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經濟交困 美各界冀望更多刺激政策

2021-01-14 21CN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周武英)進入2021年,美國經濟復甦繼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惡化的困擾,前景難估。當選總統拜登即將於2021年1月20日就任,各界人士期待美國經濟受到更多刺激政策的提振,但同時擔憂美國政治風暴對經濟前景帶來的不確定性。

  疫情難以控制

  歷經近一年努力,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日趨惡化。新年伊始,疫情態勢更為複雜嚴峻。

  據報導,2021年首日,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突破2000萬例。而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月10日統計數據,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超22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37萬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說,美國2020年達到首個200萬確診病例用了約90天,而2021年僅10天新增確診病例就超過200萬。「我們處境糟糕。」

  據美媒報導,剛剛過去的一周,是美國新冠肺炎疫情迄今為止經歷的最致命一周,超過2.2萬患者死亡。目前,加州是美國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過去2個月,當地新冠死亡人數上升了1125%。

  據統計,截至1月12日18:00,美國確診病例超過2314萬,累計死亡超過38萬。

  被各界人士廣泛寄予厚望的疫苗接種在美國也令人失望,難以對疫情控制起到有力的幫助。

  據報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前局長斯科特·戈特利布10日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採訪時表示,美國當前新冠疫苗的分發和接種流程存在問題,他呼籲美國公共衛生官員「按下重啟鍵」,採取新方法以便更快為美國人接種疫苗。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11日的數據,美國各州已經分發了近2550萬劑疫苗,目前有近900萬人接種了疫苗,接種比例僅為分發疫苗總數的35.3%,疫苗接種進展依舊緩慢。

  經濟風險難測

  在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和疫苗接種不理想的重壓下,美國經濟有再度陷入困境的危險。

  美國勞工部的最新數據顯示,12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報告意外爆冷,減少14萬人,2020年4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值,也遠遠低於經濟學家主流預測的增加5萬人。不過,失業數據主要來自於臨時性失業,從行業來看,集中在疫情受影響的休閒住宿類等,而永久性失業實際大幅減少34.8萬人,顯示美國經濟仍在復甦路上艱難前行。另外,大多數其他主要經濟部門在12月實際上比11月增加了更多的就業,這表明除了休閒和酒店,其他行業受到的危害相對較小。

  其他一系列指標也顯示美國經濟仍然非常疲軟。

  進入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美國消費下滑引發擔憂。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88.6,創去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預示著疫情加重使得消費目前仍很難成為美國經濟復甦的拉動力,美國經濟增長在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缺乏強勁動能,一季度美國經濟還有可能二次探底,再度出現萎縮。

  最新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了美國的汽車銷售。儘管2020年12月汽車銷售有所回升,但2020年全年美國輕型車(包括轎車和輕型卡車)總銷量同比下降14%,至1460萬輛,這是自2012年1449萬輛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結束了美國車市連續5年銷量突破1700萬輛的記錄。2020年美國新車銷量預計將降低至少15%,是1980年以來第四大年度跌幅。

  摩根史坦利美國首席經濟學家艾倫·岑特納認為,如果冬季出現比預期還要廣泛的封鎖措施,以及疫苗接種進程受到拖延的話,經濟復甦會更加漫長,將導致更長久的失業期與更多就業崗位的流失。

  政策效應待估

  1月20日是計劃中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正式就任的時間。從大選後的政治局勢變化來看,拜登新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仍是妥善解決美國內部因為疫情等一系列矛盾引發的問題,應儘快使經濟復甦。

  對美國經濟較為樂觀的人士把目光投向未來,寄希望於疫苗在美國的分發,以及拜登正式就任後可能兌現為經濟提供更多援助的承諾。

  以高盛為代表的華爾街投行曾預計,拜登將不得不與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打交道,因此其上臺後首個刺激法案可能在5000億美元至1萬億美元之間。不過在民主黨同時掌控白宮和國會的情況出現後,更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有可能使拜登的經濟刺激計劃規模遠超此前市場估計。

  每周600美元的救濟金是已於2020年7月到期的《關愛法案》的一部分,許多共和黨議員反對延長該法案,因為研究發現,三分之二的失業美國人獲得的失業金比他們從工作中獲得的要多。不過,市場分析師認為,民主黨控制參議院後,有望恢復每周600美元甚至更多的額外失業金發放。

  據報導,拜登稱正在制定一項數萬億美元的救助計劃,將把為美國個人提供的經濟刺激資金提高到2000美元,擴大失業保險,向城市和州政府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援助,迅速採取行動應對日益惡化的經濟狀況和肆虐的疫情。

  還有報導稱,拜登的經濟刺激計劃包括通過3萬億美元的稅收和基建設施方案。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拜登的經濟刺激計劃可能遠超市場預期,或許將有助於美國失業人員獲得支持並有利於更廣泛的經濟復甦。

  需要看到的是,拜登上臺後國會中對政策的黨派掣肘因素將會減少,不過國會山騷亂暴露出美國的分裂,美國政治風暴並未徹底消散,給美國抗擊疫情、經濟復甦等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另外,基於拜登的一貫主張,能源行業人士擔心其能源政策會對美國石油產業產生不利影響。目前,美國石油業正艱難應對全球石油供應過剩和能源價格大幅走弱的局面,而能源行業分析人士預計,美國頁巖油開採商或承受更大壓力。

  美國知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不久前還預測,新政府上臺後美聯儲仍將繼續採取超寬鬆貨幣政策並增加支出。他警告,美國政府承擔的債務及美聯儲史無前例的印鈔數量,是2021年最大的風險。(完)

相關焦點

  •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
    受全球經濟放緩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2019年中國對外、對美出口分別為0.5%和-12.5%,創2008年以來新低。內部,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換擋,人口老齡化加重,宏觀槓桿率較高,經濟下行壓力較大,2019年底經濟暫穩但基礎不牢,且財政貨幣政策空間小於2003年。7、與2003年相比,當前第三產業、消費佔比更高,而疫情對服務業消費影響較大。
  • 劉俏:疫情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邏輯與施力重點
    從1、2月份國內經濟社會運行數據可以看出,市場嚴重低估了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正因如此,美歐等國意識到社交疏離帶來的經濟活動停頓將對其實體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從而接連出臺了重量級的經濟刺激政策。全球產業鏈中斷、外需變化以及疫情第二次爆發的可能性或給中國經濟帶來第二次衝擊。1、2月份社會經濟運行數據反映出我國已經遭受了一次衝擊。
  • 全國人大代表王天宇:新冠疫情的宏觀經濟衝擊與政策展望
    隨著各項消費刺激和優惠政策的落地,全省的消費活力和消費潛力將逐漸恢復和釋放,發揮實現二、三季度乃至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錨定功能。二是河南省相對傳統的經濟結構有利於減緩疫情的衝擊影響。2019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比為8.5∶43.5∶48.0,「三二一」產業排序的經濟結構剛剛形成,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速十分接近。
  • 黃金和白銀飆升至多年高點,疫情發展以及政策刺激前景提振需求;①...
    黃金和白銀飆升至多年高點,疫情發展以及政策刺激前景提振需求;① 貴金屬在閃閃發光,由於對冠狀病毒疫情的持續擔憂,以及全球推出更多經濟刺激措施的前景,黃金和白銀都升至多年高點;紐約商品交易所8月交割的黃金期貨價格一度上漲1.4%,至每盎司1843.80美元,是最活躍合約2011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9月交割的白銀期貨價格一度上漲7.12%,至21.63
  • 朱民談疫情後的世界經濟和金融:長尾、「日本式衰退」和政策新邊界
    各國政府高財政赤字,進一步限制了政府加大財政政策的空間。貨幣政策同樣極為有限,歐洲債務危機後歐洲央行實施負利率政策刺激經濟復甦,目前歐元區隔夜存款利率僅為-0.5%,幾無貨幣政策空間。美國在2007年9月金融危機前聯邦基金利率高達5.25%,為應對危機,美聯儲連續降息至2008年12月的0~0.25%超低水平,累計下調超過5個百分點。
  • 鄂永健:2021全球經濟金融周期、格局與政策外溢
    目前主流的預測是全球經濟下滑4.4%,由此初步估算疫情直接導致全球經濟收縮8%左右。根據歷史經驗,疫情作為外部衝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應該具有短期性。2020年二、三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在經歷衝擊後,在三季度普遍有所恢復。同時,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再次實施了史無前例的刺激措施,目前看有一定成效,但是同時導致各國總體債務的加速上升,將加大本輪周期結束後可能面對的風險。
  • 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發展若干政策建議
    儘管疫情危機最嚴重的美國採取了無限供給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及大規模的財政救助政策,主要發達國家繼續保持量化寬鬆政策,發展中國家則繼續保持適度寬鬆貨幣政策,但疫情帶來的停工停產、貿易中斷與金融危機、生產過剩、戰爭帶來的蕭條不同,後者通過刺激政策、公共投資增加可以增加生產和供給,而前者運用這些政策無法增加生產和供給,過多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反而帶來資產價格膨脹、物價上漲,導致收入分配更加不均衡。
  • 美國新冠經濟刺激計劃可能過猶不及
    刺激計劃支持者說,辛勤工作的美國人應該得到更高的薪水。而這就忽略了刺激的意義:根據定義,大多數努力工作的美國人都有工資。事實上,美國11月份的工資總額僅比疫情前低0.4%。由於過去的經濟刺激措施,總收入實際上高出了2%。一旦新的刺激措施生效,這個數字將會上升13%。是的,經濟狀況的確很糟糕。總就業人數比2月份減少了980萬人。
  • 黃劍輝:經濟微刺激政策滯後效應明年顯現
    2013年我國經濟面對上半年較大的下行壓力,在政府「穩增長」政策的激勵下,從三季度開始,整體經濟實現企穩回升。  我國經濟從10%左右的高速向目前7.5%左右的中速轉換後,出現了許多矛盾和問題,包括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前兩年貨幣政策擴張後大量資金進入房地產和虛擬部門;政府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使政府債務風險增加;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財政收入減緩等。筆者認為,我國經濟將向「增速放緩,結構改善」的方向發展。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與川普相比,拜登力主科學防疫,包括強制各州執行「口罩令」,加大疫情檢測和追蹤,為居民提供清晰防疫指南等,這將有助於美國實現疫情緩和,為經濟復甦營造良好環境。而在2021年下半年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之後,社會將會重新開放,生產端將會加快修復,推動經濟明顯反彈。其次,刺激政策將為經濟助力。
  • 抗擊疫情的宏觀經濟政策要關注微觀層面的「獲得感」
    運用宏觀經濟政策抗擊疫情,一定要關注微觀層面的「獲得感」。就像過去兩年累計超過3.6萬億的減稅降費,還有不低於GDP增速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前者的意義在於為企業和個人減輕負擔,後者的作用是為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周轉。特殊時期的首要任務當然是治病救人、防範疫情擴展,而後是要幫助病患恢復生活、工作,再往後是要為疫情發生地乃至整個經濟受損的企業和個人提供支撐。
  • 曹遠徵:全球疫情持續影響經濟政策,城市化助力內循環
    一、全球抗疫的不確定性及其對中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影響《報告》的一個鮮明特點是用疫情這個線來貫穿今年和明年的宏觀經濟表現是以及宏觀經濟政策安排。這是一個區別於以往年度為主的短期宏觀經濟的分析框架,因為符合實際,所以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其核心邏輯是疫情。
  • 疫情過後,世界經濟還能回到過去嗎?
    (經濟觀察)疫情過後,世界經濟還能回到過去嗎?中新社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 趙建華)疫情改變了世界,經濟衰退、金融市場波動,一些國家被迫選擇飲鴆止渴式的自救。傳統的貨幣、財政政策受到衝擊,推行多年的全球化受挫。
  • 新的經濟刺激法案長期難產 研究報告:800萬美國人因疫情墜入貧困
    現在,美國國會依然處在僵局當中,新的新冠病毒疫情經濟刺激法案長期難產,但是最新研究已經發現,由於疫情的影響,以及之前援助計劃的消失,已經有數百萬美國人淪為了貧困人口。
  • 朱民:疫情後的世界經濟金融
    各國政府的高財政赤字,進一步限制了政府加大財政政策的空間。貨幣政策同樣極為有限,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後,歐洲中央銀行實施負利率政策刺激經濟復甦,目前歐元區隔夜存款利率僅為-0.5%,幾無調整空間。美國在2007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前聯邦基金利率高達5.25%,為應對危機,美聯儲連續降息至2008年12月的0%至0.25%超低水平,累計下調超過5個百分點。
  • 疫情衝擊和大國博弈下,2021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
    高瑞東/文 2020年伊始,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衝擊,主要經濟體迅速推出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以及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得益於成功的疫情防控以及及時精準的逆周期調節政策,中國經濟在前10個月不斷抬升,主要指標增速全面轉正的良好勢頭。
  •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金磚國家經濟」尋求疫情控制與經濟...
    然而,從全球範圍來看,四國疫情均較為嚴重,且日均新增病例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不排除未來政府重新收緊封城措施的可能,各國仍需處理好疫情控制與經濟恢復之間的平衡。政策方面,在疫情暴發初期財政政策相繼出臺的基礎上,各國財政空間已然有限,且多為社會保障和救助政策,對經濟刺激力度不夠,短期內不得不更多依賴貨幣政策,雖然利率大都已降至歷史低位,但在疫情重壓之下,各國仍有進一步寬鬆的壓力。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正文1.2萬字,閱讀時間約20分鐘,感謝您的轉發和收藏)【核心觀點】1、全球經濟復甦的前景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政策的變化依然趕不上形勢的變化。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任何領域的鬥爭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一則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選邊站」,地緣政治的衝突勢必會衝擊本就陷入僵局的國際貿易,對於全球市場會帶來更多的恐慌。量化寬鬆的政策、財政赤字攀升和「降息」的風潮將對目前的債務型經濟造成明顯的承壓,後新冠時代的政策退出將異常艱難,各國採取的一些量化寬鬆政策和財政赤字等短期內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果在減弱,而遺留的副作用則更加明顯。
  • 馬光遠:應對新冠疫情衝擊中國經濟的十大政策建議
    高層要在更高層面上一方面從容面對疫情本身,另一方面,快速評估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短期和長期的影響,出臺相應政策熨平恐慌。過去的經驗表明,諸如非典等公共衛生事件最終會得到控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是短期的。基於此,我們認為,在眾志成城抗議新冠疫情的同時,高度重視疫情對中國經濟短期、中期、長期的影響,未雨綢繆,重拳出擊,以強有力的政策組合拳應對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和中長期影響,以特殊之策挽救中國經濟,避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勢頭因為疫情而出現「大拐點」實屬極為必要。
  • 美國百人會慶祝成立30周年 各界共商美中關係新願景
    與會的美中各界人士圍繞 「美國和中國:新願景」這一年會主題,深入探討了中美關係及雙方在各領域合作的前景。當地時間4月5日晚,百人會2019年年會暨成立30周年慶典在紐約曼哈頓拉開帷幕。眾多在美國華人社會擁有重要影響力的百人會會員,以及來自美中政商學界、藝術界和科技界的知名人士等數百位嘉賓出席了慶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