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昶法新材料有限公司向北京林業大學捐贈4萬個生物降解垃圾袋,以助力學校正在推進的垃圾分類工作。而這些生物降解垃圾袋的技術正是來源於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和林木生物質化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教授袁同琦團隊的科研成果。
塑料製品大多不可降解且難以回收,隨著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已成為「白色汙染」的主要源頭。尋求綠色環保的可降解生物基材料,以替代石油基塑料至關重要。
作為製漿造紙工業的主要副產物,工業木質素年產量高達5000萬噸,然而大部分工業木質素並沒有得到高值化利用,僅作為燃料提供熱量。將工業木質素改性與可降解塑料共混製備綠色複合材料,既可實現工業木質素的高值化利用,還可保護環境,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及難點。
早在2013年,袁同琦團隊就與上海昶法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木質素的提取分離及綜合利用開展合作研究。通過多年產學研合作,袁同琦團隊以工業木質素和PBAT(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為原料,成功開發出系列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垃圾袋、農用地膜、垃圾填埋膜等),產品符合中國及歐盟相關標準,並已成功在上海、浙江、廣西、陝西、貴州等地推廣應用。
此外,我國現代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也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如植物培育過程中大量使用的育苗杯,土壤修復、荒山治理、河道護坡工程中用到的覆蓋地膜等,都不可避免的帶來了難降解塑料的二次汙染問題。
袁同琦表示,將本成果應用於林業和生態文明建設相關領域,不僅可以實現工業木質素的高值化利用,大幅降低相關產品的生產成本,還可避免傳統難降解塑料帶來的二次汙染,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及環保效益。
捐贈儀式上,北京林業大學黨委副書記謝學文表示,當前正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關鍵時期,校園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啟動實施,這些生物降解垃圾袋將對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大力支持,這也是保護生態環境、踐行綠色使命的行動體現。
謝學文強調,昶法新材料「源於自然、歸於自然」的理念與北京林業大學「知山知水,樹木樹人」的校訓理念契合,希望校企雙方進一步夯實友誼、密切聯繫、深化合作,拓展交流合作領域,共同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做出更多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