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多年,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公立醫院依然人滿為患。
另一邊,隨著國家對社會辦醫支持力度的加大,一些規模較大、服務能力較強的社會辦醫機構,對於滿足公眾的醫療需求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6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準入審批、發展空間、資源共享、稅收優惠等多個方面推進社會辦醫,促進社會辦醫成規模、上水平發展,加快形成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格局。
人們期望民營醫院能發揮出「鯰魚效應」,以打破醫療資源壟斷、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促進市場良性競爭。那麼,我市民營醫院現狀如何?民營醫院能否帶來「鯰魚效應」?部分醫院成為「鯰魚」還差哪兒?
現狀:
總量已經不小發展質量不高
朋友圈不時有商界朋友抱怨去油田總醫院就醫難。「人山人海,排號等半天。」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大病,但人們舊有觀念決定了,無論大病小病,到大型公立醫院就比較放心。
其實,有些小毛病,社區醫院和民營醫院都能很好診療,即使是一些疑難雜症,民營醫院也能對症下藥。尤其是,這些年我市民營醫院蓬勃發展,一些特色專科醫院不斷湧現,且在療效和服務質量上贏得了一定口碑。
幾乎每個人都應該有印象,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站牌傳單,各種民營醫院的信息總會時不時躍入你的視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民營醫院投放廣告的熱情不亞於房地產開發商。
但就醫觀念的保守,極大影響了民營醫院的接診流量。同時,行業自律的不足惡化了民營醫院的行業形象,這是民營醫院不得不面對的事實,也是正規經營者一直試圖扭轉的局面。
即使在偏見之下,大慶的民營醫療市場仍然很是可觀。從九十年代初期的幾家專科門診,已經發展到如今擁有民營醫療機構400餘家,民營醫院50餘家,床位數3700餘張,佔全市床位總數22%以上。
然而,按國家有關規劃,大慶已經達到了民營醫院病床數佔20%的發展目標。大慶民營醫院數量已經超過公立醫院數量,診療數卻遠遠不及。但目前市區內公立醫院人滿為患,民營醫院相對卻冷清。基於這樣一個現狀,很多民營醫院院長感到壓力很大。
大慶肛腸病醫院院長鄒振培告訴記者,多重因素決定了民營醫院的生存發展存在很多困難,除了眼科醫院、肛腸病醫院、康復醫院、中醫骨傷科醫院、油城婦女兒童醫院等建立品牌和口碑的特色專科醫院,多數綜合型醫院並不是很景氣,半數以上處於維持狀態。
「這些年倒是沒聽說哪家倒閉了,但轉手的醫院確實有幾家。有的是幹不下去了,有的是轉行了,但總是有人買下來接著幹。」大慶藍海糖尿病醫院董事長李勇說。「這也從側面說明,民營醫院這個行業還是被看好的,這個市場還是有前景的。」
市衛生局醫改科劉科長告訴記者,大慶民營醫院總體上還是規模小,擁有1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很少,且質量不高。同時,技術、人才和管理的短板,也是民營醫院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今年大慶市衛生局制定的《大慶市2015-2020年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簡稱《設置規劃》)中明確指出,我市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舉辦醫療機構發展不均衡,多元化辦醫格局尚未形成,不能滿足群眾的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且康復醫院、護理院等中間性醫療機構發展嚴重不足。從官方角度闡釋了,大慶醫療體系對於民營醫院為代表的民營醫療機構有很大需求空間。
大慶中醫骨傷病醫院院長王秀義認為,公立大塊吃肉,民營小碗喝湯,這種格局終要改變。作為醫療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今政策持續利好,民營醫院已經迎來發展機遇和新的挑戰。
機遇:
機會擺在面前,但「打鐵還需自身硬」
6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準入審批、發展空間、資源共享、稅收優惠等多個方面推進社會辦醫,促進社會辦醫成規模、上水平發展,加快形成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格局。
民營醫院,一直在發展困局和魚龍混雜的辦醫環境中艱難前行。此次促進社會辦醫的政策,會為大慶的民營醫院帶來什麼發展機遇,對均衡醫療資源、緩解百姓就醫難又有怎樣的積極作用?
「公立醫院確實有先天優勢,但也有幹不了的事,比如醫養結合和慢性病康復等特需服務,就是我們的突破口。」李勇說。
經濟大環境不好,傳統行業下滑的背景下,醫療行業卻不受影響,且呈上升趨勢。中國是人口大國,醫療市場體量龐大,且老齡化的趨勢加劇,健康需求缺口很大。民營醫療市場近幾年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新政的發布,將進一步推動民營醫療的發展。
鄒振培認為,醫療市場會持續增長,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的驅動:一是中央與地方政府不斷出臺有利於民營醫院發展的政策,比如允許醫生多點執業,放開民營醫院醫保資質的獲取,及給予營利性醫院前三年免稅等等;二是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全民醫保的紮實推進,帶動了醫療支付能力的提升;三是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進一步擴大了市場體量。
《設置規劃》正是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今後五年,大慶原則上不再增設各級公立醫院,增量只考慮民營機構,且重點鼓勵、支持設立上規模(300張床位以上)、有特色的,包括康復醫院和護理院、老年病和慢性病等專科醫療機構,支持綜合醫院發展兒科。並優先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共同舉辦各類專科醫院。
同時,我市將結合現有資源,將部分功能定位不明確、利用率較低、位於城區醫療網點較密集的一、二級醫院轉型為康復醫院和護理院。主要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舉辦託管和經營。
此外,我市還將鼓勵企業辦的醫院和民營醫院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可設置或轉型辦醫養結合服務機構,也可設老年病科和老年病房。
可以說,國家和地方的政策,透出重重利好,其中蘊涵著無窮的市場機會。
李勇認為,國家政策好,也要落實到位才行。群眾對民營醫院懷有偏見,需要政府和媒體加強輿論引導。只有輿論支持,民眾的就醫觀念才會容易轉變,民營醫院才更容易抓住機遇發展。當然,打鐵還得自身硬,民營醫院自己也要從技術和人才上不斷提高,在服務質量上贏得更廣泛的口碑。
尤其是,當今醫學發展,已經從傳統生理醫學發展為「生理醫學+心理醫學+社會學」模式這樣一個趨勢。民營醫院機制靈活,轉型迅速,公立醫院在這方面就落後很多。這是民營醫院的比較優勢,也是抓住歷史機遇的決定性因素。
挑戰:
人才仍是瓶頸,商業模式仍待創新
準入放寬,監管必嚴;市場增長,競爭將更為激烈;雖有資本支持擴張,管理不足卻制約發展……機遇出現的同時,往往就意味著面對更大的挑戰。
9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廣告法,民營醫療首當其衝。加強行業自律,堅持規範經營,成為必然選擇。這是一次市場淨化的過程,在我市一些正規經營者看來當然是利好。
合法經營,公平競爭。讓該活的好好活下去,讓該死的徹底死掉——理想的醫療市場就應該是這樣一個狀態。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是王秀義院長初見記者時發出的感嘆。
無一例外,幾位院長都對當前的人才瓶頸表示無奈。儘管長年聘請離退休專家坐鎮並帶領團隊進行學科研究,但年富力強的中堅力量欠缺,始終是多數民營醫院的痛。
國家鼓勵醫師多點執業的政策難以落實,讓眾位院長也很無奈。
「政策規定,必須三甲醫院的主治醫師以上人員才有資格多點行醫。但這些人恰恰也是公立醫院的中堅力量,醫院的任務量就靠他們完成呢!」鄒振培如是說。
王秀義認為,政策能切實落地才行。當然,像深圳那樣大刀闊斧推行可能存在困難,畢竟大慶半數公立醫院屬於國有企業,但可以先從市立醫院打開突破口。
有人才,才能帶來技術。有技術,醫院服務質量才能紮實提升,才更具備競爭力。
然後,再在行政管理、企業文化、市場營銷、商業模式上堅持創新,民營醫院的活力會進一步激發。
另一方面,民營醫院雖有政策支持,但仍認為負擔較重。
比如,科研立項、等級評定、醫保政策、稅收稅費等方面,都與公立醫院存在差異。
「稅收政策上雖然有所減免,但房屋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加上個人所得稅仍然較高。」鄒振培告訴記者。
民營醫院在稅收和水電氣收費標準上,都是按商業標準,負擔有點大。如果能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就會減輕很多壓力。
展望:
在高端醫療和商業模式創新上提升,釋放民營醫院活力
如果醫改繼續深化,促使民營醫院的活力爆發出來,會產生很強的「鯰魚效應」,倒逼公立醫院降低身段,貼近市場,最終受益的是老百姓。當然,這個產業也會更有活力,形成良性的生態系統,醫療產業會更加健康發展。
試想,一旦放寬了民營醫院的經營範圍,並使其在硬體保障、軟實力上得到長足提升,公立醫院的壟斷局面將被打破。壁壘的破除,自然會帶動醫療領域步入市場化和開放化。
市衛生局醫政科張科長告訴記者,大慶民營醫院量已經足夠,只是在服務和質量上還有欠缺,在高端醫療和商業模式創新上亟待提升。
支持社會辦醫,可倒逼公立醫院主動變革。那麼,對於民營醫院本身,也應該順應時勢,爭取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其實,大慶民營醫院也一直自強不息,順應市場和時代需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
前些年雖然存在投機現象和短期行為,以及不規範的經營,但隨著監管加強,行業開始趨向規範,市場成熟度逐年提高。
「隨著新政的推行,機制靈活的特點,將進一步發揮,這是民營醫院的比較優勢。」王秀義告訴記者。
福建「莆田系」掌握了全國80%的民營醫院,在大慶也創辦了油城婦女兒童醫院、友誼醫院、乘風中醫院、婦科醫院、現代女子醫院、胃康醫院、協和泌尿醫院等十幾家醫院。
「即使擁有這樣的市場佔有率,『莆田系』也時刻在謀劃著轉變經營模式和創新發展,從幾年前開始,就已經放棄了發展初期的投機模式和短期行為,開始謀求長遠發展,油城婦女兒童醫院就是戰略轉型的正確選擇。」油城婦女兒童醫院院長林慶耀告訴記者。
從當初的只注重經濟效益,轉為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大慶民營醫院近幾年已開始注重這樣的戰略路徑。眼科醫院、中醫骨傷科醫院、肛腸醫院、油城婦女兒童醫院、藍海糖尿病醫院等等,這些民營醫院一直在堅持社會公益事業,每年都拿出十萬數十萬資金,救助貧困家庭、失學兒童、殘疾人和孤寡老人,一方面體現了「醫者父母心」,另一方面也贏得了口碑,樹立了品牌。
民營醫院要想發展,一定要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特色化和創新並舉的道路。這是多位院長的共識。
王秀義自信地說,民營醫院的活力一旦爆發出來,能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是驚人的。屆時,民營醫院的「鯰魚效應」將發揮得淋漓盡致,百姓的多元化就醫需求將得到滿足,進而得到真正的實惠。
當前,民營醫院不但在營銷渠道和媒體選擇上出現變化,開始「深情」擁抱移動網際網路,建立公眾號,還開始商業模式創新,推出醫療APP,整合資源,攫取移動醫療的金礦。
王秀義建議同行,要加強交流,報團發展,共同探索民營醫院的創新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萬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