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快速熱解液多聯產技術:汙染土壤舊貌換新顏—新聞—科學網

2021-01-15 科學網

田原宇指導團隊成員分析實驗數據。 

■本報記者 廖洋

《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各色美味的食材映入了大家的眼帘;然而,一直以來「舌尖上的安全」敲響的警鐘卻從未間斷。

大氣和水作為汙染物的載體,可以採取控制汙染源的辦法緩解,而直接關係「舌尖上的安全」的土壤,既是汙染物的載體,也是汙染的本源。近年來,土壤汙染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已構成嚴重威脅,治理土壤汙染迫在眉睫。

5月28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求開展土壤汙染的治理與修復,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然而,易推廣、成本低、效果好的適用修復治理藥劑和修復技術的匱乏,已成為實施的瓶頸。土壤汙染治理迫切呼籲能夠找準病根的「處方」。

修復「毒地」的「良藥」

面對「毒地」,人們並不是沒有辦法。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田原宇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腐植酸是土壤的「良藥」,在修復汙染和退化土壤方面一枝獨秀,修復改良效果好、效益高。

田原宇介紹說,腐植酸是大分子有機弱酸混合物,保持了各種結構成分的自然狀態和生物活性及其豐富的官能團,如共軛雙鍵、羥基、羧基、酚羥基、羰基等多種官能團,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肥力、恢復土壤種植功能和消減鹽鹼化,還能與重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減輕或消除土壤重金屬汙染,是一種最有工業化應用前景的土壤生態修復改良劑。

然而,要得到足夠多的腐殖酸並非易事。「目前,腐植酸產品的主要來源是礦源腐植酸,由於原料有效組分含量低、活性官能團固化,需要對原料不斷活化和純化。而這個過程中要消耗較多的鹼和酸,如此一來將產生大量的高濃有機廢水,會造成生產成本高、環境代價大的困境。」田原宇說:「當下亟須解決高活性和高純度的液體腐植酸修復劑的低成本、清潔製取等難題。」

「生物質快速熱解液」化身優質腐植酸

近三十年新興的生物質快速熱解液化技術是生物質熱化學轉化中獲取液體應用最多的技術,不存在產品規模和消費地域限制,能夠滿足大規模、高效、高值化和清潔無汙染的要求,被公認為是「本世紀生物能最有工業化發展潛力的技術」。

生物熱解液體含氧高達40%以上,酸性大,黏度高,熱值僅有石油燃油的一半,在目前國家原油價格斷崖式下跌的情況下,其作為燃料油不具有競爭優勢。但其富含羧基等活性官能團,廉價優質,無須活化處理,引起了田原宇團隊的關注。

田原宇團隊通過元素組成、結構、官能團及性質分析,首次確定了生物質熱解液體與礦源腐植酸組成和物化性質相同,富含羧基、酚基、酮基、酚羥基等活性官能團,分子量分段清晰,是優質的高活性生物液體腐植酸,極大地拓寬了腐植酸的來源和生物質熱解液體的用途。

與此同時,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的指導下,田原宇團隊通過工藝設備一體化開發了生物質自混合下行循環流化床毫秒熱解多聯產技術,解決了超短接觸熱質傳遞與反應調控、液體帶灰、半焦載體異重返料、鉀離子導致床料結焦死床等難題,建成了國際首套20萬噸/年生物質熱解液化裝置,實現了生物質的大規模綠色高效煉製。

無二次汙染的永久可持續修復

近年來,重金屬汙染物導致的土壤汙染尤為突出,其中受鉻汙染的土壤更是重中之重。鉻汙染處理被認為是鉻化工行業最令人頭痛的問題,也是世界性難題。

國內最常用的鉻汙染土壤修復治理技術是硫酸亞鐵還原法,其不可避免地會引入二次汙染,同時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對修復后土壤的種植或綠化帶來了困難。

田原宇團隊傾力解決了這個難題。通過大量的實驗和中試數據,團隊證實了腐植酸中的羥基、酚羥基、羰基等還原性官能團與Cr6+在pH值小於5的條件下,發生還原反應生成Cr3+,Cr3+再與腐植酸中的羧基生成絡合物,實現鉻汙染土壤的原位還原與固定;腐植酸與脫毒後含鉻土壤形成團粒結構,包裹了土壤顆粒,阻隔了土壤顆粒內部殘留Cr3+的滲出,防止了Cr3+的二次氧化和治理土壤的二次反彈;另外通過腐植酸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確保修復土壤恢復其種植和綠化的功能,實現無二次汙染的永久可持續修復。

團隊首次提出了生物腐植酸還原、絡合固定、包裹阻斷和土壤團粒化恢復種植功能四位一體的協同修復鉻汙染土壤的機理,為鉻汙染土壤實現綠色修復提供了理論依據。

我國有近70個主要鉻渣汙染場地和幾百家電鍍、皮革等企業,其造成的嚴重土壤鉻汙染,影響著地下水及飲用水源情況。田原宇團隊與濟南傑興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產學研協同合作,首次以生物熱解液體為原料,通過多種添加劑改性和配方優化,成功製取了鉻汙染土壤生物腐植酸綠色修復劑,並在濟南裕興化工廠進行了鉻汙染土壤修復中試示範,修復土壤並委託通標標準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檢測,實現了鉻汙染土壤中99.92%以上的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有效阻止了鉻離子遷移,無二次汙染,脫毒效果和經濟性良好。

修復土壤放置30天後,土壤中和浸出液中六價鉻均未被檢出,徹底解決了硫酸亞鐵還原法的修復反彈難題。山東省農科院對修復後經進行修復完土壤植物栽種試驗,對土壤營養進行檢驗表明土壤養分豐富,修復後直接種植作物,作物長勢良好,實現了當年治理當年即可種植,為我國70個主要鉻渣汙染場地的土壤修復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

同時,生物腐植酸鉻汙染土壤綠色修復劑還用於山東北方光學電子有限公司電鍍汙泥治理,效果良好。

業內專家表示,此技術原創性強,在鉻汙染土壤高效修複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突破,處於同類研究國際領先水平,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加大推廣力度,使該技術早日大量推廣應用。同時,加強修復后土壤的長期跟蹤監測。

《中國科學報》 (2016-07-26 第6版 前沿)

相關焦點

  • 衛星見證,長江經濟帶「舊貌換新顏」
    五年後的今天,長江舊貌換新顏,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長江之歌」。思客通過衛星影像及遙感數據分析,帶你聆聽這條跨越中國的協奏曲。  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再到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一場深刻的變革已經開啟,生機勃勃的長江經濟帶激蕩澎湃、舊貌換新顏
  • 菏澤趙王河公園舊貌換新顏,增加多個主題公園、廣場!
    菏澤趙王河公園舊貌換新顏,增加多個主題公園、廣場! 2020-11-04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物質資源化利用重在「負碳排放」—新聞—科學網
    生物質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也是一種碳中性的載體。因此,創新、高效、綠色、經濟地開發生物質資源,對實現「碳中和」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目前,生物質的利用主要借鑑石油及煤等成熟產業技術,採用熱解、氣化、發酵等技術進行能源化高效利用,多以碳原子高利用率為重要考量指標。然而,生物質與煤、石油等化石資源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極高的含氧量,初始氧含量超過45%。
  • 舊貌換新顏,健力寶特色新包裝引領「國潮」時代新風尚
    原標題:舊貌換新顏,健力寶特色新包裝引領「國潮」時代新風尚有這樣一個飲料品牌,它是中國第一款功能運動飲料,它是與體育事業密不可分的功能飲料,它是深入國人心中經歷30多年風風雨雨的飲料品牌。
  • 洞頭區供電電錶箱舊貌換新顏扮靚「美麗鄉村」
    洞頭區供電電錶箱舊貌換新顏扮靚「美麗鄉村」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30
  • 善能康保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併網發電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雅靜 通訊員韓建國)近日,善能康保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正式實現併網發電,將有力帶動周邊農林廢棄物(秸稈、樹枝)的回收利用,對康保周邊縣區及張家口全市的汙染綜合治理、改善人居環境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 生物質電廠灰——新型重金屬汙染土壤鈍化劑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汙染土壤的固化/穩定化技術是防止或降低汙染土壤釋放有害化學物質的修復技術,是通過固態形式在物理上隔離汙染物,或者將汙染物轉化成化學性質不活潑的形態,從而降低汙染物質的毒害程度和遷移性。
  • 生物質氣化與燃煤熱電聯產機組耦合的經濟性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垃圾發電網訊:摘要:介紹了生物質氣化與燃煤機組耦合發電技術,並以1臺8t/h生物質氣化爐與350MW燃煤熱電聯產機組耦合為例,分析了其耦合的經濟性。1生物質氣化與燃煤機組耦合發電技術生物質氣化與大型燃煤機組耦合發電技術是指生物質在循環流化床氣化爐中完成高效氣化,產生的生物質燃氣經過除塵後,以熱燃氣的方法直接送入大型燃煤電站鍋爐,與煤粉進行混燒,利用燃煤機組現有的發電系統實現高效發電。該技術充分利用大型燃煤機組,將生物質能高效轉化為電能,實現生物質的高效利用。
  • 河水村舊貌換新顏
    河水村村史館舊貌換新顏。開封市祥符區萬隆鄉黨委、政府以把村史館的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和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村史館"存史、資政、育人"的積極作用、協調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目標,將河水村的歷史沿革、名人簡介、古蹟傳聞、地名由來、村規民俗等一一道來,成為人們留住鄉愁、傳承發展鄉村文化的重要方式。
  • 榆樹市秀水鎮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新建工程EPC合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近日,華西能源全資子公司華西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分別與綠潔新能源科技榆樹有限公司和綠潔泰能(興安盟)新能源熱電有限公司籤訂了《榆樹市秀水鎮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新建工程EPC總承包合同》和《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質氣化熱電聯產項目新建工程
  • 董瑞宜:帶頭引領 讓昔日貧困村換新顏
    如今,昔日的貧困村早已舊貌換新顏,現有建檔立卡戶157戶459人均已脫貧。幾年來,山南村逐漸培育形成了五大支柱產業:苗木花卉1350畝,中藥材600畝,稻蝦共養基地600畝,350畝農業休閒觀光旅遊,黃鱔溫室育苗150畝。「2020年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將達70萬元。」
  • 公用事業行業深度研究報告:生物質直燃發電到熱電聯產,供熱回款...
    熱電聯產消除行業痛點,用熱需求及原料管理共同決定項目運營質量。因行業內 類似*ST 凱迪現金流壓力導致公司經營困難等問題大量存在,2016 年 1 月,國家 發改委在《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鼓勵農林生物質發電全面轉向分布式 熱電聯產,推進新建熱電聯產項目,對原有純發電項目進行熱電聯產改造,為縣 城、大鄉鎮供暖及為工業園區供熱。
  • 藍天保衛戰典型案例 | 嘉興新嘉愛斯秸稈類生物質高效熱電聯產與超...
    秸稈能源化利用不但解決了秸稈田間焚燒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而且成為高效節能、減排和增效重要途徑。嘉興新嘉愛斯熱電有限公司秸稈類生物質高效熱電聯產與超低排放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的實施對當地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及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及代表性。
  • 周建斌:世界生物質新能源顛覆者
    2017年3月,我們採訪了周建斌,全方位了解了這種新技術的概況、研發經歷、產業化過程,以及周建斌本人的成長曆程。到底什麼是生物質能源多聯產技術呢?周建斌17年來,多次跟張院士去全國各個大學研究院所,交流生物質能源多聯產技術和秸稈炭製備炭基肥料、提取液製備肥料技術與推廣。張院士去中國工程院、國家林業局開會或者到其它單位交流、考察都要帶上生物質炭樣品和PPT,為向全社會介紹生物質能源多聯產技術,張院士傾注了大量心血。
  • 歐亞大陸的鑰匙 絲綢之路 駝鈴聲漫漫,舊貌換新顏
    張騫帶領一百多人的馬隊首次穿過河西走廊,在大漠深處尋找著「行國」大月氏。事與願違的是,他們落到了匈奴人手上。當張春歷盡艱辛擺脫了匈奴的追捕回到大漢朝時,他沒有帶回與大月氏結成同盟抵抗匈奴的約定,卻帶回了西城的風土人情和沿途交通路線。 從此,大漢朝對匈奴的大致情況有了把握,抗擊匈奴志在必得。而對於平常百姓來說,一條商道也逐漸出現。這就是「絲綢之路」。
  • 山西高平1×15兆瓦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併網發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8月26日上午1×15兆瓦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發電機組首次併網發電一次成功正式併入國家電網這標誌著該項目由建設階段全面轉入生產運營階段。1×15兆瓦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是高平市的重點轉型項目。
  • 【要聞】綏濱縣盛蘊生物質熱電聯產工程項目隆冬不停歇
    【要聞】綏濱縣盛蘊生物質熱電聯產工程項目隆冬不停歇 2021-01-06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木質素基可降解塑料 助力解決「白色汙染」—新聞—科學網
    而這些生物降解垃圾袋的技術正是來源於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和林木生物質化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教授袁同琦團隊的科研成果。 塑料製品大多不可降解且難以回收,隨著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已成為「白色汙染」的主要源頭。尋求綠色環保的可降解生物基材料,以替代石油基塑料至關重要。
  • 科學網—讓廢棄生物質變廢為寶
    技術研發瞄準產業難點 生物質煉製是一種以木質纖維素可再生資源為主要原料基礎,通過化工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加工過程,綜合利用原料各組分和中間產物,以煉製生產液體燃料與大宗化工產品的新型工業模式,孫潤倉團隊研發的木質纖維生物質多級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正是依託於生物質煉製技術。
  • 農業土壤中鉈的汙染及其利用生物炭的潛在修復
    目前如何利用生物炭來修復農業土壤鉈汙染的研究報導還很少,因此需要進行相關研究來開發有效的生物炭修復技術,促進農業土壤鉈汙染的高效修復,促進農產品產地環境及其品質的保障。本文總結了世界上土壤鉈汙染的來源、遷移轉化、水平、生物可利用性及其健康風險等信息,回顧了生物炭的製備技術、改性技術及其重金屬修復機理,比較了生物質、活性炭與生物炭等相關材料對土壤鉈汙染修復的性能與效益,在此基礎上預期生物炭修復鉈汙染的農業土壤將具有良好性能,呈現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