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故宮退伍的老兵,給你講一講故宮裡武警的故事

2020-12-05 猴子說史雜談

我是06年進駐故宮的,我們在故宮除了擔負故宮的守衛任務以外,在故宮裡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每年的初秋我們連隊除執勤訓練人員,其他的人都要禮服換作訓服,電臺警棍換鐮刀。要為故宮近三分之一的區域拔草,因為故宮是重點防火單位,每年的初秋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除草,作為故宮的共建單位,除草理所當然的成了我們連隊義不容辭的責任。

故宮未開放區域,每年的初秋都會雜草叢生,一旦枯死以後得不到有效的處理會給防火帶來很大的隱患。我連隊有了除草的任務,自然也就有了接觸故宮那些未對外開放的地方。進駐故宮以後第一次除草進的就是英華殿,英華殿位於紫禁城的西北角, 是一處神秘的未開放區建築。專家對它的評價是, 非常有明代建築的味道,英華殿在壽安宮的北面, 從慈寧宮東側的長街往北, 然後向左拐 ,經過雨花閣前的春華門, 再往北拐 一直走到頭, 然後再往左拐 就到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門三間拱券門,這在故宮中是唯一的,清楚的表明,這裡是一座宮中寺廟,味道純正。在未開放的地方常年都是雜草叢生的,一進去就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從這三個拱門進入就是英華門,從英華門向裡看最先進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石碑,這也是英華殿的特殊的地方,它是故宮內唯一一座殿前建有碑亭的大殿。

在英華殿前兩棵菩提樹的中間建有碑亭一座,上面刻有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的《英華殿菩提樹詩》 英華殿的兩側各種著一顆菩提樹,或許在故宮裡的每一個員工可能不知道英華殿,英華門。但他一定知道菩提樹。 這兩顆菩提樹是明萬曆時期的李太后移植到英華殿,到了清乾隆皇帝時又有了乾隆七年親筆題寫的碑文,對殿前的兩顆菩提樹大加的讚賞,乾隆二十六年又題了《英華殿菩提樹歌》。

在我們除草的間隙聽故宮的老職工們講,英華殿之所以不開放也是因為這兩顆菩提樹,據說這兩顆菩提樹的五線菩提子是千金難求的。相傳歷代在英華殿禮佛都是以菩提樹上的五線菩提子為佛珠。或許這並不是誇張,我在故宮的那幾年就曾見過,香港的一位遊客,千裡迢迢來到北京只為求得一串五線菩提子。也許就是這兩顆菩提樹的年代久遠,也或許是因為樹上的菩提子的稀有。增添了英華殿的神神秘色彩。

相關焦點

  • 【馬修為你講故事】紅色的鳥(惡魔龍的真相9)
    一到晚上,故宮裡的怪獸就「活」了起來,他們聚會、吃晚餐、看電視劇、開計程車拉活兒、玩遊戲、旅行、辦案、解決糾紛……2.揭密故宮神獸和那些連導遊都不知道的事兒。主人公李小雨藉助洞光寶石耳環的神奇魔力,突然聽懂了怪獸、仙人、動物的語言,她和薩滿巫師楊永樂一起,為你一一揭曉故宮怪獸的秘密。
  • 北京故宮真的有鬼嗎?88年大人物在故宮遇鬼事件
    溥儀回憶,在他很小的時候,太監張謙和會給他講各種故事。這些故事,總離不開兩類:一是宮中的鬼話;一是「聖天子百靈相助」的神話。總之都是鬼怪故事,如果能都寫下來,必定比一部聊齋還要厚。所謂聖天子百靈相助,指的是:一切鬼神對於皇帝都是巴結的,甚至有的連巴結都巴結不上,因此皇帝是最尊貴的。至於宮中鬼話,則是關於紫禁城的各種鬼故事。
  • 一招教你如何選擇故宮講解器
    2020年,故宮就600歲了,這麼大歲數在人心裡怎麼也是位耄耋老者,或者被塵封已久的記憶……可是這兩年,突然覺得故宮變年輕了!看看這皇家三父子的賣萌照,好學的康熙,能把天聊死的雍正和農家樂審美的乾隆,3位皇帝帶頭「開鬧」,怪不得人家說:「故宮,你都600歲了,怎麼還這麼調皮!」「進宮」玩,著漢服拍拍照、逗逗宮貓、去角樓咖啡發發呆、買把「朕就是這樣漢子」的文創摺扇……打卡故宮成了新時尚,似乎不去一趟故宮倒像過時的人。
  • 單霽翔解釋故宮為什麼賣口紅:紅黃藍是故宮三原色
    因此2019年春節,故宮舉辦了《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希望用這一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過年期間,觀眾人數同比增長70%。有兩個突出的現象,一是北京人開始走出自己的家,開始進入故宮博物院了。北京人過去不參觀故宮博物院,他們小時候來過一次就夠了。但是,今天有50%是北京市民。第二最令人感慨的是50%以上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 故宮裡這些耷耳垂眉、「燙髮」結髻的銅獅子,都有哪些好玩的故事
    引申一下就是這個意思:故宮裡很多地方的整體風格、建築內容、布局陳設,甚至是綠化等都是一樣的,包括鋪天蓋地的琉璃瓦、金龍璽彩的裝飾牆,只會令人沉默嚴肅。難怪,快要被逼瘋的康熙帝才去修了圓明園。這當然是一個笑談——皇家的規制哪能隨意逾越,一宮一殿、一磚一瓦那都得按規矩來的。如果不想看千篇一律的大建築,那就建議看一些細節的東西。
  • 歪果仁的故宮印象(二)
    (語料來源:Tripadvisor)這體現了他們看到故宮時的震撼、驚訝與讚嘆。However,you can’t please all. 「眾口難調」。即便是被譽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的故宮也有少許的差評。為什麼會有這些差評,差評裡的高頻詞又是什麼?答案:crowded 「擁擠的」和repetitive 「重複乏味的」。
  • 故宮講解器(文言文版)
    有一小物,深為眾好。其精微,用之也,須服在耳用。且其為無線之,無雜之經絡。近數年,用之者愈,用之途亦愈廣,用者亦愈大。常見之地有,景區旅遊、參觀接待、學堂教學及專家講解等地。亦可為故宮講解器。然則人何須用故宮講器?此有以下幾點足雲。一曰,故宮講解器著用甚便。二曰,故宮講解器能聞宮中多精妙之文化歷史。三曰,故宮講解器能令多方之客團輕鬆遊。
  • 《上新了·故宮》: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未開放區域
    故宮的一個宮殿分歸幾個部門管,比如古建部負責整個建築結構,文物部管內部的小型文物,庭院則是宮廷部的管轄範圍。攝製組進入一個宮殿,迎接他們的是來自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有的盯著器材,有的盯著燈,更採取了一對一的人盯人方式,毛嘉感慨,「故宮的老師比我們攝製組的人還多」。故宮保衛處也「戒備森嚴」,「非常準時,準點出現,你去早了門關著,你去晚了門已經鎖上了。」
  • 央視劇評|《我在故宮六百年》:丹宸永固 超越時空的對話
    事實上,《我在故宮六百年》並沒有順著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去講述故事,依然使用第三人稱的上帝視 ,既講文物與古建本身的故事,也講文物修復者的故事,更是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 《我在故宮六百年》講到養心殿大修時,說建築就是人的故事,明代萬曆皇帝三十年沒有上朝,不時住在養心殿,卻依然掌控朝政大權,他究竟做了什麼呢?
  • 聯合故宮出版社推出2021年故宮日曆:騰訊開心鼠如何用英語講述中國...
    此次故宮出版社和騰訊教育的聯手,能夠用更具創意的方式,為孩子們提供多元文化整合的內容,讓教育的延展面更加廣闊。此次故宮出版社與騰訊開心鼠英語聯合推出的2021年《故宮月曆》(少兒版),受故宮太和殿脊獸啟發並以其為主題,月曆內頁選取太和殿簷角安放的十尊脊獸以及一尊騎鳳仙人形象,整體採用了中英文雙語的呈現形式。內頁中,每個脊獸對應一個月份,並配以文字解說。
  • 為何故宮傳說連連?滿清最後一任皇帝的回憶錄揭曉謎團
    說到故宮,大家會想到什麼?是故宮之中無數的金銀財寶?還是發生在裡面的傳奇故事?亦或是裡面的鬧鬼事件?關於故宮鬧鬼的說法,我想各位朋友或多或少都從不少渠道中聽說過,但是裡面基本上都是以謠言為主。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謠言?我想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回憶錄將會給我們揭曉一定的答案。
  • 故宮閉館70多天後 今年首場直播講了60多個知識點
    故宮一些雕像上也藏了不少秘密,仔細看能發現不少「萌物」。直播中,故宮研究館員一一點了出來。    比如慈寧宮階前的御路石雕,主體是繁複的龍鳳花紋,還「埋藏」了一個「彩蛋」,一隻藏起了頭的小壁虎出現在花紋裡。傳統文化中壁虎是吉祥的動物,有趨吉避兇的吉祥寓意。
  • 故宮雪景圖上新了 宮裡那隻「摸腦殼」獅子冒雪走紅……
    @懶懶橘貓說,你有本事發微博,你有本事開門啊!放我進去。 @博小白先生說:心疼故宮攝影,滿世界都在等你。   今天一早,故宮攝影師隊伍就摸黑出發。故宮博物院的官方微博被眾多網友圍觀,一場隔「屏」賞雪樂事便如火如荼展開。
  • 為什麼故宮院子裡烏鴉這麼多?都是怎麼來的?原因你很難想到
    冬日的傍晚,故宮成了烏鴉的天下!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幾百年來在故宮院子裡會出現這麼多烏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其中的原因,原因你很難想到故宮出現烏鴉,其實有部分歷史原因。古有「烏鴉救祖」之說,相傳清太祖在建國之初被明軍追殺,無奈情急下被迫躺在了一條溝渠裡,而就在千鈞一髮之際,一群黑漆漆得烏鴉停在了他身上,為他遮掩住了明軍的視線,使他留住了活命。至此,烏鴉與清朝似乎就結下了良緣,在清朝中,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專門為烏鴉設立的「索倫杆」,然而烏鴉卻是被順治帝帶進了故宮,在故宮院子中無人傷害又被精心照顧的烏鴉就此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 《上新了故宮》:就算來過100次故宮,故宮也會給你101次的驚喜!
    提起故宮,你能想到什麼?是滄桑厚重的歷史,還是大氣磅礴的建築......《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如果讓小編說《上新了故宮》最大的魅力在哪裡,那一定是它帶領我們深入那些一般人進不了的遊客禁區,能帶我們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視角,別的不說,就是第一期直接讓三位明星在太和殿裡的龍椅周圍轉幾圈,就足夠讓大多數電視機前的你和我羨慕不已了,不是嗎?更何況他們還進入到最北面的宮殿,這也是故宮未向公眾開放的區域。
  • 故宮裡的磚為何比黃金還貴?撬開之後才發現,確實不誇張!
    傳言故宮裡的地磚堪比黃金,撬開之後才發現,朱棣不簡單!相信很多去過紫禁城的小夥伴們都聽過這樣的一句話,說是在紫禁城裡鋪地的地磚,其價值比黃金還要貴。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句話呢?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講一下其中的小故事。
  • RDV時間·北京|李文儒:故宮院長說故宮:紫禁城六百年
    李文儒院長親自攝影,在這本書中記錄下了不為人知的故宮深處光景,跟隨院長的獨家視角,能看到故宮閉館時最悠然安靜的模樣,也能推開那些個禁宮的門,看一眼屋子裡的清晰擺設和件件珍寶。作者講這條「帝王之軸」上立起的三臺三殿,講這條「帝王之軸」引領的皇權印記。 紫禁之城,向來隔絕著皇家和百姓,都說明朝的天下是朱家的,清朝的天下是愛新覺羅家的。如今,這皇宮成了人人都可以進出的地方,但這個瀰漫著帝制文化、皇權文化的實體空間沒有任何改變,行走在這一長期固化了的「氣場」中,人便很容易迷失在一時的虛榮和偏執裡,走向歷史和文明的倒退。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 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故宮為什麼傳聞多?溥儀的回憶錄揭曉其中謎底
    說到故宮,大家會想到什麼?是故宮之中無數的金銀財寶?還是發生在裡面的傳奇故事?亦或是裡面的鬧鬼事件?關於故宮鬧鬼的說法,我想各位朋友或多或少都從不少渠道中聽說過,但是裡面基本上都是以謠言為主。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謠言?我想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回憶錄將會給我們揭曉一定的答案。
  • 《故宮怪獸談》——呈貢區親子閱讀網絡活動好書推薦!
    本期書籍推薦:《故宮怪獸談》怪獸的秘密我曾經在電視劇裡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年和夕是一對姐弟,他們的身份和名字都不固定,因為每年的除夕他們都要互換身份一次。今年你是年,我是夕,明年就互換過來,你做夕我做年。這年的除夕,姐姐年忽然就找不到弟弟夕了,這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