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感染,它定植於人類胃黏膜,是人類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河南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接近60%,由於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很多人對此十分恐慌。
劉女士經常在家帶孫子,最近查出幽門螺桿菌,10歲的孫子一查也有,兒媳婦埋怨是她傳染的。
張女士查出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年多了,第三次治療宣告失敗後,她難過地哭了。
孫先生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後緊張不已,生怕會患上胃癌……
這些都是記者在鄭大五附院消化內科主任夏興洲門診上見到的場景。今天,夏主任就大家經常問到的關於幽門螺桿菌的10個問題,一一進行解答。□記者王方方
一、14歲以下兒童為啥不建議查幽門螺桿菌?
第一,兒童時期感染幽門螺桿菌後發生嚴重腸胃疾病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治療幽門螺桿菌需要服用抗生素,兒童耐受性差,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
第三,兒童治療後,復發率比成人高。
第四,兒童時期感染幽門螺桿菌有一定的自愈概率。
14歲以下兒童如果沒有不適症狀,不建議主動篩查和治療,但在特定情況下,如果孩子有胃潰瘍、胃出血、黏膜相關性淋巴瘤等與幽門螺桿菌相關度高的疾病,可以檢查並進行正規治療。
二、確定感染幽門螺桿菌後能帶孩子嗎?要不要分餐?
確定大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後,建議進行幹預治療,平時可以帶孩子,但需要注意一些問題。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口口傳播的可能性大,因此,要改掉一些不良習慣,如不要替孩子嘗飯,更不要口對口餵孩子,建議給孩子單獨盛飯。
另外,成人一起吃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概率很小,沒有必要分餐或分筷子,但建議準備消毒櫃,保持餐具乾燥。
三、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咋辦?
幽門螺桿菌的檢查方式有抽血檢查和C13、C14呼氣試驗等。抽血查出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只能說明曾經感染過幽門螺桿菌,現在遺留有抗體,而不能說現在有沒有感染,因為即便根治了幽門螺桿菌感染,抗體還可能持續存在半年以上。想要知道到底有沒有感染,需要進一步做C13、C14呼氣試驗。
四、確定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要治療嗎?
如果確定感染幽門螺桿菌,醫生一般會問幾個問題:
1.是否有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與幽門螺桿菌相關性高的消化道疾病。
2.有沒有胃病家族史,特別是一級親屬,如父母、兄弟姐妹。
3.近期是否服用了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
如果存在以上情況,建議根治幽門螺桿菌。此外,建議有症狀時再檢測治療,無症狀不建議篩查、治療幽門螺桿菌。五、幽門螺桿菌治療後要不要定期複查?
一般建議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停藥一個月以後進行複查,不要停藥後馬上複查。經過正規治療,如果一個月後複查結果呈陰性,可視為根除治療。根除治療後,兩年內不建議複查,因為兩年內複查會有假陽性或假陰性的風險。
六、幽門螺桿菌多次治療失敗怎麼辦?
幽門螺桿菌第一次正規治療非常關鍵,首次正規治療成功率可達90%。否則,首次治療失敗後,再次治療的成功率會大大下降。兩次治療失敗,稱為難治性幽門螺桿菌。
第一次正規治療失敗,醫生就會建議患者做藥敏試驗,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進行正規治療。如果仍然失敗,要及時「踩剎車」,不要再進行第三次治療。建議找專業醫生進行全方位評估,找到失敗原因後,再考慮下一步治療。通常會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用藥過程中有沒有喝酒、抽菸、勞累、熬夜等;
2.有沒有合併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服用的藥物對治療可能產生影響。
3.幽門螺桿菌是否發生變異。
4.觀察患者對藥物的代謝情況,如果代謝藥物比較快,常規的藥量可能難以奏效,需要加大劑量。
5.是否為過敏體質。
七、夫妻一方查出幽門螺桿菌咋辦?
國外研究表明,夫妻一方感染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另一方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尤其是合併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傳染率更高。夫妻一方感染幽門螺桿菌,另一方要進行檢查,一旦確認感染要同時治療。
八、治療幽門螺桿菌影響懷孕嗎?
目前,沒有關於孕前篩查幽門螺桿菌的共識,但如果孕前有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可以查查幽門螺桿菌,有的話建議做根除治療,可以避免傳染給下一代。但懷孕後不建議查幽門螺桿菌。此外,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需用抗生素,可能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建議治療後半年內不要生育。
九、治療幽門螺桿菌時藥物過敏怎麼辦?
個別患者在服藥期間可能會出現過敏症狀,一旦過敏,要立即停藥,治療過敏後再考慮下一步治療。
十、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得胃癌嗎?
世界衛生組織將幽門螺旋桿菌定為I類致癌原。實際上,胃癌的發生因素有很多,包括家族史、飲食、環境、性格等,僅歸因於幽門螺桿菌是片面的。感染幽門螺桿菌誘發胃癌的比例僅為1%,並且從幽門螺桿菌到胃癌,需要15年以上甚至更長,所以,感染幽門螺桿菌不必過於恐慌,但有必要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