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這個瀕危物種多次在麗水發現!

2021-01-15 知浙江

麗水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高度重視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近年來,在百山祖國家公園慶元片區等地先後8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並及時通過救護中心治療和野外放生等手段進行科學保護。

麗水多地多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得益於自然保護和當地民眾對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更是麗水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果。同時,也說明麗水是野生中華穿山甲的重要分布區,更充分體現出麗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效,如:百山祖國家公園現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8種,包括黑麂、雲豹、金錢豹、黃腹角雉、穿山甲、白頸長尾雉、金斑喙鳳蝶等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7種、國家Ⅱ級41種。

百山祖國家公園慶元片區野外放生
雲和縣鳳凰山街道梅壟村
雲和縣浮雲街道局村村
松陽縣齋壇鄉花田坌村
縉雲縣仙都街道
青田縣船寮鎮戈溪村

遂昌縣新路灣鎮小馬埠村

中華穿山甲在2014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名單,危險程度僅次於野外滅絕和滅絕。2020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來源:百山祖國家公園

相關焦點

  • 麗水百山祖國家公園等地多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
    穿山甲麗水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高度重視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近年來,在百山祖國家公園慶元片區等地先後8次發現野生中華穿山甲,並及時通過救護中心治療和野外放生等手段進行科學保護。
  • 麗水發現瀕危動物黑臉琵鷺 現為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麗水發現瀕危動物黑臉琵鷺 現為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020-10-22 14:35:47  來源:浙江衛視
  • 「幽靈之花」、中國野菰、角蟾新物種......他們在麗水這座山上發現了神奇生物
    在百山祖發現罕見植物,並不是第一次,今年7月,陳水飛一行就在這裡發現了一種奇異的花——傳說中的「幽靈之花」,學名球果假水晶蘭。在尋找過程中,吳延慶就在小溪中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斑蠑螈。發現新物種!天色逐漸變黑,而夜晚在山林中會有更多的發現。吳延慶又在一條溪溝中發現了一隻外形特別的角蟾,這極有可能是新物種。
  • 鳥類「活化石」白鶴再次做客麗水
    近日,在麗水縉雲縣,發現幾隻自帶仙氣,氣質出眾的白色「大鳥」。經專家鑑定後,確認該物種為世界級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鶴。白鶴(學名:Grus leucogeranus),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略大於白鷺,體長130-140釐米。站立時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虹膜棕黃色,嘴、腳暗紅色。
  • 雲南昌寧發現全球極度瀕危物種白腹鷺
    原標題:保山市昌寧縣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白腹鷺保山市昌寧縣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白腹鷺。供圖近日,在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更戛鄉,當地村民發現了一隻虛弱的白腹鷺,並將其送往昌寧縣森林公安局救治。白腹鷺是一種體形較大的涉禽,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受脅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度瀕危名單。昌寧縣森林公安局收容救助白腹鷺。供圖據介紹,昌寧縣更戛鄉村民發現白腹鷺時,正被幾個小孩子追尋玩耍。昌寧縣森林公安局收容後,經過仔細觀察,白腹鷺並無外傷,身體比較虛弱,隨後將其送往保山市野生動物救助站。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2021-01-04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蒙古發現全球極瀕危物種
    再次發現青頭潛鴨發現的青頭潛鴨。(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供圖)不要小看這小小的水鳥它可是全球極瀕危物種之一呢目前,青頭潛鴨全球僅存約150—700隻比大熊貓還要稀少青頭潛鴨(圖片源於網絡)2009年,青頭潛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鳥類紅皮書名錄2000年8月1日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雲南首次發現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圖為民警救助的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 餘澤 攝中新網昆明7月6日電 (李宗穎)近日,雲南省景谷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救助了一隻大鳥,經專家鑑定,該鳥為極度瀕危物種細嘴兀鷲,這是雲南省內首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雲南鳥類新紀錄。
  • 2019年查獲瀕危物種製品1190件!青島流亭機場海關查發瀕危物種走私...
    半島記者 韓小偉1月9日半島記者獲悉,2019年以來,青島流亭機場海關針對旅檢渠道走私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行為的新特點、新趨勢、新風險,開展專項查緝,全年共查發瀕危物種走私違規情事128起,查獲相關製品1190件,其中象牙及製品356件、4.4公斤,其他瀕危物種及其製品834件,260公斤。
  • 五指山發現疑似「水中大熊貓」的瀕危物種桃花水母
    疑似瀕危物種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現身五指山。通訊員 李方遠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4日消息 (記者沙曉峰)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桃花水母,以其獨特的生命形成記錄著地球生命的發展歷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是世界級瀕危物種。近日,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一水井內就發現了疑似桃花水母的水生物種。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麗水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 這幾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認識嗎?
    麗水特有種,生長在慶元縣境內的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700m的谷岙。1963年,慶元縣林業工作者吳鳴翔等在林中發現了5株與一般冷杉不太相似的樹木,1976年被確認為新種——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是第四紀冰川期世界最珍稀孑遺的物種。至90年代中期,該樹僅存3株,樹齡都在100年以上。
  • 雞澤發現瀕危物種黑水雞
    2000年,黑水雞被國家林業局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當日下午,雞澤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接到邯鄲市冀牧源飼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建勇打來的電話稱,「公司廠房內發現一隻本地很少見的黑鳥,請求專業人員幫忙鑑定」。該局主管副局長劉敬學立即帶領林業相關人員前往現場查看。
  • 雲南高黎貢山發現極度瀕危的比氏鼯鼠屬新物種
    新華社昆明7月19日電(記者趙珮然)一個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新的比氏鼯鼠種群,經研究確認命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該成果於18日發表在國際生物學期刊《ZooKeys》上。
  • 珍稀物種紅尾大蠶蛾現身浙江麗水
    世界上尾突最長的蛾之一、珍稀物種紅尾大蠶蛾日前現身浙江麗水住龍鎮。這是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調查團隊在住龍鎮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時發現的。凌晨的潘床生態溝,調查隊和住龍鎮委書記李宣以及鎮政府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夜間野外調研。
  • 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青頭潛鴨
    在大群候鳥中,觀測人員首次發現頭部為黑色、腹部是白色的候鳥。經過比對,這種候鳥名叫青頭潛鴨,屬全球瀕危物種。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風景園林系研究生程威介紹,目前,觀測到的青頭潛鴨數量有兩隻。它是全球瀕危物種,全球的數量也就不足1500多隻左右。受北方寒冷天氣影響,越來越多的候鳥落戶漢豐湖溼地過冬。
  • 內蒙古邊界發現蒙古野驢 據悉蒙古野驢屬世界瀕危物種
    內蒙古邊界發現蒙古野驢 據悉蒙古野驢屬世界瀕危物種時間:2018-01-16 16:48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蒙古邊界發現蒙古野驢 據悉蒙古野驢屬世界瀕危物種 近日(13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森林公安民警在距中蒙邊境線1.5公裡處巡護時,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重慶開州漢豐湖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
    經過近5年的持續觀測,發現不僅有珍稀瀕危候鳥頻繁現身,而且數量和種類很穩定。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裡食料充足多樣,溼地類型多樣,是理想的候鳥越冬地。每到冬季,雁鴨類候鳥向南遷徙中,或到漢豐湖歇腳或留下來過冬。
  • 世界級珍禽黑臉琵鷺現身麗水
    以往只有零星記錄的白琵鷺,今年秋季卻似乎把麗水納入了它的遷徙路線,而常常與白琵鷺混群行動的黑臉琵鷺大駕光臨,意外之餘也就顯得水到渠成。  黑臉琵鷺與白琵鷺乍一看非常相似,都是一身白,一張「飯勺」嘴,但兩者的面部顯著不同,黑臉琵鷺的臉比包公還黑,遠看連眼晴都看不見,近看,可以發現它的眼晴是紅褐色,白琵鷺則是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