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人們已經在享受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例如全球性的網絡社交平臺、直播平臺等等,而人們的出行通常離不開衛星導航系統。科技雖然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顯著差異,但科學研究發現有些動物也能利用自然力量進行定位導航,例如蝙蝠。
最新研究發現,蝙蝠通過建立「認知地圖」進行長距離飛行
一直以來人類對蝙蝠的了解都處於「聽聲辨位」,即蝙蝠通過發出高頻率的超聲波來對附近的環境情況進行探測。近日一篇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的研究論文指出蝙蝠擁有另一項大多數人所不知的能力,它們能通過建立虛擬的「認知地圖」來進行定位導航。
有趣的是,有兩支團隊都發表了存在相同結論的論文,他們分別是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和希伯來大學的研究團隊。
蝙蝠這一能力是如何被發現的?
在得到該研究發現之前,以色列兩所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已經發現,蝙蝠不但可以通過發出超聲波進行定位,還存在另一種特殊的定位導航能力,因為不少蝙蝠都具備遠距離飛行覓食的能力,於是他們決定對此進行深入調查。兩支團隊選擇了不同場景作為研究背景,特拉維夫大學選擇特拉維夫城區裡棲息的果蝠作為研究對象。
為了追蹤果蝠從年幼到成熟不同時期在城區中的覓食活動情況,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套定位系統進行研究。經過幾年時間的研究,他們發現年幼果蝠的飛行路線十分多樣,對此該研究團隊的解釋是年幼果蝠在探索所有飛行路線。但隨著它們的發育趨於成熟,路線開始穩定下來了。
經驗的累積使得蝙蝠也會「抄近路」
不但如此,研究人員還發現面對同一地點的食物,成熟果蝠的飛行路線更短一些,可見前期經驗的累積使得蝙蝠也學會了「抄近路」。研究人員將成年果蝠的飛行路線與手機地圖推薦的路線進行對比,發現兩者幾乎一模一樣。而且果蝠的路線穿越了城區裡多個知名建築物,這似乎說明了蝙蝠善於利用特殊的地理空間來進行方位識別。
另一支來自希伯來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的共同研究團隊將研究場景搬到了以色列一處谷地,以當地的野生果蝠作為研究目標。該研究團隊在4年裡收集到了172隻果蝠的飛行數據,並利用這些飛行數據進行分析,得到的結果也傾向於「蝙蝠擁有建立起認知地圖的能力」這一結論。
蝙蝠身上或許還有很多未知的秘密
至於蝙蝠是如何建立起虛擬的「認知地圖」,更多細節的問題仍然有待科學家們的深入研究。從以往對蝙蝠的研究情況來看,這種哺乳動物身上存在著許多不可思議的地方,這次的研究算是人類對蝙蝠的新認知。筆者認為蝙蝠身上可能還存在著許多未知的秘密,對蝙蝠的深入研究可能會向公眾揭開這些秘密。
參考資料:
環球網 7月11日 《以色列研究發現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