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James E. Faber教授的研究團隊在JMCC雜誌2020年9月發表了題為「Decreased inspired oxygen stimulates de novo formation of coronary collaterals in adult heart」的最新研究論文。
當發生急性或慢性冠狀動脈阻塞時,側支血管的形成可減輕心肌缺血。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一現象在成年小鼠中不會發生。然而,最近研究顯示,成年小鼠冠狀動脈結紮後,也會發生側支血管的形成。研究團隊利用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結紮術(LAD)對小鼠進行造模,LAD結紮後心臟出現較小面積梗死,全身性低氧會導致新生冠狀動脈側支的形成。接下來的體外細胞實驗發現低氧上調了心臟和大腦微血管內皮細胞(HBMVECs)中Rabep2、Vegfa和Vegfr2的表達,並且Rabep2的敲除使得HBMVECs的遷移受損。進一步研究發現Rabep2的缺失或Vegfa的敲除都抑制了側支血管的形成,而與全身性缺氧相比,Rabep2的缺失並不影響LAD結紮後缺血性損傷引起的側支血管的形成,證明單是缺氧就能誘導成人心臟形成新的冠狀動脈側支。綜上所述,缺氧導致冠狀動脈側支的形成,這一過程需要VEGFA和RABEP2,而這兩個蛋白對於發育過程中側支血管的形成也是必需的。這些發現為研究冠狀動脈側支的形成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型。
研究亮點:
1. 揭示全身性低氧刺激了新生冠狀動脈側支的形成,並與LAD結紮後出現較小面積梗死有關;
2. 揭示Rabep2的抑制損害了細胞的遷移,為Rabep2在動脈側支形成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機制;
3. 這些發現為研究冠狀動脈側支形成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型。
低氧對成年小鼠心臟新生冠狀動脈側支的形成調控示意圖
原文連結:
https://www.jmmc-online.com/article/S0022-2828(20)30296-0/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