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革命爆發;亞太經合組織成立;安卓發布;保羅·薩巴捷、威爾·杜蘭特、雷蒙德·洛伊、鄒韜奮、趙樸初、費雯·麗、比爾·沃爾頓出生;皮埃爾·肖德洛·德·拉克洛、詹姆斯·麥克斯韋、西德尼·賴利、謝雪紅、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以賽亞·伯林、胡繩逝世
1605年11月5日,火藥陰謀事件發生。
天主教反叛分子密謀炸毀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的英國國會大廈,但是密謀洩露了,一個衛兵發現了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在嚴刑拷打下蓋伊·福克斯招供了一切。每年的11月5日,英國人以大篝火之夜(即焰火之夜或蓋伊·福克斯之夜)來慶祝陰謀被粉碎。
1688年11月5日,荷蘭執政威廉率領軍隊登陸英國,光榮革命爆發。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闢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沒有發生流血衝突,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奠定了國王統而不治的憲政基礎,國家權力由君主逐漸轉移到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於這次光榮革命。
1982年11月5日,巴西和巴拉圭共同修建的位於巴拉那河流的世界上第二大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主壩正式建成。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的經濟合作官方論壇。1989年11月5日至7日,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標誌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2014年11月5日至11日,北京主辦當年的APEC會議。這是繼2001年中國在上海舉辦APEC會議後,時隔13年,APEC再度回到中國。
1993年11月5日,在聯想集團第16屆技術交流演示會上,聯想集團推出我國第一臺586微機。這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微機技術領先國家。
2007年11月5日,谷歌公司正式向外界展示了名為Android(安卓)的作業系統,並且在這天谷歌宣布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聯盟組織——開放手持設備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來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系統,這一聯盟將支持谷歌發布的手機作業系統以及應用軟體,Google以Apache免費開源許可證的授權方式,發布了Android的原始碼。
皮埃爾·肖德洛·德·拉克洛(Pierre Choderlos de Laclos 1741年10月18日-1803年11月5日),法國小說家、軍官。
1780年7月至1781年9月,他構思創作了《危險的關係》,出版後即刻風行一時,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在作者生前至少印了五十版,但在十九世紀,此書卻被法院以「內容淫猥、有傷風化」為由多次列為禁書,作者也因此聲名不彰。直到二十世紀中後期,保羅·布爾熱(Paul Bourget)對他的揄揚以及夏爾·皮埃爾·波德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有關這部小說的筆記的出版,尤其是二戰以後,安德烈·紀德等很多作家都對他給予高度評價,恢復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此書最終取代了盧梭的《新愛洛伊絲》,成為法國文學史上一部不朽的名著。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1831年6月13日-1879年11月5日),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統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1847年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數學和物理,畢業於劍橋大學。他成年時期的大部分時光是在大學裡當教授,最後是在劍橋大學任教。1873年出版的《論電和磁》,也被尊為繼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之後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學經典。麥克斯韋被普遍認為是對物理學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沒有電磁學就沒有現代電工學,也就不可能有現代文明。
主要成就:創建英國第一個專門的物理實驗室;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創立了經典電動力學;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提出了光的電磁說。
代表作品:《電磁學通論》《論電和磁》。
奧古斯特·魏斯曼(August Weismann,1834年1月17日-1914年11月5日),德國動物學家。
生於法蘭克福。1856年入哥廷根大學學醫。先後在巴登和奧地利當過軍醫和私人開業醫生。
魏斯曼於1883年提出有名的「種質論」。種質論主張生物體由質上根本相異的兩部分——種質和體質組成。認為生物體在一生中由於外界環境的影響或器官的用與不用所造成的變化只表現於體質上,而與種質無關,所以後天獲得性狀不能遺傳。認為種質只存在於核內染色質中。魏斯曼認為染色質是由存在於細胞核中的許多遺子集合而成的遺子團。遺子中又含有許多的粒狀物質,稱之為定子,定子還可再分為更小的單位——生源子,後者是生命的最小單位。隨著個體發育,各個定子漸次分散到適當的細胞中,最後至於一個細胞含一個定子。生源子能穿過核膜進入細胞質,使定子成為活躍狀態,從而確定該細胞的分化。而種質(性細胞)則儲積著該生物特有的全部定子,遺傳給後代。魏斯曼的種質論得到德國動物學家博韋裡(Theodor Boveri)的關於馬副蛔蟲受精卵研究結果的支持。魏斯曼的種質論啟迪了人們去深入研究遺傳物質,從而相繼發現了染色體、基因和DNA。因此他是有一定功績的。
魏斯曼堅決否定獲得性狀遺傳,堅決反對拉馬克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魏斯曼稱自己的學說為新達爾文主義。
克裡斯蒂安·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1858年8月11日-1930年11月5日),荷蘭生理學家、近代營養學先驅。
從阿姆斯特丹大學畢業後,到印度尼西亞當軍醫,後因患瘧疾退役回國。1886年他重返印尼爪哇,建立實驗室,繼續進行腳氣病研究。他發現腳氣病(區別於「腳氣」,一種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常見皮膚病)的病因不是由細菌傳染,而是因為缺少維生素B1。這個發現使他和弗雷德裡克·霍普金斯(Frederick Hopkins)在1929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歷克西·卡雷爾(Alexis Carrel,1873年6月28日-1944年11月5日),法國外科醫生、生物學家與優生學家。曾經在1912年因為對於血管以及器官移植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卡雷爾1902年在裡昂經過研究試驗,成功地進行了人的血管縫合術,被稱為「卡雷爾縫合法」。後來他在美國,先進行輸血治療試驗成功,後來又創造了能夠在體外觀察細胞發育和分裂的「組織培養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首創了「卡雷爾戴金療法」的治療戰傷新療法。1935年他與美國飛行家查爾斯·林白合作發明機械心臟,同時他提出了人的任何臟器都可以移植的理論,他經過試驗證明,人體中的任何器官都可以離開人體在體外的裝置中繼續存活,需要時可以替換病人的壞死器官。這一成就在醫學上的貢獻是劃時代的。他所著《人,難以了解的萬物之靈》這本書,對人體組織、生理作用及病理醫療等作了詳盡而通俗的介紹,頗受讀者歡迎。
西德尼·賴利(Sidney Riley,1874年3月24日—1925年11月5日),英國籍俄羅斯裔的冒險家、特工,受僱於英國秘密情報局。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賴利是第一個20世紀的超級間諜。
他被指至少四個國家從事間諜活動。檔案資料顯示他曾於1890年代倫敦的俄國人群體、20世紀初日俄戰爭前夕的中國東北、1918年十月革命後的俄國從事間諜活動。賴利於1920年代在從事顛覆布爾什維克的活動中在蘇俄失蹤。據信,賴利在託拉斯行動中被國家政治保衛總局誘騙回蘇俄後逮捕處決。
西德尼·賴利是伊恩·弗萊明創作詹姆斯·邦德這一角色的靈感之一。
馬克·森內特(Mack Sennett 1880年1月17日-1960年11月5日),又譯麥克·塞納特,加拿大導演、製作人。美國喜劇電影的代表人物,被稱為美國喜劇電影的「喜劇之父」。啟斯東(Keystone)電影製片公司的創辦人,發掘並培養了喜劇演員卓別林。
1932年憑藉《箭魚摔跤(Wrestling Swordfish)》獲得第5屆奧斯卡獎-最佳短片(新奇類)。1938年獲得第10屆奧斯卡獎-榮譽獎。
威爾·杜蘭特(Will Durant 1885年11月5日—1981年11月7日),美國著名學者,終身哲學教授。
他終生熱情的致力於將哲學從學術象牙塔中解放出來,讓它進入普通人的生活。他在1926年出版的成名作《哲學的故事》出版後很受讀者的歡迎。在出版後的30年間,這本書暢銷200多萬冊。1930年代起,他用50年時間完成了受到廣泛好評的《世界文明史》(11卷本,後幾卷是他和妻子阿拉爾合作的結晶)。1968年的《歷史的教訓》是杜蘭特夫婦治史的收官之作,也是2015年被中央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首推的圖書。1968年,他獲得普立茲獎;1977年,他又其對各方面的偉大成就和貢獻獲得自由勳章。《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介紹了10位最偉大的思想家、10位最偉大的詩人、100本最好的教育類書籍和人類進步的10大飛躍。92歲時,創作了《歷史中的英雄》,這是他輝煌一生的最後作品。
雷蒙德·洛伊(Raymond Loewy 1893年11月5日-1986年7月14日),生於法國巴黎,大部分的職業生涯在美國度過,20世紀最著名的美國工業設計師之一,美國工業設計奠基人,在平面設計與企業識別系統設計上也頗有成就,對美國文化造成深遠的影響。
1932年為Hupmobile公司設計過小汽車,1935年為Cdspot公司設計電冰箱,1937年為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設計紡錘般的流線型機車等。這些性能、功能優良、形態簡潔明確的流線型設計奠定了他在工業設計界的突出地位。
1946年為「灰狗」公司設計了公共客車,並於1952年又在巴黎設立「工業美學公司」,1960年代後,他的設計事務所遍布英、美、法、巴西等國。其事務所的設計遍及工業各個領域,小者有商品標誌、包裝、眾多家用器具,「可口可樂」的瓶子商標等是其帶標誌性的設計。大者,自1960年代末1970年代以來設計了高速列車、英法合制的協和式飛機的內裝、以及美國航空、航天工業的各種飛行器、太空實驗室等內艙與太空衣等等。他有效出色地完成各項設計任務委託,為他贏得了國際聲譽。
洛伊的設計思想可用「MAYA」(most advanced,yet acceptable)概括,指「既先進而又可被接受」。洛伊是個非常商業化的設計師,洛伊公司的最重要的兩個發展階段都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美國國內市場的需求造成了他的設計業務的蓬勃發展。1960年代以來,工業設計師始終參與國家的尖端科學領域,使美國工業設計的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鄒韜奮(1895年11月5日[九月十九]-1944年7月24日),原名恩潤,乳名蔭書,曾用名李晉卿。近代中國著名記者和出版家。江西餘江縣潢溪鄉渡口村委會沙塘村人。
1922年在黃炎培等創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任編輯部主任,開始從事教育和編輯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編,以犀利之筆,力主正義輿論,抨擊黑暗勢力。
「九·一八」事變後,韜奮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11月22日,國民黨為了撲滅國內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救國會領導人沈鈞儒、鄒韜奮等七人,釀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國人民、包括宋慶齡、何香凝等社會名流的強烈反對。在八個月的牢獄生活中,韜奮等人堅貞不屈,與法官展開了面對面的鬥爭。在全國人民堅決鬥爭下,國民黨政府被迫於7月31日釋放了「七君子」。
鄒韜奮出獄後輾轉重慶、漢口、香港繼續開展愛國救亡工作。1943年因患腦癌秘密返滬就醫,第二年不幸逝世於上海醫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醫院),終年49歲。
鄒韜奮逝世後,黨中央給予他很高的評價。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資修復鄒韜奮的故居,並在隔壁建立了韜奮紀念館。2009年鄒韜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兒子:
鄒家華(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
鄒競蒙(國家氣象局局長、世界氣象組織主席)
吉米·戴維斯(Jimmie Davis,1899年9月11日-2000年11月5日),美國歌手,第47任路易斯安那州州長。
戴維斯是美國1930年代至1960年代受歡迎的鄉村音樂及福音歌手,著名的樂曲是1940年創作並演唱的《你是我的陽光》(You Are My Sunshine)。該曲在發行後的一個月內在美國的銷量超過了100萬,至今,作為一首經典的歌曲,它仍然還在被無數人傳唱。
1940年代轉投進入政治界,並在1944年、1960年兩度當選擔任路易斯安那州州長。
吉米·戴維斯的音樂生涯幾乎貫穿了整個20世紀,作為早期美國鄉村音樂和福音音樂的典型代表,他在這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71年,他被選入鄉村音樂名人堂。
謝雪紅(1901年10月17日—1970年11月5日),原名謝阿女,臺灣彰化人。曾為日據時期「臺灣共產黨」(日本共產黨臺灣民族支部)創始黨員之一。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的創始人。中國著名右派。
1949年後,歷任中國婦女聯合會執委、政協委員等職。1951年謝雪紅提出處理臺灣問題須考慮到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特殊環境。因為謝雪紅處理臺灣問題的建議,使她被批評為地方主義,1957年反右運動中被批鬥為右派,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又被紅衛兵批鬥。
1970年11月5日病逝。1986年獲得平反。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1903年10月1日-1989年11月5日),世界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美籍俄羅斯人。
很早就顯露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舉行旅行演出,獲很大成功。1928年赴美,與託馬斯·比徹姆爵士指揮的紐約愛樂合作,在布希戈爾茨鋼琴上演奏出柴科夫斯基鋼琴協奏曲,一舉成名。之後定居美國。曾停止演奏達12年之久,1965年,在卡內基大廳舉行重返舞臺的獨奏音樂會,轟動世界樂壇。1980年代曾重返蘇聯,在莫斯科舉行獨奏音樂會。
1989年11月5日,因心臟病發作逝世於紐約家中。
雅克·塔蒂(Jacques Tati 1907年10月9日-1982年11月5日),法國喜劇演員、導演。
1931年,服完兵役後開始在音樂廳表演啞劇。1933年,開始涉足電影並飾演次要角色。1947年,導演短片《郵遞員學校》。1949年,拍攝的第一部長片《節日》榮獲威尼斯電影節國際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金獅獎。1956年憑藉《於洛先生的假期》提名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坎城電影節大獎。1959年憑藉《我的舅舅》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技術大獎,提名金棕櫚獎。1967年導演的《玩樂時間》獲莫斯科電影節銀獎。1971年,導演法國與荷蘭合作拍攝的影片《聰明笨伯古惑車》。1973年為瑞典電視臺拍攝電視電影《遊行》。1977年獲得法國榮譽凱撒獎。
1982年11月4日,他在完成電影劇本《混亂》的創作後因病去世。1956年創作的《魔術師》劇本,直到2010年公開上映,被導演西維亞·喬邁拍攝成一部淡淡的、苦澀的浪漫愛情片,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動畫長片。
趙樸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生於安徽省安慶,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領袖、傑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早年從事佛教和社會救濟工作。1936年後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曾任上海慈聯會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常委,負責收容工作,動員、組織青壯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參加憲政促進運動。1945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民政部副部長,華東生產救災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顧問,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會長,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1983年6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他佛學造詣極深,《佛教常識答問》等著述深受佛教界推崇,多次再版,流傳廣泛。
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以賽亞·伯林(Isaiah Berlin 1909年6月6日-1997年11月5日),英國哲學家、觀念史學家和政治理論家,也是20世紀最傑出的自由思想家之一,以賽亞·伯林主要是因為對政治和道德理論的貢獻而聞名的。
首先,他在消極的和積極的自由之間作出了著名的區分,並主張對於可能的誤用,消極概念是更為安全的一個。第二,他將價值多元主義觀念作為倫理學中的中間立場,確立於一元論和相對論之間,並對於道德生活提出了一種獨特的描述。兩種觀點的結合導致了自由思想中一個新的學說——自由多元主義(Liberal Pluralism)的建立。
主要著作有《卡爾·馬克思》《概念與範疇》《自由四論》《維柯與赫爾德》《俄國思想家》《反潮流》《個人印象》《人性的曲木》《現實感》等。
愛德華·勞裡·塔特姆(Edward Lawrie Tatum,1909年12月14日-1975年11月5日),美國生物化學家、遺傳學家。他與喬治·韋爾斯·比德爾(George Wells Beadle)發現基因受到特定化學過程的調控而獲得195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張文裕(1910年1月9日-1992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省惠安縣,物理學家。我國宇宙線研究和高能實驗物理的開創人之一。
張文裕在國際學術界的威望較高,多次擔任國際高能物理會議的顧問委員會成員、組織委員會委員。1978年起擔任美國《粒子加速器》學報顧問委員會委員。
畢生致力於核科學研究和教學,有多項重要發明和發現,學術上最突出的成就是發現μ介原子,開創了奇特原子物理的深入研究。重視實驗科學,重視實驗基地的建設,為我國高能物理的發展、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核科學領域培養了大批人才。
費雯·麗(Vivien Leigh 1913年11月5日-1967年7月8日),出生於英屬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原名費雯·瑪麗·哈特利,英國電影和舞臺劇演員。
1935年,費雯·麗出演第一部影片《欣欣向榮》。1938年前往美國好萊塢拍攝電影。1940年憑藉在電影《亂世佳人》中飾演郝思嘉,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英國女演員。之後麗回到英國發展戲劇。1950年後再次闖蕩好萊塢。1951年主演《欲望號街車》,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女演員獎;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女演員。1963年獲得戲劇獎託尼獎最佳女主角獎。
疾病成為她一生事業的障礙,1967年7月8日因肺結核在英國倫敦家中病逝。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6名。
胡繩(1918年1月11日-2000年11月5日),祖籍安徽歙縣,籍貫浙江錢塘,出生於江蘇蘇州。原名項志逖、筆名蒲韌、卜人、李念青、沈友谷等,中國著名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近代史專家.
1982年,胡出任中共黨史研究室主任,負責研究中共黨史,並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5年,胡接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1988年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
2000年11月5日在北京去世。
劉繼卣[yǒu](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天津市人,傑出的中國畫家、連環畫藝術大師,新中國連環畫奠基人、泰山北鬥、連壇第一人。被譽為「當代畫聖」「東方的倫勃朗和米開朗基羅」,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卓有成就的動物畫、人物畫一代宗師。
自幼受其父著名畫家劉奎齡的影響,酷愛繪畫。1950年調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創作員,創作連環畫冊《雞毛信》。這部連環畫一出版,立即轟動了美術界,使劉繼卣的聲譽大振。榮寶齋現已出版的《榮寶齋畫譜》現代卷128冊中有五冊是劉繼卣的,另外只有齊白石先生有此殊榮為五冊。
劉繼卣是近現代中國畫家中少有的工筆白描、重彩、小寫意、大寫意俱能的畫家,題材也非常全面,除人物、動物能窮極妙理外,也兼擅花鳥、山水。尤其以他的工筆人物畫和寫意走獸畫的成就最為突出。他秉承家學,一生勤懇,以勤奮務實的敬業精神,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不斷創新的創作理念,投入到其所鍾愛的繪畫藝術之中。他數以萬計的作品均以獨到的筆墨、精湛的技藝,哲學化的構圖立意,統措繪畫:道理、佛典、人物、動物、山水、樓閣、草蟲、花鳥為一籌。
柯林·羅(Colin Rowe 1920年3月27日-1999年11月5日),英國世界著名建築和城市歷史學家、批評家和理論家。
在1950年後柯林·羅陸續發表了一系列精彩的有影響力的理論文章,對現代建築和城市規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通過對建築歷史和實踐的分析發掘出「現代」和「傳統」之間一些新的概念關係,特別在古典主義的詮釋上以及被稱作「白色建築」的現代運動中,柯林·羅提出了很多獨特深遠的觀點。
1970年代任教於康奈爾大學期間,他集中關注於一種全新的基於卡米羅·西特(Camillo Sitte)的著作思想上的一種關注城市公共空間的城市設計方法。
他的最著名的書籍《拼貼城市》(Collage City,和Fred Koetter合著),提出了一種新的分析城市形態的方法。
尼爾斯·利德霍爾姆(Nils Liedholm,1922年10月8日-2007年11月5日),瑞典著名足球運動員。
他的名字同AC米蘭聯繫在一起很多年,首先是球員後來是作為教練。他是一名優雅的中場球員,以精確的跑位和傳球著稱。在1949年與貢納爾·格倫(Gunnar Gren),貢納爾·諾達爾(Gunnar Nordahl)一起來到AC米蘭,一起組成了經典的「格諾利」組合。是AC米蘭歷史上罕見的外籍隊長。贏得了4個聯賽冠軍和兩個拉丁杯後,利德霍爾姆在1961年選擇了退役,但兩年後又回到米蘭擔任教練。利德霍爾姆先後三次執教米蘭,其中最輝煌的是1978-79賽季贏得聯賽冠軍,也是AC米蘭的第十個聯賽冠軍。四年之後他又率領羅馬再度捧起獎盃。
賀敬之(1924年11月5日-),山東棗莊人。現代著名詩人、劇作家。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先後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
1942年畢業於延安魯藝文學系。15歲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6歲到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17歲入黨。1945年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史達林文學獎。這是我國新歌劇發展的裡程碑,作品生動地表現出「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一深刻的主題。1949年,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國戲劇工作者協會理事和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理事,在中央戲劇學校創作室工作。後任《劇本》月刊、《詩刊》編委,中國戲劇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
1977年,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當選十二屆、十三屆中共中央委員。
妻子:柯巖。
約翰·羅伯特·福爾斯(John Robert Fowles 1926年3月31日-2005年11月5日),當代英國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出生於英國埃塞克斯郡,自幼熱愛自然,成年後也對自然科學頗有研究。本職是教師,在長篇小說《收藏家》成功之後辭去教職成為專職作家,同時個人還出版了詩集。在長達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約翰·福爾斯留下了六部長篇小說、多部非小說類作品。
福爾斯的代表作《收藏家》《法國中尉的女人》和《魔法師》(也譯為巫術師)在英美等國曾榮登暢銷書的排行榜,並被作為英美兩國各大學文學課的指定教材和必讀書籍。都被成功地改編成了電影。
克勞德·朱特(Claude Jutra,1930年3月11日-1986年11月5日),生於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婁,法裔加拿大導演、演員、編劇、製片人。
1953年開始給電視劇寫劇本,並在1958拍攝了第一部長片。1960年代他和米歇爾·布洛爾特(Michel Brault)一起投身到直接電影運動中,並來到法國為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和讓·魯什(Jean Rouch)等新浪潮導演工作。1966年憑藉《Comment savoir》獲得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可獅獎-最佳科教片。1971年他回到蒙特婁,創作了自己的代表作《安冬萬叔叔》,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最偉大的加拿大電影之一。1986年憑藉《彩色夫人》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法語電影。
鄭穎人(1933年11月5日-),出生於浙江鎮海,巖土工程與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軍事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巖土工程研究所所長。
鄭穎人於1956年從北京石油學院畢業;1957年1964年擔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員;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至1962年在同濟大學地下工程專業學習;1964年至1981年在空軍工程學院一系五科教研室工作;1981年至1995年在空軍工程學院五系洞營教研室工作;1995年至2003年在後勤工程學院建築系工作;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擔任後勤工程學院建築系教授;2007年被授予「重慶直轄10周年建設功臣」稱號。
鄭穎人長期從事巖土工程的教學和研究。他的學術研究方向是巖土力學塑性理論,軍事及城市地下工程,地質災害防治與預報,特殊土及其地基處理。
富野由悠季(Yoshiyuki Tomino 1941年11月5日-),本名富野喜幸,日本的動畫監督、作詞家、小說家。
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映畫學科畢業。
從參與日本最早的電視動畫《鐵臂阿童木》的製作開始,是日本動畫界資歷最長的人物之一,也是從動畫界草創期貫徹現役至今的其中一人。曾創造《無敵鋼人泰坦3》《高達》《重戰機》《聖戰士》等,一般公認其1980年代最好的作品是《傳說巨神伊迪安》。2009年獲得第6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豹獎。
代表作品《機動戰士高達》。
吉爾·克雷布格(Jill Clayburgh 1944年4月30日-2010年11月5日),好萊塢女星,美國電視演員。
1963年她在莎拉-勞倫斯大學拍攝了電影《啼笑親家》。1975年憑藉《Hustling》提名艾美獎最佳女主角。1978-1979年的《不結婚的女人》《不結婚的男人》讓她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她在這兩部電影中的角色提名奧斯卡獎、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提名,最終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此後吉爾越來越收到大眾的喜愛,成為了影視圈的一流影星。1980、1982年憑藉《月神》《女神也瘋狂》2次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2005年提名艾美獎最佳客座女演員。
威廉·丹尼爾·菲利普斯(William Daniel Phillips,1948年11月5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美國物理學家。
1997年,和美籍華人朱棣文、法國人克洛德·科昂-塔努吉(Claude Cohen-Tannoudji)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用雷射冷卻和捕捉原子的方法。他們的新方法還將有助於製造出精確的原子鐘,以應用於太空導航、精確定位等領域,還將有助於設計出原子幹涉儀來精確地測量萬有引力,另外還可因此製造出原子雷射束,將來可以此來製造非常微小的電子元件。
劉長樂,1951年11月5日出生於上海市,祖籍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香港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1980年代初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並加入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先後任記者、編輯、新聞評論員及高級管理人員多年,多次參與國內外重大事件的報導和評論。
1996年創立鳳凰衛視,在其領導下,鳳凰衛視已發展成為擁有6個電視頻道、網際網路、周刊、出版、廣播、教育和戶外電子大屏幕等多元化的媒體集團和上市公司。
2014年12月,在第六屆世界華人經濟論壇上,劉長樂獲頒終身成就獎。2015年6月,在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的第七屆畢業典禮暨榮譽院士頒授典禮上,劉長樂獲頒UIC榮譽院士榮銜。2016年7月,劉長樂獲頒金紫荊星章。
比爾·沃爾頓(Bill Walton),1952年11月5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中鋒,綽號「紅色巨人」。
比爾·沃爾頓在1974年NBA選秀中於第1輪第1位以狀元秀的身份被波特蘭開拓者隊選中,職業生涯曾效力於波特蘭開拓者隊、聖地牙哥快船隊(現洛杉磯快船隊)以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2次奪得NBA總冠軍(1977;1986),1977年當選NBA總決賽MVP(FMVP)、NBA籃板王、NBA蓋帽王併入選NBA最佳陣容三陣,1978年當選NBA常規賽MVP併入選NBA最佳陣容一陣,2次入選NBA最佳防守陣容一陣(1977-78),2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1977-78),1986年當選NBA最佳第六人。
1987年6月14日,34歲的比爾·沃爾頓因傷宣布退役。他是同時獲得最佳第六人和常規賽MVP唯一一人。1990年曾嘗試復出,但因嚴重的傷病而以失敗告終。1993年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1996年入選NBA50大巨星。他的32號球衣被開拓者隊退役。
都梁,1954年11月5日出生,本名楊湛,江蘇盱眙人,因盱眙古稱都梁,遂筆名為都梁,中國當代作家。
2000年,出版個人首部長篇小說《亮劍》。2004年,擔任編劇的青春愛情劇《血色浪漫》首播。2005年,擔任戰爭劇《亮劍》的編劇,憑藉該劇獲得第26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第2屆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編劇獎。2006年,作品《狼煙北平》提名當代長篇小說年度最佳獎讀者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8年作品《榮寶齋》提名當代長篇小說年度最佳獎讀者獎。2009年,擔任抗戰劇《狼煙北平》的編劇。2011年,擔任編劇的戰爭劇《新亮劍》首播。2012年,出版長篇小說《大崩潰》。
2019年9月23日,都梁長篇小說《亮劍》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傑弗裡·薩克斯(Jeffrey Sachs),1954年11月5日出生,著名全球發展問題專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哈佛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高級顧問,「休克療法」之父。
1986至1990年間,傑弗裡·薩克斯任玻利維亞總統顧問,任期內他協助設計並執行了穩定計劃,該計劃使玻利維亞的通貨膨脹率從每年的40000%降至每年的10%,他的作法被稱為「休克療法」。之後為多國政府的金融改革提供建議。
他連續兩年被《時代》雜誌評為「世界百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並被《紐約時報》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學家」。
布萊恩·亞當斯(Bryan Adams),1959年11月5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歌手。14次獲得葛萊美獎提名。
起初,亞當斯為加拿大幾個搖滾歌手作詞作曲。1981年,他與A&M唱片公司籤約,發行了他的獨唱專輯。1982年,他的第二張專輯進入美國排行榜。1983年,他的專輯《Cuts Like a Knife》給他帶來財源滾滾。其中的民歌《Straight from the Heart》在專輯發行前進入十大流行歌曲排行榜。1984年,他的第四張專輯《粗心大意》(《Reckless》)獲得了不錯的成績;1984年底,亞當斯充滿激情、用中速演唱的歌曲《Run to You》是他第二首進入十大流行歌曲排行榜的榜單的唱曲。直到1991年的《everything i do》推出之後獲得巨大成功,連續七周名列美國排行榜之首;而在英國,它連續十五周位居排行榜之首。他才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巨星。之後,他又推出了《All For Love》《Have You Ever Really Loved A Woman》等歌曲,繼續了他的抒情歌曲路線,並且一首比一首流行。
1990年代,憑藉《俠盜羅賓漢》《天生愛情狂》《雙面鏡》,3次提名奧斯卡獎和美國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獲得MTV電影獎最佳電影歌曲。2000年代,憑藉《小馬精靈》《博比》,2次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
蒂爾達·斯文頓(Tilda Swinton),1960年11月5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女演員、製作人、編劇。
1986年,出演劇情電影《卡拉瓦喬》,正式進入演藝圈。1988年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泰迪獎-評審團獎。1991年憑藉《愛華德二世》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女演員。1992年,主演劇情電影《美麗佳人歐蘭朵》,獲得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女演員;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2002年,憑藉《暗夜搖籃曲》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2005年,出演奇幻動作電影《地獄神探》;憑藉奇幻電影《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和魔衣櫃》,提名MTV電影獎最佳反派獎、土星獎最佳女主角。2007年,主演驚悚電影《麥可·克萊頓》,獲得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配角獎。2008年,出演奇幻電影《納尼亞傳奇:凱斯賓王子》,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泰迪特別獎。2009年,憑藉《朱莉亞》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女演員;憑藉《班傑明·巴頓奇事》獲得土星獎最佳女配角;擔任第59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10年,出演奇幻電影《納尼亞傳奇:黎明踏浪號》。2011年主演《我們需要談談凱文》提名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女演員。2013年,出演科幻電影《雪國列車》。2015年,加盟韓國冒險影片《玉子》,擔任演員、製片人。2016年,出演科幻動作片《奇異博士》。
讓-皮埃爾·帕潘(Jean-Pierre Papin),1963年11月5日出生,法國足球運動員,國際足協評選的FIFA 100成員。
球員時代效力過多家球會,依先後為布魯日、馬賽、AC米蘭、拜仁慕尼黑和波爾多。在馬賽時代他已獨當一面,不但助馬賽連贏四屆法甲冠軍,還連續五年成為法甲聯賽神射手。
1992年他投效意甲班霸AC米蘭,並穿上了象徵著AC米蘭傳統射手的9號球衣,開始了他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效力期間除贏得兩屆意甲聯賽冠軍外,獲得了1994年歐洲聯賽冠軍杯。兩年後轉赴德甲的拜仁慕尼黑,贏得了歐洲聯盟杯。隨著年事已高,帕潘於1996返回法國效力波爾多,之後投效乙組的甘岡。
帕潘早在1984年已代表法國隊出賽,贏得奧運金牌,其後為法國國家隊出場54次,取得30個入球。1989年和1991年獲得法國足球先生。1991年,IFFHS世界年度最佳射手,還被《法國足球》雜誌選為歐洲足球先生(金球獎)。
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1965年11月5日出生,印裔美國醫生。哈佛公共健康學院教授,哈佛醫學院教授,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病患安全挑戰項目負責人,《紐約客》等雜誌的醫學專欄作家。
阿圖·葛文德是白宮最年輕的健康政策顧問,影響歐巴馬醫改政策的關鍵人物,受到金融大鱷查理·芒格大力褒獎的醫學工作者。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2003年美國最佳短篇獎得主,2002及2009年美國最佳科學短篇獎得主,2009年榮獲哈斯丁斯中心大獎,2004年被《新聞周刊》評為「20位最具影響力的南亞人物」之一。《時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中唯一的醫生。
代表作《最好的告別》三部曲。
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1968年11月5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戴利城,美國演員、製片人,畢業於舊金山Ruth Asawa藝術學院。
1989年,出演第一部電影《小丑屋》,正式進入娛樂圈。1992年,出演的驚悚電影《幸運地獄夜》在德國上映。1997年,憑藉劇情電影《扮狗臉的日子》獲得第21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2003年,憑藉愛情電影《危險思想的自白》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男演員。2005年,主演的科幻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在英國上映。2008年憑藉《窒息》獲得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2009年,擔任校園喜劇電影《榮譽之季》的製片人。
2010年,憑藉科幻驚悚片《月球》提名土星獎最佳男主角;憑藉劇情片《定罪》獲得第14屆好萊塢電影獎年度男配角獎。2013年,憑藉喜劇片《七個神經病》提名第28屆獨立精神獎最佳男配角獎。2015年,主演喜劇片《真命天子》。2018年,憑藉犯罪電影《三塊廣告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2019年憑藉《副總統》提名奧斯卡獎、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憑藉《佛西與沃登》提名艾美獎、美國金球獎電視類最佳男主角。
金漢珉(Han-min Kim),1969年11月5日出生於韓國。韓國導演、編劇。
2003年,憑藉短片電影《刀魚怪談》出道。2007年,編導首部長篇電影《極樂島殺人事件》,獲得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新人導演獎和最佳劇本獎;提名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影劇本獎;提名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新人導演獎。2009年,拍攝了驚悚電影《手機》。
2011年,執導古裝動作電影《最終兵器:弓》,提名韓國青龍電影獎、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導演。2014年,編導古裝戰爭電影《鳴梁海戰》,獲得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提名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導演獎。2015年5月,受邀出任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會主席。2017年12月,客串出演的動作電影《鐵雨》上映。
瑞恩·亞當斯(Ryan Adams),1974年11月5日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傑克遜維爾,美國歌手、器樂演奏者、詩人。
2000年,發行首張個人錄音室專輯《Heartbreaker》,從而開始音樂生涯。2001年,推出錄音室專輯《Gold》,該專輯入圍第44屆葛萊美獎最佳搖滾專輯。2003年,發行錄音室專輯《Rock n Roll》。2004年,創立了鄉村搖滾樂隊The Cardinals。2005年,隨樂隊推出了兩張錄音室專輯。2007年,獲得Q音樂獎最有價值獎。2008年,隨The Cardinals發行錄音室專輯《Cardinology》。2009年,The Cardinals解散。
2010年,成立個人音樂廠牌PAX AM,並發行錄音室專輯《Orion》。2011年,第13張錄音室專輯《Ashes & Fire》正式發行。2012年,獲得第32屆全英音樂獎國際最佳男藝人提名。2014年,推出同名專輯《Ryan Adams》,該專輯入圍第57屆葛萊美獎最佳搖滾專輯。2017年,發行第16張錄音室專輯《Prisoner》。
蘆芳生,1978年11月5日出生於上海,內地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2級表演系本科。
2001年,出演個人電視劇《愛在北京》,正式進入演藝圈。2005年,參演年代情感劇《海上傳奇》。2006年,參演的首部電影《陸小鳳傳奇之鳳舞九天》上映。2008年,主演的都市愛情劇《醉顏紅塵》播出。2010年,參演諜戰劇《雪豹》。2011年,憑藉抗戰劇《永不磨滅的番號》獲得大劇盛典最佳男配角獎。2013年,主演的抗戰劇《獨狼》首播。2016年,在戰爭劇《戰火紅顏》中飾演男主角宋鵬程。2017年,主演的古裝傳奇劇《將軍在上》播出。2018年,主演懸疑電影《六個兇手》。2020年6月,主演的懸疑劇《隱秘的角落》首播;主演都市勵志劇《星辰大海》。
董璇,1982年11月5日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2000級。
2003年主演電視劇《雪花女神龍》《狸貓換太子》,兩部電視劇相繼熱播,位列同時段收視冠軍。2004年主演張元導演電視劇處女作《閃》。2005年主演古裝武俠劇《君子好逑》,出演《八大豪俠》。在「2007中國風尚榜年」頒獎禮上,董璇獲得「年度風尚新人」大獎。2008年憑藉出演顧長衛導演電影《立春》,獲得第27屆金雞獎最佳女配提名。2009年參演電影《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主演傳奇劇《闖關東中篇》獲得更多關注。2010年,主演都市懸疑劇《無懈可擊之美女如雲》和青春勵誌喜劇《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011年主演電影版《奮鬥》。主演愛情劇《新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及都市商戰劇《無懈可擊之高手如林》。2014年,因在武俠劇《神鵰俠侶》中飾演古墓派創始人林朝英再次受到關注。2017年,出演古裝劇《三國機密》。2018年,出演的古裝劇《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播出。
前夫:高雲翔。
埃魯德·基普喬格(Eliud Kipchoge),1984年11月5日出生,肯亞馬拉松運動員。
自從19歲在2003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賽上獲得5000米的金牌之後,就成為了國際田壇一顆耀眼的明星。肯亞奈洛比市有一條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用來紀念這次偉大的勝利。
2018年9月16日,在柏林馬拉松上基普喬格以2小時01分39秒奪冠並創造了新的馬拉松世界紀錄;12月,被新華社體育部評為2018年國際十佳運動員。
2019年10月12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Ineos 1:59」的挑戰中以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順利完賽,就此成為全球第一位馬拉松跑進兩小時大關的選手。
寶兒(BoA),1986年11月5日出生於韓國首爾京畿道,韓國流行女歌手、演員、詞曲創作者,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旗下藝人、理事。
2000年,發行第一張專輯《ID Peaceb》。2004年,發行日本第十二張單曲《BeTheOne》,獲得第11屆大韓民國演藝藝術獎頒獎典禮獲得新世代歌手大獎、韓流熱潮功勞獎。2005年,首張日文精選《BEST OF SOUL》獲得United World Chart(世界聯合排行榜)第一名。2006年,發行第19張單曲《Everlasting》,獲得第48屆TNS日本唱片大獎金獎。2007年1月17日,發行日文第五輯《MADE IN TWENTY》,5張正規唱片連續排名公信榜第1位。2008年,進軍美國歌壇。2009年3月,在美國發行冠名專輯《BoA》。2010年2月,發行第七張日文原創專輯《IDENTITY》,獲得第12屆Mnet亞洲音樂大獎最佳女歌手獎。2014年4月,主演電影《鬥舞幫》在美國首映。2015年5月,發行第八張韓國原創專輯《Kiss My Lips》。2018年10月,發行第九張韓語專輯《Woman》。
凱文·喬納斯(kevin Jonas),1987年11月5日出生於美國紐澤西,美國音樂人。前喬納斯兄弟樂隊成員。
2005年,與自己的兩個弟弟喬·喬納斯、尼克·喬納斯組成流行樂隊「喬納斯兄弟」出道。2006年,喬納斯兄弟籤約好萊塢唱片;次年他們推出的同名專輯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在美國售出超過兩百萬張。
2008年,參演迪斯尼原創電影《搖滾青春》。2009年參演《博物館奇妙夜2》;主演借《喬納斯兄弟》,2次獲得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喜劇TV男演員。2013年憑藉《嫁給喬納斯》獲得青少年選擇獎最佳TV真人秀/綜藝男星。2013年,喬納斯兄弟宣布解散。
馬爾科·維拉蒂(Marco Verratti),1992年11月5日出生,義大利足球運動員。場上司職中前衛,效力於法國足球甲級聯賽的巴黎聖日耳曼足球俱樂部。
2008年,維拉蒂出道於佩斯卡拉足球俱樂部。2012年7月,維拉蒂以1200萬歐元的身價轉會至巴黎聖日耳曼足球俱樂部。2012年義大利足球乙級聯賽最佳球員。
2012年8月,維拉蒂完成了自己代表義大利國家足球隊的處子秀。2014年6月,維拉蒂代表義大利參加2014年巴西世界盃。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
2017年11月5日,羅伯特·奈特(Robert Knight)逝世,美國歌手。代表作《Everlasting Love》。
2016年11月5日,首個「世界海嘯日」。
2015年11月5日,漢斯·莫姆森(Hans Mommsen)逝世,德國歷史學家。
2014年11月5日,諾基亞更名為微軟Lumia。
2012年11月5日,萊昂納多·法維奧(Leonardo Favio)逝世,阿根廷演員、歌手。
2012年11月5日,埃略特·卡特(Elliott Carter)逝世,美國傑出音樂家,後現代音樂大師。
2010年11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宣布,IMF執行董事會當天通過了份額改革方案。份額改革完成後,中國的份額和投票權,超越德國、法國和英國,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後,得到在這一國際組織中的更大話語權。
2009年11月5日,美國德克薩斯州胡德堡陸軍基地發生槍擊案,共造成12人死亡31人受傷。
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確定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成功實施了月球近地面變軌。
2007年11月5日,劉向三逝世,曾任水利電力部、水利部副部長。
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對杜賈爾村案的判決結果,薩達姆被判絞刑,罪名是謀殺和反人類罪。
2006年11月5日,杜慶華逝世,固體力學家、教育家,中國應用力學基礎教育先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2005年11月5日,林克·沃瑞(Link Wray)逝世,美國創作型歌手和吉他手,發明了電吉他強力和弦,被《吉他世界》雜誌評選為歷史上最偉大的100位吉他手之一。
2001年11月5日,羅伊·博爾廷(Roy Boulting)逝世,英國導演兼製片人,提名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1999年11月5日,詹姆斯·戈德斯通(James Goldstone)逝世,美國導演、編劇,艾美獎最佳導演。
1998年11月5日,池昌民出生,藝名Q,韓國流行樂歌手,男子演唱組合THE BOYZ成員。
1996年11月5日凌晨,巴基斯坦總統萊加裡發布公告,解散貝·布託政府和國民議會,宣布明年2月3日舉行大選,並任命前國民議會議長馬利克·邁拉傑·哈立德為看守內閣總理。
1996年11月5日,華人駱家輝在華盛頓州州長選舉中擊敗共和黨競爭對手克拉斯威爾,當選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人州長。
1996年11月5日,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揭曉,柯林頓以較大優勢擊敗共和黨挑戰者鮑伯·多爾,贏得1996年大選,成為美國第53屆總統,他是也自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之後競選連任成功的第一位民主黨總統。
1995年11月5日,特雷·萊爾斯(Trey Lyles)出生,加拿大職業籃球運動員,效力於NBA聖安東尼奧馬刺隊。2014-15賽季入選東南聯盟最佳新秀陣容。
1995年11月5日,李振寧出生,中國內地流行樂歌手、男子演唱組合UNINE成員。
1994年11月5日,廣東省茂名市30萬噸乙烯建設工程工地12米深處的紅砂層中,發現了一批恐龍蛋化石。經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初步鑑定確認,這批恐龍蛋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茂名成為我國目前發現恐龍蛋的緯度最南的地區。
1994年11月5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利用「託克馬克」核聚變試驗反應堆一次運行產生1070萬瓦功率,打破了同一反應堆這年5月30日創造的920萬瓦受控核聚變反應功率世界紀錄。
1993年11月5日,由法國、德國和比利時3國創建的歐洲軍團總參謀部在法國東部斯特拉斯堡正式宣告成立。歐洲這支統一部隊的誕生對歐洲防務安全有著重大的影響,也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1993年11月5日,海協與海基會在廈門討論遣返劫機犯問題時達成的一致意見:「劫機犯是刑事犯」、「一方航空器被劫持到另外一方時,另一方應將案犯移送給民航客機所屬方來處理」。海峽兩岸共同商談遣返劫機犯問題尚屬首次。
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1993年11月4日至5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華秋在華盛頓同美國副國務卿塔諾夫就中美關係進行政治磋商時,向美方通報了前不久中方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發現的據認為是50年前失事的一架美國運輸機殘骸和3具屍體遺骸的情況。
1993年11月5日,多和田秀彌(Tawada Hideya)出生,日本演員、模特。
1992年11月5日,綽號叫「泰森」的哥倫比亞麥德林販毒集團第二號軍事頭目在麥德林市郊阿布拉山谷落網。
1992年11月5日,兩架促銷飛機在河南原陽城作超低空飛行,突然撞在黃河大廈上邊的鐵柱子上,飛機附毀,33人死亡,46人重傷。
1991年11月5日,在第122次臨時國會眾參兩院指名選舉中,自民黨新總裁宮澤喜一當選為日本第78任、第49位首相。
1991年11月5日,越南共產黨高級代表團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1991年11月5日,弗萊德·麥克莫瑞(Fred MacMurray)逝世,美國演員。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1991年11月5日,羅伯特·麥克斯韋爾(Robert Maxwell)不幸溺水身亡,英國出版業大王,他掌握英國的「鏡報」集團和美國的《紐約每日新聞》報,為世界出版業巨子之一。
1990年11月5日,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一條大街上發生了一起特大搶劫案,兩名男子從運輸車上搶走了價值至少八億零五百萬克朗(約合一億四千四百萬美元)的有價證券。這是瑞典刑事犯罪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搶劫案件。
1988年11月5日,勞動部、國家教委、農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全國總工會聯合就嚴禁使用童工一事發出了通知。
1987年11月5日,南非司法部長庫切宣布,南非當局當天釋放了被監禁達23年之久的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領導人戈萬·姆貝基(Govan Mbeki)和其他4名政治犯。
1987年11月5日,O.J.梅奧(O.J. Mayo)出生,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6年11月5日,伊安·馬辛米(Ian Mahinmi)出生,法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1986年11月5日,卡斯帕·舒梅切爾(Kasper Schmeichel)出生,丹麥足球運動員,司職門將。2016年丹麥足球先生。
1986年11月5日,黑龍江省科學院技術物理研究所在國內研製成功的核子稱量系統(簡稱核子秤),新近通過了鑑定。
1985年11月5日,林逸欣(Shara Lin)出生,中國臺灣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主持人。
1985年11月5日,田中聖(Koki Tanaka)出生,日本流行樂歌手、影視演員。日本男子演唱組合KAT-TUN成員。
1983年11月5日清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幾千名反對軍政府的示威群眾與軍警發生嚴重衝突,240多人被捕,許多人受傷。這是烏拉圭軍人上臺10年來發生的最嚴重的事件。
1983年11月5日,麥克·漢克(Mike Hanke)出生,德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1982年11月5日,袁克服逝世,開國少將。
1981年11月5日,賽繆爾·羅森(Samuel Rosen)病逝,中國人民的好朋友、美國著名耳科醫生。
1981年11月5日,讓瓊·利佩·多傑(Rangjung Rigpe Dorje)逝世,西藏第十六世噶瑪巴(又稱大寶法王)。
1981年11月5日,克塞尼亞·索布恰克(Kseniya Sobchak)出生,俄羅斯最成功的電視真人秀節目《住宅2》的製片人,她的家庭和普京總統是世交。
1980年11月5日,在紐約第四屆國際提琴製作比賽大會上,中國廣東樂器廠陳錦農主制的紅棉牌小提琴,榮獲了音質金獎。這是我國製作的小提琴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1980年11月5日,奧爾昆·烏沙克(Orkun Usak)出生,土耳其足球運動員。
1980年11月5日,克里斯多福·梅策爾德(Christoph Metzelder)出生,德國足球運動員。
1979年11月5日,大衛·蘇亞索(David Suazo)出生,宏都拉斯足球運動員。
1979年11月5日,基斯·邁克裡奧德(Keith McLeod)出生,美國籃球運動員。
1979年11月5日,艾爾·凱普(Al Capp)逝世,美國漫畫家。
1977年11月5日,阿歷克塞·斯達漢諾夫(Alexey Stakhanov)逝世,前蘇聯被載入史冊的採煤工人。蘇聯早期以斯達漢諾夫命名了社會主義競賽的群眾運動。
1977年11月5日,勒內·戈西尼(Rene Goscinny)逝世,法國作家、編劇,創造了「小尼古拉」的經典人物。獲得法國榮譽凱撒獎。
1976年11月5日,塞巴斯蒂安·阿賽魯斯(Sebastian Arcelus)出生,美國演員、歌手。
1975年11月5日,和菜頭出生,真名和鑑,知名網絡寫手。現為深圳比特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該公司運營陳坤、南派三叔微信公眾服務號。
1975年11月5日,萊昂內爾·特裡林(Lionel Trilling)逝世,美國著名社會文化批評家與文學家。
1974年11月5日,傑裡·斯塔克豪斯(Jerry Stackhouse)出生,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教練。2次入選NBA全明星陣容。
1974年11月5日,鄭麗出生,中國中央電視臺女主持人。
1974年11月5日,安琪拉·高索(Angela Gossow)出生,德國女歌手。
1971年11月5日,克裡斯·阿迪森(Chris Addison)出生,威爾斯-英國演員、編劇,獲得艾美獎喜劇類最佳劇集。
1971年11月5日,柯林·納麥克(Corin Nemec)出生,美國演員、製片人、編劇,提名艾美獎最佳男配角。
1971年11月5日,強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出生,英國吉他手和詞曲作家。
1971年11月5日,羅伯特·瓊斯(Robert Jones)出生,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1971年11月5日,梁漢文(Edmond Leung)出生,香港歌手、節目主持人、演員。
1969年11月5日,派特·基爾貝恩(Pat Kilbane)出生,美國演員。
1967年11月5日,朱迪·雷耶斯(Judy Reyes)出生,美國女演員,導演,製片。
1965年11月5日,趙珉基(Jo Min-ki)出生,韓國影視演員。
1965年11月5日,法米克·詹森(Famke Janssen)出生,荷蘭模特、演員。土星獎最佳女配角。
1964年11月5日,阿貝迪·貝利(Abedi Pele)出生,加納歷史上最著名的球星,兩次當選非洲足球先生。
1964年11月5日,周恩來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7周年紀念活動。
1963年11月5日,塔圖姆·奧尼爾(Tatum O'Neal)出生,美國女演員,憑藉《紙月亮》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
1963年11月5日,漢斯·基爾豪斯(Hans Gillhaus)出生,荷蘭足球運動員。
1963年11月5日,路易斯·塞爾努達(Luis Cernuda)逝世,西班牙詩人,「二七一代」的代表詩人。
1960年11月5日,沃德·邦德(Ward Bond)逝世,美國演員。
1960年11月5日9時,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枚近程地地飛彈在某飛彈試驗訓練基地發射成功。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1958年11月5日,羅伯特·派屈克(Robert Patrick)出生,美國演員。憑藉《X檔案》獲得土星獎最佳電視男主角。
1956年11月5日,亞瑟·阿特·塔圖姆(Arthur "Art" Tatum,Jr.)逝世,美國爵士樂鋼琴家和大師。
1955年11月5日,莫裡斯·鬱特裡羅(Maurice Utrillo)逝世,法國風景畫家。
1955年11月5日,克麗絲·金納(Kris Jenner)出生,美國女演員、製作人,提名青少年選擇獎最佳TV家長。
1954年11月5日,亞歷杭德羅·薩維利亞(Alejandro Sabella)出生,阿根廷足球運動員,教練。
1953年11月5日,喬伊絲·梅納德(Joyce Maynard)出生,美國女作家、編劇、演員。
1952年11月5日,範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出生,印度女性環境哲學家。
1951年11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除廠礦、交通等企業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在這此企業中開展民主改革的指示》。
1950年11月5日,託爾比約恩·亞格蘭(Thorbjorn Jagland)出生,挪威政治家,挪威前首相。
1949年11月5日,阿爾明·謝摩爾曼(Armin Shimerman)出生,美國演員。
1949年11月5日,穩定物價的大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5日,太原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5日,伯納德·亨利·萊維(Bernard-Henri Levy)出生,法國哲學家和作家、編劇,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紀錄片。
1946年11月5日,約瑟夫·斯特拉(Joseph Stella)逝世,美國畫家,主要以未來派作品而聞名。
1946年11月5日,格蘭·帕爾森斯(Gram Parsons)出生,美國鄉村歌手。
1945年11月5日,皮特·佩斯(Peter Pace)出生,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將。
1943年11月5日,山姆·夏普德(Sam Shepard)出生,美國演員、編劇、導演。提名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1942年11月5日,喬治·M·科漢(George M. Cohan)逝世,美國編劇、演員。
1942年11月5日,清浦奎吾(Keigo Kiyoura)去世,日本政治家,日本第23任首相(內閣總理大臣)。
1941年11月5日,阿特·加芬克爾(Art Garfunkel)出生,美國演員、歌手。提名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1941年11月5日,蘇聯軍隊在蘇德戰爭中實施羅斯託夫戰役。
1940年11月5日,富蘭克林·羅斯福成為美國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連任三任的總統。
1940年11月5日,艾爾克·薩默(Elke Sommer)出生,德國女演員,美國金球獎最佳女新人。
1938年11月5日,託馬斯·杜因(Thomas Dewing)逝世,美國印象派畫家。
1938年11月5日,喬·達辛(Joe Dassin)出生,美籍法國創作型歌手。
1937年11月5日,哈裡斯·於琳(Harris Yulin)出生,美國演員。提名艾美獎最佳客座男演員。
1936年11月5日,烏韋·席勒(Uwe Seeler)出生,德國足球運動員。
1936年11月5日,塞薩爾·路易斯·梅諾蒂(Cesar Luis Menotti)出生,阿根廷足球運動員。
1936年11月5日,麥可·德圖佐斯(Michael Dertouzos)出生,美籍希臘裔計算機科學家。
1933年11月5日,片山潛(Sen Katayama)逝世,日本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1933年11月5日,赫布·埃德爾曼(Herb Edelman)出生,美國演員。提名艾美獎。
1930年11月5日,蔣介石對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
1927年11月5日,赤池弘次(Hirotugu Akaike)出生,日本統計學家,
1926年11月5日,約翰·伯格(John Berger)出生,英國藝術史家,小說家,公共知識分子,畫家,被譽為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傳人。
1924年11月5日下午4時,大清帝國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離開了紫禁城,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平民。
1923年11月5日,魯道夫·奧格斯坦(Rudolf Karl Augstein)出生,德國新聞從業員、出版家,《明鏡》周刊創始人。
1922年11月5日,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中共代表陳獨秀、劉仁靜、王俊出席大會。會議結束時,陳獨秀當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
1920年11月5日,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North)出生,美國經濟學家、歷史學家。獲得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913年11月5日,蓋伊·格林(Guy Green)出生,英裔美國導演、編劇、攝影師。獲得奧斯卡獎最佳攝影獎。
1913年11月5日,約翰·麥蓋沃(John McGiver)出生,美國演員。
1913年11月5日,中俄雙方正式籤字互換《中俄聲明文件》,中國承認外蒙古自治。
1912年11月5日,伍德羅·威爾遜擊敗現任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當選美國第28任總統。
1911年11月5日,羅伊·羅傑斯(Roy Rogers)出生,美國演員、歌手。
1908年11月5日,保加利亞獨立。
1906年11月5日,加布裡埃爾和查爾斯-沃森兄弟宣布法國開辦第一家生產飛機的工廠。
1905年11月5日,陳世驤出生,昆蟲學家。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昆蟲學會理事長。
1905年11月5日,喬爾·麥克雷(Joel McCrea)出生,美國演員。
1905年11月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殘暴屠殺猶太人。
1902年11月5日,墨水瓶風波引發蔡元培建立愛國學社。
1895年11月5日,查爾斯·麥克阿瑟(Charles MacArthur)出生,美國編劇、製片、導演、演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原創故事獎。
1895年11月5日,瓦爾特·吉澤金(Walter Gieseking)出生,法國鋼琴家。
1893年11月5日,詹世釵逝世,有「中國巨人」之稱。身高244cm。
1892年11月5日,J.B.S.霍爾丹(J. B. S. Haldane)出生,印度生理學家,生物化學家,群體遺傳學家。
1883年11月5日,蘇丹反擊英國「遠徵軍」。
1873年11月5日,特迪·弗拉克(Teddy Flack)出生,澳大利亞男子田徑和網球運動員。1896年夏季奧運會澳大利亞代表團唯一的運動員,獲得男子800米和1500米項目金牌。
1872年11月5日,美國女權主義者蘇珊·安東尼帶領婦女參加總統選舉的投票,事後因為婦女沒有選舉權而被捕。
1872年11月5日,託馬斯·薩利(Thomas Sully)逝世,美國畫家。
1855年11月5日,尤金·維克託·德布斯(Eugene Victor Debs)出生,美國傑出的工人運動領袖,社會主義的宣傳家,美國社會黨的創始人。
1854年11月5日,保羅·薩巴捷(Paul Sabatier)出生,法國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1850年11月5日,埃拉·惠勒·威爾科克斯(Ella Wheeler Wilcox)出生,美國著名女作家和詩人。
1838年11月5日,中美洲聯邦解體,宏都拉斯宣布獨立。
1818年11月5日,班傑明·富蘭克林·巴特勒(Benjamin Franklin Butler)出生,美國政治家,南北戰爭時期北軍將領。
1757年11月5日,普魯士軍隊與歐洲聯軍進行羅斯巴赫會戰,普魯士軍隊取得勝利。
1701年11月5日,彼得·隆吉(Pietro Longhi)出生,威尼斯畫家和教育家。
1641年11月5日(十月初三),孝惠章皇后出生,順治皇帝第二任皇后。
1630年11月5日,馬德裡條約使英國-西班牙戰爭結束。
1559年11月5日,狩野元信(Kano Motonobu)逝世,日本室町後期畫家。
1515年11月5日,馬裡奧託·阿爾貝蒂內利(Mariotto Albertinelli)逝世,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
1491年11月5日,漢斯·薩克斯(Hans Sachs)出生,德國著名民眾詩人、工匠歌手。
964年11月5日(九月二十八),範質去世,五代後周時期至北宋初年宰相。
191年11月5日(十月初一),張溫被董卓殺害,東漢末年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