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布羅意

2021-02-13 諾貝爾智庫

物質波研究

1923年9月至10月間,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連續在《法國科學院通報》上發表了三篇有關波和量子的論文。第一篇題目是「輻射——波與量子」,提出實物粒子也有波粒二象性,認為與運動粒子相應的還有一正弦波,兩者總保持相同的位相。後來他把這種假想的非物質波稱為相波。他考慮一個靜質量為m0的運動粒子的相對論效應,把相應的內在能量m0c2視為一種頻率為v0的簡單周期性現象。他把相波概念應用到以閉合軌道繞核運動的電子,推出了玻爾量子化條件。在第三篇題為「量子氣體運動理論以及費馬原理』的論文中,他進一步提出:「只有滿足位相波諧振,才是穩定的軌道。」在第二年的博士論文中,他更明確地寫下了:「諧振條件是l=nλ,即電子軌道的周長是位相波波長的整數倍。」

在第二篇題為「光學——光量子、衍射和幹涉」的論文中,德布羅意提出如下設想:「在一定情形中,任一運動質點能夠被衍射。穿過一個相當小的開孔的電子群會表現出衍射現象。正是在這一方面,有可能尋得我們觀點的實驗驗證。」

德布羅意在這裡並沒有明確提出物質波這一概念,他只是用位相波或相波的概念,認為可以假想有一種非物質波。可是究竟是一種什麼波呢?在他的博士論文結尾處,他特別聲明:「我特意將相波和周期現象說得比較含糊,就象光量子的定義一樣,可以說只是一種解釋,因此最好將這一理論看成是物理內容尚未說清楚的一種表達方式,而不能看成是最後定論的學說。」物質波是在薛丁格方程建立以後,詮釋波函數的物理意義時才由薛丁格提出的。再有,德布羅意並沒有明確提出波長λ和動量p之間的關係式:λ=h/p(h即普朗克常數),只是後來人們發覺這一關係在他的論文中已經隱含了,就把這一關係稱為德布羅意公式。

德布羅意的博士論文得到了答辯委員會的高度評價,認為很有獨創精神,但是人們總認為他的想法過於玄妙,沒有認真地加以對待。例如:在答辯會上,有人提問有沒有辦法驗證這一新的觀念。德布羅意答道:「通過電子在晶體上的衍射實驗,應當有可能觀察到這種假定的波動的效應。」在他兄長的實驗室中有一位實驗物理學家道威利爾(Dauvillier)曾試圖用陰極射線管做這樣的實驗,試了一試,沒有成功,就放棄了。後來分析,可能是電子的速度不夠大,當作靶子的雲母晶體吸收了空中游離的電荷,如果實驗者認真做下去,肯定會做出結果來的。

德布羅意的論文發表後,當時並沒有多大反應。後來引起人們注意是由於愛因斯坦的支持。朗之萬曾將德布羅意的論文寄了一份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看到後非常高興。他沒有想到,自己創立的有關光的波粒二象性觀念,在德布羅意手裡發展成如此豐富的內容,竟擴展到了運動粒子。當時愛因斯坦正在撰寫有關量子統計的論文,於是就在其中加了一段介紹德布羅意工作的內容。他寫道:「一個物質粒子或物質粒子系可以怎樣用一個波場相對應,德布羅意先生已在一篇很值得注意的論文中指出了。」這樣一來,德布羅意的工作立即獲得大家的注意。

當1926年薛丁格發表他的波動力學論文時,曾明確表示:「這些考慮的靈感,主要歸因於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先生的獨創性的論文。」1927年,美國的戴維森和革末及英國的G.P.湯姆孫通過電子衍射實驗各自證實了電子確實具有波動性。至此,德布羅意的理論作為大膽假設而成功的例子獲得了普遍的讚賞,從而使他獲得了192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相關焦點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近五年得主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 Didier Queloz,以表彰在宇宙認知的顛覆性貢獻。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Genzel和Ghez發現,在銀河系中心,一個看不見的、極其重的物體控制著恆星的軌道,目前唯一的解釋就是有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虎嗅網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諾貝爾物理學獎近五年得主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 Didier Queloz,以表彰在宇宙認知的顛覆性貢獻。
  • 傳說中的宇宙最水諾獎得主:本科歷史學,卻憑藉「一紙」博士論文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出道即巔峰!
    那今天,超模君就講講這位「宇宙最水諾獎得主」吧!不料,愛因斯坦卻對德布羅意的論文大加讚嘆,說它「揭開了大幕的一角」,後來,德布羅意簡直是走了狗屎運,因此論文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德布羅意的博士論文也讓他獲得1929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同年,他也獲得了法國科學院享利·龐加萊獎章,受聘為彭加勒學院理論物理教授,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直至退休。
  • 霍尼韋爾將首次直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演講
    北京2016年11月7日電 /美通社/ -- 霍尼韋爾(紐交所代碼:HON)將於2016年11月9日上午9點30分至12點直播世界著名物理學家、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教授 (George Smoot) 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相關活動,包括主題報告「宇宙大爆炸的奧秘 -- 宇宙及其歷史測繪」,及媒體見面會
  • 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屆得主一覽:最年輕獲獎者僅25歲
    (原標題: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歷屆得主一覽) 中新網10
  • 第四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誕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6日18時許正式揭曉,一半由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理由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 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格·玻爾逝世
  • 日媒: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13日報導,12日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他是全球第一個捕獲到超新星爆炸產生的中微子的科學家。據報導,2002年,他因為開拓了中微子天文學這一全新天文學領域,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雷蒙德·戴維斯等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來源:參考消息網
  • 日媒: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13日報導,12日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他是全球第一個捕獲到超新星爆炸產生的中微子的科學家。據報導,2002年,他因為開拓了中微子天文學這一全新天文學領域,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雷蒙德·戴維斯等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河北設學術工作站
    記者 煙成群 攝長城網6月9日訊(記者煙成群)6月9日上午,博海生物·諾貝爾獎學術工作站在石家莊設立,200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宇宙胚胎學之父」喬治·斯穆特教授為學術工作站揭牌。該工作站將有力促進石家莊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對提升省會科技創新能力、增強輻射帶動功能、推動經濟加速發展。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在港逝世
    新華社香港9月23日電(記者丁梓懿 張雅詩)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3日對高錕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她表示,高錕出類拔萃,是香港人的驕傲。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他們!因為這個重大發現……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他們!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五年得主】2018年,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明年可能會發現黑洞-中子星並和
    12月19日,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Rainer Weiss先生和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教授Kip S. Thorne在北京參加未來論壇、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聯合主辦的第36期理解未來講座。Thorne教授樂觀表示,明年LIGO可能會發現黑洞-中子星並和。
  • 德布羅意:我靠一篇畢業論文就拿到了諾貝爾獎
    總人數不過29人,就有17人是諾貝爾獎得主,可見這次會議的含金量有多高了。而在17位諾獎得主中,德布羅意是唯一一個靠畢業論文就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傳奇人物。甚至有傳言說,他的論文只有一頁紙,靠一頁紙就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得讓多少科學家汗顏啊。後來證明這是謠言,德布羅意的畢業論文的英譯版本共有72頁,德譯版本有120頁。
  • 日媒: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終年94歲
    日本放送協會(NHK)剛剛消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物理學家小柴昌俊去世,終年94歲。據新華社介紹,因在「探索宇宙中微子」方面的貢獻,小柴昌俊與美國科學家雷蒙德·戴維斯和裡卡爾多·賈科尼共享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熱納逝世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熱納逝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3日 10:0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巴黎5月22日電(記者鄭?
  • 日媒: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新聞頻道-和訊網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13日報導,12日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他是全球第一個捕獲到超新星爆炸產生的中微子的科學家。據報導,2002年,他因為開拓了中微子天文學這一全新天文學領域,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雷蒙德·戴維斯等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責任編輯: HN666)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逝世 被譽為「光纖之父」
    新華社電(記者  丁梓懿  張雅詩)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3日對高錕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她表示,高錕出類拔萃,是香港人的驕傲。他是開發和應用光纖技術的先驅,為現代通訊科技帶來革命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