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集團軍某團研發新型雷達幹擾車
抗幹擾訓練告別「紙上談兵」
本報訊 王喆、蔡忠友報導:仲夏時節,閩北某地,一場無形的較量悄然拉開帷幕。「雷達信號遭敵強電磁幹擾!」剎那間,雷達顯示屏上一片雪花,目標消失。「啟動抗幹擾預案!」隨著雷達站站長胡亞威的指令,雷達操作手葉鑄紳迅速判斷幹擾類型,輕點滑鼠,按下抗幹擾按鈕,不一會,藍方幹擾被壓制,雷達恢復正常。這是第31集團軍某團新研製的雷達幹擾車投入使用帶來的變化,複雜電磁環境下電磁對抗不再是「紙上談兵」。
過去,由於沒有電磁幹擾器材和幹擾分隊,該團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只能停留在想定背景下進行,抗幹擾訓練依靠看圖板判斷幹擾類型,部分課目少訓漏訓。訓練場上空對空,上了戰場打敗仗。在去年4月上級組織的野戰防空戰法集訓中,由於實戰經驗不足,胡站長所在的雷達站一開機就被藍方鎖定,官兵們手忙腳亂,直到「敵機」臨空,也沒跳出藍方電磁「伏擊圈」,只能眼睜睜看著「敵機」飛走。
「『紙老虎』練不出打虎真英雄,不能讓『千裡眼』『順風耳』成為瞎子聾子。」痛定思痛,他們決定啟動「磨刀石」工程——研發雷達幹擾車,成立電磁幹擾分隊,讓官兵在近似實戰環境下摔打磨練。他們立足現有裝備條件,挑選相關專業的幹部骨幹組成「技術攻關小組」,查閱資料,革新裝備。同時,邀請院校專家上門指導,邊研製邊改進,邊改進邊提高。今年年初,他們研製成功一款雷達幹擾車,該車可隨機設定幹擾參數和幹擾類型,滿足了雷達、通信幹擾與反幹擾訓練需要。
筆者在該團演練場上看到,紅藍雙方在無形戰場鬥智鬥勇,電磁幹擾分隊時而實施噪音幹擾,時而實施全頻譜壓制,招招致命。雷達、通信分隊沉著應戰,準確判斷幹擾類型,快速實施反幹擾,不一會就跳出「包圍圈」。該團領導介紹說,藉助這一平臺,他們探索出10餘種新訓法新戰法,雷達、通信分隊訓練成績較往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