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素有「動植物搖籃」的美稱。全市已知維管束植物(即高等植物)274科3546種(全省5500種,佔比64%),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35種(全省52種);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7種,二級保護植物28種。
今天,小編先帶大家來熟悉一下市域內的7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
世界最珍稀孑遺的物種,現存野生植株僅3株,有「植物活化石」之稱。
麗水特有種,生長在慶元縣境內的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700m的谷岙。1963年,慶元縣林業工作者吳鳴翔等在林中發現了5株與一般冷杉不太相似的樹木,1976年被確認為新種——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是第四紀冰川期世界最珍稀孑遺的物種。至90年代中期,該樹僅存3株,樹齡都在100年以上。1987年2月,國際物種保護委員會(SSC)發布了世界上最瀕危的12個物種名單和現狀的公報中,產於中國的有2種,其中之一就是百山祖冷杉。
為了挽救這瀕臨滅絕的珍稀樹種,《中國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將其列入專項計劃,慶元林業部門經過20年不懈努力,已初步摸索出一套扦插和嫁接繁殖技術。2017年,我市與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展百山祖冷杉人工培育合作,利用未成熟球果為起始材料進行離體無菌培養,將百山祖冷杉繁殖過程縮短為「胚→幼苗」,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百山祖冷杉幼苗,減少了該物種滅絕的危險。我們希望,這個植物界的「大熊貓」,能夠開枝散葉,擺脫滅絕的困境。
南方紅豆杉(Taxus mairei)
麗水市樹,又稱美麗紅豆杉、紫金杉、雪柏等,隸屬紅豆杉科紅豆杉屬,我國特有種,是一種白堊紀孑遺樹種,既是優良的用材樹種,又是優美的觀賞樹種。
全市9個縣(市、區)都有分布,遍及130個鄉鎮,佔全市總鄉鎮的59%。生於海拔300-1500m的村宅旁、山坡、谷地林中、河邊。全市資源總量9898株,其中100年以上的古樹2534株。
在鳳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還分布著紅豆杉的另一個種:紅豆杉(Taxus chinensis),該種和南方紅豆杉有細微差別,區別主要在於南方紅豆杉葉常較寬長,多呈彎鐮狀,下面中脈帶上無角質乳頭狀突起點。
南方紅豆杉和紅豆杉兩者木材的性質與用途相同,都具有很高的醫藥價值,其體內富含生物鹼――紫杉醇被提取後用於治療多種癌症,並且療效顯著,是不可多得的抗癌良藥。
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
又名鍾萼木,我國特有單種科植物、第三紀孑遺種,對研究被子植物系統發育及古地理、古氣候等方面有重要科學價值,樹形優美,葉、花、果大型美觀,被譽為「植物中的龍鳳」,是優良的用材和園林觀賞樹種。
麗水9個縣(市、區)都有極少量分布,主要分布在遂昌九龍山保護區、柘岱口、桂洋林場,景寧東坑、上標,龍泉住龍、風陽山、錦溪,慶元四山、賢良、百山祖自然保護區、慶元林場千崗坑林區等地。生於海拔450-1400m的溝谷、山坡林中,花期在4月~5月,果熟期在9月~10月。據《浙江林業自然資源》記載,全市總數有303株,其中大樹87株。
銀杏(Ginkgo biloba)
銀杏科銀杏屬,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植物學家常把銀杏與恐龍相提並論,被稱為植物界中的「大熊貓」、「活化石」。
銀杏既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樹種,又是名貴的綠化樹種,具有良好的觀賞價值,氣勢雄偉,樹幹虯曲、蔥鬱莊重,夏天一片蔥綠,秋天金黃可掬,給人以俊俏雄奇、華貴典雅之感。用銀杏加工製成的盆景,古特幽雅、野趣橫生,清供案頭,令人怡情怡目。其果實是著名的乾果,有養生延年之功效,在宋代被列為皇家貢品,具有很高的藥用和保健價值,銀杏黃酮對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疾病有顯著療效。目前,用銀杏葉提取物配製的護膚、護髮等方面的產品達50餘種,利用銀杏葉研製的銀杏葉飲料、銀杏桃果汁、銀杏啤酒、銀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場上流通,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麗水野生資源豐富,9個縣(市、區)都有分布,遍及66個鄉鎮,生於海拔300-1000的山地和村旁。100年以上的古樹有179株,其中,500年以上的一級古樹28株,300~500年的二級古樹67株,100~300年的三級古樹84株。
東方水韭(Isoetes orientalis)
我國特有瀕危水生蕨類植物,隸屬於水韭科的孑遺屬—水韭屬,具有異型孢子,為多年生沉水植物,它是一種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3億年之久的古老生物品種,為我國特有的溼生古老遺留蕨類植物,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數量只有數百叢,屬於世界級珍稀瀕危植物。
2005年首次發現於松陽境內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溝水流較慢的淺沼澤地帶,曾經被誤認為是中華水韭。也許,松陽的微友們踏青時已偶然見過這種並不起眼但極度珍稀的植物界「活化石」了。
長喙毛茛澤瀉(Ranalisma rostratum)
我國最早發現於麗水南明山,是澤瀉科的水生小草本,該屬僅有2種(另一種分布於非洲),對研究植物系統進化有重要學術價值。
1930年在我市南明山風景區採到第一份長喙毛茛澤瀉標本,但在之後的60年內未再發現這種植物,一度認為在我國已絕滅。隨後,在江西、湖南等地都曾出現過它的身影,但因生境變化又一度消失。1999年,這種珍稀植物再次在南明山水池裡現身。為避免該植物滅絕,2015年-2017年省林業廳在麗水蓮都組織開展「浙江野外絕滅植物長喙毛茛澤瀉種群擴繁與回歸研究示範」項目,目前,擴繁的種群在南明山原生地生長良好,種群超3倍,達3萬多株,種苗引進培育獲得成功,通過植株高、葉柄、葉面積等因子檢測,長勢明顯好於引種地。到南明山踏青的微友們不妨留意一下,在水池中尋找長喙毛茛澤瀉的身影。
蓴菜(Brasenia schreberi)
在植物學上,蓴菜屬睡蓮科蓴屬,是宿根性多年生湖沼水生植物,為第三紀孑遺植物,被譽為「世界珍奇」。在我市一些高山溼地中可見。
在這裡見到蓴菜,大家是否有點意外呢?沒錯,蓴菜確實可以食用,杭州名菜「西湖蓴菜湯」也與它有關。但野生蓴菜極其稀少,被列為國家1級保護野生植物。
在作物學上,蓴菜是珍貴的水生蔬菜,被譽為「中國第一綠色食品」、「二十一世紀生態蔬菜」、「生命蔬菜」、「美容蔬菜」、「人類的免疫促進劑」。現在,蓴菜已推廣大面積人工種植,2011年,西湖蓴菜入選浙江省首批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名錄,並已在西湖區大清谷生態區和雙浦鎮各建立了一個佔地5畝的西湖蓴菜種質資源保護區,開展有關研究和保護工作。
在麗水這片綠水青山中,生長著許許多多的珍稀植物,一樹、一花、一草,均有可能隱藏著大大的來頭。請大家愛護身旁的動植物們,為保護麗水的生物多樣性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