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酒精的英國少年們·對流浪漢的臨終關懷 | BMC系列10月摘要

2021-01-07 科學網
降低孩子們的打針恐懼·進化中的DNA電子信息儲蓄·遠離酒精的英國少年們·對流浪漢的臨終關懷 | BMC系列10月摘要

英文標題:Highlights of the BMC Series: October 2018

Effect of pulsed transcranial ultrasound stimulation at different number of tone-burst on cortico-muscular coupling • Procedural pain in childre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caregiver experiences and information needs • The BMC Series』 newest journal for the physical science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s now open to submissions • A highly parallel strategy for storage of digital information in living cells • AIChE Annual Meeting 2018: An interview with the chair of BMC Chemical Engineering on the importance of publishing, and benefits of open access • Investigating the growing trend of non-drinking among young people; analysis of repeated cross-sectional surveys in England 2005–2015 • Access to palliative care for homeless people: complex lives, complex care.

作者:Brock Madsen

發表時間:2018/11/12

原文連結:http://blogs.biomedcentral.com/bmcseriesblog/2018/11/12/highlights-bmc-series-october-2018/?utm_source=other&utm_medium=other&utm_content=null&utm_campaign=BSCN_1_DD_BMCSeries_Toc10_SciNet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PHSM2uwdHGp1BCY18IGJXw

BMC Neuroscience

Effect of pulsed transcranial ultrasound stimulation at different number of tone-burst on cortico-muscular coupling

點擊查看詳情

神經調節可以是指「通過靶向性地將刺激(例如電刺激或化學物質)傳遞到身體的特定神經部位來改變神經活動」。在神經調節領域中,一個重要的研究熱點是神經調節對運動皮層的潛在效應。如果我們能成功地對運動皮層進行神經調節,或許就能為那些飽受運動障礙困擾的中風、帕金森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等疾病患者帶來煥然一新的生活。

脈衝經顱超聲刺激(pTUS)就是這樣一種能夠影響運動皮層的可靠的神經調節技術。該技術通過使用脈衝低頻超聲波來以無害的方式穿透進大腦深部,並且特異性地靶向影響肌肉活動的腦電波。

最近在 BMC Neuroscienc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探討了pTUS對小鼠運動皮層和尾部肌肉之間的皮質-肌肉耦合(大腦-肌肉連接)的影響。Xie等人測試了不同的脈衝並評估了它們對小鼠肌肉活動的影響。

Xie及其同事發現,當以1kHZ的頻率產生數量從150 – 300不斷增加的脈衝時,小鼠的皮質-肌肉耦合活性出現了顯著差異。這個發現強調了神經調節,特別是pTUS未來用於治療運動功能障礙的潛力。

BMC Pediatrics

Procedural pain in children: a qualitative study of caregiver experiences and information needs

點擊查看詳情

相對於成人患者來說,兒童患者常常不能忍受常見的侵入性醫療操作(例如靜脈穿刺)所帶來的疼痛。

Shave等人在BMC Pediatrics上發表的研究以定性的方式通過面談評估了兒童的護理者對兒科醫療操作中的疼痛的理解和認識。

調查結果顯示,對於醫務工作者為患兒提供的疼痛處理措施,護理人員普遍持滿意態度。但他們還希望自己和兒童患者能獲得更多的信息,譬如操作的目的以及可能會帶來的疼痛或不適感等。

最後,他們還建議醫務工作者應該有針對性地安撫患兒,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讓患兒了解操作過程中的感受和後果;並且如果情況允許的話,讓患兒問一些有關操作方面的問題並自己做些決定。

BMC Biotechnology

A highly parallel strategy for storage of digital information in living cells

點擊查看詳情

最近,存儲DNA中的數字信息的想法得到了很高的關注,這種技術因其具有高容量和非常長時間的儲存潛能,而被認為很有應用前景。然而,雖然目前可以,也確實正在進行一些DNA電子數據存儲,但是要想要充分發揮出這一新型有效的儲存模型的潛能,我們還需要對其方法學進行改進。

Akhmetov等人最近在BMC Biotechnology上發表的文章詳細介紹了他們開發出的一種新型的DNA電子數據存儲方法。這一「並行的」存儲方法旨在解決已有方法的弱點,以此來獲得更優的長期存儲、內置錯誤檢測、更高的存儲效率。此外,這個方法保留了冗餘的閱讀過程。通過這個冗餘的閱讀過程,我們可以在DNA已經損壞的條件下仍能獲取到數據。

開發出更優的DNA數字存儲方法總是我們喜聞樂見的,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生命本身的基本單位—DNA來存儲大量的數據集,並且存儲時間遠比我們想的要長。

BMC Chemical Engineering

AIChE Annual Meeting 2018: An interview with the chair of BMC Chemical Engineering on the importance of publishing, and benefits of open access

在2018年美國化學工程協會年會前夕,我們採訪到了BMC Chemical Engineering的主席Sang Yup Lee博士,就科學出版的重要性問題與他進行了討論。

採訪一開始,Lee博士回顧了多年來化學工程領域對其準則和實踐的不斷調整,以此來確保其對多個學科的實用性乃至必要性。他甚至表示,「化學工程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會是包括能源、化學、材料、醫藥、農業和環境可持續性等在內的所有行業的核心。」

然而,所有這些信息的產生都要歸功於這個龐大領域內的每位化學工程師,因此Lee博士進而強調了發表文章和開放獲取模式的重要性,他說:「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對於研究成果的傳播至關重要。經過同行評議後在高質量期刊上發表的文章能推動科學和工程學的發展,當以開放獲取的形式發表時,這一效果更為明顯。」

BMC Public Health

Investigating the growing trend of non-drinking among young people; analysis of repeated cross-sectional surveys in England 2005–2015

點擊查看詳情

英國的年輕人正越來越遠離酒精,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在16至24歲的公民中,自我報告為「非飲酒者」的比率已經從2005年的18%上升到了2015年的29%。

最近在 BMC Public Health 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具體解析了英國年輕成年人中非飲酒人數越來越多的原因。

該研究評估了在某些特定的群體中是否存在非飲酒人數偏離基數的升高,以及問題性飲酒行為(如酗酒)的發生率是否也正在發生著變化。

Fat等人採用了基於調查的定性研究方法,在這一方法中,受過培訓的調查人員在受訪者家中進行面對面的訪問。研究發現,在各種情況下非飲酒的比例普遍上升,唯一例外的是戒酒人群,他們的不飲酒比例並沒有發生明顯的升高或降低。

此外,在包括已經形成了非飲酒行為習慣等的許多亞組中,非飲酒行為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同時,有越來越少的年輕人存在問題性飲酒行為,他們的過度飲酒和酗酒的比率都比以前更低了。

另外一個有趣的發現是,非飲酒行為與任何單個因素之間都不存在顯著相關性,這表明這種變化可能是「多因素的或與文化相關」。

BMC Palliative Care

Access to palliative care for homeless people: complex lives, complex care

點擊查看詳情

雖然流浪者們多會缺乏許多生活必需品,但適當的醫療也不應缺失。在2000年,聯合國曾聲明:「健康是一項基本人權,是享受其他人權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每個人都有權享受可達到的最高健康標準以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然而,事實上,流浪人群並沒有獲得適當水平的關愛,在臨終的緩和醫療方面更是如此。

最近在BMC Palliative Car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對提供給荷蘭流浪人群的緩和醫療的質量進行了調查。De Veer等人對50多名研究參與者進行了有關質量的深度訪問,受訪對象包括流浪者、護士、社工和醫生。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些訪問全面地了解19名流浪者的情況,這19名流浪者正在接受或曾經接受過緩和醫療,其中有11人已經去世。

與非無家可歸的人群相比,流浪者無法獲得充足的緩和治療主要是由於以下這些原因:太晚開始緩和醫療、疾病軌跡捉摸不定、醫療方面的高複雜性。

點擊獲取更多BMC系列十月內容摘要

閱讀英文全文請訪問:

http://blogs.biomedcentral.com/bmcseriesblog/2018/11/12/highlights-bmc-series-october-2018/?utm_source=other&utm_medium=other&utm_content=null&utm_campaign=BSCN_1_DD_BMCSeries_Toc10_SciNet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BMC系列9月摘要
    BMC Plant Biology:AgriSeqDB:供農業相關植物物種功能學研究使用的在線RNA序列資料庫 論文連結:https://bmcplant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0-018-1406-2
  • 《The Hospice in Houston|休斯頓的臨終關懷》(中英文雙語版)
    這個講座是醫學界推動臨終關懷發展的催化劑,正如我們今天所知。現代臨終關懷運動的開始應歸功於桑德斯夫人。「她的臨終關懷概念是將臨終關懷中最現代的醫療技術與中世紀宗教秩序的精神結合起來,這些宗教秩序曾經創造了臨終關懷,將其作為人們朝聖的一步。」
  • 聽聽臨終關懷志願者的建議
    恐怕不能,大多數人對「臨終關懷」知之甚少。  中國死亡質量指數全球排名71位  當被診斷為某種疾病的終末期,醫生們都表示「沒有什麼好辦法」時,大多數人都期待自己能有個「善終」。但其實在中國善終並不易!  臨終關懷,讓善終不再不易  臨終關懷與死亡質量密切相關。  據了解,臨終關懷的團隊通常指由醫生、護士、心理師、社工和義工等多方人員組成,服務對象以惡性腫瘤晚期患者、多臟器衰竭病情危重者,或衰老並伴有多種慢性疾病的高齡老人等,他們是目前醫學條件尚無救治希望、預計生命期在6個月以內的患者。
  • 臨終關懷第一集(上)
    那麼我們今天有兩堂課,來跟大家討論有關臨終關懷的理論還有它的操作的方法。那麼,佛法對生命的觀察主要是根據因緣的理論。那麼這個因緣觀,當然在大乘佛法講得是非常的複雜,非常的微細。所以站在一個臨命終的角度,我們如何地幫助臨終人生起善念,來引導他的善業起現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去討論的主題。所以臨終助念簡單地說,就是幫助臨終的人生起正念。
  • 北京首設15家臨終關懷試點單位 沒一個病人是被嚇死的
    今年3月,市衛計委已遴選確定北京市隆福醫院等15家醫療機構成為首批北京市臨終關懷試點單位。「哀傷輔導」幫家屬走出陰霾有些病人去世後,家屬一直走不出失去親人的悲痛,金琳和她的同事們還要在一年之內對家屬進行必要的「哀傷輔導」。病房建立初期,有一位47歲的女患者,肺癌晚期,曾經是一段時間內金琳他們接診的最年輕的臨終病人。金琳她們接她來住院,服用止痛藥一周就解決了患者疼痛的問題。
  • 新成員BMC Materials開始徵稿啦 | BMC系列邁入材料學
    期刊:BMC Materials 原文連結:https://bmcmaterials.biomedcentral.com BMC Materials 和此前陸續推出的BMC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C Chemical Engineering, BMC Energy, BMC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以及BMC Chemistry 一起標誌並見證著
  • 我所理解的臨終關懷(「老去的生命」主題徵文來稿)
    我還記得十幾年前,我職業生涯中第一例臨終病人。那是一位肺癌的男性患者,醫生告知病重後,家屬呼天搶地,早早就給患者穿上壽衣,7個子女,誰也不願接父親回家。對於臨終患者,等待死亡,選擇如何死亡,如何關愛臨終患者,世界各國已經進行了不同的探索與實踐。而我所在醫院的普通病房,我們醫生護士所經歷的患者大多數臨終狀態,就是病人最後的搶救過程,各種搶救措施的繼續執行與放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個家庭的態度,而從未在患者可以對話時徵求本人的意願。是的,我們常常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又怎會輕易地談及死亡呢?
  • 精準腫瘤學——跨期刊專題系列徵稿 | BMC Journal
    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_media_organic&utm_content=DaiDen-MixedBrand-multijournal-Oncology-China&utm_campaign=ORG_USG_BSCN_DD_PrecisionOncology_Collections_Wechat 微信連結:https
  • 他們對人類的臨終關懷,讓人沉醉其中不願醒來
    電影中的科幻設定和人文思想讓人腦洞大開,劇情中男主最後已經瀕臨死亡,在外星文明的臨終關懷下,終於能夠接受現實,沉醉在甜蜜的回憶中,直至終結。故事發生在遙遠的外太空,有一艘地球人的宇宙飛船藍鵝號,周圍是和藍鵝號一樣的宇宙飛船,他們正在排隊等待調度站的安排進入光圈,光圈相當於高速公路的入口,宇宙飛船進入其中,就能夠以一千倍的光速飛行。
  • 與菌共舞在浩瀚宇宙 | BMC Microbiology
    Singh†, Daniela Bezdan†, Aleksandra Checinska Sielaff, Kevin Wheeler, Christopher E. 噴氣推進實驗室生物技術和行星保護小組的高級研究科學家Kasthuri Venkateswaran博士說:「為了鑑別出國際空間站上的細菌是哪些品種,我們使用了多種辦法來詳細鑑定它們的基因組。我們發現5種國際空間內的腸桿菌菌株與新近在地球上發現的3種菌株在基因組成上最為相似。
  • 31場不敗的英國拳王:我要把維爾德這個「流浪漢」徹底打退役
    【文/搏擊江湖】要說WBC新科冠軍英國「吉普賽皇帝」泰森-富裡(30-0-1,21KO),絕對是一條雖然嘴巴很大但是實力更強的硬漢,他至今保持著31場比賽不敗的紀錄,富裡最著名的比賽就是將巔峰時期的小克裡琴科拉下了王位,之後從自殺的邊緣退回來,上演了王者歸來
  • BMC系列期刊 | 近期熱點集萃
    BMC系列期刊 | 近期熱點集萃 作者:Cecilia Pennica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
  • 病人在臨終階段,到底是什麼狀態?聽聽這位腫瘤醫生的感悟
    他說:我想這是我們醫界同仁們都印在腦海裡、並奉為工作準則的一句話。其實,當癌症患者到了終末期,無可避免地要面對死亡問題,但這不是單純地等死,而是應該做到「去者善終,留者善別,能者善生」,這樣才能表達對生命的尊重。
  • 新的名字 | 從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到 BMC Chemistry
    新的名字 | 從Chemistry Central Journal 到 BMC Chemistry
  • 童書作家劉琦《超能少年》系列上市,書寫中國少年超級英雄新傳奇
    曾獲科幻「光年獎」,代表作《超能少年》系列。欣喜的是,在劉琦這套專為青少年打造的《超能少年》系列小說中,我同時看到了兩者。科普與科幻,珠聯璧合,大放異彩!」  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孫立軍稱讚道:「《超能少年》敘事緊湊,畫面感強,讀來猶如觀看一部部精彩的動畫電影。在這個網絡視聽的快節奏時代,劉琦用他的筆力,再次證明了文字獨特的魅力。」
  • BMC Biology | 近期研究精選
    同時,我們根據進化論系列文章中的最新一篇詳細介紹了薄葉海膽的轉錄組、蛋白質組和基因組草圖。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者您想詢問您的論文是否適合在BMC Biology 上發表,請隨時聯繫我們!郵箱:bmcbiologyeditorial@biomedcentral.com。
  • BMC Biology 最新內容目錄
    期刊:BMC Biology BMC Biology 最新內容目錄 閱讀原文: 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
  • BMC Medicine|8月內容更新
    徵稿 我們很高興地宣布腫瘤學領域的許多BMC期刊已正式啟動了以「精準腫瘤學」為主題的新的跨期刊專題系列本專題系列現已開放投稿,主要接受原創研究和綜述,點擊了解該系列的更多信息。 https://www.biomedcentral.com/collections/precision-oncology?
  • 臨終症狀 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從出生到死亡這是生命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很多人認為這個過程漫長,但是其實人的一生轉瞬即逝,那麼臨終症狀都有哪些呢?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是怎樣的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臨終症狀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表現,也是每個人生命快要到盡頭時候的表現,那麼具體的症狀都有哪些呢?如果我們出現這些症狀就代表我們快要死亡了嗎?
  • 杭州小夥全身擦酒精消毒瞬間被火焰包圍!擦拭酒精,千萬遠離這些地方
    最近單位沒開工,但是小張每天都要去廠裡維修保養機器,操作完消毒的時候出事了——昨天午飯前,他正在對頭、面、頸、四肢以及衣物表面進行酒精消毒,因為天氣寒冷,便站在大功率的電暖氣邊上擦拭,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擦拭的酒精在電暖氣的作用下遇熱揮發,引燃了衣物,小張瞬間被火焰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