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物聯網、高科技……中國醫療距離「全面技術」時代還有多遠?

2021-01-20 生物谷

在生活需求已得到基本滿足的今天,人們對於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技術在醫療領域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未來五年,中國醫療領域或將正式步入「全面技術」時代。筆者在此試圖梳理一下各類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大致運用,供大家借鑑研究,歡迎批評指正。


一、網絡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運用


網際網路技術


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醫院的費用支付管理和藥品服務形式,在預約診療、網絡支付、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等業務流程優化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國內大部分二級以上醫院都開展了基於微信系統的預約診療服務,部分醫院還開通了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服務。


國內網際網路醫療主要包括面向醫生的B2B模式和直接面向用戶的B2C模式。目前,移動

app

終端主要有以下五大類:


疾病管理、醫患溝通及支付平臺;


在線諮詢;


藥物管理;


通過醫學文獻向醫生介紹新產品;


渠道引流綜合發展。


網際網路醫院:2015年12月,全國首個網際網路醫院——烏鎮網際網路醫院(桐鄉)有限公司成立。之後,好大夫的銀川智慧網際網路醫院、微醫的寧夏網際網路醫院等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網際網路醫院主要提供如下服務:


線上問診;


開電子處方;


藥品的審核配送。


網際網路藥店:京東、淘寶均有入駐藥店,支持線上購藥;而京東到家,快方送藥這些

app

也都提供1小時送藥到家服務,更為便捷。


最近,網際網路技術中的在線直播技術在醫療領域運用也很火,主要用於:


遠程探視;


手術示教;


遠程醫療會診;


遠程醫護等。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本質就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目前物聯網技術在醫療行業中有多方面的用途:


人員管理智能化。


實現對患者的監護跟蹤安全系統,病人流動管理、出入控制與安全;嬰兒安全管理系統、醫護人員管理系統。


醫療過程智能化。


依靠物聯網技術通信和應用平臺,實現包括實時付費、網上

診斷

、網上病理切片分析、設備的互通等,以及掛號、診療、查驗、住院、手術、護理、出院、結算等智能服務。


供應鏈管理智能化。


藥品、耗材、器械設備等醫療相關產品在供應、分揀、配送等環節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依靠物聯網技術,實現對醫院資產、血液、醫院消毒物品等的管理。


醫療廢棄物管理智能化。


可追溯化是用戶可以通過界面採集數據、提煉數據、獲得管理功能,並進行分析、統計、報表,以做出管理決策。



實行家庭安全監護,實時得到病人的全面醫療信息。而遠程醫療和自助醫療,信息及時採集和高度共享,可緩解資源短缺、資源分配不均的窘境,降低公眾醫療成本。


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在醫聯體、醫療去中心化、電子健康檔案、

醫療器械

追溯管理、可穿戴設備、醫院信息集成平臺、保障數據安全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


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結構可應用於醫療數據共享;不可篡改的時間特性可解決數據和設備及信息防偽問題;高冗餘度及多私鑰的複雜保管權限可解決目前醫療信息化技術的安全認證缺陷;靈活的可編程特性可幫助醫院建立拓展應用等,使區塊鏈的自身技術更加適用於醫療場景。


二、高科技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運用


高科技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運用主要有量子技術、人工智慧技術、VR等虛擬實境技術、3D列印技術、智能雷射技術等。


量子技術


量子技術在健康醫療領域應用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準確探知、查找、測定人體潛在性疾病;發現早期癌症、

糖尿病

、心腦血管等疾病和潛伏隱患,適合健康普查和疑難病篩選;


情緒、壓力與心理狀態的量化和評估,對於傳統的心理測量評價技術將是重大挑戰和創新;


鑑定各類藥物和食物的成分及功效,篩選有效藥物;


人體器官系統自動頻率治療;解毒、過敏治療;本草頻率共振處方;營養素均衡處方;抗衰老等。


目前,量子檢測正成為一種確診前的有效篩查手段在各大中城市醫院逐步推廣應用。量子檢測在腫瘤相關研究上準確率達93.37%,血液

腫瘤

檢測準確度達88.75%,婦科疾病相關研究準確度96.9%,過敏源篩查陽性率達90%以上,與常規西醫檢測對比吻合度93%。


人工智慧技術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技術主要包括:語音錄入病歷、醫療影像輔助

診斷

、藥物研發、醫療機器人、個人健康

大數據

的智能分析等。具體運用有:


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對醫療影像進行快速讀片和智能

診斷


基於語音識別技術的人工智慧虛擬助理;


從事醫療或輔助醫療的智能醫用機器人;


分析海量文獻信息加快藥物研發;



虛擬實境技術


虛擬實境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其能改良傳統手術學習中對於屍體和動物的依賴;減少患者的創傷與風險;節約成本,提高手術效率和精準性;縮短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延伸人們的感知能力。具體運用主要有:


手術場景模擬教學;


臨床輔助診療;


遠程會診級幹預;


康復訓練。


3D列印技術


3D列印技術在醫療領域主要有如下應用:


製作下顎骨;


列印外骨骼;


列印細胞;


列印活體組織;


列印血管;


列印器官;


治療癲癇;


胎兒塑像診療;


列印支氣管;


列印頭骨;


減少癌患負擔。


智能雷射技術


目前雷射在醫療臨床上除氣化、凝固、燒灼、光刀、焊接、照射等治療應用外,在

診斷

和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出現了許多新技術,如雷射螢光顯微檢查、雷射微束照射單細胞顯微檢查技術、雷射顯微光譜分析、生物全息攝影及細胞或分子水平的雷射檢測和微光手術等。雷射配合導光纖維的應用對各種體腔內腫瘤及其他疾患的診治,以及結合各種內窺鏡進行雷射光敏療法診治腔內

腫瘤

新技術提供有利手段。利用雷射治療心臟疾病和血管內斑塊栓塞,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阻塞後的雷射血管再通。


基於醫用雷射的迅速發展,在雷射生物醫學領域中形成了一些專門學科,如雷射分子生物學、雷射細胞學、雷射人體生理學、雷射

診斷學

、雷射治療學、醫用雷射工藝學、雷射防護學、分子生物雷射工程學等。在診治方面,雷射已用於每一臨床學科,應用雷射技術診治疾病的新方法將超過傳統的診治方法,雷射技術將引起內外科治療的「革命」,雷射技術還將更廣泛應用於發現和治療癌瘤,進行咽喉外科手術以及縫合血管、神經、肌腱和皮膚,治療動脈硬化斑、血管栓塞和內科、皮膚科等許多疾病。


三、醫療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運用


上述無論是網際網路技術還是高科技,其本質是提高醫療技術。醫療技術主要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保健、患教等,其目的是對疾病作出準確判斷和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功能、延長生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而採取的

診斷

、治療措施。


在這裡,重點講講生物技術和基因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運用。


生物科學技術在醫藥領域中應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為人類的進步與發展奠定基礎。通過生物科學技術進行

幹細胞

應用、人工臟器以及神經修復等

再生醫學

的研究;利用生物科學技術進行蛋白質結構的解析,獲得數據;在一些功能性區域中生物科學技術進行開發對應的抑制劑;通過生物科學技術與微陣列核酸晶片、蛋白質晶片等進行致病基因的尋找;通過生物科學技術中的抗體技術,將一些毒素送入到特殊標記的癌細胞中進行研究;同時生物科學技術也可以進行基因克隆技術以及

基因治療

等。


基因技術最廣泛的運用是基因檢測。基因檢測是指取被檢測者的血液、口腔黏膜細胞,經提取和擴增其基因信息後,通過

基因晶片

等技術,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DNA分子的基因信息進行檢測,並從中分析出包括疾病風險、用藥安全、營養代謝等方面的信息。通過基因檢測,可以預知高發疾病患病風險,檢測是否攜帶先天性

遺傳

疾病基因,能幫助

腫瘤

患者進行個性個體化醫療。


基因技術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運用——基因編輯。2018年11,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布「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消息一出,雖然引發了強烈的爭議,但基因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運用是不爭的事實。基因編輯有如下應用:


基因編輯可治療遺傳病,尤其是單基因遺傳病,可以通過基因編輯徹底求證治病基因。目前,該技術已被應用於治療血友病、地中海

貧血

等多種

遺傳

性疾病的細胞研究或動物研究。


與免疫療法結合治療癌症。免疫療法有多種形式,其中一些使用經過特定改造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被注入病人體內殺死癌細胞,因此也被稱為「活著的藥物」。


用於治療愛滋病。全球有多家實驗室正在從事基因編輯治療愛滋病研究。


成功實施一種

器官移植

、為解決全球移植器官嚴重匱乏帶來希望。


癌症免疫療法也是生物科學技術在醫藥領域中一個重要應用。免疫療法的原理是通過多種手段,調節、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這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新療法。免疫療法主要是針對第二種途徑開發

腫瘤

免疫藥物,近年來我國在這方面的藥物開發進行得如火如荼。而隨著免疫療法技術的發展,被認為絕症的癌症有望成為可控可治的慢性病。


花旗銀行預測,未來十年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用於60%的晚期癌症患者,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最大藥物類別,2023年銷售額將超過350億美元。


四、總 結


各種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運用太多,絕不是本文能夠涵蓋的。甚至包括在管理上、經營上,甚至營銷上也有很多技術的運用。未來,將有更多尖端、合適、性價比高的技術不斷湧現。可以這麼說,醫療行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就是技術,而且未來的相應技術將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全面,中國或許已經步入了「全面技術」時代。(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新型物聯網技術在智能醫療的應用有哪些?
    應對人口結構高齡化所帶來的長期照護需求,各國政府紛紛擬定政策,希望利用Wi-Fi、藍牙、3G、GPS及RFID等物聯網技術,架構起移動式醫療網絡;且在遠距照護等議題發酵下,也帶動醫療產業結合物聯網進入下一個嶄新的應用階段。  物聯網技術在智能醫療領域的主要應用技術,主要在於物資管理可視化技術、醫療信息數位化技術、醫療過程數位化技術三個方面。
  • 網際網路時代正在改變和影響我們的生活
    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和科技信息化時代的今天,網際網路帶給人們的方方面面方便和快捷。網際網路的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如今,網際網路已經融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成了地球村,不斷給人們人們的情感理念、價值取向、道德標準、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都在網際網路的普及和影響下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 傳感器成為物聯網時代的標配
    智能時代是社會科學概念,1999年,提出網際網路這個概念。同年中國科學院就啟動了傳感網的研究,建立了一些適用的傳感網。物聯網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場科技革命。過去在中國,物聯網被稱之為傳感網。 物聯網是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近幾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急速壯大。伴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產業的不斷發展,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傳感器市場也飛速發展。
  • 高科技醫學發展與網際網路醫療高峰論壇開幕在即
    會議邀請眾多醫界領袖、國內頂級醫療專家、國際醫療機構齊聚申城,交流醫療健康領域最新科研成果和成功案例,探討醫療與網際網路的融合方式,策劃醫生資源協同新模式,構建分級診療新模式和「網際網路+醫療」新形態,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健康中國夢。
  • 【解碼智能時代】正在進行時的未來世界
    與2020線上智博會同步亮相的,還有一套致敬智能產業時代的優秀科普圖書——《解碼智能時代:從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瞭望全球智能產業》和《解碼智能時代:刷新未來認知》。這兩本書既沉澱了以往兩屆智博會的智慧精華,又不局限於智博會本身,從一個更宏觀的視野動態瞭望全球智能產業最新發展,全景掃描全球智能產業創新趨勢。
  • AI賦能醫療,距離真正應用還有多遠?
    本次活動從前沿技術、產品以及商業化落地等多個角度出發,旨在為智能醫療行業內的玩家們提供新的思考。近十年來,圍繞DNA、基因、蛋白質等的研究歷程,同時也是計算機、電子工程高速發展的時代。如今整個分子生物學的脈絡已經相對清晰,並且已經有成熟的設備供人類觀測大量的分子級對象,比如測序儀和質譜儀,而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AI與生物技術的融合能夠幫助研究人員對大量的分子級對象進行解析和計算。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加速度成長
    ,為群眾提供不限次、全免費健康問診諮詢服務;  在上海、湖南等地,首批網際網路醫院以「加速度」開通……  「十三五」期間,我國全面實施「網際網路+」健康醫療益民服務,發展面向中西部和基層的遠程醫療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醫療,促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虛擬實境等信息技術與健康服務的深度融合,提升健康信息服務能力。
  • 【樹熊數字門店】—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物聯網技術賦能實體門店...
    4 支付寶全面戰略升級 2020年3月,支付寶全面戰略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開放流量,三年助推4000萬線下商家數位化升級。 關於樹熊數字門店 樹熊創建於2012年,是中國領先的商業智能平臺,涵蓋商業WiFi、網絡安全、家庭智能、家庭私有雲、邊緣計算、衛星網際網路等。 樹熊全資及控股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近百項技術專利、軟體著作權、註冊商標等智慧財產權。
  • MEMS在物聯網時代是如何起航的
    MEMS在物聯網時代是如何起航的 智庫觀點 發表於 2019-12-25 10:29:17 隨著物聯網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MEMS市場需求增長明顯,全球MEMS市場突破100億美元,複合增速接近20%。
  • 量子網際網路時代就要來了?
    近日,美國能源部發布了題為《建立全國量子網 引領通信新時代》的報告,提出10年內建成全國性量子網際網路的戰略藍圖,並希望藉此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前列,引領通信新時代。美國能源部方面稱,量子網際網路利用量子力學定律,能比現有網絡更安全地傳輸信息,「幾乎不可破解」,未來將對科學、工業以及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 開啟3.0時代!「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將納入醫保政策
    同時明確,2020年年底前各地完成制定本地「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醫保支付管理辦法,完善經辦流程和協議範本。  業內人士表示,政策驅動下「網際網路+」醫療生態有望形成閉環。隨著「網際網路+」醫保支付的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開啟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下的3.0時代。在此背景下,進入黃金髮展期的「網際網路+」醫療也迎來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加速布局。
  • 「物聯網」時代郵政速遞物流生產運營的思考
    「物聯網」一時興起,儘管難免有炒作之嫌,但已成為人類長達20多年網際網路時代發展變化的新趨勢。實際上我們的生產、生活已經悄悄進入了「物聯網」時代。部分郵政速遞物流的生產作業現場已經或多或少地應用到了「物聯網」,而且「物聯網」的應用範圍也將隨著IT技術的不斷完善而擴大。郵政速遞物流的管理、服務水平及服務能力也需要相應地完善和提高。
  • 疫情背景加速智慧醫療發展 網際網路AI+有了用武之地
    不僅僅是疫苗產業,新冠疫情後,整個醫療產業需求出現井噴,從口罩、呼吸機、核酸檢測等醫療物資,到預約掛號、遠程問診等無接觸醫療服務,再到全面的智慧醫療服務,整個大醫療產業的「供給」升級缺口被快速放大,急需新的產業力量「補給」。
  • 中國「獨角獸」全球最多,距離科技強國還有多遠?
    然而,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距離科技強國還有一段距離。中國「獨角獸數量」首登全球第一根據胡潤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今年全球獨角獸榜單,目前全球共有494家獨角獸企業,分布在24個國家的118個城市。
  • 高科技行業趨勢和薪酬趨勢
    智能互聯時代,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引領的數位化轉型正在給各行各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和組織帶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2017-2018年高科技行業的整體薪酬保持穩步增長,平均薪酬漲幅在10%-15%之間。
  • 5G時代的萬物網際網路:內涵、要素與構成
    [5]通俗一點來講,1G、2G滿足了人們的語音通話需求,3G、4G實現了隨時隨地連接網際網路的夢想,5G將開啟萬物網際網路時代。但到底什麼是萬物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相比,有什麼不同?萬物網際網路由哪些要素構成,具有什麼樣的體系結構(要素結構體系、支撐平臺體系和應用體系)?本文擬探析這些問題。
  • 2014移動醫療深度報告(一)|乾貨|醫療|深度|網際網路|醫生|移動...
    高科技信息技術服務: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實現醫藥福利管理及保險理賠處理和支付交易等服務,包括以受保人利益為導向的醫藥保健管理技術平臺,電子處方系統, 多變量費用預測模擬系統等。 ExpressScripts, Inc從1999年開始就把網際網路技術應用到醫療服務領域,近年來全面融合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公司通過運用跨界的技術獲得飛速的發展,特別是進入移動醫療領域後。2010年初被評為美國本世紀十年十大最成功企業,並且是其中唯一的服務性企業,2011、2012和2013年公司在世界五百強中排名第188、213和第74位。
  • 先睹為快:來自諾貝爾獎「娘家」的高科技盛宴
    這無疑是繼6月23日由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等主辦的「中國-芬蘭高技術領域線上對接會」之後的又一場「科技創舉」,對加快國內創新科技發展、促進中國與北歐科技產業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意義非凡。國內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持續發力,中關村軟體園孵化器銳意創意進程加速。這些,無疑都是高科技發展最肥沃的土壤。
  • 專訪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孫東:細胞機器人技術助力精準醫療產業發展
    9月11-12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OFweek維科網承辦的「OFweek 中國智慧醫療產業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醫療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領袖出席本次會議,各自帶來了精彩的主題演講。智慧醫療作為一門融合人工智慧、機器人、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複雜學科,它比傳統醫療更加聰明、更加智慧,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在被問及智慧醫療產業落地有哪些困難時,孫東認為,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要結合市場導向與政策支持,而不只是用智能化技術加持傳統醫療。其次,智慧醫療作為一門跨學科的複雜技術,把人工智慧技術、機器人技術、傳統醫療手段完美結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離成功的距離還有多遠?
    而且這次又是60顆衛星成功發射,距離組網目標又近了一步。從幾個緯度來分折一下「星鏈計劃」顛覆5G、取代6G的可能性及實現目標的距離有多遠。首先,從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背景來看:其類型雖為民營企業,、但有著強大和深厚的政府背景,執行的是美國政府太空探索、空間通信的戰略任務,體現的是國家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