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餐、接吻就能得胃癌?一文讀懂幽門螺桿菌

2020-11-30 騰訊網

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

  1.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確是胃癌重要的危險因素,但有胃癌風險不等於一定會有胃癌結局。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終會成為胃癌。在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終生患胃癌機率預估約為 1.8%,絕大多數人還是安全的。
  2. 治療幽門螺桿菌確實能降低患胃癌的風險。數據顯示,不管是高胃癌風險還是低胃癌風險,無症狀感染者還是診斷早癌做完內鏡手術的患者,總體上,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使胃癌發病率下降大約 34%。
  3. 幼年時接觸到了被幽門螺桿菌汙染的飲水或者食物,是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成年人之間共餐和接吻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性低。由於幼兒本身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危人群,應當做好基本的防護,避免口對口餵食,推薦分餐。
  4. 要不要檢查治療幽門螺桿菌? 對兒童來說,沒有必要,需要時成年後進行即可。不過,胃癌的高危人群以及有明顯幽門螺桿菌感染症狀的,是必須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治療的,非以上人群的話,可自行選擇。

查證者:魏瑋 | 消化內科醫生

(還有更多健康求較真?關注微信公號「全民較真」,點擊底部菜單「查一查」,實用知識等你來刷)

幽門螺桿菌檢測成了體檢中的「新寵」。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後,如果是「幽門螺桿菌陽性」,醫生就會說這是個導致胃癌的細菌,需要儘快治療。如果沒被感染,醫生也會提醒你:以後不能跟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共餐或者接吻了,否則還是會被感染。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以後還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飯嗎?要不要這麼談菌色變?

看過下面 4 個問題的答案,你也會有自己的判斷。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嗎?

較真鑑定:概率低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確是胃癌重要的危險因素,早在 1994 年就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納入到了Ⅰ類人類致癌物,致癌風險確認無誤。數據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比非感染者終生患胃癌的機率高 1~5 倍[1][2]。

當然,胃癌真正出現,不止需要幽門螺桿菌感染作為啟動因素,還需要其他基因、環境等因素共同影響。據 IARC 估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所有胃癌患者中,分別有 36% 和 47% 的病例是僅由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剩下的幽門螺桿菌可能只是參與其中[3]。

胃癌大多跟幽門螺桿菌有關係,也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就等於胃癌了?

不是的,有胃癌風險不等於一定會有胃癌結局。

胃癌既有遠端胃癌(胃體胃竇)、近端胃癌、胃食管連接處胃癌的位置之分,也有腸型胃癌、瀰漫型胃癌的形態學差異。它們跟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各有不同。幽門螺桿菌菌株的差異也可能導致不同結果。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癌通常有漫長的層層遞進的變化過程,就算走出了前幾步,在人類的有生之年,也很可能還來不及完成這種漫長的變化。

最終的結果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終會成為胃癌。2015 年因胃癌死亡的人雖然多達 50 萬,但也只佔到總死亡人數的 5%,離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還差得遠,絕大多數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都不是因胃癌而死。在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終生患胃癌機率預估約為 1.8%,絕大多數人還是安全的。

治療幽門螺桿菌能降低患胃癌的風險嗎?

較真鑑定:確實如此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都沒有很明確的答案,直到最近發表的納入多項研究的 Meta 分析,才有了治療幽門螺桿菌真正降低胃癌風險的實錘。

數據顯示,不管是高胃癌風險還是低胃癌風險,無症狀感染者還是診斷早癌做完內鏡手術的患者,總體上,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使胃癌發病率下降大約 34%[5]。

共餐、接吻會傳染幽門螺桿菌嗎?

較真鑑定:可能性低

在很多人眼中,中國人幽門螺桿菌感染高發的原因就是「共餐」。一起吃飯,唾液橫飛互相傳染。

幽門螺桿菌到底有多高的感染率?其實並沒有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全世界的感染人群預計有 50% 左右。中國更是缺乏調查數據,一項比較新的 Meta 分析獲得的結論是農村地區感染率 66%,城市地區 47%[6]。總體而言,中國並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多少。也就是說共餐制跟分餐制相差不大。

仔細看各國大致數據的話,感染率基本是與各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相關的。這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糞口途徑——幼年時接觸到了被幽門螺桿菌汙染的飲水或者食物,才是感染的最主要原因。

之所以強調幼年和糞口途徑,是因為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數據,在多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調查中都發現,大多數感染發生於 5 歲前,5 歲之後感染發生率明顯下降。所以你也可以注意到周圍,年輕人感染幽門螺桿菌者要比中老年人少,這不是因為中老年人最近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而是年輕人幼年的生活衛生條件改善了很多。我們根除幽門螺桿菌後幾乎不會發生重複感染,也是因為已經過了易感染的年紀。

當然,口口途徑的傳播目前還不能完全排除。畢竟也有很多研究從唾液中分離出幽門螺桿菌。但是這些研究的檢驗方式多有缺陷,存在於牙菌斑和唾液中的幽門螺桿菌數量少且不活躍,不具有傳染能力。這一點也可以從口腔科醫生中間接體現,他們持續接觸口腔分泌物,但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並不高。

成年人接吻也同樣沒有實據證實可以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從一個不太嚴謹的角度看,如果接吻就可以傳播,幾乎所有成年人都難以倖免。

成年人不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口口傳播途徑存疑。但是,幼兒本身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高危人群,應當做好基本的防護。避免口對口餵食這種大量的唾液交換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推薦進行分餐。

需要去檢查治療幽門螺桿菌嗎?

較真鑑定:分情況

這裡分兒童和成年人兩方面考慮。

兒童的話,因為一來還屬於感染高危人群,即便清除之後也有復發可能。二來有研究表明,雖然治療幽門螺桿菌對所有人群預防胃癌都有價值,只要在癌前病變發生之前做,就能獲得最大收益。而這種相關的癌前病變幾乎不會發生在兒童期。所以對於兒童而言,並沒有必要主動去做幽門螺桿菌檢測,需要時成年後進行即可。

成年人就稍微複雜了,雖然有確鑿證據證明治療後胃癌風險降低,但是還需要考慮檢測治療的成本、副作用、治療困難,以及目前對幽門螺桿菌「消失」後身體機能變化的負面影響。

總體而言,我們缺乏足夠的數據推薦在大範圍內對無症狀患者篩查幽門螺桿菌以預防胃癌。

但是在某些局部胃癌高發區,普篩性質的篩查治療策略已經實施,比如山東省臨朐縣。來自這些胃癌高發區的臨床研究顯示了這種篩查策略對胃癌預防的良好價值,符合經濟成本效益。

不同國家和地區制定的要求也不一樣。

美國人在指南(2017 ACG 臨床指南)中詳細要求了只有那些危險人群才有必要去檢查幽門螺桿菌。同樣是胃癌低發的歐洲,他們的共識(2016 馬斯垂克 V 共識)則語焉不詳,羅列了證據之後沒有提出具體實施措施。胃癌發病率高的日本(2015 京都共識)則態度積極,建議成年人普查普治。

同為胃癌高發國家的中國,比日本又要考慮更多的診治成本和治療困難因素,所以我們給出的答案就有點兒中庸之道了。

下圖出自 2017 第五次幽門螺桿菌診治共識。

顯然,除了最後一條,這個共識還是基本沿用了美國人的胃癌高危情況下的診治原則,這也是之前幾次共識的意見。新添加的最後一條,看似是要更為激進地去診治幽門螺桿菌——只要證實存在就建議治療,但是沒有解決的是「哪些人需要去主動做檢查發現自己有感染」的問題。

在這個不太精準的共識面前,前面幾條關於胃癌的高危人群以及其他跟幽門螺桿菌有關聯的疾病情況,是必須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治療的,沒得商量。非以上人群的話,就要自己來衡量利弊了。利是之前提到的 34% 左右的胃癌發病率下降。弊是花費、副作用、並不一定能治療成功,還有那些可能的長期影響,比如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可能。

但是不管如何去選擇,你都是對的。即便不去檢查治療或者治療但沒有成功,40 歲之後依然有胃癌篩查可以儘量避免胃癌的風險,並不是必然會胃癌。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感染會影響到愛人、朋友、同事,不過寶寶還是有重點照顧的。幽門螺桿菌確有危害,但並非洪水猛獸。以平常心去對待,檢查治療都依囑而行,相信醫生能給的都是現階段最合適的。這份平常心也許對我們的胃腸道舒適更有意義。

#知道了「共餐」並非中國人幽門螺桿菌感染高發的原因,你還想了解使用公共馬桶會不會得傳染病嗎?別急,關注微信公眾號「全民較真」,點擊底部菜單「查一查」,輸入關鍵詞搜索,答案馬上出來!

參考文獻:

1. Eslick G D, Lim L L Y, Byles J E, et al. Associ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ith gastric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999, 94(9): 2373-2379.

2. Eurogast Study Group. A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cancer[J]. The Lancet, 1993, 341(8857): 1359-1363.

3. Sheila E Crowe, MD, FRCPC, FACP, FACG, AGAF. 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腸道惡性腫瘤的關係. UpToDate 臨床顧問.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association-between-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and-gastrointestinal-malignancy(Accessed on May 03, 2016).

4. De Martel C, Ferlay J, Franceschi S, et al. Global burden of cancers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 2008: a review and synthetic analysis[J]. The lancet oncology, 2012, 13(6): 607-615.

5. Lee Y C, Chiang T H, Chou C K,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nd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5): 1113-1124. e5.

6. Nagy P, Johansson S, Molloy-Bland M. Systematic review of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a and the USA[J]. Gut pathogens, 2016, 8(1): 8.

7. 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 115-132.

8. Rowland M, Daly L, Vaughan M, et al. Age-specific incid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1): 65-72.

9. Kignel S, Almeida Pina F, André E A, et al. Occurr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dental plaque and saliva of dyspeptic patients[J]. Oral diseases, 2005, 11(1): 17-21.

10. Jones N L, Koletzko S, Goodman K, et al. Joint Espghan/naspgh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update 2016)[J]. 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2017, 64(6): 991-1003.

11. Chey W D, Leontiadis G I, Howden C W, et al. ACG clinical guidelin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7, 112(2): 212-239.

12. Malfertheiner P, Megraud F, O'morain C A, et al.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 Gut, 2016: gutjnl-2016-312288.

13. 劉文忠, 謝勇, 陸紅, 等.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 胃腸病學, 2017, 22(6): 346-360.

14.Sugano K, Tack J, Kuipers E J, et al. Kyoto global consensus repor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J]. Gut, 2015, 64(9): 1353-1367.

責任編輯:奚應紅、徐祝青

本文信息網絡傳播權由騰訊較真獨家享有,謝絕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關於「幽門螺桿菌」的最全科普,一文解決所有疑問!
    約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為什麼感染率這麼高? 感染了就一定會得胃癌嗎? 要不要查?要不要治? 別急,咱們一條一條解答~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 高鹽飲食+幽門螺桿菌=胃癌高危
    專家認為,中國人胃癌發病率高,跟中國人的獨特飲食習慣有關,比如中國人愛吃烤羊肉串、火鍋,嗜辣,喜食醃製食品等,而口味太重的食品會刺激消化道,引起器官病變;中國人喝酒多也是一個原因,白酒喝多不僅傷肝,對整個消化道都會有不良影響。  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和胃潰瘍的久治不愈,以及家族遺傳也是危險因素。
  • 感染8億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一文終結所有疑問
    體檢時看報告上「幽門螺桿菌陽性」的診斷是不是有點驚慌失措?大魔頭胃癌的忠實小弟——幽門螺桿菌確實是1類致癌物!約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為什麼感染率這麼高?感染了就一定會得胃癌嗎?Hp感染是目前最明確的胃癌發生危險因素之一。你是怎麼被傳染上的?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裡。幽門螺桿菌是有一定傳染性的,其傳染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口口傳播共餐、經常在外就餐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
  • 幽門螺桿菌最全科普,看完你就全懂了!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該細菌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強酸性環境中生存,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能夠在胃裡面生存的細菌。由於我國的共餐習慣,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所以感染率高,約有56%的人群感染。
  • 接吻會傳染幽門螺桿菌嗎?
    傳言:接吻可以傳染幽門螺桿菌。 真相: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發生的事。 鑑 別 要 點 幽門螺桿菌傳染發生的過程離不開三要素
  • 口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你需要知道的 10 個真相
    也就是說,身邊每五個人中,就有三個人感染過幽門螺桿菌。這麼多人感染,是不是因為幽門螺桿菌特別狡猾,生活中很容易中招?很多人忍不住擔心:聽說,和對象接吻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咀嚼餵飯,會讓孩子感染幽門螺桿菌?口臭、屁臭就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了嗎?
  • 關於幽門螺桿菌的最全科普,一篇終結你所有疑問!
    大魔頭胃癌的忠實小弟——幽門螺桿菌確實是1類致癌物!約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為什麼感染率這麼高?感染了就一定會得胃癌嗎?Hp感染是目前最明確的胃癌發生危險因素。 Hp通過哪些方式傳染?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裡。
  • 幽門螺桿菌的「救星」已找到,飯後常喝,消滅幽門螺桿菌
    很多胃病的根源,都有著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因素,幽門菌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胃腸的健康,若是被感染的時間越長,對胃部的傷害就越大,甚至還可能會導致胃癌。
  • 健康科普——幽門螺桿菌
    滅幽之歌餐桌上藏著你,胃癌也因為你,每兩次的呼氣就能讓你現形,勤洗手來用公筷,口腔衛生做起來,保護了你的胃,全家樂開懷!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因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是很重要的,醫生會嚴格掌握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適應證,給予規範化治療,必要時根據抗生素的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的發生,在根除治療中,患者務必遵醫囑進行規律服藥,即使胃部症狀有所好轉,也要堅持服藥,直至將幽門螺桿菌根除,以免出現幽門螺桿菌耐藥株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如何根治?它最怕4種藥,用對了遠離胃病
    原來,小琳前幾天參加了公司的體檢,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陽性」。 得知結果後,小琳茶飯不思好幾天了,腦子裡一直在想自己會不會得胃癌,正琢磨著去做個胃鏡。 其實,小琳的想法並不是個例,很多人對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關係並不了解,乍以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得胃癌,實際上它們倆的關係並沒這麼「深」。
  • 幽門螺旋桿菌怎麼辦?7天根治
    體檢時看報告上「幽門螺桿菌陽性」的診斷是不是有點驚慌失措?大魔頭胃癌的忠實小弟——幽門螺桿菌。確實是1類致癌物!約有一半的人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為什麼感染率這麼高?感染了就一定會得胃癌嗎?要不要查?要不要治?別急,咱們一條一條解答~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 幽門螺桿菌:輕則導致胃炎 重則導致胃癌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幽門螺桿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人死於胃癌。 預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嗎
    近日,胡先生在體檢時經碳14呼氣試驗檢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他知道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能導致胃癌的細菌,便趕緊來門診看醫生。醫生詳細了解了胡先生的情況後認為,他目前可以選擇治療幽門螺桿菌,也可以選擇不治療。這是怎麼回事呢?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很多朋友問我,網上說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元兇,我體檢發現了幽門螺桿菌陽性(以下簡稱HP),能吃能喝、不疼不脹,沒有任何症狀,要不要治療呢?不治療會不會得胃癌呢?其實,他們的潛臺詞大多是:最好不治療;但又擔心會得胃癌,很糾結。
  • 幽門螺桿菌很「狡猾」 及時科學根治是關鍵
    作為胃癌的頭號致癌因素,幽門螺桿菌困擾著許多胃病患者。數據顯示,中國人感染率高達55%以上,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到底怎樣治療、如何預防這一胃病的「罪魁禍首」?該院消化內科主任施瑞華接診後,為張先生進行了胃鏡檢查,發現張先生的胃部有輕微的胃潰瘍,而且檢測出張先生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在醫生的建議下,張先生帶著妻子和父母都到醫院進行了幽門螺桿菌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妻子和父母也都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一家四口都得同時進行幽門螺桿菌治療,而且必須將家裡使用過的碗筷進行高溫滅菌,牙刷水杯都要更換。」
  • 多篇文章解讀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發生的神秘關聯!
    我們都知道幽門螺桿菌是誘發很多胃癌病例的罪魁禍首,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揭示了該菌誘發胃癌的多種致病機理,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相關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為了確定幽門螺旋桿菌是如何在胃腺內建立、傳播和持續存在的,研究人員使用高解析度成像和繪圖技術,在含有不同螢光標記的幽門螺旋桿菌混合菌落的動物中,可觀察這些與腺體相關的種群。研究人員採用一種被稱為被動透明的技術處理了被感染的胃,這種技術能使組織透明。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對完整的器官進行整體成像。作者發現,一小部分細菌作為「始作俑者」,在單個胃腺內建立、複製並形成菌落。
  • 幽門螺桿菌很「狡猾」,及時科學根治是關鍵
    作為胃癌的頭號致癌因素,幽門螺桿菌困擾著許多胃病患者。數據顯示,中國人感染率高達55%以上,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大國。到底怎樣治療、如何預防這一胃病的「罪魁禍首」?12月11日至13日,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內科主辦的第五屆中大論壇消化分論壇上,來自國內知名的消化學科專家圍繞幽門螺桿菌防治的最新進展廣泛討論。
  • 大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家裡的小孩怎麼辦?一文全弄懂!
    體檢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好像聽說有這個細菌容易得胃癌,而且會傳染。家裡還有小孩,我該怎麼辦?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在胃的細胞間隙之間。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50%,有也就是說一半的中國人感染了這個細菌。
  • 幽門螺桿菌(H.pylori)和胃癌到底啥關係?
    幽門螺桿菌(H.pylori)和胃癌到底啥關係?東亞是胃癌絕對病例數和死亡數增加的主要地區,而中國,又是導致東亞胃癌病例數增加的主要國家。這其中,幽門螺桿菌「居功至偉」。曾經有一篇《幽門螺桿菌(H.Pylori)囂張演講》,講述過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現狀:在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60-70%,慢性胃炎患者活檢標本中幽門螺桿菌檢出率高達80-95%。必須指出,目前業界公認,H.pylori感染是預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險因素。這句話是《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裡面的原話。
  • 超易中招的幽門螺桿菌 我們該拿你怎麼辦
    據了解,幽門螺桿菌的檢測有呼氣試驗、抗體測定、糞抗原測定三種方法,其中最簡單的,就是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法,吹一口氣就能完成,體檢人沒有痛苦,檢出率也很高。  在吹氣前15分鐘,體檢的人被要求口服一顆膠囊,就是碳13或碳14標記的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