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英文著作作者:翻譯受害者口述時忍不住落淚

2020-12-02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原標題:首部中國慰安婦的英文著作作者丘培培:

  為受盡摧殘的生命做紀念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華

丘培培(左)聽譚玉華講述她在慰安所的受害經歷。

  丘培培出版了全球首部中國慰安婦的英文著作,作品中譯名為《日本帝國的性奴隸:中國「慰安婦」的證言》。

  丘培培是美國瓦薩學院中日文系主任,她出生於黑龍江,80年代移居美國。2002年,她在指導學生做有關韓日慰安婦的畢業論文時,開始接觸到慰安婦這個群體。但中國慰安婦在英文世界缺少聲音,她們的遭遇沉重地壓在丘培培心頭,為了在國際上發出她們的聲音,丘培培開始了艱難的寫作,前後歷時6年才完成著作。她說,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讀者超越民族國家的立場去正視戰爭對人類生命的侵犯,加深我們對那段苦難歷史的認知。著作出版後,反響熱烈。日裔學生課後到她的辦公室表示感謝,聽眾聽了她的演講上前感謝她記錄了這段歷史,「我感到很欣慰」。

丘培培

  為受盡摧殘的生命做紀念

  廣州日報:據你了解,有關慰安婦的英文著作情況如何?

  丘培培:1930年初至1945年間,日本侵略者在亞洲徵抓大量婦女和少女,將她們稱為慰安婦。關於慰安婦的報導在日本戰敗後曾零星見於一些回憶錄、藝術作品、小說雜誌及電影書刊中。

  九十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慰安婦口述史以英文出版,為國際社會搞清日軍慰安婦制度的實質提供了關鍵信息。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關於中國慰安婦的英文出版物卻明顯缺失。見諸英文的倖存者口述資料大都來自前日本殖民地及東南亞地區的受害者,直至2010年,尚無一本關於中國受害者的英文專著。

  廣州日報:你什麼時候開始關注慰安婦這個問題?

  丘培培:我最初關注是在2002年左右。當時我所在的大學亞洲研究專業的一個學生做畢業論文,選題是韓日慰安婦索賠運動,由我和一位韓裔教授擔任她的指導老師。在閱覽文獻的過程中,我注意到關於中國受害者的英文資料甚少。從我當時接觸到的中文材料來看,中國女性是日軍慰安婦制度最大的受害群體之一,她們的受害經歷反映了日軍慰安婦制度最黑暗的一面。

  我當時並沒有馬上投入這項研究,因為我的專業是日本文學而非歷史。我想一定有相關專業的學者在寫這方面的書。可是其後四、五年過去了,仍未看到有關於中國慰安婦的英文著作出版。幾年前讀過的中國女性遭受日軍摧殘的狀況一直沉重地壓在心頭,我感到應當讓國際社會知道她們的悲慘遭遇。銘記歷史,才能防止戰爭暴行的重演。

  廣州日報:你是如何開始寫作中國慰安婦英文版著作的?

  丘培培:寫這樣一本書並非易事。八十年代末慰安婦運動興起以來,這個問題始終是敏感話題。當時我剛獲得美國國家人文科學基金授予的研究獎金,在做古典文學方面的研究,放下心中的項目走進一個全新的領域去寫這本書,花了大量時間,能否出版完全是未知數。我當時身體狀況很差,正在治療中。身邊親友勸我三思,畢竟這個課題太沉重了,她們擔心我吃不消。

  然而,如此大規模、如此慘痛的生靈塗炭,不應該也不能夠被忽視; 我始終無法忘記那些受害女性的悲慘故事,隨即下決心寫這本書,為那些受盡摧殘的生命做一個紀念。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國際社會了解那段黑暗歷史的全貌,將戰後各國間的和解與和平建立在真正的理解與互信的基礎之上。

  丘培培在海南探望倖存者卓天妹老人。

  加引號的慰安婦

  廣州日報:在著作內容方面,對慰安婦一詞,你覺得不恰當,而應該是「性奴隸」,為什麼?

  丘培培:慰安婦一詞對於中國讀者來說並不陌生。慰安婦是日文同字詞的直譯。很明顯,「慰安」二字的含義與受害女性在日軍慰安所裡的悲慘遭遇大相逕庭,因而這個掩飾罪惡的詞語是不應當用來指稱那些受害女性的。

  之所以使用慰安婦一詞,是因為該詞近年來已廣為人知,在國際討論、歷史研究及法律程序中專指亞太戰爭期間遭受日軍蹂躪的性奴隸。因此,我在書裡將慰安婦一詞加引號,作為專題討論用語使用。

  廣州日報:你的書中挑選了12位慰安婦,這12位有怎樣的群體特徵?為何挑選這12位?

  丘培培:本書第二部分「血淚控訴」記載了12位日軍慰安所倖存者的口述史。這部分選收的口述史在地域(受害者家庭及慰安所所在地)、被害者年齡、被拘方式、受害時間等方面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並介紹了受害婦女在戰前和戰後的生活狀況。這12位倖存者的口述史我是根據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研究中心教授蘇智良與陳麗菲的中文採訪記錄整理翻譯為英文的,我也參閱了眾多中日研究者和法律工作者的調查報告。

  廣州日報:對於她們的口述歷史,你是否做了大量的核實工作?

  丘培培:我的合作研究者蘇智良和陳麗菲教授也在1998年到2007年間對她們做了訪談調查。蘇教授認為,對於受害事實已經確認的倖存者,不應再重複地讓她們敘述受害經歷,因為倖存者每次講述這段經歷,就好像又進了一次地獄。

  在編譯倖存者口述史的過程中,我還參閱了當時能找到的中日調查者公布的所有相關調查材料、地方史志以及上海慰安婦研究中心保存的採訪錄像。

  廣州日報:也有觀點認為口述歷史會因為記憶問題而具有主觀性,你怎麼看?

  丘培培:企圖否定日本帝國侵略戰爭罪行的人常以記憶的不可靠性為由,詆毀原慰安婦證言的真實性。但是中國原慰安婦的受害經歷不可否認,因為她們大都是在日軍侵佔她們家鄉時被抓,不僅有地方歷史紀錄的佐證,還有當地目擊者的證明。事實上,本書第二部分記載的12位倖存者最初大都是在當地研究者和志願者幫助與支持下,站出來講述她們在慰安所的遭遇的,有事發當地的見證者,經過了多方核實。她們的口述史提供了關於日軍慰安婦制度的無可辯駁的證據。

  寫作時忍不住落淚

  廣州日報:你還採訪了數名慰安婦,講述者再揭傷疤,而記錄者同樣心情複雜,當時你心情是否也非常矛盾?

  丘培培:講述性暴力的受害經歷對倖存者來說十分痛苦。如康健律師說:「每一次對受害者的調查都是挖出她們心中幾十年的痛。」 研究者和志願者在調查過程中需要提供各方面的支持,譬如選擇讓倖存者放鬆的環境,有女性研究者在場隨時提供支持等。對倖存者來說,打破沉默需要強大語境的支持,讓她們得以發出自己的呼聲、找到適當的敘事方式。記錄慰安所倖存者的遭遇是非常沉痛的工作。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在整理翻譯她們的口述史時忍不住落淚,沉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廣州日報:在撰寫這本書的過程中,你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丘培培:一個很大的挑戰是論證日軍直接參與了慰安所的設立與操作。由於日軍在戰爭結束時銷毀了大量罪證文件,同時日本政府至今仍未完全公開相關的戰時文件數據,軍事計劃、軍事行動記錄等尚未解禁。亞太戰爭時期的日本警察文件也未公開,所以調查慰安所的組建和運作機制困難重重。為此我查閱了中日雙方大量的戰時文獻,及戰後出版的歷史資料,包括日本政府調查數據集中收錄的戰時日本官方軍事文件。

  為了儘量客觀、全面地記述日軍慰安婦制度的設立機制和慰安所實況,我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不僅引用了中國民眾和軍人的目擊證詞,也援引了日本軍人的相關日記與文書。

  戰時駐華外國公民的目擊者記錄、回憶錄,也為本書關於日軍慰安婦制度的撰寫提供了重要細節與多重視點。

  廣州日報:你對自己的這部作品有什麼期待?你最想跟讀者傳遞的是哪些信息和觀念?

  丘培培:由於我所在的大學教學工作量很大,這本書只能抽業餘時間來寫,加上我自己病休,親友病逝等,此書花了六年時間才完成。撫平創傷、走向和解,始於對歷史負起責任。我感到如果慰安婦的受害經歷不能被如實地寫進歷史,我們留給後代的戰爭記憶就是不完整的、不負責任的。

  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讀者超越民族國家的立場去正視戰爭對人類生命的侵犯,通過加深我們對那段苦難歷史的認知,促進亞洲乃至世界各國間的相互理解與和平。

  廣州日報:你的學生、聽眾對你講述的中國慰安婦的悲慘故事(或對你的書)反饋如何?

  丘培培:本書出版後,我曾應邀在加拿大溫哥華及美國新澤西、舊金山、洛杉磯等地演講,也在我校的一些課上給學生講了慰安婦問題。至今為止聽眾反響都很好。記得在溫哥華講演過後,兩位日裔聽眾上前感謝我把這段歷史記述下來,並希望此書能譯成日文出版。在學校也有日裔學生課後到我的辦公室表示感謝。我感到很欣慰。

  廣州日報:最後,你對中國慰安婦這個悲慘的群體最想說的是什麼?

  丘培培:慰安婦的歷史敘事是一份無比沉重的歷史遺產。當今世界上殘害女性的性暴力依然是武力衝突的常用工具,對女性的剝削奴役仍然在全球普遍發生。在我們為建立一個更加公正、人道的世界而努力的過程中,慰安婦遺留給我們的歷史敘事,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我希望,隨著更多原慰安婦的個人回憶錄溶入人類共有的歷史記憶,這份沉重的歷史遺產將繼續教育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後代,激勵我們不斷地努力,去防止反人類罪行的發生。

  《日本帝國的性奴隸:

  中國「慰安婦」的證言》

  簡介

  正文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戰爭記憶」 概述日本侵華戰爭與慰安婦制度的緊密聯繫,揭示了日軍大規模暴力強徵中國女性充當慰安婦的事實,日軍慰安所實況,及慰安婦制度下駭人聽聞的性犯罪。第二部分「血淚控訴」記載了十二位日軍慰安所倖存者的口述史。第三部分「追索正義」中主要探討二戰後國際戰犯審判對日軍性犯罪未加深究的原因,並對慰安婦受害群體的生活狀況及近二十年來慰安婦索賠運動在中國的展開進行綜述分析。

相關焦點

  • 中國慰安婦英文著作作者:為受盡摧殘的生命做紀念
    首部中國慰安婦的英文著作作者丘培培:  為受盡摧殘的生命做紀念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華丘培培(左)聽譚玉華講述她在慰安所的受害經歷。  九十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慰安婦口述史以英文出版,為國際社會搞清日軍慰安婦制度的實質提供了關鍵信息。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關於中國慰安婦的英文出版物卻明顯缺失。見諸英文的倖存者口述資料大都來自前日本殖民地及東南亞地區的受害者,直至2010年,尚無一本關於中國受害者的英文專著。  廣州日報:你什麼時候開始關注慰安婦這個問題?
  • 韓國擬將日軍慰安婦英文譯名改為性奴隸
    (圖片來源:新華社) 韓國外交通商部官員16日披露,韓國政府考慮在英文版官方文件中把日軍「慰安婦」(comfort women)這一「委婉」表述改為「性奴隸」(sex slaves)。韓國慰安婦權益團體說,政府應當讓日本政府就慰安婦問題誠心誠意道歉,而不是改變慰安婦的英文名稱。
  • 臺灣寫真:「阿嬤家」開館一周年 籲更關注慰安婦歷史
    12月10日,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在臺北開館。圖為多年來支持臺灣慰安婦人權運動的日本翻譯中村女士(右)緊緊擁抱臺籍慰安婦陳蓮花阿嬤。據史料估計,戰時日軍在亞洲各地遍設「慰安所」,徵用佔領地「慰安婦」的人數可能多達30萬人。其中有2000餘位臺灣婦女,至今身份確認的僅59位。  「慰安婦」是戰爭中遭受性暴力的受害者,忍受著常人無法想像的折磨,大部分被蹂躪致死。倖存者多數無法生育,加上傳統男權社會的思想觀念,使她們明明是受害者,卻遭人輕視,終身生活在痛苦中。
  • 忍不住落淚……
    鍾南山院士日前,國家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接受了路透社英文採訪在採訪中談到李文亮醫生時,鍾南山院士深情地表示,李文亮是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hero),我為他驕傲,並在談談到這裡時忍不住眼含淚光……具體採訪如下:我認為,大多數人認為他是中國的英雄。
  • 科學網—中文原著如何更好地翻譯成英文?
    就是論文的內容一定要是作者原創的,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均如此。一旦論文發表了,就不能再次消費,包括翻譯成其他的文字再次發表。否則就有自我抄襲之嫌。這不僅是國際共識,亦是對作者原創工作的尊重和保護,更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法理念的基石之一。 圖書的情況則有些不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由中文原著翻譯成英文在國內外出版的有增無減。
  • 日韓「慰安婦」訴訟矛盾再起:韓方宣判要求賠償,日方拒不道歉強烈...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鍾書毓據韓聯社報導,當地時間1月8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要求日本政府向「慰安婦」受害人每人賠償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的經濟損失。對此,日本外務省稱該判決結果「考慮到常識、國際法,什麼都考慮上也無法接受」,並召見韓國駐日本大使,對判決結果表示抗議。
  • 韓國前慰安婦擬赴日與橋下徹當面對質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關超】據日本共同社5月15日報導,針對日本維新會共同黨首、大阪市長橋下徹有關「隨軍慰安婦為必要制度」的發言,一向致力於為前慰安婦提供援助的「韓國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15日透露,韓國前慰安婦已要求與橋下會面。對此,大阪市政府回應稱「將確認日程」。
  • 韓國新慰安婦像越來越多 日本有人抱怨「鼴鼠打不過來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查希】「像鼴鼠一樣打不過來了」據日本共同社2月3日報導,近日該媒體通過日本外務省調查獲悉,日韓兩國政府2015年12月就慰安婦問題的最終解決達成共識後,韓國國外6處地點新建了朝鮮半島出身的慰安婦雕像或紀念碑。
  • 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馬英九批蔡英文刪課綱抹去歷史記憶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8月14日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召開「歷史不能被抹滅、真相不能被遺忘」記者會,要求在臺灣初高中課綱與教科書將慰安婦一詞,正名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批蔡英文在課綱中刪掉此段歷史是抹去歷史記憶。
  • 日本逼迫慰安婦做「四腳羊」,「四腳羊」到底是什麼?看完痛心
    「人之初,   性本善」這是《三字經》上在世間傳頌已久的話,可有些時候,某些人做出來的行為,卻讓人忍不住的懷疑   這個總是能理所當然地定下各種違反倫理的政策的國家,實在是很難讓人對他們生出諒解之心,而他們做過的更過分的一件事,就是抓捕我國的女性公民,逼迫她們做慰安婦,在歷史記載和這些受害者們的回憶錄中,曾提到過日軍逼迫她們做「四腳羊」,日軍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簡直就是不為人子!
  •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館長:攜手留存兩岸共同的傷痛歷史
    中新社臺北8月29日電 題: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館長:攜手留存兩岸共同的傷痛歷史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  由多幅照片組成的照片牆上,南京利濟巷慰安所遺址的大照片被放置在顯眼的位置,照片下方的玻璃櫃裡,放置著一塊南京利濟巷慰安所遺址的磚頭。這不是在江蘇南京,而是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裡的館藏資料。
  • 現場情況令人忍不住落淚,莫迪:我很心痛
    據當地的印媒報導:現場情況令人忍不住落淚,許多涉災嬰兒的父母在場哭的聲嘶力竭,並且要求醫院給他們一個說法。而就在最近,印度總理莫迪也在推特上表示了對此事的回應:我很心痛這次的火災悲劇,這令我們失去了許多寶貴的生命。對於莫迪對於火災和受害者的回應,印度的人民們也是議論紛紛。
  • 喪失人性:日本老兵口述「猥褻遊戲」
    口述:原38師團230聯隊12隊34小隊宮本見二  記錄:小林次郎、太島渚久  翻譯:賀新建  校對:孔奇繁  我已經到了肝癌晚期,我一直想說那件事情,我也一直不敢說因為我還有一個兒子和孫子;我不論從自私的角度還是顧及面子的角度
  • 劉宇昆:翻譯的靈魂是理解作者的「聲音」
    2015年,由他翻譯的劉慈欣小說《三體》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對於科幻界來說,劉宇昆不僅是譯者,也是一名科幻小說家,他的作品《手中紙,心中愛》和《物哀》接連獲得國際科幻大獎雨果獎。在談及為何將一部分精力放在翻譯工作中時,劉宇昆表示,這與美國科幻文化的歷史相關。美國的科幻迷總是希望給大家一些回饋,有些科幻迷會為大家舉辦科幻大會,有些科幻迷作家會選擇辦寫作班來壯大科幻隊伍。
  • 莎翁全部著作將被譯成中文:腐國人怎麼看?
    英國政府已決定要花150萬英鎊把莎翁的全部著作翻譯成中文。皇家莎士比亞公司(英國一家大型劇院公司)將負責此項目的運轉,為此,政府同時也資助他們來中國巡演。(大家可以開始存錢啦!)據稱,該項目的目的是刺激旅遊業及增強「文化紐帶」。   ARE THE BRITS HAPPY?   英國人開心嗎?
  • 嚴復:他翻譯過很多著作,非常認真,也有自己的翻譯標準
    學語言的人都知道語言不是一件很好學的事情,因為人從出生開始接觸的是母語,之後要學其它的話很困難,因此學的時候要聯繫很多,作為一個翻譯人才更是要知道很多當時的背景。嚴復作為留美學生之一他在外面學到了很多,在當時他除了日常要上的關於海軍的課外更是學了很多其它的東西,他利用空餘時間也是翻譯了很多著作。這時候他的經歷可視為一些學翻譯的人們提供了借鑑。
  • 看完讓人忍不住落淚
    楊利偉在自傳《天地九重》中介紹說當時由於飛船運動非常劇烈,以至於他受到了強烈的震動,並因此受傷,所以當艙蓋打開時,大家發現他的嘴角是掛著血跡的。除了嘴角上的傷,楊利偉的身體還出現了其他毛病。楊利偉不再年輕,但他卻傾盡了一生,從飛行員到太空人,到幕後工作者,一生都在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著心血,看完這些,實在讓人忍不住落淚。
  • 有關翻譯的爭議:馮唐譯作被指不雅 莫言小說被大改
    在回應翻譯莫言作品的質疑時,美國翻譯家葛浩文曾引用了這句義大利諺語。在他看來,自己的翻譯是「用中文讀,用英文寫」。  不過,葛浩文的這種屢試不爽的翻譯方式雖然讓經他手的譯作廣為人知,卻也引起過不小的爭議。其中,最為中國讀者熟知的即是其在翻譯中將莫言作品《天堂蒜苔之歌》的結尾做了較大地修改。  在中國,葛浩文「不忠實於原著」的譯本屢遭非議。
  • 馬英九為慰安婦銅像揭幕要求對日索賠,蔡英文卻在憑弔神風特攻隊
    8月14日,世界「慰安婦」紀念日,臺南舉行全臺首座「慰安婦」銅像落成典禮。銅像為一名雙手抵抗的臺灣少女,象徵受害者無法改變現狀的無奈抵抗,以及對伸張正義的渴望。罪行無法抹去,道義自在人心。1937年日軍攻陷南京後,30萬人慘遭到屠殺、凌辱,慰安婦人數在20萬至40萬之間,而臺灣島內也至少有1200名婦女受害。如今,被侵害者正在相繼離世,在特殊的時間節點,要求一份本就已經遲到的道歉,實在太理所應當。誠如為銅像揭幕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所呼籲的,臺當局應該向日本政府要求道歉賠償,「這才是對慰安婦的轉型正義」,才能「讓歷史傷痛得到平撫」。
  • 翻譯就像和作者談一場戀愛
    林文月承認翻譯是件苦差事,翻譯《源氏物語》花去她五年半時間,「總感覺紫式部就站在我身後,像和作者談了一次很長的戀愛」。林文月認為,好的譯者首先得是好的讀者,應當完全理解作者的原意,能讀懂原作的表情和聲音,就像演奏家首先要理解作曲家的心情一樣,然後再用本國語言儘量不作改動地翻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