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月球城市、故宮文化……這個課程都有怎樣的顛覆性元素?

2021-01-16 當代教育家傳媒


正文共3800字;閱讀時10分鐘


點擊視頻,觀看六年級學生

獨特的中國文化周


六年級的小F喜滋滋地背著一個帆布包,包上鮮亮特別的圖案是她自己親手設計繪製的:「這是我們送給故宮600歲生日的禮物!」F驕傲地宣布。


元旦前的一周,是值得北京赫德六年級學生驕傲的一周,這一周,孩子們在中文、英文、雙語科學和雙語數學課堂上都進行了創新性的項目學習。


A sixth-grader of HDBJ school carries a canvas bag, the special and pretty pattern on the bag was designed and drawn by herself: "This is our gift to the Forbidden City for its 600th birthday!" The girl proudly announced.

 

The week before New Year's Day was a proud week for HDBJ School’s sixth graders, a week of innovative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Chinese, bilingual English, science and math.



如果你是一位設計師,需要構建一座適合人類生存的月球城市,你會怎樣做?


在六年級孩子的雙語STEAM課堂上,孩子們收到了這樣一個需要大開腦洞的問題。


從調研月球的真實環境與資源,了解一個人類城市的必備設施開始,六年級的學生們踏上了月球城市的建設之旅。經過分組分工、製作時間規劃、進行項目管理、協調團隊衝突等一系列項目經理的工作,孩子們將自己學習到的科學原理應用於模型製作上,把自己繪製的設計圖變成了立體的模型基地。在展示會前夕,孩子們還自己提出要製作海報張貼在校園各處,為自己的項目做宣傳。


最終在文化周上,孩子們將完整的計劃與模型,信心滿滿地展示給所有參觀者,總結反思之後,近期還在進行論文的撰寫。


一組完整的PBL學習就此圓滿完成,從一開始的眉頭緊鎖到項目越做越順利,狀態神勇的六年級同學們棒棒噠!




一人分飾多角,《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被六年級的孩子們帶到了舞臺上。


一出精彩英文戲劇的背後,是縝密細緻的教學計劃。從Description Writing的學習開始,孩子們觀看了英文電影《末代皇帝》,進行了戲劇分析、查閱史料、並為劇中人物撰寫臺詞、內心活動描寫和場景描寫。在脫稿表演的過程中,孩子們經受住了大量臺詞的挑戰,帶著極大的耐心反覆編排、磨合,最終呈現了一臺精彩的演出,並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對時代和歷史人物產生了真實的思考。



圍繞故宮這個主題,雙語數學老師在中國文化周帶領六年級學生研究了故宮窗花,討論了不同窗花象徵的意義,更是要感受複雜的幾何圖形之美,最後孩子們設計了自己的「數學感」窗花。



在中文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走過了豐富充實的故宮研究項目,最終用自己的文創產品向600歲的故宮獻上祝福,也送給嶄新的2021。今天,我們就跟隨六年級韓曉芸老師的筆觸,去深入了解一下中國文化周中,六年級學生的故宮主題課。


中國文化周中的故宮課程

——六年級獻給故宮的一份生日禮物

作者:韓曉芸


我們都去過故宮,但大家注意過故宮三大殿的屋頂嗎?觀察它們的形制和結構,其實宮廷等級制一目了然!數一數屋脊上的神獸,為什麼只有太和殿是十個?難道也和等級制有關?神獸們各顯神通,究竟代表著什麼意味呢?


在帶著六年級學生尋找這一系列答案的同時,我們讀懂了《清明上河圖》裡藏著的敘事文學,把《韓熙載夜圖》看成一組連環畫,還了解了故宮設計美學中的滿載與留白藝術、中國傳統的紋樣、故宮色彩……


這是六年級中國文化周課堂的縮影,大量的圖文、書籍支持著文化周的學習,仿佛讓人親臨置身故宮的恢宏浩大、博大精深中。六年級的學生化身為策展人,需要策劃一場故宮文化展覽活動,把博物館搬到教室。


一、項目規劃與管理


在設計課程之初,要考慮到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故宮所代表的宏大背景和知識構架,找出最適合的聯結點。從課本走向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在過程中生發出學習能力,讓學習變得紮實而有意義。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有過不少觀展經歷,然而參觀什麼、如何參觀有時卻經常如走馬觀花般,不知所云。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的「丹宸永固」展覽吸引了大量遊客。藉此次展覽的契機,我們不如化身為策展人?


所以這次項目課的驅動性問題為:如何策劃一場故宮文化展覽活動?


孩子們的第一個任務是明晰學習目標,制定計劃並管理。除了基本的閱讀、寫作的學科能力,在此次課程中的綜合能力目標中有一項即是「能合理安排各階段學習時間,有效管理各階段學習內容。」,因此孩子們首先製作了自己的時間/項目管理表。

 

二、讀是寫的積累,寫是讀的延伸

 

老師會設計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孩子們幫助故事的主人公去解決ta遇到的問題。於是我們的小小策展人們就需要幫助「小美」一家人來了解故宮。


在完成這一階段的學習任務時,學生們需要通過閱讀來查找資料,為「小美一家」量身定製適合他們的故宮遊覽內容、根據文章內容羅列出故宮主體建築的作用和畫出平面布局圖。這一過程實際上就在刺激學生們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即閱讀說明文時整體概括的能力和根據關鍵詞句提取信息的能力。


除了閱讀能力之外,學生還能在這個環節中學到什麼呢?「我發現原來參觀展覽前還可以有那麼多功課要做,比如先行了解背景知識、根據個人興趣著重探究某個角度、查交通路線、規划行程,看展時才更能有的放矢,不至於走馬觀花。」一名學生如是說。


教育在任何地方都能產生,學習在走進博物館、展覽館前就已經開始了。

 

 

故宮博物院館藏180多萬件文物,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它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宮建築群,在建築審美上也體現著我國古代勞動者的智慧和匠心。


在學習環節中,老師會給到孩子極為豐富的閱讀材料,用群文、影像等一系列資料來豐富學生認識故宮的視角,引導學生們由沒有章法的閱讀走向指引清晰的有效閱讀,並且完成寫作任務。有閱讀、大量的背景資料作為寫作的先導與鋪墊,寫作才能逐步成為積累的反向輸出。


三、故宮裡的「小秘密」


 

本次項目課,老師還特別邀請了畢業於央美、藝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和機構收藏、有著豐富產品策劃與推廣經驗的王老師來助陣,給大家深入介紹故宮的建築、藏品與文創設計。


「大家有沒有觀察過故宮三大殿屋頂的不同?」孩子們很快發現,屋頂的層數不一樣,形制也不一樣,這些都和等級制有關。王老師又引導大家觀察北京其他地方的建築,天安門、雍和宮的屋頂有都是什麼形制呢?「重簷歇山!」有的學生很快就能舉一反三了。


生活是課堂的廣角鏡,將細心思考的目光投向生活,便能發現很多學問,這也是我們想教給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像設計家一樣思考


「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朕亦甚想你」……不太正經的雍正帝的御批奏令人捧腹,如果要設計一款眼罩,雍正帝會在上面寫什麼呢?原來是——「朕不能看透」!這些話都出自雍正的批奏,運用到新的場景便別有一番趣味。


「你知道怎麼樣像設計家一樣思考,這些設計都好在哪裡嗎?」


在學習了故宮元素、故宮顏色、構圖方式與使用場景之後,孩子們即將要自己設計一款赫德與故宮聯名的文創產品。


在文創設計過程中,大家普遍對太和殿上的脊獸感興趣。每隻脊獸都有著不同的寓意:「我是鬥牛,有著鎮邪護宅的作用」、「我是鳳,是百鳥之王,誰也美不過我」……經過討論,大家合作設計了脊獸主題的2021檯曆,希望有著這些脊獸的守護,2021的每一個月都能平安如意。


還有的小組手繪了太和殿,將它運用到馬克杯、帆布袋、糖盒上。即使有些稚嫩,但每一件文創都包含著學生們對故宮的喜愛和祝福。

 

五、回歸起點,走向反思


在一個項目學習中,除了圍繞驅動問題解決、完成一系列的學習任務,也需要學生們在各個環節監測、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課程的最後,六年級學生們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匯總在展板上,每人對自己原有的認識,和學習過程中習得的新的認知進行了演講分享。


孩子們原來以為,所謂的策展只是在展板上展示文字和圖片,但是實際上策展人也承擔著文化宣傳的功能。「我們需要了解故宮的文化背景、展品背後的寓意。面對同一個對象,還可以把不同的文本進行橫向聯繫或對比。」N同學在匯報分享時講到。大家在小組合作、人際溝通、時間規劃等方面也都有一番新的認識。

六、來自老師的心得


早在參觀「丹宸永固」紫禁城600年大展之時,我發現作為一個參觀者,如果不帶著思考或提前做好功課,參觀往往只是看個熱鬧、流於走馬觀花,那時,我就開始醞釀故宮課程的框架。


生活處處是學問,其實很多此次課程設計的靈感,都來源於平日的行與思。比如課程前期讓學生們畫故宮建築的平面圖,就是某次我在書店閒逛時發現了兩張老北京的地圖,從而受到的啟發。於是在平日六年級的學習中,我們就已經提前鋪墊了地圖、平面圖的相關知識,這樣在故宮課程中用文字思維與圖像思維互補學習,便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這次項目課程,讓我看到了學生們強大的學習內驅力。


大部分同學的演講稿至少兩遍起修改,文創設計不厭其煩地推翻重來,寫作的細節更是多次查閱資料、仔細推敲。大家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這種熱情帶來的是持之以恆的動力。


而在反思環節,不少同學談到,自己的時間規劃仍然不太理想,有些內容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遺憾也醞釀著新的生機,它也是需要學習的一部分,塑造著新的成長機會。


而這個項目也讓我和孩子們凝聚成了更加緊密的團隊,所以在項目展示前夕,當我看到孩子們興高採烈地自發在校園裡張貼「小廣告」時,為這份強大內驅力感動的同時,是報以會心的一笑。




注意事項


公眾號平臺推送規則調整

如果您與我們的互動不多

可能就找不到我們的推送了

為了每天讀到新鮮深刻的教育資訊

請把我設為「星標」吧

分享、點讚、在看三連

長久相伴,永不失聯







相關焦點

  • 貝託魯奇與《末代皇帝》的光輝歲月,在故宮拍電影有多難?
    史上第一個被允許進入紫禁城拍電影長片的外國導演,在斯坦·李老爺子走後不久,也離開了人世,其發言人及多家媒體證實了這個悲痛的消息。貝納爾多·貝託魯奇,他在1986年進入到紫禁城內重要場所拍攝電影《末代皇帝》。
  • 你知道麼,《末代皇帝》裡的那個監獄長其實大有來頭
    《末代皇帝》是小編本人非常喜愛的一部電影。第一次看《末代皇帝》的時候是小時候在江蘇教育電視臺上,當時還以為這是一部中國人拍的電影,只是奇怪為什麼劇中人物都說英文,後來才知道這部電影原來是義大利導演作品。電影主要在歐美地區上映,上映後深受全球觀眾好評,並且該當年獲榮項多項年度奧斯卡年度大獎。
  • 中國十大禁菜,《末代皇帝》中提到過一道,網友:難以下咽
    中國十大禁菜,《末代皇帝》中提到過一道,網友:難以下咽中國的文化可謂是萬古垂青的,不管是物質文化還是非物質文化,都是一等一的。而中國人對於飲食更是格外的鐘情,所謂民以食為天嘛,吃飯可是頭等大事,自然是馬虎不得的。
  • 印度末代皇帝巴哈杜爾:「你的名字還活著」
    如果說,莫迪的這一連串走訪都是他「佛教外交」和「拉攏緬甸」計劃的一部分,那麼,他前往位於仰光的印度莫臥兒帝國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Bahadur Shah II)的陵墓祭拜,就讓人們感到有些費思量了。
  • 《上新了·故宮》: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未開放區域
    錄製前咔咔咔拍一遍,錄製後再拍一遍,對比來看有沒有造成損毀。在故宮博物院近95年歷史中,開放給攝製組的次數寥寥可數。上世紀80年代,《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戲說乾隆》等影視作品曾經獲得過在故宮實景拍攝的機會。當時這些劇組不僅可以在大殿廣場上拍攝千人大場面,甚至還進入宮殿內部取景。剛剛去世的大師導演貝託魯奇作品《末代皇帝》裡,小皇帝的扮演者更是坐上了真正的龍椅。
  • 從至高無上的皇帝到普通公民,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溥儀和婉容  光緒三十四年的時候的寒冬,外面的天氣冷得出奇。雙方達成了對皇族的三個優待條件:皇帝在退位之後,仍然保留著皇帝的名號;每年的給皇帝的的俸祿不能少於三百萬兩白銀;還需要優待自己的族人們,使他們跟漢族有一樣的地位。  後來急於當大總統的袁世凱終於忍不住了,開始威脅溥儀皇帝讓他儘快下臺。他先是指使自己的手下段祺瑞給清帝溥儀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清政府需要立即同意共和,負責的話就會帶兵進攻北京。
  • 《上新了·故宮》百年前皇家地暖什麼樣?
    探秘故宮神秘,發現皇室趣味生平,於愛奇藝獨播的《上新了·故宮》每次都讓觀眾過足了癮。江南風格北用,舞美奇觀大戲臺的獨創,都讓人對清朝帝王家的生活好奇不已;尤其是清末時期,西方文化衝擊下宮裡人們的日常更讓人神往。
  • 重慶妹兒哈佛畢業後回國開發線上課程 帶孩子們在線「探秘」故宮
    「當時加入這家公司,就是看中它在素質教育和立德樹人上的堅持,正因如此,才有了我這個項目。因為我自己從四歲開始練習書法和國畫,非常受益於傳統文化教育,我認為故宮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資源,是孩子學習傳統文化最好的課堂。」 可惜的是,現在大部分家長帶孩子去故宮,還是走馬觀花,拍照打卡。王方芳希望找到一個方式,讓孩子喜歡上故宮,快樂學習傳統文化。而其合作方御鑑文化所推出的《哇!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 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 [消息]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3》鄧倫、魏晨、張雪迎探尋紫禁城中...
    故宮西六宮的神秘雙闕蘊藏著皇家怎樣的母子情深?景福宮四面四景又包含了乾隆皇帝的何種理想?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六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張雪迎,將通過隱藏在紫禁城文物中的數字密碼「雙闕、四面、六合」,深度了解乾隆皇帝的精神世界。
  • 《上新了·故宮3》帶你感受清代「茶文化」
    說到紫禁城中愛好茶事的人,就不得不提乾隆皇帝了。受江南人文景觀影響,乾隆皇帝在京城修建了大量專用於品茗的茶室,為了在出巡的時候也能隨時隨地喝茶,還特地命人製作了方便攜帶用於裝置全套茶具的茶籯。如此愛茶的乾隆皇帝到底調配過怎樣的特飲?
  • 故宮裡有一個不足8平方的小屋子,卻是乾隆皇帝的鐘愛之處
    每當我們談及故宮,都會為裡面神秘而珍貴的各類文物所迷倒。故宮作為中國古代明朝和清朝兩代所有皇帝的皇宮所在地,規模十分龐大。然而,在故宮裡面,有一間很小的宮殿,面積不足八個平方,兩三個人在裡面擦身而過,都會覺得擁擠。這間小小的宮殿,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堂。
  • 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親侄女,長相青春靚麗,19歲卻橫死日本深山
    許多人每每談論到末代皇帝溥儀的時候,都會帶著一些同情的心理,作為清王朝在倒塌前夕推出來的傀儡,他甚至連牙齒都沒齊全的時候就登上了皇位,享受著臣子們對他的奉承,雖說這裡面有太多的虛情和假意,但面子上還是做足了的。
  •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豆瓣評分9.3分,曾獲9項奧斯卡金像獎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豆瓣評分9.3分,曾獲9項奧斯卡金像獎 《末代皇帝》這部電影是一部超級經典的影片,它最早於1987年上映,一上映就收穫了高評分以及奧斯卡金像獎9項大獎,在豆瓣上可以看到該部影片評分高達9.3分,評分最多的為五顆星,該片由已故著名導演貝爾納多.貝託盧奇執導,今日,據相關報導稱
  • 《上新了·故宮3》:鄧倫、聶遠、何穗,重新走入故宮領略千年文化
    故宮在古代就是紫禁城,這裡是明清兩代帝王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2020年是它成立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館成立95年,因為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所以這一次《上新了·故宮》就更加有意義了。這一次鄧倫和聶遠作為固定嘉賓,每一期加上一個飛行嘉賓,一起去找尋故宮的秘密和文創產品,讓故宮重新走進人們的生活。
  • 至高無上的宮殿:600歲的故宮有什麼?
    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改朝換代中被焚毀。 唯獨有一座宮殿,歷經兩個大一統王朝,經歷了600年的風風雨雨仍然屹立在天地之間,它就是明清的紫禁城。故宮可以說是世界的「宮殿之海」 故宮可以分前後兩部分,前面是皇帝上朝聽證的地方,後面就是皇帝和妃子居住的地方就是後宮。
  • 傳承宮廷美學 周大福故宮文化珠寶上海K11展
    具有八十六年品牌歷史的周大福,在故宮博物院九十周年之際,特推出故宮文化珠寶系列,傳承故宮與皇家的技藝與儀軌。並且,周大福的每一件故宮文化珠寶臻品,均由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出具收藏證書。當天的活動流程安排,不僅令到場的尊貴VIP及媒體嘉賓領略到古代皇帝大婚一天當中的喜慶與禮儀的莊重,更是讓這場以宮廷婚尚為主的名貴珠寶盛宴平添了不少歷史人文的厚重色彩。
  • 為何故宮傳說連連?滿清最後一任皇帝的回憶錄揭曉謎團
    說到故宮,大家會想到什麼?是故宮之中無數的金銀財寶?還是發生在裡面的傳奇故事?亦或是裡面的鬧鬼事件?關於故宮鬧鬼的說法,我想各位朋友或多或少都從不少渠道中聽說過,但是裡面基本上都是以謠言為主。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謠言?我想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回憶錄將會給我們揭曉一定的答案。
  • 他因參演《末代皇帝》走紅,是有史以來勞力士第一位華裔代言人
    1987年,尊龍主演了《末代皇帝》,飾演男主角溥儀。該片用閃回的手法,講述了溥儀60年的跌宕一生,溥儀這一角色在年齡、心理上的變化跨度非常大,演出難度很高,然而尊龍卻以他對角色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演技完成了人物的塑造。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蔣氏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不但在國民政府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還下令把華夏文明結晶的許多珍稀文物運送出去,以免在戰火中毀於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其實在全面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把故宮裡的很多珍寶運出,以防落入日寇之手,沒想到時局如此不利,國寶很快又要面臨轉移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