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創造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2020-12-05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表面;12月3日23時10分,完成月表工作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鑽取完成、採樣結束、點火起飛……一系列操作在這48小時裡按計劃順利進行,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領域的首次嘗試。

  雖然在地球上經過成千上萬次試驗,但由於月表複雜、極端的環境,以及導航的「鞭長莫及」,很多關鍵動作只能依靠探測器自主決策,每一步都蘊含著風險。

  ·月面採樣

  採用兩種「挖土」模式「人工智慧」助力

  嫦娥五號月面工作為期2天,實際採集樣本時間為19小時。在整個嫦娥五號任務中,最核心關鍵的操作就是自動採樣和封裝,需要考慮探測器的測控、光照條件、電源、熱控等各種約束。

  航天科技(000901)集團五院設計師為嫦娥五號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鑽取是利用鑽頭鑽進月表2米深處,採集深層樣品;表取是在降落點附近月球表面多點採樣,採集月表樣品。據鑽取系統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介紹,採樣的鑽頭具備對8級硬度巖石的鑽進能力,針對不同顆粒度月壤,會採取切、削、撥、擠、排等不同操作。此外,鑽取系統有「人工智慧」的幫助。在經過上千次試驗後,形成不同工況的鑽取參數資料庫。資料庫支撐月表工作決策,鑽頭在月表遇到不同工況,鑽取系統可以在「迴轉」「衝擊」和「迴轉+衝擊」三種模式中自由切換,適應複雜的情形。

  嫦娥五號帶回的樣品重量被設定為2千克,這是依據探測器運載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表示,從科研需求角度來看,2千克樣品已足夠支撐科學研究。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希望得到的是在月球多個區域的取樣。此次嫦娥五號採樣的地點,正是此前人類探測器從未到過的區域,有望為月球火山、地質活動演化帶來新的研究成果。

  ·月面起飛

  沒有「地勤」支持著陸器做「發射塔架」

  12月3日23時10分,完成月表工作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在地外天體起飛。

  這與在地面發射火箭不同,地面有完善的發射場系統和保障團隊,起飛位置和姿態可以精準測算,保障措施齊全。但月面起飛沒有「地勤」支持,一切都靠自己,還必須一次成功。

  起飛時,著陸器就是上升器的「發射塔架」。上升器在起飛前數小時進入準備程序。地球上的科研人員根據上升器姿態和位置等數據,計算上升器起飛時間、姿態軌道調整參數等數據,遠程注入上升器的控制系統,設定預定起飛時刻。

  預定起飛時刻來臨,主發動機自行點火。在起飛最初一小段距離,上升器不進行姿態調整,之後會迅速調平,豎直上升。到達一定高度後,按照既定程序拐彎,以一定角度轉入軌道入射段。整個過程約6分鐘,飛行約250公裡,上升器順利進入了交會對接初始軌道。

  上升器進入交會對接初始軌道後,還要進行多圈飛行,完成4次遠程導引,來到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斜上方位置,準備交會對接。對接成功後,上升器將採集的樣品轉移到返回器裡,然後分離,完成使命,留在環月軌道上。

  ·月面展旗

  1秒內完成系列動作國旗選材超過1年

  完成了樣品採樣和封裝,在起飛回家之前,嫦娥五號還做了一件事:展開五星紅旗。

  這面國旗很輕,重量只有12克,被收納在「旗杆」裡,固定在基座上,一直處於密封狀態。展旗的時候,經過解鎖、支架展開、支架固定等步驟,以捲軸形式打開,一系列動作在1秒鐘內完成。

  此次展旗也創造了中國航天的一個首次。嫦娥三號、四號在月球展示的國旗,都是噴塗在探測器上,不需要特別操作。而嫦娥五號的國旗是獨立的機構,有展開的動作,也是唯一一面織物國旗。

  據嫦娥五號月面國旗展示系統研製方航天三江九部介紹,因月面的極端環境,溫差在正負150攝氏度間,單一纖維和紡織工藝無法滿足要求。普通國旗放在月球上,會迅速褪色、串色,甚至分解。選材花費了超過1年的時間,研製人員對數十種纖維材料做了大量物理實驗,最終選出一種新型複合材料,能夠在月球實現不褪色、不串色、不變形。

  為了控制重量,研製團隊還對結構優化設計,儘量將結構件做薄、做小。比如旗杆頂端用來固定的球做成空心,重量小到極致。加工人員從玩具扭蛋中得來靈感,製作兩個半球,用螺紋組合為完整球體。這項工藝相當於在頭髮絲上做微雕,還獲得了發明專利。

  新京報記者倪偉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hmg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挖土」之旅開啟——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供圖 11月24日凌晨,瓊北古邑,椰林深處,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身強體壯的「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再一次從這裡刺入蒼穹,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這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正式拉開大幕。
  • 嫦娥五號出發,力爭實現中國航天史上5個「首次」
    這是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第三步的首次任務。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包含15個分系統。
  • 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這意味著中國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探月任務——嫦娥五號任務月面採樣作業即將拉開帷幕,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詳細介紹了整個著陸過程。
  • 嫦娥五號實現月面軟著陸 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這意味著中國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探月任務——嫦娥五號任務月面採樣作業即將拉開帷幕,後續任務將開創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詳細介紹了整個著陸過程。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下午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
  • 嫦娥五號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 觀察| 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4個"首次"
    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介紹,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觀察|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4個「首次」
    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介紹,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
  • 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即將由嫦娥五號完成,難度究竟有多大?
    在這次「取土之旅」之旅中,嫦娥五號將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每一個首次背後意味著什麼?中國航天人將如何一一破解?就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進行揭秘。 在這個階段,嫦娥五號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並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為此,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了為期2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計劃2020年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新社福州9月20日電 (郭超凱)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州舉行,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會上透露,中國預計2020年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計劃2020年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新社福州9月20日電 (郭超凱)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日至21日在福州舉行,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會上透露,中國預計2020年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
  • 嫦娥五號彰顯中國航天實力
    這幾天,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繁忙工作的畫面不斷刷屏: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接下來還要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多項「首次」的背後,是表面採樣機械臂技術、地面測控技術、月球軌道對接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的操作不僅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
  • 嫦娥五號順利歸來創造5個首次 中國太空探索升級
    北京時間12月17日,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舉行的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嫦娥五號完成了一次對接、六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五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首次從月面起飛 ■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據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 (記者 張逸之 秦宏)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重大突破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
  • 嫦娥五號彰顯中國航天實力 創造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技術高度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這幾天,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繁忙工作的畫面不斷刷屏: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接下來還要完成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多項「首次」的背後,是表面採樣機械臂技術、地面測控技術、月球軌道對接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的操作不僅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
  • 「嫦娥五號」預計年底前發射,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於登雲說,嫦娥五號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展望未來,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計劃開展月球南極資源詳查,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綜合探測任務。
  • 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首次」?
    12月3日晚,嫦娥五號成功完成「地外天體起飛」,踏上回家的旅途。「挖土」「打包」「起飛」……「帶貨」回歸的「嫦娥姐姐」還要經歷怎樣的旅程?從月球帶回來的寶貝,又有怎樣的價值?《新聞1+1》連線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共同關注:嫦娥五號,怎樣實現航天史上的「首次」?起飛後23個小時過去了,上升器目前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 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我國航天4個「首次」有望實現
    9月19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
  • 首次從月球採樣帶回 嫦娥五號到底有多複雜?一圖看懂
    這個月底,國內還有一次重要的航天發射任務——嫦娥五號,它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會首次從月球採樣帶回,將創造國內航天探測多個第一次。嫦娥五號被稱為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那它到底有多重要,有多複雜?大V@太空精釀發了一張詳細結構嫦娥五號探測任務的圖解,大家可以了解這次發射任務會是怎麼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