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就算來過100次故宮,故宮也會給你101次的驚喜!

2020-12-05 我叫娛小鯨

提起故宮,你能想到什麼?是滄桑厚重的歷史,還是大氣磅礴的建築......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在第三季節目中,鄧倫、張魯一和聶遠三位作為故宮文化探秘的駐場嘉賓,文創方面,則邀請到了全國20多所高校的學子,參與團隊設計賽事。首期當中,清華美院設計團隊,對戰中央美院設計團隊。可謂是異彩紛呈。

在《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第一期中,有講到一個核心要點:今年是故宮的600年,而在這座今天仍然保存的宮殿中,真正是600年的代表,卻並不多。

真正經久不息的,不是龍椅,也不是太和殿,只剩下了中軸線和金水河。

如果讓小編說《上新了故宮》最大的魅力在哪裡,那一定是它帶領我們深入那些一般人進不了的遊客禁區,能帶我們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視角,別的不說,就是第一期直接讓三位明星在太和殿裡的龍椅周圍轉幾圈,就足夠讓大多數電視機前的你和我羨慕不已了,不是嗎?

更何況他們還進入到最北面的宮殿,這也是故宮未向公眾開放的區域。

傳承文化一直是使命,而創新表達一直是動力,做到第三季的《上新了·故宮》可以說早已不僅只是一檔文化綜藝節目,而是一本生動的文化教科書、一個充滿實踐氣息的第二課堂,還是一個涉及到傳統文化文創行業一線內容的第一現場。

說起紫禁城的幾何中心,大家普遍都會以為,是龍椅,或者太和殿吧?

答案當然不是,不僅龍椅不是,就連太和殿也不在幾何中心之上。

最後一個關鍵數據的出現,才得出結論:紫禁城的幾何中心在中和殿臺階距離11.6米的第六塊地磚。

看過的小夥伴對這段情節應該都有印象吧,整個過程堪稱開片以來最神秘的片段了,用故宮CG帶領大家用一般人看不到的視角解讀一個全局的故宮,也是在後面的講解中才知道,故宮的造型之中,竟然隱藏了一顆北鬥七星。

而北鬥七星,也正是當年故宮的地標之一——飄揚的旗幟上的也是北鬥星。

有揭秘,有文化硬知識,有故宮美學的展示,更有美學商業化的運用,外加上鄧倫、聶遠和張魯一等人,確實呈現出了一種「文化追尋」的味道。這是一檔不浮躁有內涵的綜藝節目。它能夠獲得觀眾肯定並且取得優異的口碑,也是必然。

就像之前節目宣傳片中的一句話:「就算來過 100 次故宮,故宮也會給你 101 次的驚喜。」每次看節目都有新的震撼和驚喜,不知不覺中也學到很多知識!

大家可以留言分享一下,「你印象中的故宮是什麼樣子?」

記得點讚+關注哦~愛你們~

相關焦點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 《上新了·故宮》: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未開放區域
    近50人的拍攝團隊從東、西華門進宮,大搖臂開進了午門;在周一空無一人的太和殿廣場上,鄧倫和周一圍悠閒地踱步;蔡少芬潛進了倦勤齋探索乾隆的秘密花園,王麗坤爬上了暢音閣後臺發現了古代威亞的奧秘……故宮有10年未向非紀錄片劇組開放過拍攝了。看過《上新了·故宮》節目的觀眾,都會驚嘆節目組竟然能夠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眾多未開放區域。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來了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故宮再「上新」!《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即將開播
    現場,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書記、臺長餘俊生,《上新了·故宮》節目總製片人、華傳文化暨春田影視董事長劉兵,《上新了·故宮》節目總導演毛嘉,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代表鄧倫、魏晨等,共同見證了《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上新」時刻。
  • 故宮修建幾百年,抗住222次地震,哪些黑科技讓故宮如此堅挺?
    據不完全統計,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著震動,只是有的時候振幅過小,人們感知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一旦發生劇烈強度的地震,將會對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這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字,足以讓你明白地震的破壞力有多強。
  • 故宮又上新了!
    故宮又上新了! 隨著《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開播,歷經600年風雨沉浮的紫禁城再次以穿透歲月的優雅和從容翩然而至,沁潤人們的心脾。為了讓這些具有寶貴价值的文化元素走進消費者的日常,故宮選擇用兩種高頻消費與體驗方式來帶動它們———開發文創產品和參演電視/網絡節目。 2013年8月,北京故宮第一次面向公眾徵集文化產品創意,舉辦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此後,「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各路「萌系」路線產品使600歲的故宮煥然一新,吸睛無數。
  • 中國四大故宮之一,曾面積是故宮的1.5倍,現如今卻一片廢墟
    對南京的旅遊我其實是不知道的,好久沒去過南京了,最近去了南京,才發現這是一座具有許多文化底蘊和古建築的城市,除了通常的夫子廟和秦淮河,個人最期待的是南京明故宮,也是我在南京感觸最深的景點。南京明故宮是南京的故宮,是中國四大故宮之一,也是最不完整的故宮,但如果回顧他的歷史,就會發現其輝煌,南京故宮創建於1366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經過20年的建造,明故宮建成了101.25萬平方米的明首都宮殿,比北京故宮多出約30萬平方米,是中世紀世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從南京到故宮的原型圖上看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皇城,分為東南西北四門
  • 央視《故宮》《故宮100》配音員是誰?歷史紀錄片怎麼配音?
    2012年,央視再次以故宮為主題,從面到點,將拍攝視角縮小,攝製了每集6分鐘,共100集的大型歷史紀錄片《故宮100》。《故宮100》講述了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將「看得見」的空間和「看不見」的紫禁城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向觀眾細細道來。2016年,央視又以故宮為主題,出品了三集文物修復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 Leica M10P—丹宸永固,前往故宮的某次隨心飛
    晚上臨時洗的衣服從來不怕曬不幹,大家都喜歡把面膜和襪子擱在暖氣片上,身心哪兒都是暖洋洋的。秋天的銀杏,冬天的雪和冰,都是極美的。雖然大家偶爾會去KTV唱個通宵,但更多時候是在古老的遺蹟裡穿梭。大學時新班級破冰,我們就在後海小吃店裡做尋寶遊戲;雖然逛不起商場,沒事也能逛逛南鑼鼓巷,吃瓶老酸奶;更別提故宮和數不清的古寺,隨便一找就能蹭個導遊,聽一聽「珍妃井」之類的詭異故事。
  • 《上新了·故宮3》鄧倫等攜青年團隊驚喜「上新」
    這座宏偉的建築群,在600年間完成了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的轉身,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聚集了清晰的時間印記。明晚20:5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首播。「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聶遠,將探尋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 北京故宮真的有鬼嗎?88年大人物在故宮遇鬼事件
    很多不明不白死在故宮裡的屍體,都會在夜間偷偷從這裡抬出去。傳說,這裡非常邪氣,是陰陽道。這是指明月高掛的夜裡,在長長的夾道地面上呈現一陰一陽兩個界面,傳說鬼雖是在夜裡出來,但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鬼會躲著人走。人走陽道鬼就走陰道,人走陰道鬼就走陽道。但是人如果一腳踩陽道一腳踩陰道,或是踩著中線走路,那鬼就沒有地方走啦,一百步就會把人撞個跟鬥。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鄧倫再度回歸,驚喜嘉賓讓人莫名想笑
    作為一檔專注於故宮題材的綜藝節目,《上新吧故宮》已經播出了兩季並且一直深受觀眾的喜愛。從1420年故宮建成到2020年 故宮已經有600年的歷史了,如今依舊屹立不倒,彰顯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平時參觀瀏覽故宮也只能看到一些開放的區域,而在《上新了故宮》節目中可以在嘉賓的帶領下參觀到故宮未曾開放的區域 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北京故宮位居世界五大宮的首位(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全部建築仿造當時的南京故宮,工期長達14年(一直到1420年)。
  • 《上新了故宮3》定檔,李沁鄧倫再次合體不說,楊冪佟麗婭也來了
    ,這個綜藝就是《上新了故宮》,該綜藝是由「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帶領一位「飛行嘉賓」並聯合專家,進宮識寶、穿梭古今,從多維度了解寶物背後的故事。不得不說真的是個很有意義的綜藝呢,而且《上新了故宮》在宣傳文化的同時,嘉賓陣容也是很豪華的哦!
  • 丹宸永固: 故宮的歷次重修
    明清時期,故宮有過五次大修。新中國成立後,又在建國初期、1974年、2002年三次進行重修。   人有生老病死,建築也有衰老的一天,需要修繕和修復才能讓它們重現金碧輝煌。 這是因為大殿的橫梁都是要選用上千年的楠木製成,而在紫禁城剛剛修建時,全國的千年楠木基本都被用上了,再加上後來明朝皇帝陵寢的修建也用去了不少的楠木。到了嘉靖時期,已經沒有那麼大的楠木可以用了,只得在原本的規模上打個折。   第五次大型修繕,則是乾隆帝即位之後,對養心殿殿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改建,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制。
  • 鳥不敢在故宮上拉屎?是因為故宮有迷信?其實背後有科學依據
    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故宮曾經是一個神聖的地方,但現在它也是一個奇蹟般的存在。我們經常聽到關於故宮的各種說法,甚至說故宮鬧鬼,事情的真相很多紀錄片都有解讀。而關於故宮,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故宮的屋簷是沒有鳥敢在上面拉屎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 《上新了·故宮3》:鄧倫、聶遠、何穗,重新走入故宮領略千年文化
    故宮在古代就是紫禁城,這裡是明清兩代帝王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2020年是它成立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館成立95年,因為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所以這一次《上新了·故宮》就更加有意義了。這一次鄧倫和聶遠作為固定嘉賓,每一期加上一個飛行嘉賓,一起去找尋故宮的秘密和文創產品,讓故宮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鄧倫再度「進宮」探秘
    >伴隨著熟悉的主題曲旋律,《上新了·故宮》第三季近日拉開序幕,「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聶遠登場,帶領觀眾探訪了太和殿、欽安殿等地,從全新角度展現故宮這座承載了厚重歷史文化的宮殿的獨特魅力。常看常新,故宮六百年生生不息儘管已經是第三年參與節目錄製了,但鄧倫還是會被故宮的雄偉建築所震撼:「這些建築都好像是活的一樣,都是有生命的,見證了歷史。」首期節目中,「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的任務是探尋代表「定、守、護」的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 三年趕考,六百年模擬|《上新了·故宮》的「定·守·護」
    2.15,十期節目平均收視過1,豆瓣評分穩穩鎖定在8.7,在第一季8.2分和第二季8.6分的基礎上繼續精進,再度實力蓋章「優秀」。 站在收官的節點回望本季開篇的「定·守·護」三個字,我們能深刻感受到,《上新了·故宮》正是這三字箴言的踐行者。堅定的信念,守望的初心,牢護的使命,驅動著一群電視人300餘次踏進故宮的大門,器識為先,無問西東。
  • 《上新了·故宮3》帶你感受清代「茶文化」
    如此愛茶的乾隆皇帝到底調配過怎樣的特飲?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七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與熱依扎,將踏上最美的故宮秋日之旅,尋找傳說中的紫禁城特飲,赴一場品茶的清雅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