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600年 | 去之前,先康康這份拍照攻略

2021-01-19 Oops丫

2020年既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

3個月前丫丫去了趟故宮遊玩,原本因為疫情限流容納8k人,正趕上北京新發地疫情的爆發,那幾天故宮每天限流2千人


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還是決定去!

結果還是非常值得的,不僅感受了故宮包場的感覺,還放肆的拍上了一整天照片。


為了在沒人的故宮拍拍拍,丫丫還特意去某寶上買了一套漢服。

今天把當天的照片整理了下,如果你最近也想去故宮玩,希望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參考吖~

故宮博物院官網上的信息更新的非常及時,可以在出發前看看最近的政策、展覽活動等。

現在故宮全部試行網絡購票,可以在這個網站上網上訂票,門票提前10天的0點預售

官網地址:https://www.dpm.org.cn/Home.html

目前,故宮博物院每日預約觀眾數量上調到了12000人(上午7000人,下午5000人)。

雖然和幾個月前比已經算多了,但是相比於以往一天5萬人的遊客,還是會鬆快不少。

完成網上預約和付費後,需要攜帶身份證並出示北京健康碼

旺季故宮進館時間是從早8點半到下午4點10分,下午5點閉館。

疫情期間,故宮最新的開放區域如下圖所示(陰影區域為未開放)。

從9月10日開始,故宮午門還特意設立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有不少首次亮相的珍貴文物

個人覺得現在非常值得去一次故宮,畢竟故宮700年的時候我們估計是趕不上了。

進了午門,首先見到的是一個弓型人工河道,叫內金水河;跨越河上的五座並列的石橋,是內金水橋。

先別著急上橋,左右兩邊玉石欄杆都是絕佳的拍照點。

你可以到欄杆旁凹幾個喜歡的造型,攝影師到臺階上,可以拍出俯視角度的大片(站位見左圖,紫色釘子為拍照點)。

過了金水橋和太和門,就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正在眼前的就是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平時說的「金鑾寶殿」


因為趕上的這個難得的時機,竟然能看到太和殿前空無一人的樣子。


劃重點:假如人有些多,你又還比較有精力,可以先到左右兩側到其他地方拍,臨近閉館的時候再「殺」回來拍。那時候人相對少一些,夕陽的光線還非常美!

可以選擇登到太和殿前,在層層疊疊的白石欄杆後做一些憑欄遠眺的姿勢,頗有幾分指點江山的氣勢。

或者到兩側的臺階上,望向大殿,這樣可以拍到大殿全景。

三大殿最後是保和殿,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從這裡再向後走的話就是後宮了。

可以站到門的通道處,或者殿後的白玉欄杆,向北拍攝,鏡頭就能能把後宮和和景山的景色一起收入。

過了三大殿,可以先暫時不走中軸線,向右轉,先去東六宮。

終於來到了宮鬥劇出現最多的地點,比如《如懿傳》、《延禧攻略》啊。兩堵紅牆之前,不知道曾經發生過多少故事。

紅牆做背景拍照真的很好看!

可以在馬路正中間坐下來拍照,或者做一個假裝奔跑的姿勢,也可以在牆的一側用紅色做背景拍。

沿著東六宮的紅牆向北一直走,走回中軸線就到了御花園


御花園建築非常精巧,布局緊湊,可以說一步一景。

不同於故宮前半段建築莊嚴肅穆的感覺,後半部內廷更像是南方園林

御花園的亭子設計非常精巧,可以利用千秋亭、玉翠亭等亭子拍一些照片。做一些納涼、休息等等的姿勢,你就是後宮最美的小主。

逛完御花園,我們開始從西側往回走,為了最後能再拍一遍大殿哈。

西六宮包括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和啟祥宮(太極殿)。


西六宮開放的庭院更加錯落有致,翊坤宮更是有四進院的格局。慈寧宮前面還有一個小花園,裡面的建築大多是佛堂和佛樓。

利用院落的裡外錯落、一道道的紅色大門構圖,可以拍出一道道門重疊的樣子;也可以在大門處拍一些剪影。

故宮在去年夏天出了一款叫【脊獸冰棒】的雪糕,成為了網紅款,來了故宮也別忘了去買一根打個卡


雪糕是故宮房頂上的琉璃脊獸的樣子,由故宮冰窖出品,我們從西六宮往回走就能走到了。

要是沒打算像我這樣再繞回來,可以一開始進了故宮就往左轉,穿過熙和門,直奔冰棍去。

冰窖是一家在故宮裡的餐廳,目前已有序開放,除了買到網紅冰棍,也可以在裡用個餐。


丫丫去的時候,冰窖餐廳有抹茶和奶油兩個口味。據網友說還有巧克力、芒果味兒的,可能就要看運氣啦。

故宮下午4點10分停止入場,5點閉館,可以抓住最後的一個小時,再到正殿去拍拍拍。這時候人比較少,光線也是最美的時候。

丫丫的攻略就分享到這兒了,更美的故宮就等著你自己去探尋了。



相關焦點

  • 至高無上的宮殿:600歲的故宮有什麼?
    唯獨有一座宮殿,歷經兩個大一統王朝,經歷了600年的風風雨雨仍然屹立在天地之間,它就是明清的紫禁城。 從午門進入故宮,便是太和門廣場,那裡也有去故宮遊玩的最佳拍攝地:金水河
  • 故宮600年大慶怎麼過?掌門人王旭東這樣說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故宮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界的大事。在「大慶」之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接受了記者採訪。王旭東 故宮博物院提供記者:「大慶」之年,故宮博物院將舉辦哪些「慶生」活動?
  • 為何600年沒有鳥在故宮拉屎?館長說出原因,不是迷信
    為何600年沒有鳥在故宮拉屎?館長說出原因,不是迷信說到我們中國的每個城市地名,大家都會聯想到這個城市的一些標誌性東西,比如上海的外灘,比如南京的中山陵,還有就是西安的兵馬俑等等。由於我們國家擁有者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所以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地名,都會牽扯出許多的歷史故事來。
  • 故宮水缸最大隱秘,缸內的水為何600年不結冰?什麼原因!
    故宮水缸最大隱秘,缸內的水為何600年不結冰?什麼原因!大家都知道,踏破璀璨的歷史長空,瞭望星輝裡斑駁的流光閃爍,千年的風霜,凍結了多少英雄傳說,那古今橫貫的天地長線,串聯著生命最初的力量,帶給人驚奇,帶給人追憶,那歷史的浩繁畫卷,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
  • 北京故宮真的有鬼嗎?88年大人物在故宮遇鬼事件
    故宮建成已經600年了,橫死在裡面的人眾多。故宮自古以來是宮廷鬥爭、你死我活的地方。遠的不說,光緒皇帝的珍妃,就被慈禧太后扔在井裡慘死。死的時候,珍妃才24歲。其實,慈禧太后害死的人還真不少,珍妃不過是其中之一。驗屍表明,年僅38歲的光緒帝是被砒霜毒死。
  • 無意打造「爆款」產品 故宮600歲生日將這樣過
    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的一件文化盛事。  此外將出版《養心殿保護研究叢書》《寶蘊樓》《滿洲從族俗到禮法的歷史考察》《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十輯)》《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論文集》《故宮博物院考古文集(一)》等學術專著和合輯,啟動《故宮博物院百年》出版項目,出版《故宮藏甲骨文第一部》(合作出版)《董其昌書畫全集》《故宮藏四任繪畫全集》《蘇東坡書法全集》等學術圖錄,出版《我要去故宮》青少年圖書、《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等文化普及類書籍
  • 一招教你如何選擇故宮講解器
    2020年,故宮就600歲了,這麼大歲數在人心裡怎麼也是位耄耋老者,或者被塵封已久的記憶……可是這兩年,突然覺得故宮變年輕了!看看這皇家三父子的賣萌照,好學的康熙,能把天聊死的雍正和農家樂審美的乾隆,3位皇帝帶頭「開鬧」,怪不得人家說:「故宮,你都600歲了,怎麼還這麼調皮!」「進宮」玩,著漢服拍拍照、逗逗宮貓、去角樓咖啡發發呆、買把「朕就是這樣漢子」的文創摺扇……打卡故宮成了新時尚,似乎不去一趟故宮倒像過時的人。
  • 世界上最長最大的蛇,就藏在故宮裡,現如今已經600歲了!
    如果說起來世界上最長最大的蛇的話,可能大家根本就想像不到這個是存在於哪裡,但其實如果像大家仔細的去說的話,可能大家在聽到之後就會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畢竟一條蛇能夠活600多年,那肯定就有好像成精了一樣。
  • 歷經600年,為何沒有鳥「敢在」故宮上拉屎?完全是迷信嗎?
    歷經600年,為何沒有鳥「敢在」故宮上拉屎?完全是迷信嗎?提起我國明清時期皇家宮殿,大家肯定首先想到故宮,故宮不僅是我國歷史名片更是我國古代建築精華之作。雖然我們有可能沒有去過故宮,但是身為中國人肯定不會不知道故宮。
  • 故宮裡有一條大「蛇」,守護了故宮600餘年,不得不佩服祖先智慧
    故宮是中國境內最有名的歷史建築,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木質建築群,它原本是皇帝專屬的地方,只有皇親貴族,才有資格在故宮裡生活,普通的大臣,只有在皇帝允許的情況下,才有資格去皇宮辦事,不允許在裡面久住。在皇宮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有一部分特殊的構造,直到現在還令專家驚嘆不已,傳說在故宮裡藏了一條巨大的蛇,他守護了故宮600多年,這條蛇到底是什麼呢?知道真相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這條巨蛇其實就是故宮的金水河。它的形狀彎彎曲曲,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蛇。
  • 致敬故宮600年—第二屆正商上境系&故宮文化節,12月5日盛大啟幕
    2020年12月5日,第二屆「正商上境系&故宮文化節」暨「故宮匠心文化主題藝術展」,即將在鄭州北龍湖正商瓏水上境售樓中心華美首映,為中原呈現不一樣的故宮匠藝和大美上境。2019年正商上境系品牌發布會,邀請故宮前院長單霽翔大師蒞臨,分享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創新——正商集團與故宮博物院的首次觸電,贏得了市場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與讚譽。2020年正商集團及正商上境系,繼續秉承文化匠心,深入時代肌理,將再度聯手故宮博物院,為中原帶來一場視覺與精神的雙重盛宴。
  • 尋600年故宮酒香 品五糧匠心之味
    600年前的宮廷是什麼景象?600年前的美酒又是何種滋味?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開啟「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之旅揭開答案。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是旅程第一站,在這座即將迎來600歲生日的「紫禁城」,美酒的故事源遠流長
  • 高分紀錄片揭秘600歲故宮保養日常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上官雲)日前,一部跨年播出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又圈粉了諸多觀眾。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海報。片方供圖  它被稱作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將鏡頭對準了紫禁城規劃、變遷、修繕與保護的故事,穿越600年的時光,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大修工程、歲修保養為線索,透過故宮古建部、工程管理處等部門的工作視角,將一個有趣的故宮展現在人們面前。
  • 唐山大地震過後,專家對故宮進行修葺,卻發現隱藏600年的秘密!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唐山大地震過後,專家對故宮進行修葺,卻發現隱藏600年的秘密!公元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了7.8級地震,人們在熟睡中被驚醒,但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埋在了廢墟下,剎那間地動山搖,只有短短的23秒,唐山這座城市被夷為了平地。唐山大地震的威力是巨大的,這場空前絕後的災難害死了不少人,也毀滅了唐山的一切文化古籍。
  • 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時空碰撞:華為閱讀領讀人單霽翔如何解讀故宮600年?
    600年,會激蕩出怎樣的靈感與花火? 單霽翔和故宮管理人員得出了兩個解決辦法:一方面,必須擴大開放區、全方位增加展品數量。故宮用了六年將原來30%的開放區,擴大至2018年的80%。 華為與故宮於2019年3月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目標共同打造「5G智慧故宮」。
  • 國慶帶著孩子去故宮參觀,講解員與自助講解器選擇哪個更合適?
    國慶節又要到了,又有很多朋友告訴我說想去故宮遊玩,但是不知道攻略,不知道如何才能不白跑一趟故宮。故宮的魅力就在於每年大假期小假期,大家想到的旅遊學習聖地都是北京故宮,那個稱之為紫禁城的百年古城。故宮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宮殿,當你進去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腳下踩的那片土地多麼令人震撼。問題來了,國慶帶著孩子去故宮參觀的話,是預約一位講解員幫助講解比較好呢還是選擇故宮自助講解器(科音達講解器)好呢?孩子天性愛動好奇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小腦袋的一系列問題。
  • 《上新了·故宮3》:鄧倫、聶遠、何穗,重新走入故宮領略千年文化
    故宮在古代就是紫禁城,這裡是明清兩代帝王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2020年是它成立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館成立95年,因為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所以這一次《上新了·故宮》就更加有意義了。這一次鄧倫和聶遠作為固定嘉賓,每一期加上一個飛行嘉賓,一起去找尋故宮的秘密和文創產品,讓故宮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
  • 《上新了故宮》:就算來過100次故宮,故宮也會給你101次的驚喜!
    提起故宮,你能想到什麼?是滄桑厚重的歷史,還是大氣磅礴的建築......《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在第三季節目中,鄧倫、張魯一和聶遠三位作為故宮文化探秘的駐場嘉賓,文創方面,則邀請到了全國20多所高校的學子,參與團隊設計賽事。首期當中,清華美院設計團隊,對戰中央美院設計團隊。可謂是異彩紛呈。
  • 唐山大地震,卻未震的動故宮?專家揭曉出清朝600多年的秘密!
    唐山大地震,卻未震的動故宮?專家揭曉出清朝600多年的秘密!現在房屋打的地基,其實都還是比較一般的。一有地震的時候,就能夠感受到餘震的存在。大部分的房子都是如此,尤其是那些高層。但你知道嗎?古時候的房子,其實比現在更加堅固呢,尤其是故宮。
  • 從修文物到修房子:打開時空隧道 "我"在故宮六百年
    2021-01-06 09:59:25 來源:中國青年報 600年歷史的紫禁城,仿佛有打開時空隧道的神秘力量。紫禁城養心殿外牆的牆皮掉了,修繕前需要先把破損的牆皮鏟乾淨,這就露出了裡面的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