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小夥感染幽門螺桿菌 父母和叔叔均查出陽性 妻子為什麼卻是...

2021-01-13 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一人檢出,全家攜帶,這在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中並不少見。」

浙大二院消化科副主任杜勤是浙江省醫學會幽門螺桿菌學組組長,醫院的幽門螺桿菌專科門診已經開了三年,接診了不少家族患者,一位年輕患者讓她印象挺深刻。

20多歲的小孫是一位慢性胃炎患者,經常出現胃酸過多、飢餓時胃痛等症狀,已經反覆好幾年。

自己「網診」後,小孫懷疑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去年4月份時買了試紙在家做了個體外的糞便抗原檢測,顯示陰性;

去年底胃炎又復發了,小孫到醫院消化科準備做胃鏡,醫生建議,先做個幽門螺桿菌呼氣檢查排查下——結果剛剛達到陽性標準(數值100以上是陽性),101。

「數值並不高,但詢問了家族病史後,得知他爺爺得過胃癌,這屬於高危人群,再一問,因為老胃病,他自己買了奧美拉唑藥,痛了就吃一粒,我告訴他,應該是藥物幹預了檢測結果,得停藥二周再次檢查,做殺菌治療準備,並且建議其父母、妻子都過來排查一下。」

檢測結果出來,這次小孫數值達1000以上,他父母均為幽門螺桿菌陽性,後來叔叔來查了,也是陽性,但還好,小孫自己的妻子是陰性。

「這麼親密的家人沒有傳染,說明他妻子對幽門螺桿菌是有免疫抵抗力的,以後感染的機率也很低;但小孫的其他家人都需要做根除治療,這不僅可以降低家人的復感染率,還能有效預防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一類致癌物 我國超半數人都感染

「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將幽門螺桿菌列為一類致癌物了,它被公認為預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險因素。」

因為共餐制等飲食習慣,我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一直非常高。

「它的主要傳播途徑就是口-口,糞-口。」杜主任介紹,幽門螺桿菌通過口腔進入人體後,會寄居在胃上皮細胞表面,如果不進行治療,通常會造成終身感染,形成慢性活動性胃炎。

「近兩年杭州很多人體檢檢出了幽門螺桿菌陽性,知曉率和治療率都提高了;但實際上,早在20年前全國平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就已近50%了。」

最新的流調數據是2017年發布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我國感染人數7.68億,超過50%。

「全國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實際門診中來查胃炎、做胃鏡的,大都會檢出幽門螺桿菌感染。」

建議:一人檢出、全家共查

尤其是這兩個高危人群——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有70%是沒有症狀的,但是有傳染性。」

杜勤主任指出,不管有沒有症狀和併發症,幽門螺桿菌感染性胃炎都是一種感染性疾病。

亞洲是胃癌高發地區,日本、韓國目前對幽門螺桿菌都是全民篩查的,而我國的現狀是感染人群基數太大,對所有陽性人群都進行檢測和根除治療不可行,但高危人群是明確建議篩查的。

「我的建議是——患過消化性潰瘍和有胃癌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以及胃癌發生率較高的高危地區,例如福建長樂、甘肅武威、山東臨朐等地居民,一旦發現家人有胃炎或幽門螺桿菌感染,全家都去醫院做個呼氣檢測排查。」

幽門螺桿菌大多通過親密的日常接觸傳染,高危人群家庭共查共治,不但可以預防復發,也能預防胃腸嚴重疾病。

確診陽性 一定要做根除治療嗎?

「如果是上文提到的高危人群和高危地區居民,一旦檢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即使沒有症狀也建議儘快做根除治療。」

杜勤主任提醒,根除治療對高危人群更大的意義是預防作用,而非簡單的治療作用。

「我國每年新增胃癌患者高達41萬,是國內第二高發的癌症,佔到全球胃癌總人數的一半,而儘早發現並進行根除殺菌治療,對預防消化系統疾病和胃癌都有很大意義。」

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後可使慢性胃炎風險降低73%,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的年復發率降低至5%以下,胃癌發生風險降低39%。

而且,越早殺菌根除,預防效果越好。

「根除治療後的再感染率很低,臨床數據統計僅1%-5%,這樣後期胃炎和胃腸病變的機率都會大幅降低;而如果等到已發生萎縮腸化等癌前病變,再殺菌預防作用就有限了。」

當然,這個儘早治療僅適用於18歲以上成年人。

「未成年人免疫功能未健全,復發率高,且15%-20%長大以後可能會自行清除,所以是不建議做幹預治療的。」

那如果不屬於以上兩個高危人群呢?要殺菌根除嗎?

可參考《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中發布的幽門螺桿菌根除指徵——

不要自己亂吃藥! 小心耐藥

浙大二院的幽門螺桿菌專科門診曾接診了一位50多歲的中重度萎縮性胃炎患者田先生,由於其兩個親兄弟都確診了腸型胃癌,他特意去測了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腸型胃癌的主要誘因,結果一查真的是陽性。

「田先生來我門診的時候,已經在外地做過四次殺菌治療,都沒有成功,有耐藥性了,而且因為恐癌,人也很焦慮了。」

杜勤主任解釋,目前幽門螺桿菌的標準根治方案是14天的四聯藥物治療——其中一般包含兩款抗生素,可以從7種抗生素裡選擇,都是臨床比較常見的普通抗生素藥物——但如果之前因為其他疾病服用過,就可能有耐藥性,導致殺菌方案不成功。

「因而大家千萬不要自己亂吃藥,藥物不難找,但用藥需考慮當地人群的幽門螺桿菌抗生素耐藥性及個人藥物使用史,否則都會因首次根治治療不成功而導致耐藥性。」

田先生後來還是根治治療成功了,補救方案就是參考以前用過的方案,不再重複原方案藥物,很幸運他對杜主任選擇的兩款抗生素是高敏感的,一個療程殺菌成功。

「很遺憾,臨床上很多根治失敗的人還在反覆使用已用過的藥,這個過程其實很折磨患者;實際上在普通人群裡面,已經有15%到20%的人達到耐藥性。」

杜勤主任呼籲,針對耐藥人群,應實施精準治療,更加重視根除方案的選擇,提高首次Hp根除率,選擇耐藥率低的抗生素,減少耐藥率。

想自測幽門螺桿菌

淘寶上的Hp檢測試紙靠譜嗎?

慢性胃炎症狀如上腹部不適、隱痛、反酸、噁心嘔吐等,且反覆發作,都可能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徵兆。

很多人可能已經躍躍欲試想去檢測了,網上一搜,幾十塊的Hp檢測試紙隔日就能送達,靠譜嗎?

「這些檢測試紙做的是糞便抗原檢測,如果是經過國家檢測認證的話,是可以考慮的,但實際臨床我們醫院的消化科和幽門螺桿菌專科門診都不太應用糞便檢測(缺少國家認定的可靠試劑),如果大家自己用試紙測出陽性了,還是建議到醫院再測一次確認下,這只能作為一個初檢手段。」

杜勤主任建議,呼氣試驗檢測是診斷幽門螺桿菌的金標準,操作也比較簡單,如果已有胃炎或有家族病史想排查,建議直接去醫院檢測。

「有些體檢項目中包含的幽門螺桿菌檢測是查血清的,但血清陽性其實並不能代表現在還有細菌,只能代表以前可能感染過;例如有些人可能既往感染但已經根除成功了,他的血清可能還是會呈陽性,因而血清陽性並不能作為診斷和治療指徵。」

未感染者也要注意預防

分餐、消毒習慣培養起來

「胃酸其實殺菌作用很強,但幽門螺桿菌是個很奇特的細菌,特別適應在胃酸環境內生存,成年人一旦感染,不作幹預的話是會終身攜帶的;但同時,幽門螺桿菌在體外環境其實挺脆弱,還是可以有效預防的。」

首先,不只是聚餐場景中,其實居家生活,公筷使用和分餐食用都應該是長期堅持的習慣,避免細菌交叉感染;

養成餐具消毒的習慣,可以家裡備一個消毒櫃,或在使用餐具後用沸水煮半小時消毒;

在家中,不僅要分碗分筷,還必須分牙刷毛巾;

接吻也能傳染,注意時刻保持口腔清潔,此外,家長們千萬千萬不要再用嘴給孩子餵食物了。

相關焦點

  •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北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成虹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近幾年體檢項目日益增多,每天都有患者是因為在體檢時發現呼氣試驗檢查結果陽性,認為自己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而來就診。那麼如果在體檢中發現呼氣試驗陽性該怎麼辦呢?呼氣試驗陽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 幽門螺桿菌檢測報告單怎麼看?發現感染怎麼辦?
    問題一:先前做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呈陰性,為什麼呼氣檢查卻發現幽門螺桿菌呈陽性? 胃鏡和呼氣檢測都可以用於檢測幽門螺桿菌。不過在靈敏度上,二者還是有區別的。 胃鏡檢查不能直接觀察到幽門螺桿菌,必須取組織活檢,進行病理檢查,方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幽門螺桿菌。
  • 關於幽門螺桿菌這 10個問題很常見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感染,它定植於人類胃黏膜,是人類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河南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接近60%,由於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很多人對此十分恐慌。    劉女士經常在家帶孫子,最近查出幽門螺桿菌,10歲的孫子一查也有,兒媳婦埋怨是她傳染的。
  • 小夥口臭,姑娘吻不下去,原因竟然是幽門螺桿菌引起的!
    一個小夥,經過幾番相親,終於遇上兩情相悅的女孩。感情逐漸升溫,從牽牽手升級了。那天,女孩深情地閉上雙眼,面頰羞得紅彤彤,心臟跳得亂通通,準備感受甜美的初吻。當男孩湊近時,姑娘卻突然變了臉色,一把推開了男孩。小夥子十分鬱悶,尷尬地問了原因,姑娘是嫌棄自己口臭。於是乎,小夥子去看了口腔科醫生,醫生沒有查出口腔有啥毛病。
  • 「大夫,我們夫妻幽門螺桿菌都是陽性,孩子怎麼辦?」
    在我國,因為共餐的習慣,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非常高,約有56%的人群感染,其中,老人和兒童屬於易感人群。隨著幽門螺桿菌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也開始重視它,像這對夫婦一樣的情況也不在少數,那麼,父母都是幽門螺桿菌陽性,孩子應該怎麼辦?讓我們一起聽一聽王兵主任的解答。?
  • 辦公室一半人「幽門螺桿菌」超標,是聚餐惹的禍?
    我們在外面吃飯比較多,可以的話,你最好也去查一下。" 這是南京白領孫小姐近日給多位好友的一段微信留言。與留言一同發過來的,還有滿滿一袋藥品的照片。原來,在近期單位組織的體檢中,孫小姐被查出 " 幽門螺桿菌 " 超標。
  • 幽門螺桿菌檢測:陰性和陽性哪個好?3類檢測法有效排查HP
    幽門螺桿菌檢查呈陽性是什麼意思?通過碳13呼氣實驗,或者快速尿素酶實驗,等等這些辦法檢測出來,幽門螺桿菌是陽性的,我們就可以提示是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當然根據這些數值,根據感染的指標,它感染的這種程度也不太一樣的。我們快速尿素酶實驗,分為一個加號、兩個加號、三個加號,這些碳13呼氣實驗,也是根據數值不一樣吧,它感染的程度也是有區別的。
  • 26歲女子查出幽門螺桿菌超標,醫生:或與一習慣脫不了關係
    26歲的王女士是一個銷售人員,最近王女士總是覺得胃脹、胃不舒服,就去醫院檢查,沒想到,竟然查出幽門螺桿菌超標,菌值達到了1300!王女士對此很奇怪,怎麼會感染上幽門螺桿菌了呢?經過醫生仔細的詢問,原來王女士感染上幽門螺桿菌跟她自身的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 幽門螺桿菌很「狡猾」 及時科學根治是關鍵
    12月11日至13日,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內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消化分論壇上,來自國內知名的消化學科專家圍繞幽門螺桿菌防治的最新進展廣泛討論。會上,中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施瑞華指出,發現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患者需要及時做根除治療,專科醫生也要關注耐藥問題,精準打擊這一「狡猾」的細菌。一人感染傳染三人,全家同時治療張先生(化姓)今年30歲,是一名銷售,應酬場合特別多。
  • 好不容易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外出吃頓飯又感染了,怎麼辦?
    多國指南推薦,應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圖1:多國指南2015年京都胃炎全球共識報告提出,幽門螺桿菌胃炎是一種感染(傳染)性疾病,應該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除非存在抗衡因素。至此吹響了消除幽門螺桿菌的進軍號。2017年我國新共識修訂了根除幽門螺桿菌指徵,將「個人要求治療」修改為「證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 幽門螺桿菌最全科普,看完你就全懂了!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多數感染者並無症狀和併發症,但幾乎均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亦即幽門螺桿菌胃炎,感染者中約15%-20%發生消化性潰瘍,5%-10%發生消化不良,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胃癌、黏膜相關淋巴樣組織( MALT)瘤]。
  • 幽門螺桿菌很「狡猾」,及時科學根治是關鍵
    會上,中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施瑞華指出:發現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患者需要及時做根除治療,專科醫生也要關注耐藥問題,精準打擊這一「狡猾」的細菌。論壇現場案例:一人感染傳染三人,全家同時治療張先生(化姓)今年30歲,是一名銷售,應酬場合特別多。前不久,張先生感到胃痛不適,口中還有異味,來到中大醫院就診。
  • 檢查出「幽門螺桿菌(HP)」陽性也不必驚慌
    (HP)」陽性也不必驚慌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病原體之一,在我國人群中的感染率最高達80%,其中城市為50%,農村為68.8%。每年新感染者超過1200萬人,幽門螺桿菌(HP)是引起消化性潰瘍和慢性活動性胃炎的罪魁禍首,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認定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 一半中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如何對付這個「一級致癌物」?
    中國有近60%的人感染。 本文來源於丁香醫生 作者:Bruce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的老冤家。 早在 5 萬 8 千多年前,它就開始蹂躪我們老祖宗的胃。
  •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嗎
    近日,胡先生在體檢時經碳14呼氣試驗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他知道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能導致胃癌的細菌,便趕緊來門診看醫生。醫生詳細了解了胡先生的情況後認為,他目前可以選擇治療幽門螺桿菌,也可以選擇不治療。這是怎麼回事呢?
  • 一人感染,全家攜菌!這種一類致癌物全國超半數人群感染,到底要不要...
    「一人檢出,全家攜帶,這在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者中並不少見。」浙大二院消化科副主任杜勤是浙江省醫學會幽門螺桿菌學組組長,醫院的幽門螺桿菌專科門診已經開了三年,接診了不少家族患者,一位年輕患者讓她印象挺深刻。20多歲的小孫是一位慢性胃炎患者,經常出現胃酸過多、飢餓時胃痛等症狀,已經反覆好幾年。
  • 超易中招的幽門螺桿菌 我們該拿你怎麼辦
    如果胃內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胃中的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為氨和碳13、碳14標記的二氧化碳,被標記的二氧化碳會通過血液經呼氣排出,所以只要分析呼氣中的被碳13、碳14標記的二氧化碳含量,就能判斷患者有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問題來了,碳13是天然存在的穩定同位素,而碳14有微弱的放射性。這就讓人們聞之色變。  「拋開劑量談放射性都是沒有意義的。
  • 男子一人得病,查出全家感染!我國超一半人感染,這種細菌可致癌
    近日,南京一男子胃痛不舒服去醫院就診,因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醫院讓男子的家人也來檢測,結果發現全家都被診斷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數據表明,大多數幽門螺桿菌患者是在體檢中發現的,有70%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沒有症狀,10%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潰瘍。
  • 口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你需要知道的 10 個真相
    也就是說,身邊每五個人中,就有三個人感染過幽門螺桿菌。這麼多人感染,是不是因為幽門螺桿菌特別狡猾,生活中很容易中招?很多人忍不住擔心:聽說,和對象接吻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咀嚼餵飯,會讓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口臭、屁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嗎?
  • 檢查: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會傳染給家人?3種檢測方式怎麼選?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能感染胃和小腸的細菌,在1982年由兩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它可導致消化性潰瘍病.幽門螺旋桿菌一般呈陰性,但檢查結果呈陽性則證明被幽門桿菌感染。而抗體陽性是會傳染的,並且家人之間傳染的機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