僅可製造化學防護服......
    研究者們為紡織品研發了一種塗層,這種塗層不僅能夠自我癒合,而且可以中和有害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