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有一條大「蛇」,守護了故宮600餘年,不得不佩服祖先智慧

2020-12-05 子淵談史

故宮是中國境內最有名的歷史建築,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木質建築群,它原本是皇帝專屬的地方,只有皇親貴族,才有資格在故宮裡生活,普通的大臣,只有在皇帝允許的情況下,才有資格去皇宮辦事,不允許在裡面久住。

在皇宮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有一部分特殊的構造,直到現在還令專家驚嘆不已,傳說在故宮裡藏了一條巨大的蛇,他守護了故宮600多年,這條蛇到底是什麼呢?知道真相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這條巨蛇其實就是故宮的金水河。

它的形狀彎彎曲曲,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蛇。金水河的外形酷似巨蟒,頭部的設計也跟巨蟒非常相似,有不少人覺得,故宮當年建造時,或許是以巨蟒為原型,製造的金水河。這樣一個建築,為什麼會守護故宮600多年呢?從材料來看,故宮裡面的建築都是木質結構,經常容易起火,在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古代,發生火災的時候,只能用人力挑水去滅火,而故宮裡的金水河,恰好能為故宮準備足夠的水,即使是故宮發生了火災,皇宮裡的人也能迅速採取行動,去金水河裡打水滅火。

在漫長的封建史上,金水河的存在,幫助故宮度過了很多危機。那麼,金水河裡的水,到底是怎麼來的?是一點點挑進去的嗎?答案並非如此,故宮是一個有坡度的建築群,每當下雨的時候,雨水都會往下流淌,金水河的位置比較低,雨水流淌下來之後,正好匯集到了金水河裡。

因此,金水河裡的水幾乎沒有枯竭過,古人普遍認為,皇帝是真龍天子,按照這個說法,故宮裡的金水河,或許應該被人稱為蛟龍。這條河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故宮,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封建王朝徹底滅亡以後,故宮裡面沒了皇帝生活,可金水河卻被保留了下來。因為科學技術的不斷變化,金水河已經失去了曾經的保護作用,如今已經成了一個比較普通的風景。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長最大的蛇,就藏在故宮裡,現如今已經600歲了!
    如果說起來世界上最長最大的蛇的話,可能大家根本就想像不到這個是存在於哪裡,但其實如果像大家仔細的去說的話,可能大家在聽到之後就會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畢竟一條蛇能夠活600多年,那肯定就有好像成精了一樣。
  • 世界上最長最大「蛇」,護佑故宮已經600多年,如今依舊發揮作用
    如果說故宮裡有一條「巨蛇」,目前它已經600多歲了,大家相信嗎?這條「巨蛇」並不是生物學上的蛇,而是故宮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就是內金水河。從造型來看,內金水河就是一條「巨蛇」,而且還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一條「蛇」。
  • 唐山大地震過後,專家對故宮進行修葺,卻發現隱藏600年的秘密!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唐山大地震過後,專家對故宮進行修葺,卻發現隱藏600年的秘密!唐山大地震的威力是巨大的,這場空前絕後的災難害死了不少人,也毀滅了唐山的一切文化古籍。然而讓人意外的是,距離唐山較近的北京城裡故宮毅然不動,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建築技藝真是太高超了。
  • 為何600年沒有鳥在故宮拉屎?館長說出原因,不是迷信
    就是故宮,這個在以前古代歷史上代表中國最高權力的地方。而這地方有一件特別的事情,大家都不知道。為何600年沒有鳥在故宮拉屎?館長說出原因,不是迷信故宮對於我們中國來說,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在全世界當中,也找不出這麼大規模的古代宮殿,並且還可以保存的這麼好。這也就是為什麼故宮可吸引全世界的遊客都要到北京來看看這個中國古代皇帝生活的地方。
  • 至高無上的宮殿:600歲的故宮有什麼?
    唯獨有一座宮殿,歷經兩個大一統王朝,經歷了600年的風風雨雨仍然屹立在天地之間,它就是明清的紫禁城。這座至高無上的宮殿,從前到後的對稱構成了一條盪氣迴腸的中軸線。中國中庸之道影響到中國人的方方面面,故宮,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一切都是為了襯託皇權無上!600年的紫禁城,在時光裡變成了世界的財富。
  • 北京的一條大「蛇」,藏在紫禁城裡六百年了
    在我國,古代最著名宏偉的兩大工程非長城和故宮莫屬,其中紫禁城是中國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建築群體。民族瑰寶紫禁城紫禁城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故宮,它是明朝和清朝兩個朝代的皇宮。紫禁城內百年巨蛇的傳說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有600多年的歷史,再加上長久以來紫禁城在人們印象中都是神秘的存在,所以關於紫禁城的傳說比比皆是,有神魔的,有涉及歷史人物的,有靈異的,但是,流傳的最廣,最玄乎的還是關於紫禁城一條「蛇」的傳說。坊間傳言這條蛇的年齡已經有600歲了這不是和紫禁城同歲嗎?這條「蛇」它不會傷人,也不用進食。
  • 世界上存在600年的一條「巨蛇」,長達500米,如今藏在紫禁城中!
    大家在看這個故事之前,可能會感到疑惑在紫禁城中為什麼會有蛇的存在呢?更別說存在了600年的蛇了,其實這條蛇並不是真正的「蛇」,而是紫禁城中的一條內河,名字叫做「內金水河」,為什麼會把這條河說是一條「蛇」呢?
  • 因為唐山大地震,發現了故宮隱藏600多年的秘密,清朝竟這樣聰明
    根據記載,自1420年故宮建成以來,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這期間附近發生了不下兩百次的地震,最嚴重的要說河北唐山發生的7.8級地震,瞬間奪走了25萬人的性命。當時在北京也有波及,導致房屋坍塌有些古代留下來的建築也遭到了破壞,需要整修。但是故宮卻安然無恙,可見古人的聰明智慧。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其實在全面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把故宮裡的很多珍寶運出,以防落入日寇之手,沒想到時局如此不利,國寶很快又要面臨轉移命運。據統計,國民黨在離開大陸前,運到臺灣的故宮文物一共有2900多箱。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文物853箱,以及來自瀋陽故宮、熱河行宮、國子監等其它地方的文物482箱。
  • 故宮600年大慶怎麼過?掌門人王旭東這樣說
    紫禁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它的建成,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但更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古代建築理念的集大成者,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工匠共同創造的結果。如今,故宮推出的展覽一定是立足於學術研究基礎上的,亮寶式、無主題的展覽,在故宮不會再有。我們會認真梳理文物的藝術、歷史、科學價值,再用適合普通觀眾的方式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我們的官網上有一個「名畫館」頻道,裡面的古代名畫全是高清圖,觀眾可以放大了,細細地看、慢慢地品。
  • 歷經600年,為何沒有鳥「敢在」故宮上拉屎?完全是迷信嗎?
    歷經600年,為何沒有鳥「敢在」故宮上拉屎?完全是迷信嗎?提起我國明清時期皇家宮殿,大家肯定首先想到故宮,故宮不僅是我國歷史名片更是我國古代建築精華之作。雖然我們有可能沒有去過故宮,但是身為中國人肯定不會不知道故宮。
  • 《上新了·故宮》: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未開放區域
    第一期拍攝符望閣時,攝像們遇到了大難題,毛嘉發現,乾隆皇帝很喜歡超小的格子間,最小的房間還不到三平米,這意味著攝像師動作幅度稍微大一些,就可能磕碰到牆壁。拍攝倦勤齋時,嘉賓有四個人,攝像只進去了三個,「我們要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拍攝,既要保證文物的拍攝精美,抓住人物的所有表情,還要保證素材量,那個機位是很難的」。錄製三期之後,故宮和節目組漸漸有了默契。
  • 北京故宮真的有鬼嗎?88年大人物在故宮遇鬼事件
    瑞典王后西爾維婭接受媒體採訪時揭秘,宮裡確實有「鬼魂」,但它們是「友善的鬼魂」。類似的傳說,還有很多。那麼故宮呢?故宮建成已經600年了,橫死在裡面的人眾多。故宮自古以來是宮廷鬥爭、你死我活的地方。遠的不說,光緒皇帝的珍妃,就被慈禧太后扔在井裡慘死。死的時候,珍妃才24歲。
  • 故宮又上新了!
    故宮又上新了! 隨著《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的開播,歷經600年風雨沉浮的紫禁城再次以穿透歲月的優雅和從容翩然而至,沁潤人們的心脾。為了讓這些具有寶貴价值的文化元素走進消費者的日常,故宮選擇用兩種高頻消費與體驗方式來帶動它們———開發文創產品和參演電視/網絡節目。 2013年8月,北京故宮第一次面向公眾徵集文化產品創意,舉辦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此後,「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各路「萌系」路線產品使600歲的故宮煥然一新,吸睛無數。
  • 故宮裡面沒有廁所,上萬人方便如何解決?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故宮從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興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故宮是中國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宮殿,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 烏鴉代表不詳,為什麼故宮裡卻有那麼多?
    對於世間的每個事物,我們人類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其中有一種動物從小我們就從大人那裡得到的一種獨特理解,就是烏鴉是一種不吉祥的鳥。但是如果你去過故宮遊玩的話,你會發現每當故宮將要關門的時候。總是會出現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有成千上百隻烏鴉在故宮上空不斷盤旋,有的落在參天古樹上,有的落在故宮的屋簷上,即使相關工作人員看到了也不會將他們趕走。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烏鴉這種動物在古代並不是一種不吉利的鳥類,和我們想像中不一樣的就是在我國宋朝以前這種動物一直被漢族人稱為神鴉、孝鳥。
  • 尋600年故宮酒香 品五糧匠心之味
    600年前的宮廷是什麼景象?600年前的美酒又是何種滋味?   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開啟「傳統與傳奇:頂尖博物館探訪」之旅揭開答案。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是旅程第一站,在這座即將迎來600歲生日的「紫禁城」,美酒的故事源遠流長
  • 《上新了·故宮3》鄧倫等攜青年團隊驚喜「上新」
    這座宏偉的建築群,在600年間完成了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的轉身,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聚集了清晰的時間印記。明晚20:5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首播。「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聶遠,將探尋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印記。
  • 世界第一「巨蟒」,現已600多歲,一直藏身紫禁城「守護四方」!
    但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這隻600多歲的「第一巨蟒」,它一直默默的藏在故宮守護四方,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當然,這個「巨蟒」並不是大家以為的蟒蛇,而是隱藏在紫禁城內流淌了600多年的內金水河。內金水河之所以被稱為「巨蟒」,是因為它的形狀就像是一條蟒蛇一樣。
  • 高分紀錄片揭秘600歲故宮保養日常
    片方供圖  它被稱作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將鏡頭對準了紫禁城規劃、變遷、修繕與保護的故事,穿越600年的時光,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大修工程、歲修保養為線索,透過故宮古建部、工程管理處等部門的工作視角,將一個有趣的故宮展現在人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