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睿光電發布面向高光量子密度白光LED的氮化物紅粉

2020-11-27 電子發燒友

博睿光電發布面向高光量子密度白光LED的氮化物紅粉

ellie 發表於 2016-04-12 11:01:18

  1、高功率器件內部的工作環境變化引發的螢光粉信賴性挑戰

  縱觀白光LED技術的發展歷程,封裝結構從直插式、塑料半包式到表面貼裝型(SMD,細分為PPA、PCT和EMC等)再到集成型(COB)和大功率陶瓷封裝,同時為了滿足通用照明的要求,顯色指數不斷提升。白光LED正朝著更高光效、更好光色品質、更高封裝密度和更高信賴性方向發展。

  螢光粉和晶片是構成白光LED器件的核心部分,特別是隨著白光LED器件的功率密度不斷提高,其中氮化物紅粉的信賴性極為關鍵,該性能優劣將對於白光LED光效維持率及抗色漂性能影響顯著,進而影響到成品的使用壽命。隨著EMC、WLP、CSP等新型封裝結構的不斷發展,同時也伴隨著封裝密度和輸入功率的大幅上升,晶片發出的藍光光子密度急劇增加,螢光粉在激發過程中因非輻射躍遷釋放的熱量導致螢光粉顆粒本身溫度急劇升高。據本課題組的前期研究,僅此一個因素就可能導致螢光粉顆粒溫度升至200℃左右,遠高於晶片結溫(120℃),考慮到螢光粉同時還受到高密度藍光的輻照和晶片熱傳導的作用,進一步推高螢光粉顆粒本身的溫度(約在220℃左右),也就是說,自螢光粉顆粒與膠體界面至膠體內部形成了一個非常陡的溫度梯度。由此因螢光粉本身存在的熱猝滅即會導致熱平衡態時的光效大幅下降,高達15%以上。伴隨著晶片技術不斷提升,晶片尺寸還將不斷減小,光效和功率密度進一步提高還將進一步加劇上述問題。

  

  圖1 螢光粉顆粒周圍的溫度場梯度示意圖

  與此同時,更值得關注的是,透過封裝膠體浸入的水氣與螢光粉自身的高溫形成的高溫高溼環境是螢光粉必須面對的更為嚴峻的考驗。目前高顯色白光的螢光粉技術方案中,鋁酸鹽黃綠粉(包括LuAG和Ga-YAG)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其中LuAG因其在熱猝滅特性方面的優異特性,因此在製作高功率器件或者對信賴性要求特別高的場合時,LuAG綠粉就成為首選。而對提升顯指起著至關重要的氮化物紅粉(包括SCASN和CASN兩個系列)在高溫高溼作用下則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日本NIMS的Jie Zhu在2015年的J. Mater. Chem.上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了CASN紅粉在水汽作用下的反應機理及其劣化機制,即在H2O作用下,(Sr,Ca)AlSiN3:Eu中的N元素被浸入的H2O氧化,在形成(Sr,Ca)Al2Si2O8和Ca(OH)2 的同時,還放出了氨氣,具體反應式如下【1】,即(Sr,Ca)AlSiN3:Eu紅粉在水汽作用下,在基質物相發生轉變的同時激活劑離子Eu2+也被氧化成Eu3+,從而導致螢光粉的發光性能的嚴重劣化。

  2(Sr,Ca)AlSiN3(s) + 10H2O(g) → (Sr,Ca)Al2Si2O8(s) + 6NH3(g) + Ca(OH)2 (s)

  

  圖2 水氣作用導致的(SrCa)AlSiN3:Eu失效機制示意圖[1]

  2、高溫高溼性能測試評價

  為了對紅粉信賴性方面的性能進行準確評價,本研究中對高溫高溼蒸煮的實驗條件進行了調整,即將加熱溫度控制在125℃左右,從而使得螢光粉在相對溫和的蒸煮條件下緩慢發生劣化,通過適當延長蒸煮時間,從而可以更為細緻的研究紅粉的劣化行為。具體的蒸煮處理條件為0.18MPa、100%RH和125℃,評價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將螢光粉進行蒸煮處理,每隔時段取出部分螢光粉樣品,進行微觀形貌及色漂對比測試;第二部分是將待測的幾種螢光粉採用相同的封裝形式進行封裝,製作成燈珠,再將燈珠置於上述環境中進行老化,並測試燈珠經過不同處理時間後的指標。最後通過綜合上述兩個方面的測試數據對氮化物紅粉信賴性優劣的快速評價。下表中列舉出來本研究收集到國內外幾家主要螢光粉企業的紅粉產品。

  

  三、分析與結果

  1)微觀形貌

  圖2a、2b和圖3a、3b分別顯示sample1和sample2紅粉樣品初始形貌和經過48h蒸煮處理後的形貌。通過對比形貌可以非常直觀的判斷出螢光粉形貌上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sample1樣品在經過48h蒸煮後,螢光粉晶體發生嚴重開裂,並且呈現為層狀解理,表明晶體發生嚴重的劣化;而sample2的形貌基本沒有發生變化。實際上我們通過觀察粉體體色也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出sample1的體色明顯變淡,而sample2樣品基本沒有變化。

  

  2)蒸煮前後的螢光粉封裝

  圖4顯示了sample1、2兩個樣品經過蒸煮處理後再進行封裝,通過比較色飄幅度大小可以評價信賴性的好壞。如圖所示,sample2是幾乎沒有色飄,而sample1發生非常嚴重的色漂,這與微觀形貌變化規律相一致。

  

  3)燈珠蒸煮後的光色指標

  

  如圖5所示,採用sample1製作的燈珠經過蒸煮處理後,在36h的色漂幅度就達到1%,在72h時超過了6%;而sample3則非常穩定,直至72h的色漂幅度都不超過1%。當然從色漂幅度上來看,燈珠的48h時色漂幅度較經蒸煮處理後的螢光粉製造的燈珠色漂幅度較小,這主要是因為螢光粉被包封在矽膠中,受到外界浸入水氣的作用一定程度的保護所處的環境有關。

  四、博睿光電的全新升級產品的信賴性評價

  通過上面的對比測試及其劣化機制的分析,筆者認為導致紅粉產生嚴重劣化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紅粉本身的結晶度,這與原料純度、配方設計及合成工藝有關。比如原料中的某些雜質可能會導致晶體內部產生大量缺陷;而合成工藝的控制是否得當會對螢光粉晶體形貌產生影響;二是晶體的表面狀態,如能通過表面修飾技術合理調節表層的結構狀態,就可以對外界水氣的浸入過程產生一定的抑制效果。本課題組通過近一年半的技術攻關,成功的克服了氮化物紅粉在高溫高溼環境下的色漂問題。

  1)微觀形貌

  為了深入評價sample2的信賴性水平,本研究繼續延長了蒸煮時間至168h,且發現並沒有出現嚴重的劣化現象。如圖6所示,從其微觀形貌上來看,螢光粉晶體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圖7分別顯示了本研究最新產品蒸煮前後的微觀形貌。如圖所示,升級紅粉在168h保持良好的狀態,沒有發生開裂或解理現象,可以初步判斷螢光粉晶體穩定性達到了與sample2相當的水平。

  

  2)抗色漂性能

  圖8中同時顯示了本研究產品與sample2螢光粉經蒸煮後製作成的燈珠色飄曲線。如圖所示,採用蒸煮後的螢光粉進行封裝,可以看出本研究產品與sample2均表現出相當的穩定性,在168h時,兩者色飄的幅度均在1%左右。同樣,從圖9燈珠經蒸煮後的色漂曲線可以看出,兩者在168h時的色漂幅度均在0.8%左右,均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

  

  

  五、結語

  隨著白光LED向著更高光效、更好的光色品質、更高封裝密度和更高的穩定性方向不斷發展。基於倒裝晶片的CSP和WLP結構等新型結構的逐漸成熟或給螢光粉帶來更多的挑戰。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旨在為封裝企業提供一種評價螢光粉信賴性快速方法,另一方面,通過開發具有優異抗高溫高溼特性的紅粉,為提升中高功率高顯色白光器件的信賴性提供發光材料上的有力支撐。事實上,本研究產品已經實現量產,並在部分高端客戶得到應用。從這些用戶給我們提供的長期老化性能反饋數據來看,本研究針對氮化紅粉提出加速劣化模型與其實際工作狀態下的長期老化行為之間存在較為良好的關聯性,本研究將在後續的研究報告中報導相關的研究結果。

  當然,影響燈珠工作狀態色漂的因素非常複雜,會受到支架材料、支架結構類型、封裝膠的密封特性、器件的輸入功率密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也非常真誠的希望能夠與業內專家,尤其是封裝企業的技術專家開展深入的技術交流和研討,共同推進相關技術問題的研究。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博睿光電發布全系列高信賴性氮化物紅粉產品
    其中的氮化物紅色螢光粉的性能直接影響到白光LED的光效、色溫、顯色指數以及使用壽命,特別是其抗高溫高溼性能的優劣對於中高功率器件的光效維持率及抗色漂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博睿光電發布了全新系列的紅粉產品,在抵禦高溫高溼環境侵蝕方面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對改善中高功率白光LED器件的信賴性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 聚燦光電:子公司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籤訂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聯合...
    摘要 【聚燦光電:子公司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籤訂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聯合實驗室協議】聚燦光電(300708)11月2日晚間公告,子公司聚燦光電科技(宿遷)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就建立「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聯合實驗室」達成合作協議。
  • 新股上市、業績發布、新品研發,LED本周新聞回顧
    ◆晶科電子半年度營收超2.44億 晶科電子18日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4億元,同比增長262.21%;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1772 .06萬元,同比增長305.29%;毛利率為19.33%,去年同期為10.25%。
  • 聚燦光電: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籤訂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
    聚燦光電: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籤訂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聯合實驗室協議 時間:2020年11月02日 19:11:32&nbsp中財網 原標題:聚燦光電:關於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籤訂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聯合實驗室協議的公告
  • 宇極芯光與NIMS籤氮化物紅色螢光粉應用專利授權協議
    北京宇極芯光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白光LED光源用發光材料應用現狀及趨勢
    對於液晶顯示LED背光而言,利用「藍光LED 晶片+螢光粉」產生的白光 , 經過濾光、分光後, 需要產生純正的紅、藍和綠三色光,因而螢光粉是決定LED背光液晶顯示器色域的關鍵因素 。目前LED背光液晶顯示中普遍使用的螢光粉為Y3Al5O12:CE(YAG:CE)螢光粉體系及SIAlON:EU綠色螢光粉(部分採用矽酸鹽綠粉)和氮化物紅色螢光粉組合體系 。
  • 全面解析:現階段白光LED螢光粉技術
    表2歸納頻寬、量子效率、熱安定性、化學安定性以及發光波長是否可調變等特性,比較目前市場上業界最為關注的三大類熱門螢光粉的性能。近年來,由於近紫外(390~410納米)與紫外光(365~385納米)LED晶片的技術逐漸成熟,並順利量產,以圖1中構裝方式(d)製作白光LED已經逐漸成熟。尤其全球光電大廠如德國歐司朗光電、日本日亞化學與豐田合成(Toyada-Gosei)、美國Philips-Lumileds與Cree等多家公司無不積極投入。
  • 聚燦光電子與中科院半導體所共建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聯合實驗室
    聚燦光11月2日晚間公告,子公司聚燦光電科技(宿遷)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就建立「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聯合實驗室」達成合作協議。雙方聯合研究面向光通信領域的氮化物光電及集成技術,開發高性能高光功率氮化物發光及探測器件;以實驗室為基地,共同開展前沿基礎性科研工作和人才培養,推動雙方在技術及人才方面的全面提升
  • 白光LED的三種主要技術路線解析
    ;這種方式中,外量子效率之一的螢光粉光致發光轉換效率的最高理論值將不超過75%;而晶片出光的提取率最高也只能達到70%左右,所以,理論上藍光型白光LED光效最高將不超過340 Lm/W,前幾年CREE達到303Lm/W,如果測試結果準確的話是值得慶賀的。
  • 通過量子點放射色光,白光LED發光效率創新紀錄
    目前市面上的白光LED,主要是透過在藍光LED上覆蓋一層黃色磷光劑製成。但由於磷光劑發出光譜的範圍太廣,製造出的白光很難在細部上再做調整。這次研究人員則將藍光LED結合具彈性的鏡片,鏡片上放上奈米等級的半導體粒子,也就是量子點。當量子點被藍光照射時,會發出綠光和紅光,讓藍綠紅三色光結合成白光。
  • 照明用白光LED的主要技術路線分析
    1、藍光-LED晶片 + 黃綠螢光粉型包括多色螢光粉衍生等型黃綠螢光粉層吸收一部分LED晶片的藍光產生光致發光,另一部分來自LED晶片的藍光透射出螢光粉層後與螢光粉發出的黃綠光在空間各點匯合,紅綠藍三色光混合組成白光;這種方式中,外量子效率之一的螢光粉光致發光轉換效率的最高理論值將不超過75%;而晶片出光的提取率最高也只能達到70%左右,
  • 英特美將繼續尋求對三菱氮化物紅粉專利無效的審查
    針對三菱化學株式會社和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的第20110066517.7號發明專利,英特美光電
  • 溫大學生團隊研發新型高端LED 打造舒適暖白光
    研究團隊在潘躍曉(左二)教授指導下開展研究拒做「跟跑」者,實現中國智造現今市場上用於路燈和景觀照明的白光LED的構建方法是在藍色半導體晶片上塗覆黃色螢光粉,但是這種方法合成的白光由於在光譜上缺少紅光成分,使得色溫高於6000 K,顯色指數低於70,顯示冷白光
  • 寧波材料所突破氮化物螢光粉綠色低成本合成技術
    由於能源的緊缺,目前全世界節能產品的研發和替代已經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而日常生活中的照明和顯示器件佔據了電能消費的大部分份額,因此LED(光電二極體)半導體照明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地競相發展的焦點。
  • 逐步市場細化的白光LED及其他應用詳解
    雖然InGaN LEDs存在很高的缺陷密度,但其具有比其他低缺陷密度的寬帶隙半導體二極體(如ZnSe)更高的效率,具體原因至今不明。另一個強烈影響LEDs提取效率以及內量子效率(IQE)提高的因素是器件的構造。圖1a顯示了外p-型GaN層,其具有相對較低的電導率,從而限制了器件中的空穴注入,但是這個瓶頸可通過覆蓋整個p-GaN表面的更大p-型接觸來克服。然而,電接觸會阻礙輸出光子。
  • 揭秘如何提高綠光LED能效問題
    眾所都知,綠光LED的性能水平達不到同等紅光和藍光led。但可以通過降低電流密度、使用一個更大的晶片以及優化生長條件來減少黑點,能夠儘可能縮小在100mA驅動電流條件下,達到190lm/W的LED之間的距離。歐司朗的AndreasL?ffler和MichaelBinder如是說。
  •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打開APP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李倩 發表於 2018-07-20 15:14:03
  • 稀磁氮化物引發紅光LED革命
    在參與到普通照明市場的競爭之後,藍光和白光LED的性能有了巨大的提升,這與應用在大型彩色屏幕、交通燈和建築照明等領域的紅色、琥珀色和黃色發光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後者性能提升緩慢。然而,一家剛從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分離出來的新公司Quanlight,已經開發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晶片製造工藝,它能夠克服這些阻礙並極大地提升LED的性能。
  • 升譜光電尹輝:四大途徑提升LED光源光品質
    在2月20日由集邦諮詢旗下LEDinside和CNLED網(原「中國LED網」)聯合舉辦的2017首席顧問行情分析會(上海站)上,升譜光電副總經理、封裝事業部執行總經理尹輝在其以「光品質智能照明時代下的LED光源封裝技術與應用」為主題的演講中提到。 高光品質表現在能夠真實還原物體顏色以及更好表現真實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