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大事件丨SUTD研究人員使用3D列印的納米結構來製造防偽裝置

2020-12-06 蜂鳥發現3D列印

防偽產品對於保護產品和文件至關重要。最流行的防偽產品基於全息圖,然而,這些防偽全息圖產品僅調製光的相位並且可以容易地複製。

六色全息彩色列印提供增強的光學安全性

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防偽技術,稱為全息彩色印刷品,用於保護身份證,護照和紙幣等重要文件。由副教授Joel Yang領導的研究小組演示了一種光學裝置,它在白光下顯示為常規彩色列印,但在用雷射照射時可將多達三幅圖像投射到遠處的屏幕上。與具有磨砂玻璃外觀並僅投影單個圖像的常規衍射光學元件不同,這些新的全息彩色印刷品將對偽造者具有更強的威懾力。此外,印刷品由納米3-D印刷的聚合物結構組成,並且特別用於光學文件安全性。

SUTD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防偽措施 - 全息彩色印刷,可以調節光的相位和幅度。全息彩色列印通過調整光的幅度在環境白光下顯示彩色圖像,同時在紅色,綠色或藍色雷射照射下投影多達三個全息圖。這是通過製造戰略性地布置在平面上的新型納米結構像素來實現的。每個像素用作燈的減速帶(相位控制)和路障(幅度控制)。全息彩色列印的雙重功能可提高安全性並防止偽造。

副教授Joel Yang表示,設備的彩色像素是通過將結構彩色濾光片疊加到相位板上而創建的。不同高度的納米結構柱用作結構彩色濾光器以調節光的幅度。該團隊開發了一種計算機算法,該算法以多個圖像作為輸入,並生成一個輸出文件,用於確定不同相位和彩色濾波器元素的位置。然後藉助納米級3D印表機對全息照片進行雕刻。該團隊使用Luigi Russolo的藝術繪畫Perfume(1910)作為彩色印刷品,可在環境白光下觀看。

「全息圖在打擊假冒行為方面的關係類似於抗生素對抗感染。隨著舊的全息圖變得更容易複製,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新的技術來阻止造假者,」Joel Yang說。「這是第一次使用先進的納米加工技術將多個有選擇性的全息圖」編織成彩色圖像。我們希望這些新的全息彩色印刷品是用戶友好的,但偽造者不友好:它們很容易被驗證,但複製難度很大,並且可以在防偽應用中提供增強的安全性。「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
  • 新型 3D列印設備增強二氧化碳排放捕獲能力
    減少二氧化碳等吸熱溫室氣體全球排放的解決方案,解決繼續使用低成本的國內化石燃料資源,同時減輕潛在的氣候影響。ORNL的裝置重點關注常規吸收中的一個關鍵挑戰碳使用溶劑: 該過程通常會產生限制其總效率的熱量。通過使用增材製造,研究人員能夠定製設計一種多功能設備,通過去除多餘的熱量,同時保持低成本,大大提高了工藝效率。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感覺3D列印技術就是為創造新事物而生的,為設計和製造過程帶來了新的方式。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3D列印「納米級」醫療裝置,小到可注射進人體
    也許你覺得列印小的不是更容易嗎?可是,列印小到納米級的裝置就太不容易了!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3D凝膠列印技術,可以列印凝膠結構和其它柔軟材料。這種技術有望製造納米級的醫療裝置,這類裝置可以放進人體,比如藥物釋放系統,彈性薄電極等。
  • 電化學方法,去除金屬3D列印支撐結構
    距南極熊了解,Owen Hildreth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一名3D納米製造助理教授。最近,他設計了一種電化學工藝,可用來「吃掉」金屬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由於像Stratasys這樣的公司的開創性工作以及特殊的可溶性材料的開發,塑料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變得容易得多。相對應地,金屬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仍然是一個難題。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懸浮介質以這種方式利用的明顯優勢是,有機會在更短的時間內製造更大的三維組織結構,增加三維生物列印的吞吐量。類似於一些關於顆粒狀水凝膠的開創性研究,他們發現細胞遷移是通過微粒子之間的孔隙空間發生的。這與細胞在交聯的聚合物鏈網絡中的運動不同,在交聯網絡中,細胞通常通過酶降解通過鏈之間的間隙納米網格來創建隧道。這項工作詳細說明了一種3D生物列印的懸浮液作為3D細胞培養基質的可能性,例如可以調節其機械性能以用於集體細胞力學的3D研究。
  • 研究揭示:3D列印顆粒汙染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編審丨王新凱3D 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又被稱為增材製造,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來源: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風險研究人員提出了涉及 3D 列印影響健康和安全的新問題,以及如何減輕 3D 列印用戶和使用這種新興技術生產的產品消費者存在的任何健康風險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要實現科學工程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研究,更需要專業團隊技術攻關。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 3D列印量子點納米像素來提高顯示解析度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量子點納米像素的辦法來提高顯示的解析度,可以實現超高清晰解析度的顯示,為將來柔性顯示和可滾動的顯示屏以及大尺寸顯示奠定了基礎。這一技術被研究團隊稱之為「納米光子三維列印 」,可以在TV、智慧型手機、虛擬實境耳機以及其他裝置中用來獲得超高解析度的顯示。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因此3d列印的高價格是導致其面世以來廣受阻礙的原因。但是3d列印的高價格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以下我將分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以說明為什麼3d列印的價格如此高。3d列印的材料有些在自然界中是很少存在的,有些即使存在,也很少運用到普通民眾的生活中,更不可能大規模的運用到3d列印中。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研究人員發現可以糾正錯誤的納米級3D列印技術
    代頓大學物理和電光學研究人員Md Shah Alam,詹奇文和趙成龍創造了一種成本更低廉的3D列印方法,該方法可以製造納米結構並消除錯誤,該方法可以在納米級(比人的頭髮小一千倍)上進行。納米技術頂級期刊《Nano Letters》發表了他們的發現。多年來,工程師和設計師已廣泛使用3-D列印來定製項目的快速原型製作,但是直到現在,在納米級進行3-D列印仍然昂貴,富有挑戰性且難以糾正製造錯誤。
  • 萊頓的物理學家使用3D列印的微遊泳器來研究水細菌
    萊頓大學的一個物理學家團隊已經使用3D列印技術來製造複雜的微掃描器和其他微米級的結構。這種結構類似於尖球形,船和宇宙飛船,可用於研究水中的各種細菌。他們被用於研究項目中,以了解其流體中生物學對應物的運動性。應用包括開發自主藥物輸送裝置,該裝置可模仿天然生物顆粒的推進技術。
  • 圖說中世紀城堡3d列印建築全過程
    有沒有見過3d列印建築的魅力,近幾年3d列印技術在世界建築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3d列印地圖、3d列印建築等等... 有沒有見過3D列印建築的魅力,近幾年3D列印技術在世界建築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3D列印地圖、3D列印建築等等,3D列印技術在建築行業展現了很好的能力及潛力,就在幾天前,3D列印10幢建築落戶上海,當時引來廣大的關注,在質疑聲的同時,很多都呈現了對3D列印技術的讚嘆。下面組圖呈現了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個人承包商Andrey Rudenko用3D印表機列印中世紀城堡的過程。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因此,關於再生醫學的研究已大大增加,再生醫學可以被定義為「替代,工程化或再生人類細胞,組織或器官以恢復或建立正常功能的過程」(Chris Mason&Peter Dunnill)。據說,由於包括3D列印在內的新製造技術,再生醫學正在不斷發展。簡而言之,生物3D列印就是利用逐層製造技術來結合細胞和生物材料,以產生功能類似的有機部分。
  • 3D列印的超材料:具有新穎的光學特性!
    製造流程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研究人員們開發出的製造方法都表明,3D列印技術有望拓展幾何設計與複合材料的範圍,帶來具有新穎光學特性的設備。在一個案例中,研究人員們從飛蛾複眼中汲取靈感,創造出一種半球狀設備,能以選定波長從任何方向上吸收電磁信號。
  • 新工藝:高解析度3D列印石墨烯三維結構!
    導讀近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與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工藝,採用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3D列印複雜的石墨烯三維結構。這種方法列印出的石墨烯三維結構,解析度比之前的方法高出一個數量級,並可以保留石墨烯二維材料的卓越機械特性。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1、中國3D列印核心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根據IDC的對3D列印材料調查數據,2018年金屬耗材佔比為39.4%,低於塑料的40.4%,主要由於金屬列印的產業化正處於快速擴張階段,設備端的增長領先於材料消耗的增長。非金屬3D列印通常使用塑料、樹脂材料等,金屬3D列印通常使用各類合金粉末和線材。
  • 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中國3D列印網9月29日訊,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一個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在大約10秒內識別Covid-19抗體。該項目研究了能夠在幾乎任何基材上沉積多種材料的製造工藝。以目前的形式,AJP能夠生產具有高達10微米特徵的材料,這些材料具有高精度的導電和非導電特性。該過程使用可以粘附到現成表面上的類似墨水的小液滴形成結構。 AJP的一些應用包括電子,航空航天,醫療設備製造,傳感器等。多家公司已將Optomec的AJP技術用於製造高解析度電子電路和設備,例如應變傳感器,無線藍牙收發器和小型數模轉換器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