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資料圖)
北宋 定窯 白釉孩兒枕
五代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的一件文化盛事。12月30日,故宮舉辦新聞發布會,以官方渠道發布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系列活動。
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故宮博物院將在「大慶之年」奉上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組織一系列公益活動,製作一系列弘揚故宮文化的影視作品,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故宮人」等。活動將突出故宮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匠心呵護遺產,以文化滋養社會,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據透露,包括《韓熙載夜宴圖》等在內的一系列國寶級珍品將在明年的院慶系列展覽中與觀眾見面。故宮王旭東院長表示,在院慶展示中院方無意打造「爆款」產品。他認為:「文化如水,應該更多的是包容和滋養。」他同時表示,大家欣賞故宮文物的方式有待改變:「來故宮觀展前,應該做好功課。那種來故宮排十幾個小時隊來觀展的局面應該成為歷史。」
文/記者 王巖
相關新聞
2019年接待觀眾數首次破1900萬人次
2019年共接待觀眾19297632人。2019年12月19日,來自浙江省湖州市的楊先生成為故宮博物院2019年第1900萬名觀眾。參觀故宮的遊客中,女性人數佔了56%,男性人數佔了44%。
年輕人到故宮博物院參觀的比例越來越高,父母也更願意帶小朋友參觀故宮博物院。40歲以下觀眾數量佔全年觀眾總數的56.16%。
從限流天數來看,2014年開始實行周一閉館,2015年開始實行8萬人次限流。2019年暑期,7月僅1天未限流,8月僅3天未限流。11月下旬,故宮雪景吸引了大批觀眾,罕見地出現了淡季限流日。
主要活動
學術會議 將舉辦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座談會」、第五屆「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國際文物保護修復學會(IIC)—故宮博物院2020國際古建築保護學術研討會」為重點的一系列學術研討會議。
學術研究 2020年,故宮博物院將出版包括《徐邦達集》《劉九庵書畫鑑定研究筆記》《陳萬裡日記》《耿寶昌集》等在內的一系列老專家文集。老一輩故宮專家融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撰寫的學術文稿,彰顯了一代故宮人的學術擔當。
此外將出版《養心殿保護研究叢書》《寶蘊樓》《滿洲從族俗到禮法的歷史考察》《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十輯)》《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論文集》《故宮博物院考古文集(一)》等學術專著和合輯,啟動《故宮博物院百年》出版項目,出版《故宮藏甲骨文第一部》(合作出版)《董其昌書畫全集》《故宮藏四任繪畫全集》《蘇東坡書法全集》等學術圖錄,出版《我要去故宮》青少年圖書、《故宮日曆》十二載典藏版等文化普及類書籍。
公益活動 2020年暑期,故宮博物院將舉辦「綠洲行動——600名小學生進故宮」文化公益活動、「紫禁城記憶·文脈600年——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600名中學生進故宮」文化交流公益活動、「故宮楹聯主題書法大賽——600名青少年進故宮」文化公益活動,帶領少年兒童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電視作品 年內,將有電視劇《故宮如夢》、電視紀錄片《紫禁城》、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大型史詩劇《紫禁城》相繼啟動製作。
表彰紀念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博物院將表彰一批為故宮博物院作出突出貢獻的「故宮人」。此外,故宮博物院還將設計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標誌、發行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紀念幣、特種郵票。
展覽訊息
「紫禁城建成600年展」
以600年來時間軸線中的20餘個關鍵年份為基點,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城中變化。
「往昔世相——
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
選取故宮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現人物畫從東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
「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展現蘇軾的藝術造詣和人格風範,及其對後世所產生的影響。
「陶瓷館」專館
在武英殿重新開放,以中國陶瓷發展史為綱,展現中國陶瓷8000年發展歷程,文物數量由原先的400件增加到1000件。
「中國與凡爾賽展」
以2014年在凡爾賽宮舉辦的「凡爾賽宮中的中國/十八世紀的藝術與外交」大型展覽為基礎,還原一個更豐滿的十八世紀中法兩國文化和藝術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