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好像聽說有這個細菌容易得胃癌,而且會傳染。家裡還有小孩,我該怎麼辦?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在胃的細胞間隙之間。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50%,有也就是說一半的中國人感染了這個細菌。而且這個細菌確實和胃癌有關係,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感染是目前最明確的胃癌發生危險因素。
這個細菌是怎麼傳播的?
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主要藏在我們的唾液,也就是口水、牙菌斑、胃和糞便裡。它可以通過口——口傳播,我們聚餐的時候,含有細菌的唾液會汙染食物,繼而傳染給進食該食物的人。也可以糞——口傳播,含有細菌的大便如果汙染了水源和食物也會導致其他人被感染。
親孩子,會把細菌傳染給他們?
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當然幽門螺桿菌主要還是通過聚餐傳播,我們中國人感染率這麼高就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係,一家人一起吃飯會互相傳染,朋友同事一起聚餐也會互相傳染。
歐洲的義大利人這個細菌感染率也很高,但是他們是分餐制的,每個人都使用自己的盤子和食物,所以推測和義大利人喜歡互相熱情的貼面親吻有關係。所以有這個細菌的家長在成功把這個細菌除掉之前不要隨意的親自己的孩子。
感染這個細菌有什麼症狀嗎?
感染了這個細菌大部分人的症狀是比較輕的,會出現反酸、燒心、胃痛、口臭等不適。門診有不少年輕人因為有口臭來檢查一下是否感染了這個細菌。
有些會有慢性胃炎的表現,覺得上腹部不適、隱痛,噁心嘔吐,時間比較久,容易反覆發作。也有一部分人症狀比較明顯,尤其是導致了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會有明顯的腹痛。但是也有些人甚至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表現,只是常規體檢發現的。
如果兒童感染了這個細菌,有什麼表現?
兒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個細菌,大部分沒有明顯的不舒服,少部分有腹部不適、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
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感染?
如果有這些不舒服,也擔心自己感染了這個幽門螺桿菌,可以去醫院做哪些檢查呢?
現在檢查幽門螺桿菌的方法很多,對於有胃部不舒服表現的大人來說,最常見的就是胃鏡檢查。通過胃鏡檢查,醫生可以很直接的看到胃黏膜的情況,判斷你的胃有沒有受到幽門螺桿菌的影響傷害,同時可以順手取一些標本活檢化驗一下,也就芝麻點一樣大,不用擔心對胃造成傷害。
在實驗室裡,會對取出來的標本進行檢查,判斷有沒有感染這個細菌,同時判斷炎症的厲害程度。如果多取一塊胃的標本,我們還可以對這個細菌進行培養和藥物敏感性的試驗,這樣當門診醫生看到這個結論是就可以很確切的知道哪些抗生素可以殺死這個細菌,該給你用什麼藥了。
做胃鏡檢查還是有些痛苦的,如果只是有些口臭、腹脹,或者這一兩年已經做過胃鏡沒有什麼特別的病變,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檢查?
胃鏡檢查我們叫做侵入式檢查,很多病人是需要做好思想準備才能接受。如果我們給病人評估過病情,可以不用行胃鏡檢查,那查這個細菌還有非侵入式檢查方法,最常見最實用的就是尿素呼氣試樣,就是大家常說的去醫院吹一下氣,把胃裡的氣體吹出來進行檢查,沒有任何痛苦,準確性也很高。
碳13和碳14呼氣試驗,有什麼區別?
聽說呼氣試樣分兩種,碳13和碳14呼氣試驗的準確性是一樣的,都很好,唯一的差別是碳14有很微量的放射性,當然對人體是沒有影響的,碳13則沒有反射性。所以對於兒童或者準備懷孕的人我們建議做碳13呼氣試驗。
大人感染了,需要帶小孩來檢查嗎?
做了這些檢查,確定感染了這個細菌,是不是需要帶家裡的小孩也來檢查一下?
在門診經常會有家長問這個問題,有些家長都已經把小朋友帶到了醫院就等著我們醫生開單檢查了。但是給小朋友做檢查我們要謹慎一些,問小朋友你平時有肚子痛、吃飯不好這些問題嗎,很多小朋友會回答我肚子一點都不痛,這樣的小朋友就不需要檢查。對於14周歲以下沒有任何腹部不適的小朋友我們是不建議為了檢測幽門螺桿菌而檢查的。
圖:視覺中國
哪些小朋友需要來醫院查一下有沒有感染這個細菌呢?
畢竟這個細菌對胃傷害還是挺大的,家長也挺擔心的。
針對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的專家共識
建議對有消化性潰瘍、胃淋巴瘤、慢性胃炎、一級親屬中有胃癌的患兒、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消炎藥的這些疾病的兒童進行這個細菌的檢測。
所以絕大部分兒童是不需要特地檢查這個細菌的,家長不要因為擔心,或者小朋友存在中耳炎、牙齒不好、食物過敏、生長遲緩就來查查有沒有幽門螺桿菌這個細菌感染,那是沒有必要的。
感染了這個細菌,是不是一定得胃癌?
這個細菌是一級致癌物,感染了會不會一定得胃潰瘍、一定得胃癌呀?
大家都非常擔心得胃癌,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一定會得潰瘍病,但是大多數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都存在感染,所以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發潰瘍病的主要原因。
胃癌就更進一步了,雖然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但在人群中真正會患上胃癌的也就1%左右。胃癌的發生除了有細菌感染在作祟,還有遺傳因素、喜歡吃醃製食物、抽菸喝酒等原因,各個因素一起對胃造成損害,最終導致胃癌。所以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和得胃癌之間不能劃等號。
感染了細菌能治嗎?
幽門螺桿菌會引起潰瘍、萎縮性胃炎等,對胃的傷害還是挺明顯,那感染了能治療嗎?哪些人需要治療?
針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們是有藥物進行治療的。治療的藥物一般是四種藥物搭配,一種抑制胃酸的藥物,兩種抗生素和鉍劑,療程一般10-14天,服藥的時候有些患者反應也比較明顯,一般規律堅持服藥,90%左右的細菌是可以殺死的,具體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還是要來消化內科門診。
感染了這個細菌,理論上都是需要殺菌的,但是目前感染的人群太廣了,細菌也逐漸開始耐藥,所以在門診我們對重點病人要求他們嚴格殺菌。主要是有消化道潰瘍的、慢性胃炎有消化不良症狀胃黏膜萎縮、本人有胃癌、胃癌術後或者有胃癌家族史的、胃MALT淋巴瘤、胃息肉、計劃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的、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怎麼預防這個細菌的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這個高,一個人感染了就可能傳染給家人、同事、朋友,有沒有預防的方法?
養成好習慣很重要。勤洗手對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有效,飯前便後洗手。食物要煮熟了吃,細菌不耐熱,水燒開了、肉煮熟了細菌也就被消滅了。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