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蜂蜜、吃大蒜、殺幽牙膏……」近日,一則關於「我國平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59%」的新聞引發公眾關注,網絡上也出現了不少聲稱能夠有效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方法。對此,有關專家提醒,最為可靠的治療方法是及時就醫,並嚴格遵從醫囑,按時足量足周期服用抗菌藥物,不要輕信網絡流言。
中國科協有關專家介紹,僅通過簡單的刷牙來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是不太可能的。目前,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辦法公認的是四聯方案,也就是四種藥一起吃,搭配不同的抗生素。先抑制胃中的胃酸黏液,才能去除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檢測報告單怎麼看?發現感染怎麼辦?就公眾關心的七大問題,第900醫院消化內科王雯主任醫師、福建省老年醫院消化內科曾慶新主任醫師給出了答案。
問題一:先前做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呈陰性,為什麼呼氣檢查卻發現幽門螺桿菌呈陽性?
胃鏡和呼氣檢測都可以用於檢測幽門螺桿菌。不過在靈敏度上,二者還是有區別的。
胃鏡檢查不能直接觀察到幽門螺桿菌,必須取組織活檢,進行病理檢查,方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幽門螺桿菌。因此,胃鏡檢測幽門螺桿菌的結果,受採集部位的影響,如果採集部位的幽門螺桿菌菌群恰好不是很集中,就會影響到檢測結果。
此外,胃鏡檢測幽門螺桿菌還會受溫度影響,因此,胃鏡檢測的靈敏度僅為80%,而呼氣檢測的靈敏度可以達到90%。
因此,我們更推薦大家用呼氣的方式檢測幽門螺桿菌。
問題二:幽門螺桿菌一個「+」是不是比3個「+」症狀輕微?
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的患者,報告單上會顯示「+」。有些患者會根據自己的「+」號數來判斷自己病情輕重,再決定是否治療。
事實上,「+」號多少並不能完全體現病情的輕重,相反,有時一個「+」的陽性患者也需要進一步做胃鏡檢查,這一點有時不被大家重視。
因為儘管檢查證實你被幽門螺桿菌感染,但不做胃鏡不能明確幽門螺桿菌對你造成什麼影響。
幽門螺桿菌可以引起一般消化不良,也可以引起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還可以引起消化性潰瘍、胃淋巴瘤、胃癌等等,關鍵有時患者不一定有症狀。有些情況根除幽門螺桿菌就行了,有些情況除了根除幽門螺桿菌外,還需要進一步治療,甚至手術。
問題三:哪些人幽門螺桿菌陽性應該做胃鏡檢查?
以下三類人群最好做胃鏡檢查:
1、從年齡來看超過60歲的人群。
2、有臨床症狀,胃疼、胃脹等等,特別是有消瘦、貧血等報警症狀的,即使是年輕人也要做檢查。
3、有胃癌家族史的或家庭成員中有胃癌的。
此外,大家也可以根據「李氏胃癌篩查評分系統」,自我評測是否需要進一步進行胃鏡檢查。
通常分值≥17分為高危人群,強烈建議內鏡檢查;分值在12-16分,為中危人群,推進內鏡檢查;0-11分為低危人群,需定期複查。
問題四:感染幽門螺桿菌就有胃癌隱患?
受傳統的共餐方式影響,我國約有近60%的民眾感染幽門螺桿菌,其中有五成以上的患者是在青少年時期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罪魁禍首,63.4%的胃癌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桿菌導致的。
這也導致許多人認為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就意味著將來會患上胃癌。
事實上,引起胃癌的原因有很多,遺傳、不良飲食習慣、環境汙染等因素都會導致胃癌的發生,而幽門螺桿菌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而已。
準確地說,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胃炎相關,將近100%的人會因此患上慢性胃炎。
因此,查出幽門螺桿菌,民眾也不必過於恐慌。
問題五:一旦檢查發現感染幽門螺桿菌,是否就要格殺勿論呢?
事實上,國際醫療界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性質還存有爭議。比如有部分學者認為幽門螺桿菌是一種有益菌,能減少胃食管反流症、過敏症等疾病的發生。
此外,我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數眾多,如若所有人都進行根治,所投入的醫療費用將是巨大的。
因此,專家們更推薦根據自身的情況,來評判是否需要進行根治。
一般來說,如果本身沒有症狀,可不必治療,但幽門螺桿菌檢查呈陽性的以下人群,需要進行根治治療:
1、有消化道潰瘍;2、胃黏膜相關的淋巴組織淋巴瘤;3、有慢性胃炎的患者;4、有胃癌家族史;
5、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6、已接受長期非甾體抗炎藥的人群等等情況。
問題六:兒童是否需要治療?
鑑於幽門螺桿菌具有傳染性,不少成人擔心自己感染幽門螺桿菌後,會傳染給孩子。
便會諮詢醫生,「我們家孩子要不要也查一下?」又或者「我們家孩子檢查出幽門螺桿菌,要不要治療?」這樣的諮詢在消化科門診中十分常見。
據相關資料報導,中國兒童Hp感染率為48.98%-77.78%,並隨年齡遞增。
但兒童用藥限制及耐受性差,導致部分兒童無法完成治療Hp的療程,所以其中有一大部分兒童即使感染了Hp也無需馬上治療,所以並非所有兒童都需要常規進行Hp檢查。
除非孩子患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或一級家屬中有胃癌的家族史,才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及治療。
要避免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最重要的是切斷家長這一傳染源。
如果家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要注意餐具消毒和分餐進食。
患者要積極治療,才不用擔心把疾病傳染給孩子。
在餵養方式上,要避免老人將食物嚼爛後再餵給孩子,或與孩子共用餐具。
問題七:幽門螺桿菌根治後還會復發嗎?
臨床發現一年內有1%的患者在根治之後重新復發。
第一種情況是因為根除不徹底,殘留在體內的少量細菌死灰復燃,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治療成功後的1年內;第二種情況是再次感染了新的幽門螺桿菌。
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一定要徹底。通常大部分人群可以直接根除治療,通過「四聯療法」,用藥10-14天,療程結束後四周做呼氣試驗複查,確認陰性了,就說明根除成功。
一般來說,首次幽門螺桿菌感染大都發生在嬰幼兒及兒童時期(多在10歲以前),成人之後的感染相對少見(但也存在)。
而主要的傳染源可能來自於家庭成員,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因此,根治幽門螺桿菌之後,也要注意飲食分餐,避免重複感染。
來源:福建衛生報綜合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