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

2021-01-21 央廣網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

北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成虹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近幾年體檢項目日益增多,每天都有患者是因為在體檢時發現呼氣試驗檢查結果陽性,認為自己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而來就診。那麼如果在體檢中發現呼氣試驗陽性該怎麼辦呢?

呼氣試驗陽性=幽門螺桿菌感染?

多數情況下,尿素呼氣試驗陽性,尤其當其檢測值在正常參考值上限2倍以上時,提示被檢測者存在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但呼氣試驗陽性,被檢測者未必一定都存在有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

任何檢測方法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準確,而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原因很多,如檢測的設備、試劑、操作方法、患者的身體狀態,正在服用的藥物影響等。

呼氣試驗實際上檢測的是尿素酶,而不是幽門螺桿菌本身。幽門螺桿菌可以產生一種叫做尿素酶的物質,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產生二氧化碳,當口服同位素標記的尿素後,如果胃內存在一定數量的幽門螺桿菌,這些細菌分解尿素產生的被同位素標記的二氧化碳就可以通過人們的肺被呼出來,儀器檢測的就是被檢查者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同位素的含量。

除了幽門螺桿菌,人體內還有一些其他細菌也會產生尿素酶,這些細菌可以分布在人體口腔、胃和小腸等部位,但這些細菌產生尿素酶的能力與幽門螺桿菌相比都比較弱,因此多數情況呼氣試驗檢測陽性提示人體存在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瀰漫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可導致胃內非幽門螺桿菌產尿素酶細菌過度生長)、胃大部分切除後,呼氣試驗陽性檢出的也有可能是其他產生尿素酶的細菌,而不是幽門螺桿菌。

呼氣檢測值的高低與疾病輕重無關,而是和細菌的負荷量和細菌的增殖程度有一定關係。但當呼氣試驗的檢測結果接近臨界值附近時,檢測結果存在假陰性或假陽性可能;當呼氣檢測值距離臨界值越遠,檢測結果的假陰性或假陽性的可能性就越低。

確定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怎麼辦?

35歲後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要做胃鏡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近年來研究發現胃癌發病的年齡在不斷前移。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最重要的且是可控的危險因素。對於35歲以上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醫生建議要先做胃鏡檢查,了解胃內情況後再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以降低和避免腫瘤的漏診風險。

有研究顯示,在既往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態下發生的胃癌(先根除幽門螺桿菌後再行胃鏡檢查),與幽門螺桿菌現正感染狀態下(在根除治療前行胃鏡檢查)相比,前者胃癌病變呈胃炎樣改變,病變範圍在內鏡下會變得難以分辨。如果在沒有了解胃黏膜病變狀態之前就先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可能會掩蓋早期胃癌的內鏡下的症狀表現,從而延誤胃癌的診斷和治療。

由於先除菌、再檢查,可能掩蓋病情、延誤診斷,因此切記要在開始治療前先做內鏡檢查。

沒症狀不一定就沒有問題

首先,只要存在幽門螺桿菌活動感染,胃黏膜就一定有炎症。但患者是否有症狀和是否存在胃黏膜嚴重病變無關,患者症狀輕重也與胃黏膜病變輕重無關。

多年來,在我這裡就診的沒有明顯症狀而接受了胃鏡檢查的患者中,經內鏡檢查發現的各種病變都有,如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最近就有一位38歲體檢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無症狀患者,在做胃鏡檢查時,發現他同時存在食管炎、糜爛性胃炎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就診時始終說自己沒有任何不適症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後是否還需要複查?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發病均密切相關,其中除了消化性潰瘍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這兩種疾病外,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感染者未來胃癌發生的風險,同時感染者可能還會有其他獲益,如降低潰瘍病發生的風險、改善消化不良症狀等。根除治療對於年輕患者獲益較大,而對於老年患者就需要權衡利弊了。

目前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主要通過含有抗生素等多種藥物的聯合療法,多種藥物聯合應用,必然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對於感染性疾病的治療,理想的治療方案應當是基於細菌藥物性檢測結果選擇敏感的抗生素,再結合感染菌株及感染者自身特性,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但由於幽門螺桿菌在體外培養條件苛刻、費時、費力,培養陽性率也很難達到理想水平,而細菌耐藥基因檢測費用較高,因此該檢測目前還不能普及,目前對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醫生普遍採取的是經驗性治療。

患者治療後症狀是否緩解,與細菌是否根除沒有必然關係。症狀沒緩解不代表細菌沒有根除;症狀完全緩解也不能提示細菌一定根除了。因此,細菌是否根除,還需要通過複查呼氣試驗檢查來明確。

由於中國地區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的耐藥率比較高,目前的根除方案根除率都達不到最理想的效果。即使較好的方案也可能會有10%至20%的失敗率,因此,需要通過複查才能明確細菌是否根除。此外,幽門螺桿菌在人與人之間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尤其在家庭成員之間,只有在治療後確定細菌根除,才能夠真正地消除傳染源。

相關焦點

  • 關於幽門螺桿菌這 10個問題很常見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感染,它定植於人類胃黏膜,是人類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河南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接近60%,由於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很多人對此十分恐慌。    劉女士經常在家帶孫子,最近查出幽門螺桿菌,10歲的孫子一查也有,兒媳婦埋怨是她傳染的。
  • 幽門螺桿菌檢測報告單怎麼看?發現感染怎麼辦?
    幽門螺桿菌檢測報告單怎麼看?發現感染怎麼辦? 因為儘管檢查證實你被幽門螺桿菌感染,但不做胃鏡不能明確幽門螺桿菌對你造成什麼影響。 幽門螺桿菌可以引起一般消化不良,也可以引起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還可以引起消化性潰瘍、胃淋巴瘤、胃癌等等,關鍵有時患者不一定有症狀。有些情況根除幽門螺桿菌就行了,有些情況除了根除幽門螺桿菌外,還需要進一步治療,甚至手術。
  • 超易中招的幽門螺桿菌 我們該拿你怎麼辦
    浙江在線8月24日訊 每次單位體檢之後,你會和同事們吐槽自己的體檢報告單嗎?  體檢熱議話題榜中,幽門螺桿菌、甲狀腺結節、肺結節等「發病率」高,又和癌症有著說不清道不明關係的指標一定長期霸佔榜首。  「檢測幽門螺桿菌時要接觸放射性的藥,我就沒有測。」
  • 大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家裡的小孩怎麼辦?一文全弄懂!
    體檢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好像聽說有這個細菌容易得胃癌,而且會傳染。家裡還有小孩,我該怎麼辦?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在胃的細胞間隙之間。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50%,有也就是說一半的中國人感染了這個細菌。
  • 「大夫,我們夫妻幽門螺桿菌都是陽性,孩子怎麼辦?」
    「王主任,我和我對象體檢報告上都顯示的都是幽門螺桿菌陽性,聽說這個病菌傳染性特別強,我們的孩子會不會有事?需不需要帶他也來查一查?」周一上午,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消化內科主任王兵在門診上遇到了一對前來體檢的年輕夫婦。
  • 體檢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怎麼辦?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與地區經濟狀況、人口密度、飲用水種類及人群文化程度、年齡、職業等多項因素相關。 發展中國家的感染髮病率明顯高於發達國家,10歲以下兒童或50歲以上中老年人尤其易感。中國人HP感染率更是高達40~80%。 近些年來,隨著體檢的普及,幽門螺旋桿菌檢出率明顯升高。
  • 辦公室一半人「幽門螺桿菌」超標,是聚餐惹的禍?
    幽門螺桿菌傳染可能就是其中一種。近日,南京白領孫小姐在體檢中就發現自己 " 幽門螺桿菌 " 超標。體檢醫生表示,這可能與她常常在外集體就餐有關。更令她感到震驚的是,一個辦公室 8 個小夥伴,竟有 4 個都查出了幽門螺桿菌 " 超標 "。這是怎麼回事?
  •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嗎
    近日,胡先生在體檢時經碳14呼氣試驗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他知道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能導致胃癌的細菌,便趕緊來門診看醫生。醫生詳細了解了胡先生的情況後認為,他目前可以選擇治療幽門螺桿菌,也可以選擇不治療。這是怎麼回事呢?
  • 好不容易根除了幽門螺桿菌,外出吃頓飯又感染了,怎麼辦?
    多國指南推薦,應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圖1:多國指南2015年京都胃炎全球共識報告提出,幽門螺桿菌胃炎是一種感染(傳染)性疾病,應該治療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除非存在抗衡因素。至此吹響了消除幽門螺桿菌的進軍號。2017年我國新共識修訂了根除幽門螺桿菌指徵,將「個人要求治療」修改為「證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 易中招的幽門螺桿菌 該拿你怎麼辦
    &nbsp&nbsp&nbsp&nbsp體檢熱議話題榜中,幽門螺桿菌、甲狀腺結節、肺結節等「發病率」高,又和癌症有著說不清道不明關係的指標一定長期霸佔榜首。&nbsp&nbsp&nbsp&nbsp「檢測幽門螺桿菌時要接觸放射性的藥,我就沒有測。」
  • 口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你需要知道的 10 個真相
    也就是說,身邊每五個人中,就有三個人感染過幽門螺桿菌。這麼多人感染,是不是因為幽門螺桿菌特別狡猾,生活中很容易中招?很多人忍不住擔心:聽說,和對象接吻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咀嚼餵飯,會讓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口臭、屁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嗎?
  • 20多歲小夥感染幽門螺桿菌 父母和叔叔均查出陽性 妻子為什麼卻是...
    幽門螺桿菌是一類致癌物 我國超半數人都感染「早在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就將幽門螺桿菌列為一類致癌物了,它被公認為預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險因素。」因為共餐制等飲食習慣,我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一直非常高。「它的主要傳播途徑就是口-口,糞-口。」
  • 高鹽飲食+幽門螺桿菌=胃癌高危
    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和胃潰瘍的久治不愈,以及家族遺傳也是危險因素。在生活習慣中,三餐不規律,進食過快、過燙,長期食用油炸食物,以及熬夜、酗酒、吸菸、壓力過大等都容易造成胃部損傷。  高鹽飲食+幽門螺桿菌=高危  專家介紹道,胃癌的發生與高鹽飲食和幽門螺桿菌密切相關。
  • 一半中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如何對付這個「一級致癌物」?
    中國有近60%的人感染。 本文來源於丁香醫生 作者:Bruce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的老冤家。 早在 5 萬 8 千多年前,它就開始蹂躪我們老祖宗的胃。
  • 男子一人得病,查出全家感染!我國超一半人感染,這種細菌可致癌
    此前據媒體報導:南京的孫小姐在體檢時發現自己「幽門螺桿菌」超標,體檢醫生表示這可能與她常常聚餐有關,且建議孫小姐進行複查。> 數據表明,大多數幽門螺桿菌患者是在體檢中發現的,有70%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沒有症狀,10%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潰瘍。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如何根治?它最怕4種藥,用對了遠離胃病
    原來,小琳前幾天參加了公司的體檢,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 得知結果後,小琳茶飯不思好幾天了,腦子裡一直在想自己會不會得胃癌,正琢磨著去做個胃鏡。 其實,小琳的想法並不是個例,很多人對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關係並不了解,乍以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實際上它們倆的關係並沒這麼「深」。
  • 健康科普——幽門螺桿菌
    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因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是很重要的,醫生會嚴格掌握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適應證,給予規範化治療,必要時根據抗生素的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的發生,在根除治療中,患者務必遵醫囑進行規律服藥,即使胃部症狀有所好轉,也要堅持服藥,直至將幽門螺桿菌根除,以免出現幽門螺桿菌耐藥株
  • 26歲女子查出幽門螺桿菌超標,醫生:或與一習慣脫不了關係
    26歲的王女士是一個銷售人員,最近王女士總是覺得胃脹、胃不舒服,就去醫院檢查,沒想到,竟然查出幽門螺桿菌超標,菌值達到了1300!王女士對此很奇怪,怎麼會感染上幽門螺桿菌了呢?經過醫生仔細的詢問,原來王女士感染上幽門螺桿菌跟她自身的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 小夥口臭,姑娘吻不下去,原因竟然是幽門螺桿菌引起的!
    於是乎,小夥子去看了口腔科醫生,醫生沒有查出口腔有啥毛病。後來推薦去消化內科,查出來是幽門螺桿菌感染。一、口臭,不一定是口腔問題口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口腔本身的疾病,還有很多原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例如生理性的口臭,吃了洋蔥、大蒜等,沒有及時漱口,就會出現口臭。
  • 體檢時C14 呼氣試驗檢查幽門螺旋桿菌解讀
    傳播途徑幽門螺桿菌(HP)感染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 傳染,會通過共餐而互相傳播,公用餐具容易出現交替感染,即使很多看起來身體 健康的人,並沒有任何症狀的,也有可能已是感染帶菌者,因長期攜帶幽門螺桿菌而 成為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