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永永
你看過電影《海底總動員》嗎?你還記得裡面的小精靈「尼莫」和「多莉」嗎?你知道他們的海水魚原名嗎?我想大多人都知道「尼莫」的原型是小丑魚。那麼「多莉」的原名是什麼呢?好吧,不吊大家了,「多莉」的原名叫著藍吊,沒錯,就是「吊」。那麼你們想不想也擁有這些可愛的小寵物呢?讓自家的孩子在家裡就能看到真實的《海底總動員》呢?我想大家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接下來我就向大家介紹養海水魚的技術要領。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養魚就是養水」這句話,特別對於養海水魚更是尤為重要。在自條件下的海水魚都是生活在大海中,對於浩瀚的大海,它的水質是非常穩定的,這引起海水魚的應激能力特別的弱,所以要養好海水魚就需要盡力營造一個接近海洋的水環境。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水質的幾個重要指標。
鹽度:自然界海水的鹽度平均值為3.5‰,用鹽度計測量的最適鹽度為1.022~1.023之間,當然這是指最適鹽度,當然可以上下浮動二個點,但千萬別超過三個點,也就是達到1.019或1.026,這樣魚體很容易生病。所以我們的養殖水就要配置成這個相近含量的鹽水,專用的海水鹽用量大概是100升水加3千克海鹽,再用鹽度計測量進行一些微調就行了。
溫度:養殖用水的最適溫度是26~27℃。當然水溫上下波動也同時不然超過3個點,以免魚體不適。
光照:光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活物都離不開光照。
氨氮亞鹽:當然氨氮亞鹽都要保持最低,因為我們的鹼度一般保持在ph=8.0~8.5之間,所以氨氮亞鹽一高就很容易中毒。
硝酸鹽:硝酸鹽最好保持在0~50之間,當然達到100時魚也能存活,但此時就相當於人類的亞健康狀態,雖說沒什麼問題,但就是感覺活力差一些,沒那麼歡快,影響觀賞。
看了這麼多苛刻的條件,大家心裡稍稍有點打鼓吧。其實我在這裡很負責的告訴大家,養海水魚真的不難,別看有這麼多條件,但人類是很聰明的傢伙,發明了很多針對的秘密武器。下面就正式給大家介紹開缸養海水魚的具體步驟。
一、海水缸設備的準備。海水缸的設備中缸自然不必說,沒缸怎麼養,是吧。還有就是過濾系統(分很多種,這裡就不做過多介紹了)、加熱棒、蛋分機(這個根據魚缸的大小和養魚的密度而考慮需不需要)、海水燈、海水鹽、硝化細菌、鹽度計和溫度計。
二、養水階段。待用的自來水需先曝氣一夜,除去裡面的氯氣,然後倒入缸裡調好鹽度和溫度,加入一瓶硝化細菌,接上電進行水體循環,一周左右就可以放海水魚了。這個階段主要就是培養水中的硝化細菌,使水體的硝化系統能夠及時處理水中和魚體產生的雜質,使水體保持穩定。
三、放魚階段。新來的海水魚一定要進行緩慢的過水階段。就是把待養缸裡的水一點點加入到新來的魚所在的水環境中,最終使得二者的水溫和鹽度相差不超過一個點,就可以把魚放進缸裡了,過水完成。
四、後期的維護階段。蛋分機的作用就是過濾水中的蛋白質,減輕硝化細菌的壓力,有效的控制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保持水質的穩定。所以有蛋分機的水體相對比較穩定,大概一個月換一次水就可以了,每次換水體的1/4~1/3就可以了。而沒有蛋分機的話,就相對換水就要頻繁一點,起碼一周一次。不過這些都要看缸體的實際情況,一旦水比較發渾就馬上換水,然後自己根據實際缸體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換水頻率。如果需要急換水又沒有曝氣時,可以放一點點硫代硫酸鈉以起到出氯的作用。
最後必須說明一點,這僅僅是專門養純魚的養殖方法,而有珊瑚和軟體動物的缸又有些不一樣的,切勿張冠李戴,希望這些對各位看官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