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開源POWER指令集,國產高性能CPU迎來新機遇?

2021-01-11 芯智訊

當地時間8月20日周二,IBM在美國聖地牙哥的OpenPOWER峰會上,正式宣布開源旗下高性能CPU——POWER處理器的指令集架構(ISA)作為開放標準。此外,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OpenPOWER基金會將成為Linux基金會的一個部門。

POWER指令集架構正式開源

隨著IBM向OpenPOWER基金會提供了POWER ISA許可,開發者可藉此確保在 POWER 上運行的軟硬體的協同定義,鼓勵他們構建新的硬體、藉助領先的企業功能來處理數據密集型工作負載、為 AI 和混合雲創建新的軟體應用程式、並獲得獨特的硬體優勢。

除了開放原始碼的POWER ISA之外,IBM 還將提供多種其它技術,包括 POWER ISA 的軟核實現(softcore implementation)、與架構無關的開放式相干加速處理器接口(OpenCAPI)、以開放式內存接口(OMI)的參考設計。

據介紹,IBM為開源社區貢獻了一個新開發的軟核。在很短的時間內,一位IBM工程師能夠在POWER ISA上開發出一個軟核,並將其安裝在Xilinx FPGA上運行。這一軟核實現將在本周的北美OpenPOWER峰會上得到展示。此外,OpenCAPI 和 OMI 技術也有助於最大化處理器和連接設備之間的內存帶寬,對於克服 AI 等新興工作負載的性能瓶頸至關重要。

IBM OpenPower 總經理 Ken King 表示:「隨著今日的發布,IBM 正在向著通過開放技術和開源來推動整個行業的創新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IBM還耗資340多億美元收購了Red Hat紅帽公司,這是一家專注開源領域長達25年之久的軟體公司。Red Hat是開源生態系統的主要玩家,以Linux發行版而聞名。而為了推動新療法的研究進展,幫助人類更快地攻克癌症。IBM在不久前還開源了3個治療癌症的人工智慧項目。

此次POWER ISA的開源可以說是IBM對於開源社區的又一重大貢獻。需要指出的是,目前OpenPOWER晶片的底層物理架構還沒有開源。

OpenPOWER進入全新階段

2013年8月,IBM聯合Google、NVIDIA、Mellanox等公司成立OpenPOWER聯盟,致力於將IBM的POWER系列CPU架構對外開放授權,以抗衡日益強大的Intel X86以及ARM等CPU體系的威脅。

IBM當時宣布開放了POWER架構周圍技術,如處理器規格、固件、軟體和技術自由許可,將和合作夥伴一起使用共享、協作開發模式。在此基礎上,IBM還牽頭成立了OpenPOWER基金會,旨在促進高端POWER架構的POWER8及更高版本產品發展,促進和鼓勵基於IBM POWER架構的協作創新。支持成員定製POWER處理器、系統平臺、固件和中間件軟體,進行優化,滿足其業務和組織需求。

在那時,OpenPOWER聯盟成員需要支付相對高昂的許可費才能獲得POWER的授權,而現在,隨著POWER ISA的開源,開發者無需支付版稅以及專利費就能夠獲得POWER ISA,並且有可能在此基礎上研發出擁有專利權的技術和產品。

OpenPOWER基金會歡迎指令集的開放,認為此舉對開源社區來說就是福音。OpenPOWER基金會執行董事Hugh Blemings在公告中說:「通過讓POWER ISA採用開放模式......並將它提供給日益壯大的開放技術群體,我們能夠幫助開放軟硬體領域的創新能夠加速發展。」

作為這項工作的一個延伸,IBM將使OpenPower基金會併入Linux基金會,成為其一個部門,歸其管理。OpenPower基金會現在讓OpenBMC、CHIPS Alliance、OpenHPC及其他多個項目和組織加入Linux基金會。將該基金會移交給業界最負盛名的開源軟體組織有望提供另一股推動力,從長遠來看促使OpenPOWER得到採用。

值得注意的是, 去年11月底,Linux基金會和RISC-V基金會宣布將共同合作加速推廣 RISC-V ISA 的開發及採用,Linux 基金會還將為 RISC-V 生態系統提供大量資源,包括培訓計劃、基礎工具以及社區擴展、營銷和法律專業知識。這種合作關係將使 RISC-V 能夠進一步發展其開源生態系統。

而現在,擁有POWER ISA的OpenPOWER基金會已成為Linux基金會的一個部門,接下來Linux基金會必然也將會大力推廣POWER ISA。那麼Linux基金會將如何處理這兩個架構之間的競爭關係呢?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POWER ISA開源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有業內人士表示,IBM開源POWER ISA主要是為了應對另外兩大開源處理器架構——MIPS和RISC-V的挑戰。特別是RISC-V架構,自去年以來備受國內廠商追捧,並且目前已有非常多的廠商推出了基於RISC-V架構的晶片。

不過,相對於在功耗、能效上更具優勢的RISC-V架構來說,IBM的POWER架構則在性能上有著較大的優勢。

資料顯示,早在1980年,IBM就推出了基於POWER架構的原型機。POWER架構採用的也是精簡指令集(RISC)。相比X86架構,POWER架構在硬體上的最大特點是採用對稱多處理器技術(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SMP),可以保障內存訪問任何一個CPU時速度都是一樣的。但是英特爾的X86架構做不到,它對於一個CPU訪問自己部分的內存速度很快,但是在訪問其他CPU的內存時速度明顯變慢。這樣的性能差距在高端應用中,特別是核數越多的處理器性能差距就越大。因此IBM的POWER架構主要應用於高端伺服器市場而且應用前景非常廣泛,在國內銀行等關鍵行業都有重要應用。

資料顯示,目前IBM最新的POWER架構處理器是POWER 9,基於14nm FinFET SOI工藝,單個核心可以支持4線程或者8線程,分別能最多配置24、12個核心,邏輯線程總數最多都是96個。並且,POWER 9還採用了一流 I/O 子系統技術,包括下一代 NVIDIA NVLink、PCIe Gen4 和 OpenCAPI 的處理器。這些頂尖技術為POWER 9帶來了非凡的性能表現,最高可提供相當於X86伺服器9.5倍的I/O帶寬,其性能內核約為X86的兩倍,支持的RAM相當於X86的2.6倍,內存帶寬相當於X86的1.8倍。

目前美國能源部的超級計算機Summit和Sierra系統裡面運行的就是POWER 9晶片。而根據今年6月17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國際超級計算大會發布的最新全球超級計算機TOP 500名單顯示,雖然美國能源部下屬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開發的「頂點」和美國能源部下屬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開發的「山脊」分別奪得了第一和第二。足見IBM的POWER處理器的性能強大。

在目前國產X86架構的高性能CPU的發展遭遇較大的背景之下,可以預見的是,POWER ISA的開源或將有助於推動國產高性能CPU的發展。

2013年4月,由上海市國資委下屬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和臺灣威盛集團所屬公司合資成立了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中方國資佔據控股地位(持股約80%)。上海兆芯因此也順利從威盛那裡獲得了X86架構的授權。

不過,隨著威盛與英特爾的X86授權協議於2018年4月到期之後,威盛已經無法在使用英特爾新的X86專利及相關軟體,這也意味著兆芯未來的X86產品升級或將遇阻,雖然其可能仍然可以使用舊的X86專利。

2016年,AMD與中國天津海光先進技術投資有限公司(THATIC)成立合資公司,可以利用AMD的X86技術和 SoC IP 用於晶片開發。不過在今年6月,AMD CEO 蘇姿豐( LisaSu)證實,AMD與天津海光的合作僅限於AMD的第一代 Ryzen 和 EPYC 的 Zen 架構,AMD 新推出的 Zen 2 微架構設計則無權使用。這也意味著海光後續也將無法獲得新的X86專利授權以及AMD的SoC IP授權。另外,不久前美國商務部還將中科曙光及其下屬的海光列入了出口管制的「實體名單」。這也使得為國產高性能X86 CPU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而此次IBM POWER指令集的開源,或將成為推動國產高性能CPU的發展一條新的可選之路。雖然IBM是美國企業,但是開源的POWER指令集將基本不會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這與同樣源自美國的開源的RSIC-V指令集一樣。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基於POWER指令集的處理器具有效率高、性能強勁等特點,但對於國內廠商來說,真要引進消化並不容易。畢竟POWER CPU相比常規處理器要複雜太多,而且IBM並未開源POWER晶片的底層物理架構,所有單純的通過POWER指令集來開放自己的CPU還是有著很高的難度。另外在生態上,POWER也遠不如Arm和X86完善。

成立於2013年的蘇州中晟宏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晟宏芯」),其員工主要來自中科院計算所和IBM,2014年中晟宏芯在工信部電子司和蘇州政府的扶持下,加入IBM發起的OpenPOWER基金會,獲得IBM POWER CPU的授權,並且得到了IBM、中科院計算所提供的技術支持。在2015年6月發布了第一款IBM授權POWER架構的伺服器晶片產品CP1。然而,這款晶片似乎並未得到應用,而這家企業在2015年年底就傳出了「欠薪事件」。

2016年6月,中晟宏芯宣布已拿到IBM伺服器處理器晶片POWER 8晶片架構和指令系統的永久授權,並可以基於該晶片進行自主創新。甚至IBM已同意中晟宏芯可以刪除POWER 8的安全模塊,代之以國產的安全模塊系統,以符合中國政府在安全方面的監管要求。按照計劃,中晟宏芯可以在2019年完全實現POWER晶片的消化吸收再創新,並製成完全國產化的POWER系列CPU。

然而到目前為止,中晟宏芯的自研POWER系列CPU仍不見蹤跡。而隨著現在POWER指令集的開源,中晟宏芯之前所獲得的競爭優勢,到現在來看已經是耗盡了大半。而對於其他國產晶片廠商來說,POWER指令集的開源,或將是一個新的機遇,但是挑戰也是巨大的。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相關焦點

  • 國產信息基礎軟硬體行業深度報告:開源、遷移、上雲、生態
    開源是初步形成和持續打造生態 的重要途徑;遷移、上雲是為了適應生態建設的現狀,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的措施。 二. 國產 CPU:4 種架構 6 大品牌,性能不斷提升國產 CPU 廠商得到了相應指令集的架構授權,發展成為 6 大主流廠商:龍芯、飛騰、鯤鵬、海光、 申威、兆芯。
  • 晶片行業深度報告:為什麼說ARM可能是國產計算架構的最優選擇
    由於指令集的複雜性和重要性,自主研發一套新的 指令集可行性不大。國內 CPU企業大多選擇購買國外的架構授權,以實現 不同程度的創新可信。目前,國產 CPU架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 以龍芯為代表的 MIPS指令集架構和以申威為代表的申威 64核心架構,已 基本實現完全創新可信(龍芯已在原始 MIPS 指令集的基礎上完成了較大 的擴充改造,基本形成自己的指令集,申威 64 是在 Alpha 架構的基礎上形 成的完全創新可信架構)。第二類,是以飛騰和華為海思為代表的基於 ARM 指令集授權的國產晶片。
  • 資料庫行業深度報告:歷史機遇,國產資料庫市場迎來十倍空間
    開源資料庫成為更多企業的選擇。開源資料庫是指源碼完全開放,可供大眾下載和修改的資料庫。常見的開源資料庫有 MySQL、PostgreSQL、MongoDB 等。面對價格低廉、性能相等、生態不斷完善的開源資料庫,昂貴的商業資料庫逐漸失去市場優勢。
  • AVX指令集是什麼?它的應用又有哪些?
    很多讀者朋友可能在閱讀我們的文章時經常會看到AVX指令集這個名詞,比如說在CPU評測中就往往能夠看到它的身影,一些新入坑的玩家可能會不明白這個名詞的含義,今天這篇文章就簡單介紹一下該指令集的來龍去脈,並且梳理一下它目前在實際中的應用情況。從SIMD說起要搞明白AVX指令集的作用,首先要講明白它是什麼。
  • 被動元件兩大領域國產替代機遇初現
    打開APP 被動元件兩大領域國產替代機遇初現 何律衡 發表於 2020-12-04 10:16:24 供需兩端合力中,被動元件兩大領域國產化機遇已初露端倪,全球電動化浪潮再成催化劑。
  • 半導體MCU全線暴漲 行業迎來國產化機遇
    財聯社12月4日訊,半導體產業鏈漲價潮持續向不同環節進行傳導,近期多家MCU大廠宣布漲價,有機構指出,在全球MCU持續缺貨的背景下,許多終端製造廠紛紛選擇使用國產MCU替代,有望給國內廠商帶來機遇。
  • 晶片行業110頁深度報告:CPU研究框架
    的定義及內部結構 CPU的指令集與微架構 CPU發展歷程與未來趨勢剖析CPU的需求側與供給側分析三、知己知彼:CPU的全球格局與行業龍頭伺服器CPU全球市場格局:霸主英特爾,追趕者AMD英特爾:七大系列產品全覆蓋AMD:持續發力的追趕者蘋果:M1晶片橫空出世四、國產CPU自主之路:詳解六大國產CPU國產CPU的發展歷程:再度起航CPU國產化分析:嚴重依賴進口詳解六大國產CPU
  • 從科技角度分析「內循環」,國產作業系統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所以,如果站在發展「內循環」的新要求下,補足國產高端晶片半導體以及軟體作業系統的短板,就成為了實現「內循環」的必然要求。  換而言之,沒有國產晶片、沒有國產作業系統,科技產業的「內循環」,甚至是經濟上的「內循環」都是不牢靠的。  估計再過兩年,全球晶片製造工藝將達到物理極限。作為「摩爾定律」之後的晶片產業新起點,第三代半導體成為了我國將要扶持發展的重點領域。據說,第三代半導體將會寫入我國的「十四五」規劃當中,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 完全開源、無專利掣肘,RISC-V會是晶片自主的關鍵解嗎? 年度行業研究
    根據官方給出的定義,RISC-V是一個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原則的開源指令集架構。其中,RISC全寫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即精簡指令集計算機;V是羅馬數字「5」,RISC-V即代表該指令集是RISC系列指令集的第五代產品。
  • IBM Data Science Experience - 數據科學家實驗室
    新的平臺搭建運行在IBM剛發布的下一代數據分析平臺Watson Data Platform上。可以由數據工程師或者數據科學家將數據集進行整理和準備,它們可能存在於各種關係型或NoSQL的資料庫中,數據科學家就可以直接在自己熟悉的工作檯中進行各種數據高級分析:例如利用R進行數據挖掘;利用Spark
  • IBM創新科技成就跨越全球更優質的天氣預報
    協作有助於創建更好的全球大氣模型為了構建這個全新建模系統,The Weather Company 與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以NCAR 的下一代開源全球模型——跨尺度預測模型為基礎共同創建了IBM GRAF。IBM GRAF利用先進科技提高了預測水平,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預測出即將到來的暴風雨的級別。
  • 國產開源這一年,好生熱鬧
    開源深度學習框架之所以能夠成為各企業布局AI的重要選擇,也就不難理解了。AI發展,深度學習框架開源成為必然開源,是聚集開發者最簡單且有效的方式。企業可以圍繞開源框架構建技術人才團隊,研發新技術,打造業務生態閉環。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開源深度學習框架,也為人工智慧產業快速上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動力。
  • 「龍芯」即將IPO,國產CPU沉浮二十年
    2006年,美國半導體設計公司MIPS稱龍芯的指令集中95%與MIPS相似。隨後,轟動全國的漢芯造假事件被曝光。同為中國芯的龍芯夾裹其中,「龍芯、漢芯涼了中國心」等質疑鋪天蓋地而來。  3年後,龍芯和MIPS才談判成功,拿到了MIPS32、MIPS64的結構授權,但彼時龍芯遭受的口誅筆伐並沒有緩解——「漢芯第二」、「偽自主」的質疑劈頭蓋臉。
  • 國產CPU之最登「科」在即!二十年飲冰,熱血難涼
    國產替代,成為政府以民間的共識。在三次浪潮下,國產CPU群雄崛起,六大品牌先後登上舞臺。國產 CPU 晶片發展出龍芯、飛騰、鯤鵬、申威、海光和兆芯六個主流的體系。儘管如此,截至目前CPU市場的自主化程度仍不高。以伺服器CPU為例。CPU佔伺服器的成本至少 40%,2019年全球伺服器CPU市場規模接近三千億人民幣,光國內規模就達到500億元。
  • SiFive發布用於高性能計算的新型U8系列核心IP
    vODEETC-電子工程專輯新型SiFive U8系列核心IP新型SiFive U8系列核心IP基於RISC-V 指令集架構,是一種超標量設計,具有可擴展的亂序流水線以及可配置的選項,供實時或應用處理器使用。SiFive U8系列微架構提供一流的能效和面積效率,以及卓越的性能,滿足客戶對SiFive的定製需求。
  • 「新基建」加持 諾基亞貝爾迎來新機遇
    「新基建」加持 諾基亞貝爾迎來新機遇 通信視界 發表於 2020-12-02 15:49:26 2020年,是5G規模建設的一年,也是5G應用落地開花的一年。
  • RISC-V計劃的自由開源之路還有多遠
    2010 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EECS 部門要設計一款 CPU,然而他們放眼望去,全球 CPU 主流架構只有英特爾的 X86 和軟銀的 Arm,更讓他們絕望的是,X86 架構的授權卡得很死,除了 AMD 和威盛,幾乎沒有誰還能打動英特爾的心;再看 ARM 的指令集授權非常之貴,貴到他們購買無望,最後他們決心從零開始設計一套全新的指令集,隨後他們 4 個人用 3 個月完成了 RISC-V 指令集的開發
  • 電腦CPU到達物理極限,這是國產晶片追趕的好時機
    電腦CPU到達物理極限,這是國產晶片追趕的好時機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這些年我們國內也誕生了大批的科技企業,比如說大批的國產手機品牌崛起並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聯想電腦也常年佔據著全球PC出貨量第一的位置。可是不少人都能發現,儘管出貨量很高,但是我們國內的企業賺錢實在是太少了,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我們在CPU上仍然受制於人,錢都被上遊廠商賺走了。
  • 資源| 讓手機神經網絡速度翻倍:Facebook開源高性能內核庫QNNPACK
    選自code.fb作者:MARAT DUKHAN、YIMING WU、HAO LU機器之心編譯機器之心編輯部今天,Facebook 開源了一個高性能內核庫——QNNPACK,專為移動 AI 進行優化。該內核庫加速了許多運算,如深度類型的卷積,促進了神經網絡架構的使用。
  • 國產開源web伺服器kangle 穩定版2.6.1
    kangle web伺服器是一款國產開源的高性能web伺服器和反向代理伺服器軟體;帶有簡單操作的web控制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