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勇先著作《英語發展史》發布。該書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發行,以人物、事件、文學作品以及科技發明為主線,簡述了英語在過去1500年間的發展演變過程。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伊志宏,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總編徐建中,北京二七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永林,以及海內外語言學界著名專家代表,澳大利亞研究界著名學者代表,高校教師代表,教育部、外交部相關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相關學院、部處負責人出席發布會。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資深教授胡壯麟發來視頻祝賀。
《英語發展史》全書共分八章,分別介紹了英語的現狀,英語的隸屬關係,英語的斷代分期以及古英語、中世紀英語、早期現代英語和現代英語的特點,英語發展演變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外來語言對英語的影響,英語的變體,以及英語對漢語的影響等內容,基本涵蓋了語言學、文學、詞彙學、跨文化交際和翻譯等領域的重要內容。
伊志宏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張勇先教授秉持認真、負責、嚴謹的治學態度,在豐富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寫作完成《英語發展史》,該書內容豐富,既有學術性又不乏趣味性,對於從事英語教學、文學和語言研究的工作者都具有借鑑意義。她指出,在全球化趨勢下,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重要性不斷顯現,中國人民大學正在全面加強英語教學改革,進一步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國際交流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張勇先教授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出版發行《英語發展史》,有助於英語學習者了解英語發展的歷史,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
徐建中總編認為,《英語發展史》既是一本有分量的專著,又是一本有特色的教材,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很強的可讀性和實用性。該書凝聚了張勇先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處處閃爍著他的教學智慧和學術思想。全書從政治、經濟、科技、軍事、貿易、宗教、文化、體育以及社會變遷等多個方面對英語的發展和演變加以論述,有理有據,論述充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胡壯麟教授指出,《英語發展史》的突出特點是學術性、實用性和可讀性,不僅縱向關注英語的發展進程,還橫向與漢語言的發展進行對比,是一本難得的基於英語本體研究的學術專著。全書寫作歷時十餘年,修訂歷時兩年,每章都曾重新修訂,並新增了漢語對英語的影響、英語近年新增詞彙和表達方式等內容,使得內容更加生動、更具科學性。
張勇先教授曾任楊永林董事長高中時期的班主任,楊永林董事長在致辭中講述了張勇先教授對學生成長發展的深刻影響。他表示,張勇先教授具有很高的教學水平,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給予學生關心和愛護,《英語發展史》是張勇先教授的心血之作,作為學生對該書的成功發布深感驕傲。
對於本書的寫作,張勇先教授介紹,在英語的發展歷史中有四次重大事件,分別是449年的盎格魯-撒克遜入侵、597年基督教的傳播、787年北歐海盜入侵和1066年的諾曼徵服。英語作為一種雜交語言,在語音、語法和詞彙等方面受到過拉丁語、法語和丹麥語等語言的影響和改造,並逐步發展成為國際通用語言。他認為,「元音巨變」是多種社會和自然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外來語、飲食和作料、氣候和地理位置、心理因素等對「元音巨變」都有著影響。
張勇先,祖籍陝北,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上世紀80年代初留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此後加入外交使團,在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工作。1989年任期結束回國,後於墨爾本大學學習並在該校教授漢語。1994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任教,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英語發展史」、「澳大利亞社會與文化」、「口譯」、「英語文化與英語成語」等課程。
相關連結: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張勇先教授出版《英語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