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痛:這一方面真的不如基督文化中的西方人,這痛苦能懂嗎?

2020-12-05 來晚歷史

審痛:這一方面真的不如基督文化中的西方人,這痛苦能懂嗎?

我總覺得《地獄篇》中的一報還一報的懲罰,是過於嚴苛了。它似乎不符合基督教的恕道。比如保羅和弗蘭齊斯嘉的陰魂在地獄狂飆中大受折磨,就叫人看了不忍,連但丁自己看了也悲痛得"像死屍一般倒下了"。那麼,但丁為什麼要在地獄和煉獄中設下如許花樣繁多的苦刑呢?這就說到了西方人特有的審痛意識。所謂審痛,是指對精神的、心靈的內在痛苦的承受和咀嚼。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人叫它"良心的痛苦"。對自然、社會、肉體造成的痛苦,中國人的態度與西方差不多。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就是一種以苦為樂的人生態度。孟子也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是要勞筋骨、餓體膚,苦心志的。但嚴格說起來,這叫"安貧樂道"或"礪志成事",不是審痛悟道。

佛教也講苦。四諦的頭一條就是苦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盛陽苦……苦個不了。似乎活著就是受苦受罪,要想不苦,只有涅盤一路。但這個罪也不是基督教所言的原罪,只是苦果。痛苦之因不同,本質不同,對痛苦的態度也就不同。在基督教看來,人不是苦蟲,而是上帝創造的榮光。活著並沒罪,也不苦,只有人的離棄上帝,不肯向善的那種心性才造成彼此的大痛苦,才造成了原罪。只要使自己靈魂保持潔淨,則不論活著或死去,都是幸福而快樂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人,只有自覺地主動地進入痛苦經驗的最深處,才能發現自己失去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才能說出人最需要的是什麼。"如果你沒有感到痛苦,你渴求新生的力量從哪裡來?"所以《神曲》中陰魂們所受的一切痛苦,不是因生、愛、欲、智造成的,而是生、愛、欲、智的不中法度而造成的。這就與儒道釋所言的痛苦不同了。它是原罪、贖罪和淨罪的痛苦,是一種發自靈魂深處的痛苦。這東西無形無象,宗教文化就藉助藝術象徵的手段描述它,以強化人們的審痛意識。

圖片來源於網絡

《神曲》的主題,如果一言以蔽之,就叫審痛悟道。痛感,是生命的本能;精神痛苦,更是人的文化本能。這本能逼的人超越自己,也逼出了瑰麗的精神財富。中國人的安貧樂道固然是有積極進取的一面,但一摻入道家思想;卻容易走上"樂天知足"的一路,再一摻入"人惟求舊"的古訓,就更走上了阿Q老哥的"精神勝利法"一路。遇到精神痛苦,來一句"兒子打老子",或"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或更混沌而玄妙的"媽媽的",就像武俠高手一般,把痛苦"化解"了,就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能自輕自賤的人,如同中了頭名狀元,九分得意地飄飄然小半日。即使犯了原罪,也是"和尚摸得,我摸不得"!開脫得十分瀟灑。所以雖遇過不少精神痛苦,卻從不將痛苦的能量聚積升華,而是依然故我,一副"人惟求舊"的樣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是有人說中國藝術是樂感文化嗎?這就與尼採提倡的悲劇文化不同。《神曲》的本名,雖叫作《神的喜劇》,其內容,倒是以人的悲劇為主呢。所以中國人不大能從《神曲》中找到樂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中國人喜歡這樣開導自己。但在基督文化中的西方人卻不作此想。他們總覺得人類優於世上的一切生靈,而這種優越性是被澤了上帝之光的結果。因而,一切罪過都造成雙重結果:對人的傷害和對上帝的背棄。這就是一切罪過,無論大小輕重,都蒙了一層形而上的含義——瀆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世俗的律法,只有權評判人對人犯下的形而下的罪孽,卻無權評判人對上帝犯下的形而上的原罪。一切人間法度相對上帝的法度來講,都是不公正的。人法是暫住變遷的,神法是永恆如一的。它是"末日審判"。這是一。由人法評判人對上帝的罪,是對神權的潛越。這是二。所以但丁在《天堂篇》第七歌中談了上帝復仇與人的復仇的不同。這用耶穌的話講,叫做"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

這樣一來,人因罪過帶來的精神痛苦,也就有了兩層意思:背棄社會正道的痛苦和背離原初的人的出發點和歸宿的痛苦。這種審痛意識的二重性結構,使人不僅面臨經驗性的痛感,而且承受超驗性的痛感;不僅感到某一社會理性對人的匡正,而且更感到由若干社會理性積澱而成的、從而衝決了某一社會理性的狹隘性的超理性的啟示,仿佛聽到了古老而又古老的人類始祖的靈魂的深情呼喚。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我魂之魂"的呼喚,西方人習慣地稱之為上帝的呼喚。它最終帶來一種大徹大悟的再生般的快感,此即復活。這種與人的本初靈魂的相遇,產生一種如同上帝初造亞當時的對世界、生命、人的出發點和歸宿的極澄明的新鮮感和欣悅感。它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其實,這正是最純正的悲劇快感。須知良心就是靈魂的傷口,那血是止不住的。

痛苦?痛苦即真實。看到真實,是件大苦而大樂的事。這悲劇快感的源頭,可以上溯到《俄狄浦斯》、《奧瑞斯特斯》和《安提戈涅》。這種通過審痛意識而形成的與古老祖先的精神勾通和對話,這種超驗的靈魂相遇,正是《神曲》中但丁與維吉爾以及諸多先哲人祖相遇的情節的潛在原型結構。但丁正是在審痛意識的形而上層次上從痛苦的地獄走進歡樂的天堂的。這就叫中國讀者犯難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中國人來講,這種超越歷史時空的形而上的精神痛苦,這種由痛苦分娩出的人的本真靈魂的新鮮感和欣悅感,這種傾聽古老靈魂的深情呼喚以及對人類精神生活漫長道路溯源的透破力,早已被歷史化了的三皇五帝的厚厚的舊塵封埋了。因此對罪孽和精神痛苦的咀嚼和消化就不如基督文化中的西方人細膩、精緻。審痛悟道既講不上,痛苦便分娩不出寧靜的愉悅,《神曲》的再生之路,就不是中國人容易消受得了的了。

相關焦點

  • 「三贖基督」讓我痛苦不堪
    他們說:「三贖基督」已經再生,來到人世間,是來渡人救人的,信「三贖基督」,禱告能治病,不用吃藥和就醫。世界末日就要來臨了,只有信「三贖基督」,才能消災避難,保平安,進天國。忠賢,你身體有病,如果信了「三贖基督」,禱告就能治好你的病,不用吃藥和進醫院,多好的事呀」。我是中專文化程度,也曾經是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怎麼可能相信他們的話呢?我說:「如果禱告能治病,不用吃藥和就醫,那麼還要醫院和醫生幹什麼?
  • 得救成聖與內聖外王:一基督徒論中國傳統敬天文化與聖經中的上帝
    中國傳統文化中「敬天」文化十分關鍵,也愈來愈有學者考證中國古代對於「天」的敬仰與聖經中的上帝不可分割。去年,學者楊鵬出版《「上帝在中國」源流考》一書並談到,中國傳統信仰精神的未來在回歸上帝,他在接受基督時報訪談時亦談到,「上帝」與「天」崇拜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高之魂。
  • 一些人信基督之後,反對中國文化,實在是誤入歧途!
    作者:陳全林一位道友來信說,他在某個群裡,這個群裡很多人是信基督教的,自然都是中國人。問題是:有些人肆無忌憚起來,經常發一些惡意攻擊傳統文化抬高西方基督教文明的言論,甚至刻意去歪曲儒釋道,群裡也有很多人跟著附和。這位道友就和他們辯論,進行反擊、反駁。
  • 這才是中國:中國不是集體主義?西方不是個人主義嗎?
    在中國的古代經典和古代小說中,在濃鬱的追求世俗幸福、追求「福祿壽」的文化中,在產生「世故」這一顯著特徵的發達市井文化中(所謂」世故「,即是情慾的最精密計算),我們能感受到集體主義的氣息嗎?還是個人主義?明了於此,就知道以個人世俗理性為核心的自由主義式「啟蒙」的文不對題,甚至是「以水濟水」,惡化問題。
  • 這組漫畫高能了!中國姑娘讓你秒懂中西方文化差異
    無論生活方式還是言談舉止,中西方文化都存在諸多差異。雖然寥寥幾筆,但又蘊含智慧,展現著不同文化的印象和特質,快來一起看看吧!  西方美容產品廣告:  古銅色!小麥色!今天就擁有!  西方媽媽:  -看嘍~100分考了99呢!  -那一分扣哪了?
  • 夫妻能不能白頭偕老,婚前就「命中注定」了,這3個方面暴露答案
    可是,你會發現,很多人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兩個人越來越恩愛,可是還有一些人,卻在婚姻中爭吵、冷戰,甚至最終走向離婚的邊緣,這是為什麼呢? 梅娘覺得,其實很多婚姻在一開始締結的時候,就有「離婚」的預兆,也就是說男女會不會離婚,早就命中注定了,你能不能和他白頭偕老,也早就命中注定了。
  • 中西方對時間的差異_中西方文化差異圖 - CSDN
    而這洋人的廚房裡,還真的配有這些衡具和量具。有時從超市買來的一些粉類食品原料或佐料容器內,也會附有一個小量匙,就是為了這些「愚」人準備的。在菜譜裡,往往還會寫上供幾個人用餐,讓人覺得洋人的肚子就象可口可樂的瓶子,大小一個樣。 從這菜譜裡,卻能看出東西方之間處事哲學的差異。
  • 上海「紙片樓」走紅,不到20釐米,網友:這真的能住人嗎?
    上海「紙片樓」走紅,不到20釐米,網友:這真的能住人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遵循那個法則,在經濟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對居住的地方有著越來越高的傾向,外出旅行的民宿和酒店的設計都很舒適,以安逸為主,雖然有在家的感覺,但是建築的奇蹟在哪裡都有,比如像雲一樣聳立的摩天大樓,哪裡都沒有顯示人的獨創性。
  • 西方雕塑文化對中國雕塑近代文化發展的影響真的很大嗎?
    建國初期,國內雕塑行業實際就是一片空白時期,屬於雕塑行業文化相對危險的斷代時期,沒有任何一位國內的雕塑家來領航雕塑藝術的行進方向,存在的只是一些民間的謀生的手段。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蘇中各方面的文化交流,雕塑紀念碑浮雕等雕塑的時候,蘇派風格的政治風格雕塑呈現到了人面前。
  • 聖誕樹都要打碼,這就是文化自信嗎?
    然而,在聖誕的節日氣氛中,總有一些人跳出來說要抵制聖誕節。搞得聖誕節好像什麼洪水猛獸一般。昨日,在芒果TV的明星大偵探節目中,就出現奇怪的現象,節目組把聖誕樹及聖誕帽全部打碼。人就在一堆馬賽克中活動,這畫面不忍直視。把聖誕樹打碼後,又用卡通的聖誕樹來代替,這操作,真是絕了。馬賽克打得只看得到臉了。
  • 張維為:西方文明等於人類文明?有人奴隸做久了,感覺事事不如人
    那為什麼當代學者中仍有許許多多盲目崇拜西方文明的人,對中華文明不屑一顧,甚至一再抨擊?確實有一些人彎腰長時間後就真的站不起來了。正是由於這一部分人的盲目崇拜,使很多人的認識蒙蔽了。技術改變生活,過去西方的技術水平遠遠超過中國,即使現在整個西方在技術上比中國在更強的前沿,也因此和胡適那代人一樣產生了自我懷疑。
  • 植入晶片是666獸的印記嗎?通神:文化的?科學的?哲學的進路?
    所說的事情是中國在努力研究植入人體的晶片,而這個公眾號的觀點是:「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晶片智能設備可植入人體,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這將改變我們的生活,但同時也帶來了隱憂,聖經《啟示錄》中獸印666的預言的應驗,不久之後或許就在眼前。有牧師認為,植入了晶片的人,偶像也隨著晶片進入人的裡面,這部分人將永遠失去神的救恩,在火與硫磺之中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一、因為他接受了獸(偶像)的印記。
  • 人類在宇宙中連塵埃都不如?看完這8張圖片,或許你就懂了
    在茫茫宇宙中,人類似乎顯得微不足道,難道人類真的在宇宙中連塵埃都不如嗎?看完這8張圖片,或許你就懂了! 目前的宇宙理論中,認為宇宙很有可能是類似馬鞍狀的負彎曲形狀,這一理論來源於宇宙大爆炸,整個宇宙的外形如同一個吹起的氣球
  • 《紅樓夢》擁抱《聖經》 中國文化走進西方主流社會
    跨超本通過「三跨一超」(跨媒體、跨時空、跨文化)展現精彩紛呈的視頻影片以及震撼人心的藝術大師傑作,為經典文學名著注入青春活力,引領最新潮的閱讀時尚。「天堂在左,人間在右。」把東西方這兩部經典統一於跨超本模式之下,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跨文化行為。在形式上,我們採用捆綁銷售,用封套將兩本口袋書緊密結合在一起,那內容方面,《紅樓夢》與《聖經》有什麼樣的相容和相通呢?
  • 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歷經6500,終於被西方學者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知識,不僅可以用來佔卜,而且也揭示了宇宙中的很多奧秘,讀來讓人頓覺奧妙無窮。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一說起《易經》,就能令無數科學家跳腳:這書裡包含宇宙萬物,竟能通過卦象來預測未來,這不是偽科學嗎?
  • 《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無意義痛苦指向痛苦的終極意義
    我唯一能感謝的,只是現代科學的發展和金錢的效用,至於人性,我是看到了黑中的至黑。而關於那些無盡的痛苦,我能說些什麼呢?古往今來,關於痛苦的表述和研究枚不甚舉,中國古老的學者和仕人,總是希望在這人生與痛苦之中追求一種永恆的平衡,讓自己既享受人生,又超脫於痛苦之上。但又有多少人能超脫呢?是莊子的鴛鴦蝴蝶夢,還是陶淵明的隱士之風?痛苦的不可超越和不可根除,就像我們的生命,它與我們的生命相伴相生,相輔相成,不可分離。西方的功利主義認為,痛苦就像一種疾病,是可以通過科學手段根除的。
  • 在西方,傳說中的巨龍是真的嗎?甚至分開?
    在中國中,我們以多個動物為原型,將他們的特徵和部分與在一起相結合來進化我們的圖騰龍。我們稱自己為龍的傳人,並將龍視為我們的精神象徵和高尚的血液。在西部傳說中,還有一個巨龍,這個巨龍貪婪、殘忍、狡猾,曾是中世紀中魔鬼的代表。西方的巨龍被認為是一個傳說,因為和西方神話中的巨龍一樣,體型是大象的數倍,除了已經滅絕的恐龍,很少有動物能達到這麼大的尺寸。
  • 論西方四大傳統節日的文化本質:感恩節消費扶貧?
    儘管有些人漠不關心,有些人嗤之以鼻,有些人舉起謹防「精神入侵」的警示牌,希望喚醒國內群眾抵禦外來節日文化,築建國內傳統節日文化的護城河和堡壘,無奈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越來越富有個性,容易叛逆,愛湊熱鬧,加上媒體的炒作和添油加醋,越多人議論哪個西方節日,年輕人過得越有聲色有滋味。
  • 從歷史長河看 耶穌基督給女性地位帶來了怎樣的巨變
    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希臘婦女的低下地位在《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一文裡提到,一些西方人其實並不清楚希臘婦女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在當時,即便是一位受敬仰的雅典婦女,在沒有男性的陪同下她也不能隨意離開自己家出現在公開場合。當家中有男性客人來事,妻子不能同桌吃飯、說話。婦女的歧視是從她們呱呱落地開始的。
  • 西方人不懂中國哲學,暴露出他們思維方式上的短板
    提到哲學一般會認為哲學是一門學科,因為許多的大學裡都開設有哲學系,那麼似乎哲學也應當像文科、理科、工科一樣是一門經世之學了,如果說哲學也像工科一樣發源於西方,那麼西方人所說的,「中國沒有哲學」這種說法似乎也是說得通的。經世之學著眼於細節,哲學著眼於大局、著眼於境界的開拓。哲學對經世之細節似乎無從著力,卻是可以引領經世之學。西方人為什麼會說「中國沒有哲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