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質素基可降解塑料 助力解決「白色汙染」—新聞—科學網

2020-12-01 科學網

 

日前,上海昶法新材料有限公司向北京林業大學捐贈4萬個生物降解垃圾袋,以助力學校正在推進的垃圾分類工作。而這些生物降解垃圾袋的技術正是來源於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和林木生物質化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教授袁同琦團隊的科研成果。

塑料製品大多不可降解且難以回收,隨著使用量的逐年增加,已成為「白色汙染」的主要源頭。尋求綠色環保的可降解生物基材料,以替代石油基塑料至關重要。

作為製漿造紙工業的主要副產物,工業木質素年產量高達5000萬噸,然而大部分工業木質素並沒有得到高值化利用,僅作為燃料提供熱量。將工業木質素改性與可降解塑料共混製備綠色複合材料,既可實現工業木質素的高值化利用,還可保護環境,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及難點。

早在2013年,袁同琦團隊就與上海昶法新材料有限公司就木質素的提取分離及綜合利用開展合作研究。通過多年產學研合作,袁同琦團隊以工業木質素和PBAT(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為原料,成功開發出系列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製品(垃圾袋、農用地膜、垃圾填埋膜等),產品符合中國及歐盟相關標準,並已成功在上海、浙江、廣西、陝西、貴州等地推廣應用。

此外,我國現代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也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如植物培育過程中大量使用的育苗杯,土壤修復、荒山治理、河道護坡工程中用到的覆蓋地膜等,都不可避免的帶來了難降解塑料的二次汙染問題。

袁同琦表示,將本成果應用於林業和生態文明建設相關領域,不僅可以實現工業木質素的高值化利用,大幅降低相關產品的生產成本,還可避免傳統難降解塑料帶來的二次汙染,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及環保效益。

捐贈儀式上,北京林業大學黨委副書記謝學文表示,當前正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關鍵時期,校園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啟動實施,這些生物降解垃圾袋將對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大力支持,這也是保護生態環境、踐行綠色使命的行動體現。

謝學文強調,昶法新材料「源於自然、歸於自然」的理念與北京林業大學「知山知水,樹木樹人」的校訓理念契合,希望校企雙方進一步夯實友誼、密切聯繫、深化合作,拓展交流合作領域,共同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做出更多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海南「禁塑令」引起一時轟動,禁止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鼓勵可降解塑料作為替代方案,「可降解塑料」這個話題又熱起來,近年這項技術也有新的進展,但是目前能解決「白色汙染」嗎?據聯合國統計,塑料佔海洋所有汙染物的90%。
  • 漲姿勢,可降解塑料真的是「白色汙染」剋星嗎
    在全面限制塑料製品之後,很多人不免關心: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全面被禁後,該用什麼替代?有人提出,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是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可降解塑料」是什麼?根據材料的不同和特性的各異,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常見的塑料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 降解塑料、生物分解塑料、可堆肥塑料與生物基塑料的區別
    生物降解塑料在使用和廢棄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而生物基塑料的原料主要來自澱粉和纖維素等可再生資源。生物基塑料不一定是生物可降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也不一定是生物基的。換句話說,生物基塑料是可降解塑料,但不一定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是可降解塑料,但可降解塑料不一定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不一定是生物基塑料。
  •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白色汙染的終結者嗎?目前看起來還很難
    生物可降解塑料因此備受追捧,被寄予厚望。但是,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以根治塑料汙染嗎?法國道達爾集團研發亞洲副總裁、道達爾中國首席科學代表徐忠華認為,大面積推廣基於生物基的可降解塑料在當前看來並不現實。他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在相當長時間裡,我們還是得依賴傳統塑料製品。
  • 我市大力推廣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什麼?
    近日,蚌埠市政府出臺《關於推廣應用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製品防止白色汙染的實施意見》,著力從源頭上採取有力措施防止「白色汙染」,為淮河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做出表率。
  • 科學家揭示黃粉蟲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證據
    科學網訊 (通訊員 李琳)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研究組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吳唯民高級研究員、深圳華大基因公司趙姣博士等,在繼2014年12月發表蠟蟲腸道微生物降解聚乙烯的論文後
  • 科普——可降解塑料
    塑料,難以降解,燃燒時易產生有害物質,是目前垃圾處置的難題。尤其是一次性塑料製品,難以回收,白色汙染嚴重。為解決這個問題,可降解塑料應運而生——既具備傳統塑料的性能,又可降解。吉林全省限塑,僅可使用可降解塑膠袋不過,關於「可降解塑料」,你需要了解更多。可降解塑料不只是生物基塑料可降解塑料可能使用的是生物基原料,但也可能含有增強生物降解的添加劑的石油化學原料(或兩者的混合物)。
  • 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助力垃圾分類
    令人驚訝的是,從生產線下來的並非美味的食品,而是白色的塑膠袋。「這種塑膠袋的原料提取自玉米澱粉,使用後埋在地下3~6個月即可全部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汙染環境。」該公司技術人員說。  「生物基材料產業具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原料可再生等優勢,不僅可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汙染問題,還可大量減少石油消耗,緩解石化資源壓力。」南樂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 白腐菌可高效降解木質素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能源組的研究人員發現,高等真菌(主要是白色腐朽類)可在水解木材預處理過程中高效降解木質素,並對其工藝的技術整合、工程放大進行了論述和設計
  • 澱粉基塑料真的可降解嗎,是否符合最新國標?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此前很多推文中,都有提到澱粉基塑料,例如:① 可降解塑料市場發展迅猛:十年近千億!未來可期② 一隻購物袋0.5~1.7元,可降解塑膠袋廠家詢價太火爆了!上面兩篇文章都有提到澱粉基塑料,並且說明澱粉基塑料降解殘留和不能完全分子化降解的問題。那麼澱粉基塑料到底是什麼呢?
  • 可降解塑料行業深度報告:三大催化因素,政府行動是重點
    可降解塑料分為三類,生物降解塑料為主流兩種降解機制催生三類可降解塑料與傳統塑料被廢棄後需要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完全降解不同,可降解塑料力求在 自然條件下於較短的時間內自動分解成對自然條件無害的小分子,如二氧化碳 和水,從而達到解決「白色汙染」,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 新型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及其應用
    但同時,由於大量的廢棄塑料製品難於分解,構成了日益嚴重的「白色汙染」,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人類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處理高分子材料廢棄物這一熱點課題在全球得到普遍關注。所以,製備環境友好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來代替傳統塑料,研究和開發可降解塑料成為治理汙染的有效實施方法,可降解塑料也由此成為國內外的熱門研究方向。
  • 蟲子以塑料為食震驚學者 網友:白色汙染難題就解決了?
    近日,科學家發現蟲子以塑料為食引起人們廣泛關注。一直以為人們都認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難以降解,甚至有人預言如果不加節制,整個世界都會被這些塑料給覆蓋。如今,學界發現蟲子以塑料為食,為白色汙染治理打開更廣闊的思路。有網友感慨難道棘手的白色汙染難題就這樣輕鬆解決了?也有網友質疑,這樣未免也太輕鬆了吧,塑料也分種類的吧。
  • 塑料可以分解了,「白色汙染」問題有望徹底解決!
    據科技日報,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研究人員表示,這種仿生薄膜材料集成了優異的光學、力學和熱學性能,並且在自然條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克服了廢棄塑料難以降解的問題。
  • 白腐真菌降解木質素的特性 白腐菌製漿造紙行業未來之星
    白腐菌是屬於擔子菌亞門的真菌,因腐朽木材呈白色而得名,是能夠降解木材主要成分(纖維素、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的微生物之一。木材在白腐過程中大部分纖維仍保持完整,且纖維素結晶度變化不大。由此設想利用對降解木質素選擇性好的白腐菌進行生物製漿,能開闢製漿方法的新途徑。
  • 化工行業:禁塑政策加碼 可降解塑料迎500億元市場空間
    投資要點  白色汙染嚴峻,可降解塑料是破局關鍵:隨著塑料的大規模使用和不規範的塑料回收體系,白色汙染成為全球公認的環境問題。可降解塑料通過光、生物等途徑轉化為CO2和水完成碳循環,是解決白色汙染的理想替代品。
  • 破解白色汙染難題 金暉兆隆生物降解塑料大有可為
    塑料無法降解,會形成白色汙染,能不能將塑料做成可降解的產品?11月19日,第十五屆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採訪團來到全國百強縣市孝義市的一家生產生物降解塑料的企業——金暉兆隆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暉兆隆」)。
  •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
    背靠大海合成生物塑料 阻斷「白色汙染」不是夢本報記者 趙漢斌在過去的50年裡,全球留下了70億噸塑料垃圾,被稱為「白色汙染」。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最為明顯。據《科學》雜誌報導,每年有800萬噸的塑料被衝入大海。
  • 聚乙烯廢塑料溫和可控降解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新聞—科學網
  • 二氧化碳基新型生物降解塑料量產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8年11月08日 收藏   30萬噸級裝置啟動建設  中化新網訊 昨日從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傳來消息,該所王獻紅研究員團隊歷時20年時間實現了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工業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