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發展史》紀錄片

2020-12-05 九米言情小說

最早的拉丁文是非常精確的語言,且邏輯嚴密(好像英國那種高級公學教授拉丁文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培養邏輯感)。以前跟澳洲小哥討論過這個問題,拉丁文的語法之所以複雜,是因為它裡面區分了許多情況(我記得16種?),包括時態、主語、性別等等,所以一句話說出來非常精確,不會有任何歧義。正因如此,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能掌握。而拉丁文的日漸式微,

大概也跟它對語言使用者的要求過高有關係,畢竟高級的東西不容易普及。語言和政治及宗教密不可分。英語最初的發展無非是說英語的人徵服了其他語言的人,所以當時的語言版圖跟政治版圖是吻合的,但這個基本上是指口語的發展。書面英語替代拉丁文卻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Alfred發現懂拉丁文的宗教人士太少,於是決定把拉丁文教義全部翻譯成普通大眾能夠讀懂的英文,這才促進了書面英語的推廣。後來諾曼人的統治導致英文成了次於拉丁文和法語的第三語言。但其之所以沒有湮滅,是因為英文口語在當時實在是太普遍了(論群眾的力量),

所以法語對英語的入侵更多的不是替代英語,而是讓既有的英文單詞限縮語義,此即layering effect(分層效應)。比如apple以前是指所有的水果,但後來法語fruit來了之後,人們發現跟apple意思一樣,於是apple就變成了特指蘋果。另外當時說英語的人社會階層低於說法語的統治者,這點也反映在詞彙庫中。比如所有的動物詞彙(cow)本身就是英語,而動物的肉(beef)則來自法語,

因為動物宰割是說英語的農奴來做,而吃肉的則是說法語的上層階級。(嗯,感覺高級抽象詞彙貌似都是來自法語,justise也是呢)同一個詞彙,語義可以變得完全不同,甚至相反。比如chivalry,一開始就是指騎兵,而且意指用暴力徵服其他人的粗魯統治者,後來卻變成了褒義的騎士精神。很多名字,比如johnson, williamson, xxx-son,其實就是xxx的兒子的意思,

好像是某個地區(貌似是Norse)的人都是這麼用的,於是在當今英國的某個地方應該還是能看到很多xxxson的人名。哦還有個原因英語沒被法語替代,估計是法國貴族娶了英語平民,母親的語言總是更容易傳給孩子。後來14世紀的黑死病導致說法語和拉丁語的人死太多了(所以還是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啊……),剩下都是些只會英語的人,於是書面/口頭英語歷經三個世紀的沉淪後,

全面取代拉丁語和法語,再次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果真是得屌絲者得天下)14世紀的喬叟大概是歷史上第一個把英語用到極致的文人。他的文字雅俗共賞,高級段子用法語詞彙,黃段子則用英語。哦,還有Tyndale的聖經(雖然此人最後特別悲慘),直到1535年左右(?)是英文聖經合法出版的時候。之前的每次英語的大發展都是外侵造成的,但是隨後則是在打敗無敵艦隊之後英國的向外擴張所進口的一萬多新詞彙和新思想(與進口食物一起),以及英語向其它國家的迅速擴張。在當時,葡萄牙語阿拉伯語和印度語的版圖早已領先英語。原來醫學和科學的詞彙大多來自於拉丁語,連quantum computation都是!

相關焦點

  • 寫給中國人看的《英語發展史》
    張勇先1998年開始為研究生講授「英語發展史」這門課程。近日,他在多年英文講義基礎上編纂的中文版《英語發展史》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全書約為56萬字,講述了英語的起源、英語的特點、英語的發展演變歷史以及英語對漢語的影響,內容涵蓋語言學、文學、詞彙學、跨文化交際和翻譯等領域。
  • 歷時十年寫作 張勇先教授著作《英語發展史》發布
    6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勇先著作《英語發展史》發布。該書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發行,以人物、事件、文學作品以及科技發明為主線,簡述了英語在過去1500年間的發展演變過程。
  •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張勇先教授出版《英語發展史》
    由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勇先撰寫的《英語發展史》(中文版)已完稿,近期將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發行(下圖為樣書)。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胡壯麟、清華大學英語教授程慕勝、華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秦秀白分別為該書作序。
  • 英語學習愛好者必知:最全BBC紀錄片列表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英語學習愛好者必知:最全BBC紀錄片列表 2014-10-10 11:0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書薦丨《中國中小學英語教材史(晚清—民國)》:追溯「中式英語」的...
    《中國中小學英語教材史(晚清—民國)》陳自鵬 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本書為一項關於中國中小學英語教材的課題研究成果,主要對晚清至民國時期中國中小學英語教材的發展歷史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本書將這段教材發展史分為萌芽期、啟動期、發展期與自立期四個階段,思路清晰,結構明了;對各個階段的主要教材編寫者進行了介紹,在這個過程中,馬禮遜、羅伯聃、露密士等傳教士是早期教材編寫的主力,也不乏嚴復、林語堂、文幼章等名家學者的用心參與;還對各個階段的代表性教材進行了特點分析與內容舉隅,並配以極其難得的教材舊照,為英語教育史和教材史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史料。
  • 紐西蘭社區信託贊助拍攝華人悲愴史紀錄片
    人民網北京4月5日電 據紐西蘭中華新聞網消息:英文先驅報消息 Dunedin Chinese Garden Trust(達尼丁中國花園基金會)獲得了來自Otago Community Trust資助的2萬紐幣,該資助金旨在幫助其將早期華人的淘金歷史拍攝成紀錄片。
  • 考拉小巫:「英語達人」成長史
    考拉小巫:「英語達人」成長史 2013-11-01 15:00 作者:丘濂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CCTV、NHK、BBC最近好看的紀錄片
    紀錄片總共100集,每集只有簡短的5分鐘,分為四季播出,第一季已經在2018年1月1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首播。第二季的文物以戰國秦漢時期的為主,有兵馬俑、長信宮燈等,十分值得期待。觀看地址:《如果文物會說話第一季》2.
  • PBS神級紀錄片《優雅的宇宙》,探討二十世紀物理學一項重大發現
    Green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pbs.org/wgbh/nova/elegant/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03-10-28集數: 3單集片長: UK: 60 分鐘 / USA: 180 分鐘又名: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 PBS 優雅的宇宙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另一種美國優先
    艾米 Amy (2015)再把年份往前推10年,會發現過去15年裡,紀錄片獎總在重複著同樣的故事——一兩部不說英語的歐洲紀錄片陪跑三四部說英語的美國紀錄片,最終由一部美國資金主導、美國導演執導、根植美國語境、圍繞美國議題的紀錄片折桂(06年的《帝企鵝日記》是個例外)。
  • 免費資源 | 看BBC紀錄片《 木星揭秘》學英語(中英字幕視頻)
    學習英語的途徑有很多,看紀錄片無疑是最好的一個。紀錄片語音純正,語速適中,科學性和趣味性並存。
  • 15部提升孩子英語水平的電影紀錄片
    為大家整理了15部電影紀錄片,在享受小假期的同時還可以選擇空餘時間與孩子觀看紀錄片,邊學英文邊享受親子時光,一舉兩得!1. 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讓孩子上認識情緒,了解自我。
  • BBC頂級紀錄片《人類宇宙》
    ·考克斯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276p50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4-10-07集數: 5單集片長: 60分鐘豆瓣評分:9.2
  • 免費資源 | 看BBC紀錄片《被遺忘的秘魯卡拉爾金字塔》學英語(中英字幕視頻)
    學習英語的途徑有很多,看紀錄片無疑是最好的一個。紀錄片語音純正,語速適中,科學性和趣味性並存。
  • BBC紀錄片《百慕達三角洲之謎》,一起去探索神秘的地帶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04-03-14片長: 120 min | 45 min (documentary)又名: 19飛行中隊失蹤之謎 / 百慕達三角洲之謎 / BBC:百慕達三角洲之謎謎一樣的百慕達三角洲準備接受徹底大搜查。
  • 起源與發展—英語的歷史
    相信大家都學過英語,從小學、初中再到大學,甚至工作、深造,有十幾年的時間都在與英語打交道。對於中國人來說,學英語總是那麼難,正如外國人學漢語那麼難。今天就帶你詳細地深入了解一下英語的歷史。所以,英語的歷史相當之久,現在是世界上使用較廣泛的語言,也是國際通用語言。英語的發展時期可分為古英語時期、中古英語時期、現代英語時期。早期日耳曼人移民到英格蘭,統治了凱爾特語民族,英語從他們的語言中繼承變化而來。
  • 史詩紀錄片《地球脈動》(1-6全集),學習英語好資源
    點擊上面英語教學 ,再點關注後,好微文每天免費、自動收到哦地球脈動 第一季 Planet Earth Season 1 (2006)英國廣播公司(BBC)導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爾編劇: 戴維·阿滕伯勒主演: 戴維·阿滕伯勒 / 西格妮·韋弗Planet Earth Season 1 (2006)BBC曾經製作出《藍色星球》的紀錄片攝影團隊
  • 免費資源 | 看BBC紀錄片《探潛鯊魚火山》學英語(中英視頻+中文及英文文本)
    學習英語的途徑有很多,看紀錄片無疑是最好的一個。紀錄片語音純正,語速適中,科學性和趣味性並存。
  • 《帝企鵝日記》攢的人品被續集敗光了 動物紀錄片在中國跌入谷底
    誰能想到,全年票房目標衝擊600億元的2018年,居然是動物紀錄片在中國影史的最差年份,令人噓唏。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兩年,動物紀錄片分別在《我們誕生在中國》(Born in China)和《地球:神奇的一天》(Earth:One Amazing Day)引領下創造了最好的年景,才沒多久這一類型就在中國跌入了谷底。
  • 暑假最適合給孩子看的11部學科頂級紀錄片,輕輕鬆鬆就做了科目預習!
    今兒,列車員給大家帶來幾部高分學科紀錄片,我們都知道紀錄片比電影更能讓孩子接近世界,了解世界,它是以一個真實的角度帶領人們看世界。漫長假期,紀錄片可謂最適合孩子們了,and此次推薦的紀錄片還涉及數學、歷史、地理、藝術、文學、物理讓孩子們輕鬆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