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閉館70多天後 今年首場直播講了60多個知識點

2020-11-22 華夏經緯

    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從午門起步,穿過壯闊的太和門和太和殿廣場,步入外西路,進入皇太后的天地慈寧宮花園。今天(4月5日)上午,閉館70多天的故宮再次亮相,以兩小時直播的方式,向觀眾展示故宮春色。

    兩位研究館員擔任講解員,行走在空無一人的宮裡,主要任務是介紹文物與掌故,順手也教了觀眾怎麼逛故宮。隆宗門牌匾上為什麼扎進了一根生鏽的箭頭?為什麼只有慈寧宮牌匾是滿蒙漢三種文字?故宮「萌物」壁虎、小豬藏在哪裡?宮裡為什麼總是烏鴉陣陣?2小時,7處古蹟,密集講解了60多個知識點。

    今天下午4點至6點、明天上午8點至10點,故宮還有兩場直播,路線分別為西華門——武英殿——午門展廳——文華殿——東華門,以及太和門——三大殿——東六宮。

故宮兩位研究館員在太和殿廣場進行故宮今年首場直播。

    200年前宮廷戰事 箭頭仍留在隆宗門牌匾上

    故宮一些尋常角落裡,往往隱藏著小秘密。比如人來人往的隆宗門,曾見證過一場罕見的宮廷戰事。

    乾清門西側的隆宗門,是內廷與外朝的重要通路,進入內廷的第一道禁門,王公大臣也不許私入。嘉慶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帶天理教農民起義蔓延到京城,農民領袖林清領導一支隊伍直接攻打紫禁城。在內應太監引領下,隊伍從西華門迅速打到隆宗門,這就是歷史上的癸酉之變。

    這場危機被稱為「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皇次子旻寧——後來的道光皇帝——也參與了戰鬥,手持鳥槍迎敵。

    隆宗門匾額上,「宗」字左下角留下的箭頭,相傳就是這次戰鬥的遺蹟。

隆宗門匾額,「宗」字左下角留下了一支箭頭。

    故宮一些雕像上也藏了不少秘密,仔細看能發現不少「萌物」。直播中,故宮研究館員一一點了出來。

    比如慈寧宮階前的御路石雕,主體是繁複的龍鳳花紋,還「埋藏」了一個「彩蛋」,一隻藏起了頭的小壁虎出現在花紋裡。傳統文化中壁虎是吉祥的動物,有趨吉避兇的吉祥寓意。

慈寧宮石雕上的「萌物」壁虎。

    再比如,慈寧宮前銅龜腳踩波浪花紋,波浪裡浮著不少螃蟹等海洋生物,竟然還有幾隻小豬。研究人員從《清宮獸譜》中找到了線索,相傳海洋裡有一種「刺魚」,刺魚大如鬥者,化身為豬,可以射殺虎狼。或許波浪裡的小豬也是驅邪吉祥寓意。可見,故宮微小之處也大有可觀。

慈寧宮前銅龜花紋裡的小豬。

    走進慈寧宮花園裡最精緻的建築臨溪亭,腳下光潔平坦的磚塊極為昂貴。仔細辨認會發現,磚塊上還有色彩豐富的自然花紋。這些磚塊不是三大殿中從江南生產的昂貴金磚,卻比金磚還珍貴,是來自海底數億年生成的天然鵝卵石,國內只有河南濬縣和江蘇徐州可以開採。

    秘密也暗藏在牌匾的文字裡。留神可以發現,故宮不同殿宇的牌匾,文字書寫方式也不相同。三大殿只有漢文,大多殿宇有滿漢兩種文字,而慈寧宮則有滿蒙漢三種文字,是唯一一處。

    故宮研究館員解釋稱,作為皇太后頤養天年的居所,在慈寧宮住得最久的人是孝莊太后,共計34年多。孝莊是蒙古族,因此以三種文字題寫慈寧宮,其後也一直沿用。滿清與蒙古族有聯姻與合作關係,所以起初紫禁城及北京壇廟的牌匾都有三種文字,不過後來因為政治博弈,清朝為消除蒙古影響,去除蒙文,只保留了慈寧宮一處。民國袁世凱復闢後,準備使用三大殿,於是又將牌匾的滿文去除,僅留漢文。

慈寧宮牌匾是故宮唯一一塊寫有滿蒙漢三種文字的牌匾。

    最高大的銅獅和最古老的水缸都在太和門

    此次直播導覽,從午門出發,到慈寧宮為止,太和門是第一個重要古蹟。太和門作為午門裡最重要的一座門,門前的陳設就說明了其地位。

    故宮一共有六對銅獅,太和門前的這一對最大,加上基座有4.4米高,同時也是唯一沒有鎏金、保持古樸青銅顏色的銅獅。這一對獅子分公母,辨認的玄機藏在爪下:西側獅子爪下按著小獅子,所以是母獅,象徵子孫延綿;東側銅獅爪下掌著繡球,寓意一統天下。

    太和門前的水缸也是宮裡最古老的一對,缸上的銘文註明了它的年紀:大明弘治四年制,已經500多歲了。殿前大缸有銅製有鐵製,舊時稱太平缸,也確實有保太平之意,因為它們的功能就是當時的消防設施:缸中裝水,用來滅火。為防止冬季結冰,底下石座可以打開,裝入炭火小火加熱,「燻缸化冰」,缸上還有蓋子,四周用棉套捂住。現今在故宮還能看到帶蓋的太平缸,在外西路的隆宗門前。

太和門前的太平缸。

    但區區幾隻太平缸,難以抵擋劇烈的火勢。木結構的故宮建築,最大的敵人就是火災,故宮最重要的大殿也難逃多次燒毀的命運。

    太和殿,故宮中軸線的核心,也是北京城中軸線的核心建築,最早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建成不滿百天,就連同中和殿、保和殿這三大殿全部遭雷火焚毀,20年後才復建。現在的太和殿則是康熙朝重建、乾隆朝重修的。

    明初沒有太和殿時,早朝被移至太和門廣場上舉行,所謂「御門聽政」。皇帝就坐在太和門門正中,內閣官員站在臺階上,文武官員列隊其下。

    太和門內的太和殿,是故宮最宏偉的建築,舉辦最重要的朝會之處。明清直至民國,這裡見證了無數大事的發生,1945年,北平及華北地區日軍投降儀式就是在太和殿前籤署的,當時據稱有超過10萬名民眾在太和殿廣場見證。

    古代朝會時,太和殿廣場如何保證有序站立、保持威儀?廣場上兩列南北向漢白玉磚其實就用來作為儀仗隊方位的指示。相傳康熙皇帝南巡歸來時,儀仗隊從太和殿一直排到天安門外,隊伍中不僅有人還有大象,盛大無比。

    離開中軸線 你能看到故宮的烏鴉與宮貓

    三四月間,本來是故宮桃紅柳綠、千樹花開的時候,但由於疫情影響,今年只能藏在深閨人未識。跟著直播鏡頭,今年故宮春色露出了一角。

    為了保持莊嚴,故宮中軸線上除了御花園,幾乎不見綠色,因而自然生趣大多藏在宮內兩側。例如從太和殿西的右翼門出去,步入外西路,一路途經斷虹橋、十八槐、冰窖,道路兩側大樹參天,綠草茵茵,導覽的研究館員說,宮貓也經常在此出沒。

    直播畫面裡,已經能聽到鳥鳴啾啾,其間夾雜著烏鴉聲。烏鴉是薩滿教中的天派之鳥,也是滿清的吉祥鳥。故宮坤寧宮後面曾立了一根索倫杆,杆子上放置雞肉餵養烏鴉,所以烏鴉世代在此居住和聚集。

故宮外西路的綠道。

    慈寧宮花園是僅次於御花園的故宮第二大花園,原為皇太后和太妃嬪休憩遊賞、念經禮佛的地方。故宮有古樹448棵,慈寧宮花園便有34棵,古木奇樹特別多,進門就能見到一棵白皮松,三針一束,很多人說像銀釵。

    慈寧宮花園裡有兩棵近300年歷史的銀杏樹,現在新芽已發,古樹發新枝,更有生機勃勃之感。臨溪亭附近一株側柏,標牌為紅色,證明已經300年以上,乾隆重修花園前就在這裡了,甚至可能嘉靖皇帝始建慈寧宮花園時就已經植下,如今依然枝繁葉茂,滿樹蒼翠。

蒼翠的慈寧宮花園。

    不同於一般花園將假山布置在院中,營造曲徑通幽的氛圍,慈寧宮花園的假山石緊貼在最南側。觀眾或許還記得,3年前的秋天,9隻來自承德的梅花鹿就圈養在假山石下的圍欄裡。故宮研究館員解釋,皇帝為了讓步履遲慢的母親便於行走,將花園修建得開闊平緩,於是將假山布置在最南側,也因此取了一個吉祥的名字「壽比南山」,以表孝心。

    其後兩場直播活動,也各有不同看點。「西華門——武英殿——午門展廳——文華殿——東華門」路線,是如今故宮打造的重要展覽區,三大展廳一線排開;「太和門——三大殿——東六宮」則涵蓋了故宮的精華,觀眾可以從宏偉的前朝,一步跨進妃嬪起居的隱秘後廷。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張暢 校對 吳興發

    文中圖片均為故宮直播截圖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萬物可直播時代,地球直播你看了沒?
    兩個多小時的直播,觀看量破億,霸佔多個熱搜位,網友直呼「次元壁破了!」。這對「小朱配琦」組合賣出總價值4014萬元的湖北商品,為湖北經濟復甦打開第一扇門。在這之前,初代網紅羅永浩也高調宣布進軍直播電商,在4月1日開啟直播帶貨首秀。
  • 2020年首場流星雨 錯過等後年直播入口來了
    2020年首場流星雨 錯過等後年直播入口來了時間:2020-01-03 22: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首場流星雨 錯過等後年直播入口來了 之前看過了 2019年最後一場日食奇觀 現在來看看 2020年的首場流星雨吧 就在明天!
  • 萬餘個安防裝置為故宮護院 煙感報警只需幾秒鐘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故宮這套安保系統目前已建成75%。今年年底將完成防盜系統;明年年底將完成防火系統的建設。為了讓安保系統保持前列,故宮將在本套系統建成之後立即進入升級系統的研究,確保故宮的安保系統保持世界先進水平。  故宮保衛處處長李小城介紹,新升級的系統安全性更強。
  • 馬上評丨是誰把豪車放進故宮「撒野」的?
    故宮閉館日,年輕女子開「大奔」進故宮,停在了金鑾殿門前的廣場上——太和門廣場,而且大大咧咧地曬在了微博上:「趕著周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兒~」。備註信息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乘務員」的網友「露小寶LL」火了!
  • 故宮博物院院長道歉,相關責任人受罰,為什麼輿論還不滿意?
    王旭東院長的道歉聲明聲明要點概括如下:① 因閉館日活動人員眾多、原停車場(西華門)已滿,故而將金水河前太和門廣場闢為臨時停車場。而該處多年來也一直作為閉館日臨時停車場使用。② 該處的地磚為現代材料,並非古蹟。③ 管理卻有不妥之處,故相關責任人:分管副院長、保衛處處長受到了停職檢查的處罰。
  • 直播除了帶貨還能帶來更多想像 文化「雲」遊 可以遊多遠?
    杭州日報訊 上周末,單向空間杭州店迎來了疫情後的首場線下文化活動——一場名為《仿佛若有光:大理訪談錄》的文化沙龍。書店工作人員陳騰在朋友圈裡留言:「杭州單向的第一場線下沙龍,期待好久不見的朋友前來支持」。對於早已習慣打造線下文化空間的書店來說,疫情暴發以來的三個多月著實難熬。
  • 閉館133天後,北京海洋館今日重開
    在經歷了133天閉館之後,今天上午,北京海洋館重新開門迎客。提前實名預約、持身份證入館、觀看動物表演間隔就座……這座北京最大的海洋館採取多重措施,在保障防疫的前提下,為遊客打造集觀賞、科普教育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內陸水族場館。
  • 一個從故宮退伍的老兵,給你講一講故宮裡武警的故事
    我是06年進駐故宮的,我們在故宮除了擔負故宮的守衛任務以外,在故宮裡還有一項特殊的任務,那就是每年的初秋我們連隊除執勤訓練人員,其他的人都要禮服換作訓服,電臺警棍換鐮刀。要為故宮近三分之一的區域拔草,因為故宮是重點防火單位,每年的初秋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除草,作為故宮的共建單位,除草理所當然的成了我們連隊義不容辭的責任。故宮未開放區域,每年的初秋都會雜草叢生,一旦枯死以後得不到有效的處理會給防火帶來很大的隱患。我連隊有了除草的任務,自然也就有了接觸故宮那些未對外開放的地方。
  • W8VES廣州首場線下活動直播在哪看?附直播入口
    11月14日說唱新世代人氣選手W8VES首場線下官宣活動與你相聚長隆歡樂世界超級演藝廣場!  時間:11月14日 18:00-20:00  地點:廣州長隆歡樂世界超級演藝廣場  直播平臺:bilibili  直播入口:點擊進入  W8VES
  • 民法典40講上線 西南政法大學「厚德雲課堂」閃亮登場!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切實實施民法典」重要講話精神,西南政法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學院)結合自身特點,梳理總結線下幹部培訓經驗,探索啟動線上培訓路子,積極創辦線上法律學習平臺,連續40天為社會各界人員帶來民法典精講40講直播課程。
  • 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全國眾多博物館根據自身特點,在有序恢復開放的基礎上,以展覽、講座、活動等形式,舉辦線下展覽,策劃精彩的線上展覽及線上直播活動。5月18日當天,南京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均將進行系列直播活動。
  • 清朝時,故宮有70多口井,卻沒有一口是用來喝水的,這是為何?
    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很多人想了解清朝,都會去參觀故宮。故宮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面積非常之大,裡邊的園林景色也是非常美觀。有人統計過,故宮裡整整有將近70多口井,這些井散布在整個故宮中。
  • 故宮為什麼在5點前就要關閉,曾經發生了一件事,很多人都不知道
    說起故宮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居住地,曾經有著「紫禁城」的美名,現在的它早已經成為了旅遊景點,並且被改為故宮博物院,但是去過故宮參觀的人都會注意到一個問題,故宮的閉關時間是下午5點,每天下午4點停止售票,這是為什麼呢?
  • 故宮600年 | 去之前,先康康這份拍照攻略
    官網地址:https://www.dpm.org.cn/Home.html目前,故宮博物院每日預約觀眾數量上調到了12000人(上午7000人,下午5000人)。雖然和幾個月前比已經算多了,但是相比於以往一天5萬人的遊客,還是會鬆快不少。
  • 單霽翔解釋故宮為什麼賣口紅:紅黃藍是故宮三原色
    【解說】3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了經濟峰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了以「文化互動與民心溝通」為主題的小組會,在會上他以多個生動的例子,講述了如何讓傳統文化走近大眾。  【解說】當天,單霽翔在討論中表示,國際社會對博物館的定義從注重文物藏品保管、研究,逐漸轉為把教育放在第一位。而通過實踐,他感到,文物的展覽不應該脫離於人們生活之外。
  • 北京故宮真的有鬼嗎?88年大人物在故宮遇鬼事件
    故宮有這麼多厲鬼,想不出事都難!關於故宮有鬼的傳說,這600年來怕是有幾百起。薩沙只說我能確認的4起。第一,溥儀見鬼。末代皇帝溥儀,是個非常西化的人,對科學非常迷信。他根本不相信鬼神。不過,在溥儀自己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卻記載了一段見鬼的經歷。
  • RDV時間·北京|李文儒:故宮院長說故宮:紫禁城六百年
    李文儒院長親自攝影,在這本書中記錄下了不為人知的故宮深處光景,跟隨院長的獨家視角,能看到故宮閉館時最悠然安靜的模樣,也能推開那些個禁宮的門,看一眼屋子裡的清晰擺設和件件珍寶。作者講這條「帝王之軸」上立起的三臺三殿,講這條「帝王之軸」引領的皇權印記。 紫禁之城,向來隔絕著皇家和百姓,都說明朝的天下是朱家的,清朝的天下是愛新覺羅家的。如今,這皇宮成了人人都可以進出的地方,但這個瀰漫著帝制文化、皇權文化的實體空間沒有任何改變,行走在這一長期固化了的「氣場」中,人便很容易迷失在一時的虛榮和偏執裡,走向歷史和文明的倒退。
  • 徵集令臺北故宮博物院首場拍賣面向全球徵集精品
    「臺北故宮是我最愛的博物館。在臺灣遊學期間,都數不清去了多少次了。」如今在臺企工作的白領林娜表示,雖然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數只有70萬件,但在書畫、青銅器、瓷器、玉器、珍寶等方面收藏頗豐。除了館中最著名的文物翠玉白菜,2萬多片的甲骨檔案、2萬多件的陶瓷器、1萬多件的銅器錢幣、近萬件的古代書畫、近20萬冊的善本古籍中都有不少值得一看的珍品。
  • 閉館133天後 北京海洋館今日重新開放
    (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中國日報6月5日電(記者 鄒紅)2020年6月5日,在經歷了133天閉館之後,北京海洋館重新開門迎客。這座北京最大的海洋館採取多重措施,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為遊客打造集觀賞、科普教育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內陸水族場館。
  • 2020年首場流星雨你看了嗎?(附直播回看網址)
    『象限儀座流星雨』即將來襲這可是2020年的首場流星雨哦~據說對著流星雨許願就能實現願望呢除了上面今年的觀測條件並不是很合適。觀測時天還亮著,需要在天黑時觀看,只能往前推到4日凌晨,雖錯過了極大值,但凌晨幾乎不受月光影響,且輻射點較高。4日晚上天黑後觀測的話,流星雨極大期已過,流量會迅速下降,而且此時流星雨輻射點太低,還有月光幹擾。流星划過天際的「長短」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