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巨頭寄予厚望 MicroLED靠什麼成為顯示屏的未來

2020-12-06 電子產品世界

就在不久之前,之前一直只存在於展示櫃和PPT中的MicroLED顯示屏,終於進入了正式量產階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0/419101.htm

MicroLED這項技術在出現之初,就被認為是史上第一種沒有尺寸限制的顯示技術,並成為公認的顯示屏未來發展方向,因而受到整個顯示屏產業鏈廠商的大力追捧。

MicroLED技術的基礎特性非常出色:這種現實技術擁有寬色域、高亮度、低功耗、高穩定、長壽命、寬視角、高動態範圍、高對比度,高刷新率、透明性,支持無縫連接和集成內部傳感器等特點

雖然這些特性能分別在LCD,OLED和QD面板上得以實現,但MicroLED技術卻能一次性實現這些技術特性,幾乎不存在明顯的短板,也是目前在技術條件下表現最全面的顯示面板技術

追求破局 各方都在推動著MicroLED發展

由於競爭成本和下遊產業鏈等方面的優勢,現在全球範圍內主要的LCD(液晶面板)產能都集中在中國大陸。

在京東方為首的國內企業努力下,我們在LCD市場的份額已經在去年(2019年)突破了50%,拿下來全球LCD市場的半壁江山

作為對比,傳統LCD大廠們的市場份額正在快速縮小:三星顯示(SDC)在早前已宣布將關閉自家的LCD產線,並將精力集中於發展的QD LCD(量子點)和OLED技術上。

而不久之後,另一家韓國巨頭LG顯示(LGD)也緊隨其後,關閉了在韓國國內的LCD產線。

除了這兩家韓系大廠,日系LCD代表的松下和JDI也將逐步退出該業務,友達和群創等臺灣省企也在不斷地降低在LCD產線上的投入。

而在OLED領域,三星和LG為首的韓系廠商牢牢控制著整個產業鏈,它們從有效產能、上遊材料和設備、到下遊應用和供應鏈上,都擁有非常大的優勢。

在產業上遊,三星和LG都擁有自己的材料和設備生產能力,並且擁有強大的技術基礎。而在下遊應用市場,三星和LG分別主導著中小尺寸和大尺寸OLED面板。

三星在中小尺寸面板上的優勢巨大,它們的OLED面板可以直接用在自家的產品上,光三星智慧型手機在全球市場份額就足夠讓他們吃香喝辣。

而在大尺寸OLED面板上,LG也會直接將面板應用在大尺寸顯示設備(包括但不至於電視)上,它們的產品除了擁有巨大內部需求,還牢牢佔據著整個行業的高端市場

擁有廣闊的下遊應用市場和其他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全產業鏈優勢,也讓他們的OLED面板獲得更豐富的應用經驗和技術支持,自然比京東方和JDI這些暫時只能提供面板的廠家更具競爭力。

而上遊顯示面板的核心材料供應和設備製造上,日本和德國的企業仍具有擁有非常強大的能力,而這些優勢不僅可以應用於LCD和OLED上,也可以應用在其他新型顯示顯示技術上。

除了有傳統的顯示面板製造商在推進,蘋果等下遊廠商也參與到該技術的研發和製造當中,跟進MicroLED技術的參與者的數量和領域在不斷增加。

雖然MicroLED目前還不是他們的主要發力點,但他們還是會加大在這一領域的投入,以保證它們在MicroLED真正起飛的時候可以迎頭趕上,而避免被上遊廠商卡脖子。

在LCD和OLED市場都已經被被瓜分得所剩不多的前提下,參與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研製,可以為各方帶來全新的競爭機會,也可以打破當前的區域集群和優勢,形成新的產業結構。

因此,擁有追求破局的機會,是MicroLED技術自誕生之初被各方大力推動的首要原因

轉移發展重點 百家爭鳴

根據公開的資料,MicroLED行業目前已經獲得了超過50億美元的巨額累計投資,專利申請、供應商帶來的原型產品和顯示器供應商的技術公開在近兩年以來也越來越多。

根據已經公開的消息,三星、LG、索尼、TCL、康佳、夏普、京東方、華星光電、三安光電、天馬、友達、Glo、京瓷、錼創(PlayNitride)、錸寶(RiTdisplay)、青鳥(JBD)、VueReal(加拿大初創公司)、Plessey(英國公司,VR和MR屏幕供應商)等公司都有推出了基於該技術的相關產品。

這種百家爭鳴的狀況顯然比目前基本固化的LCD和OLED市場更加有活力。

不過可以用於大規模規模量產的技術,跟實驗室中的產品原型有很大不同。雖然MicroLED技術目前已經在各種實驗條件中達到了相應的技術指標和特性,不過離進入實際商用階段還有不少的距離。

在廠商們公開的信息中,目前只有來自臺灣省的錼創號稱能達到100%的良率,不過目前仍沒推出相應的具體量產面板產品。

該技術目前的主要的挑戰還集中在提升製作工藝和降低生產成本上。

例如,傳統的LED可以輕鬆達到約70%的外部量子效率(EQE),而小於10 ?m的microLED可能難以達到20%。紅色LED具有低EQE和易碎特性,尤其具有挑戰性。

因為MicroLED單元過於微小,直接導致了最終的成本面板上每個單元的表面積大幅增加,這也大幅提高了製造的複雜性和帶來更多潛在問題,在進行量產時要保持高效率的同時,要縮小晶片尺寸並提高晶片設計和製造工藝。

而製作最終的MicroLED顯示產品(手機屏幕、電視、顯示器等)還涉及到更多的技術和工藝,包括外延、光刻、晶片製造、去除基板、檢查,傳質、鍵合和互連、測試、維修、底板和驅動IC等。

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也讓這項技術變得更加成熟,但也在製造階段發現了更多工藝上的挑戰。

幾年前晶片行業的主要發展目標是提升製程工藝,縮小晶片面積,提高能耗比等方面。而最近幾年則越來越多地放在AI、輔助晶片、專項晶片等更加全面的方向,主張從具體應用和全局的角度來提升晶片的處理能力,而不再是盲目地提升運算性能。

因此,MicroLED行業裡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地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諸如整體優化、圖像改善、應用場景匹配和大批量生產設備等技術上,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這種技術可以帶來的性能極限。

這些實用化的趨勢也讓這項技術的實用價值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推動了它的商用化進程。

MicroLED顯示器的應用潛力

對MicroLED顯示器的需求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是作為一種表現更出色的現實技術來替換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另一個就是憑藉這種新技術開拓一些新的顯示屏應用場景。

對於第一種場景來看,MicroLED在增強現實/混合現實(AR / MR)、虛擬實境(VR)、超大型視頻顯示器(100寸以上)、電視和顯示器、汽車顯示器、手機、智能手錶和可穿戴設備、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上都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當前的顯示器市場上,雖然OLED和量子點等新技術層出不同,但是LCD面板仍在整個市場上佔據著絕對的領導地位,不過由於技術限制,LCD屏幕的尺寸基本都在65寸以下,要進一步擴大尺寸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

而OLED目前主要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開始加速普及,市場份額也越來越大,但目前主要還是用在高端產品中,量子點技術的情況跟OLED類似,目前主要用在高端顯示產品上,而LED則主要用在大型顯示屏中。

為了和這些「傳統」的技術進行競爭,MicroLED應該確定其獨特的市場價值來突出自己的優勢,並且更好地發揮這些技術的特性。

MicroLED可以像LED一樣隨意定製大小,目前三星在今年的CES上推出了一款高達583寸的產品The Wall,不過這款產品l算不上嚴格意義的MicroLED電視。

按標準定義,MicroLED面板上的LED發光單元尺寸應小於50微米,MiniLED電視的LED發光單元應小於100微米,而三星的The Wall系列電視尺寸最小的也在80微米,這也是受限於當前製造工藝和成本的妥協產品。

加上這些大尺寸產品誇張的成本和售價,距離進入普通消費者市場還有不少距離,可見MicroLED產品在初期最大優勢或許並不能完全發揮,為了提高成本競爭力,初期的MicroLED應該會首先應用在智能手錶等小型屏幕上。

而要創建新的顯示市場,MicroLED則需要提供一些其他替代產品無法啟用的功能,包括一些具有定製形狀的顯示器和需要集成各種傳感器的顯示器。

MicroLED作為一種新興的顯示技術,憑藉全能的顯示表現和高度集成目前主流顯示器的優勢而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不過MicroLED目前還受到不少瓶頸技術的限制,特別是在製作工藝上,即使業界能夠在有所突破,實現真正的大規模量產和商用還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相關焦點

  • 追求破局,MicroLED靠什麼成為顯示屏的未來?
    就在不久之前,之前一直只存在於展示櫃和PPT中的MicroLED顯示屏,終於進入了正式量產階段。MicroLED這項技術在出現之初,就被認為是史上第一種沒有尺寸限制的顯示技術,並成為公認的顯示屏未來發展方向,因而受到整個顯示屏產業鏈廠商的大力追捧。
  • Mini LED有機會 未來大尺寸顯示屏不僅OLED
    1未來大尺寸顯示屏不僅OLED    雖然目前OLED技術在大尺寸顯示屏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但它並非沒有競爭對手。    根據TrendForce光電研究最新「新型顯示技術成本」報告顯示,作為到Micro LED量產前的過渡產品,Mini LED被廠商寄予厚望,主要是由於其作為LCD背光的架構與現行LCD顯示器
  • 胎盤幹細胞為何被寄予厚望?「4G」技術引領行業發展
    胎盤幹細胞為何被寄予厚望?研究發現,胎盤幹細胞用來移植修復受損或病變器官不僅免疫原性弱,同時對機體免疫還有一個負調控作用,這就給胎盤幹細胞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也被大家寄予了無限厚望。胎盤是母體與胎兒間物質交換的器官,也是重要的造血和免疫組織。從胎盤中提取的幹細胞屬於新生兒幹細胞,具有數量多、應用廣、免疫原性低的特點。隨著胎盤幹細胞的臨床潛力不斷被證實,胎盤幹細胞存儲的巨大價值也漸漸為人所知。
  • 贈臺大熊貓「團圓」曾帶動數億商機,新生的熊貓寶寶又被寄予厚望
    如今熊貓寶寶剛出生,便被寄予了厚望。臺灣各行各業紛紛搶佔「熊貓商機」。臺灣著名的誠品書店當時推出了介紹「團圓」的DVD、各大百貨先後推出大熊貓玩偶系列,相關的紀念銀章、金幣也相繼亮相。為搶攻熊貓商機,臺灣還推出「團圓」郵票,引發集郵迷搶蓋紀念郵戳,有人一口氣花了四五千新臺幣收藏郵票。
  •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齊格菲」防線,為何4個月就被盟軍攻破?
    文/滅霸他爸提到防線,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戰初期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這條被法國人寄予厚望的防線,在戰爭爆發後,並未發揮出阻擋敵人的作用,從而成為戰爭史上的笑柄。實際上以規模而論,「馬奇諾」防線只能屈居第二,二戰期間還有一條比它更長、更堅固,規模更加龐大的防線。
  • LED節能照明:還沒成熟就被寄予厚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10815.htm  從沒有哪個照明設備像LED這樣還沒有成熟就被寄予厚望,但是緩慢的發展,也使的LED產品過於概念化,缺乏客戶基礎。即便現在政府正在以LED路燈 為突破口試圖扶持LED的成長,可LED無論是民用還是商用的客戶群依舊沒有形成。這時有個危險的信號:廠商已經把壓縮成本作為第一要務!
  • 五菱對於銀標品牌的第一款銀標車型可以說是寄予厚望
    奧迪能在國內一眾豪華品牌中脫穎而出,除了本身的產品力之外,更多的是靠它對國人審美的精準把控,比如說曾經作為「官車」的奧迪A6L,便擁有良好的商務範;再比如說剛剛中期改款的奧迪A4L,該車在老款車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RS車型的細節元素,前格柵內部的蜂窩裝飾、誇張的下包圍等等,第一眼就能讓年輕人獲得比新3系、C級更濃鬱的犀利感。
  • Nanobase之拉曼成像 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
    未來拉曼光譜儀的技術發展趨勢?  昊量光電:拉曼光譜經歷了單束雷射激發、通過移動位移平臺掃描、通過振鏡直接控制光束掃描、甚至還有將雷射擴束整形成大面積勻化光斑直接進行拉曼成像的技術,這些技術的進步會使得拉曼mapping的速度和精度越來越高。
  • 螺旋等離子發動機問世,被寄予厚望!
    最近,來自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軌道太空垃圾清除領域又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其與澳大利亞合作完成的螺旋式等離子推進器(發動機)被寄予厚望
  •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推出智能音箱 意在卡位智能家居入口
    智能音箱市場成為了網際網路巨頭最為關注的領域之一,也讓人對預熱多年的AI與機器智能充滿了期待。這標誌著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已經進入群雄逐鹿的格局中,小米小愛、阿里天貓精靈以及京東的叮咚音箱各自依靠特定渠道,主推廉價版的音箱產品,沒有視頻屏幕。亞馬遜Echo首先開發了配備屏幕的音箱,國內售價較高,而且它的語音交互不支持中文,在中國很難使用。
  • Micro LED的爆發,少不了巨頭企業的齊齊「轟炸」
    自2015年概念誕生起,直到去年為止,由於以巨量轉移技術為代表等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Micro LED更多時候是以概念的形式遊走在LED顯示屏行業中間。而Micro LED又被譽為未來顯示之一,社會各界也十分看好Micro LED,因此在今年Micro LED技術加速落地的情況下,傳統顯示的巨頭企業也在今年紛紛開始布局相關生產線,以雷霆之勢「轟炸」Micro LED行業,由此加快促進Micro LED顯示技術的應用落地。
  • OLED技術並非未來唯一選擇,LG推全透明LED顯示屏
    【天極網DIY硬體頻道】近日,LG展示了具有獨特安裝和設計功能的新型LED顯示屏,LG透明彩色LED薄膜顯示屏,據悉,該全透明LED顯示屏可以將任何窗戶或玻璃表面變成數字畫布。  該顯示屏能提供超過1000尼特的亮度。高亮度意味著耗電量高。每個2*2面板消耗約150W的電量。
  • OLED柔性顯示屏的未來猜想
    OLED柔性顯示屏的三星智慧型手機最早可能於明年上半年面市。此消息也引發了人們對於未來顯示技術的興趣和猜想。"透明"、"柔性"、"OLED"已成為近年來顯示領域的熱點詞。那麼,OLED是一項什麼樣的技術,它與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屏)之間是怎樣的關係,未來顯示技術的格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 臺灣各界人士縱論花蓮未來
    原標題:臺灣各界人士縱論花蓮未來  新華網臺北12月11日電(記者吳濟海、李寒芳)由花蓮縣政府主辦的「2015臺灣東大門—花蓮經濟觀光高峰論壇」11日在花蓮縣舉行,臺灣各界人士近百人圍繞花蓮觀光產業及經濟永續發展主題展開深入討論。
  • 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固態雷射雷達,為什麼2018沒有火?
    Hesai PandarGT 3.0實測點雲圖(五道口某高校)導語:固態雷射雷達一直被視為自動駕駛和ADAS行業的皇冠明珠,憑藉其低成本、高可靠性和高解析度的特點,一直被業界寄予了厚望。固態雷達真正優勢在哪裡?市面上的固態雷射雷達公司面臨的挑戰都有哪些?
  • 從年報讀中國移動歷史:2009年,中國移動本可以成為智慧型手機巨頭
    作為營收數千億的國企、央企,"穩健"是個褒義詞,但在當時"無快不破"的時代裡,"穩健"成為了貶義詞。不過,2009年,中國移動的發展遭遇了眾所周知的非可抗力因素,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羸弱的3G,暗度陳倉的中國移動2009年1月7日,在國外已經商用3G很多年以後,工信部終於在這一天正式向三家移動通訊運營商發放3G牌照,中國終於進入3G時代。
  • 這車被東風本田寄予厚望,但銷量不及雅閣零頭,網友:名字沒起好
    這車被東風本田寄予厚望,但銷量不及雅閣零頭,網友:名字沒起好,說起本田,腦海中浮現的是哪輛車?
  • 誰將是全球未來的顯示屏之王?
    由於技術的突破,原先認為很難推廣應用的OLED顯示屏實現了量產。OLED屏幕取代LCD成為未來最新的消費主流已成為趨勢。OLED具有比普通液晶屏色彩更豐富、視角更大、更節能、更輕薄能捲曲等優點。是新一代的顯示技術。當下消費者去購買一臺60寸的彩電,如果價格只有幾千元,那麼它肯定是LCD屏的電視。
  • 什麼是基因編輯技術?基因治療能否掀起未來醫療新革命!
    在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採用分子生物學手段治療遺傳疾病、腫瘤、心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等已然成為本世紀的一大熱點領域。而說起21世紀生命科學領域最為火爆的生物技術,那無疑就是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編輯技術是什麼?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基因組編輯或基因組工程,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或過程。
  • 疫情經濟交困 美各界冀望更多刺激政策
    當選總統拜登即將於2021年1月20日就任,各界人士期待美國經濟受到更多刺激政策的提振,但同時擔憂美國政治風暴對經濟前景帶來的不確定性。   疫情難以控制   歷經近一年努力,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日趨惡化。新年伊始,疫情態勢更為複雜嚴峻。   據報導,2021年首日,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突破2000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