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讀過各種各樣的書籍,有小說,史記,散文,詩集等。當代偉大的文豪作家也數不勝數,這篇文章就講一位偉大作家的文學作品《文化苦旅》。這本書初發行時,實在可稱為「洛陽紙貴」,被捧得火熱,引起巨大的反響。一本散文能被眾人追捧,自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談到《文化苦旅》,就不得不提起這本書的作者——餘秋雨。一位教授,辭職後毅然走出校園,踏上文化旅途的道路,記載著中國文化,世界文化和自己的思考,實屬不易。作者餘秋雨先生,在1993年從上海戲劇學院辭職後,執筆走上尋找文化沉澱的道路,普通人或許沒有這種勇氣和決心嘗試這樣的體會,如苦行僧般磨礪意志,傳承著一種精神。
1.何來《文化苦旅》?
不惑之年的戲劇學院教授,決然辭職,握一桿筆,走出校園而踏上艱苦的旅程。這本書,就是餘秋雨先生在旅行過程中對中國文化,外國文化的感悟和沉澱,接著寫下自己獨特的思考。初次看到這本書,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是在記載「遊記」,旅行的樂趣和意義,其實不然,這本書沒有寫過多的放鬆旅遊的內容,而是對歷史的哀嘆和人生的激勵。
這本書簡單介紹分為四個部分,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若是看他人的遊記,可能都是推薦哪裡好玩,哪裡值得遊玩。然而,餘秋雨先生記載的旅行確實是去的不同地方,不同的是能夠頓悟更深層次的歷史含義。讀這本書就像是跟隨餘秋雨先生,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緯度,徜徉在歷史和文化的長河中。
作者妙筆生花,看,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用人民的辛勤勞作來改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中華文化的美好與讚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寧古塔之下,留藏這「東坡被貶」的無奈與不甘,文中《寧古塔》這章可以說是全文文化苦旅中最苦的一章,作者對歷史的領悟和描寫,生動還原當時的不公和無奈。
《文化苦旅》的誕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作者走過中國的大好河山,寫下見聞感悟,在遊山玩水之中,體會人生的真諦。記載的方式,並不只是浮於表面看看而已,看到場景體會這裡在歷史上發生的一切,走過的路,記載著滄桑變化。文化苦旅,就是這樣誕生發展而來,來自於餘秋雨眼中所看,內心所感,腦中所想,耳中所聽。一聲聲吶喊不斷敲擊著歷史,一字字落筆訴說著文化。
2.為什麼說「文化苦旅」,艱苦呢?
旅行不等於旅遊。旅遊是放鬆的心情去遊山玩水,放鬆逍遙。旅行是帶有任務和目標去不同的地方體會人生的真諦,感悟歷史的滄桑。《文化苦旅》中的「旅」,指的就是旅行。旅行的過程是艱苦的,感悟到的文化是艱苦的,體會到的風土人情是艱苦的,所以才稱為「苦旅」。
文中記載著《莫高窟》,裡面就寫出體現苦旅的過程,這份苦不單單指自己旅行的身心之累和艱苦,更是指當時的文化艱苦。敦煌莫高窟,中國文化的聖地,可是被「王圓籙」的人用低價轉賣大量重要的經文,那充滿古文化的土牆,卻被遊客們用彩色的顏料亂塗亂畫,這就是對中國文化的褻瀆,作者又無法改變,所以稱為「苦旅」。
陽關雪
最喜歡的當然是《陽關雪》,作者文筆優美。「當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之後,一桿竹管筆偶爾塗劃的詩文,竟能鐫刻山河,雕鏤人心,永不漫漶。」一句看到陽關,想到古代的詩人的文字魔力。「這兒應該有幾聲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極美,與自然渾和,奪人心魄。可惜它們後來都成了兵士們心頭的哀音。既然一個民族都不忍聽聞,它們也就消失在朔風之中。」哀嘆民族文化的沒落,看到風景想到文化流失,這才是文化苦旅的含義。
苦,在於品味歷史的滄桑和時代的更替,在於把歷史的文化和眼下的風景相融合,品味出的苦澀與難忘。這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思維深度的人,才能品味出的感覺,之後再寫下這本書,看似記載的是旅行的地方,實際是記載著深入文化的思考。就像是我們普通人品茶,只能嘗出茶的味道,而只有種茶賣茶的人,能品出裡面的艱辛和不一樣的甘甜。
3.「苦旅」的「苦」,苦在這三層含義。
第一層,苦在探尋文化的旅程的艱苦。這一層的苦,大家都能夠讀出來。就算是普通的旅遊,取得地方多也會感到身心疲憊,這是身體上的苦澀。那麼,餘秋雨先生踏遍中國山河,自然感到身心疲憊之苦,尤其是作者去過中國許多艱苦地方,跨越四川,甘肅,河南,廣東等省份,體會不同景觀的不同感受。同時,堅持創作和思考,自然痛苦,這是表面的痛苦。
第二層,苦在文化傳承命運曲折之苦。這第二層的苦,在於作者看到文物,歷史,遺蹟等珍貴的中國文化被摧殘,藝術的畫面如今竟然變成一片廢墟,這是整個民族乃至中國的悲哀,由此產生痛苦的情懷。文化的傳承必然經歷挫折,可是眼睜睜看著文化的毀滅和遺失,自己卻無能為力,自然會感到失落和不甘,義憤填膺,那份「苦」自然是由心產生,無法言表,只能寫在文中。
第三層,苦在對歷史文人的悲痛之苦。第三層的苦,多數是指讀者從所見所聞中,得知歷史的文人墨客,風流才子因為時代變遷,社會動蕩導致被君主流放,痛苦死於途中的那種感同深受之苦。其實,餘秋雨特別能夠體會當時文人才子心中的所思所想,感同身受,才會感到無比痛苦無奈。這份感情,是作者獨有的體會,對古代文人命運曲折感到無奈所產生的苦。
其實,在《文化苦旅》中,旅是作者走過的路,見過的人,聽過的事;苦是作者如影相隨的感悟,這是文化的沉澱,有助於我們去思考文化的歷程,更要珍惜當下。
如果你對《文化苦旅》感興趣,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