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外國人的幫助下,嫦娥5號取土任務才能順利完成

2021-01-08 騰訊網

此次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的成功,但是有一說一,從這次任務中,也看到了自身的一些短板和不足,這些不足不是體現在設計和技術兩個方面,實際上作為世界上第三個可以從月球取回樣本的國家,這份實力也並不是誰都有的,我們缺的是在嫦娥5號任務過程中的監視和追蹤把控全局的能力,幸好有一群「外國人」的參與,我們才能順利的完成這一趟任務。

嫦娥5號最後一裡地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外國人參與進來,才能完成這一次任務呢?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並且在自轉,而月球又是圍繞著地球在轉,如果只在地球上某一個點與探測器建立聯繫的話,勢必會有很多監控不到的盲區,在航天任務中,如果對太空飛行器不能實時監控的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特別是探測器在變軌,調整軌道的時候,多少探測器就是在變軌的時候,變得失去聯繫,以至於任務失敗。

有點遺憾的是,我國在執行嫦娥任務的時候,就存在這種監控的盲點,這個盲點也是嫦娥5號任務中唯一的短板,在升空進入軌道、地月軌道轉移、月地軌道轉移,以及返回器進入大氣層時的追蹤監控,如果在這些飛行事件中,得不到監控和實時指揮的話,一個小的失誤,就有可能導致這次任務的最終失敗。

在地球背面將對探測器失去監控能力

但是有能力幫我們的就只有兩個機構,美國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以美國航天局與我國航天事業老死不相往來的關係,想要他們出手幫助,不太可能,只要不搗亂就謝天謝地了,所以這次出手幫助嫦娥5號的就是歐洲航天局。

在嫦娥5號升空後,進入軌道和地月轉移兩個關鍵點時,歐洲航天局分別使用:位於南美洲的庫魯航天中心和位於西班牙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中心,為探測器提供數據傳輸中繼服務,以便確認嫦娥5號工作狀態,控制其飛行姿態。而當嫦娥5號返回器返回大氣層時候,再次通過馬斯帕洛馬斯航天中心對其進行追蹤,確認返回器的具體方位。

歐洲航天局人員,是他們在背後做支撐,保證嫦娥5號任務的成功

可以說嫦娥5號的任務取得圓滿的成功,這個背後,也有這群外國人的一份功勞!

為何美國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可以,但我國卻不行呢?

在此,就不得不說另外一個很了不起,卻容易被忽略的技術「深空網絡系統」,深空網絡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地球上無死角的對深空的探測器進行追蹤和指揮,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地球上以120度角,劃分3塊片區出來,每塊片區中至少有一個監控站點,這樣的話,不管地球如何的自轉,始終會有一面與深空中的探測器建立聯繫。

這是美國深空網絡站點區域圖

在這一塊,美國起步最早,在當時衛星才剛上天的1958年時,他們意識到這套深空網絡系統在將來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在1969年,阿波羅11號第一次登月時,由於當時的電子元器件相當的粗糙,其飛船在電子方面的整體性能可想而知了,正是當時這套系統在中間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他的指引和監控下,阿波羅11號才順利的登上月球。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以及產品的迭代,現在NASA的這套深空網絡系統,在全球來說也是最厲害的,它可以接收225億公裡外旅行者1號,發回的一億億分之一瓦的信號,可見其厲害到什麼程度了。

這是美國深空網絡位於西班牙馬德裡的一個監控站點

歐洲航天局雖然沒NASA的那麼厲害,但是從1998年開始,也基本做到了全部布局,跟美國比稍有不足,但是在地月38萬公裡的距離內,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而我國的深空網絡系統,目前有3個點的布局:一個在我國最西邊的新疆喀什、一個在最東邊的黑龍江佳木斯,一個是中國首個海外深空監控站——阿根廷深空監控站,這三個站點,目前還只能完成局部任務,想要完成全球的監視任務,還必須得走出去,建立一到兩監控站點。

馬斯帕洛馬斯航天中心的一個射電天線

歐洲航天局為什麼要幫我們?

其實不止這一次,包括之前的「嫦娥3號」「嫦娥4號」,「天問一號」等都有這麼歐洲航天局的一群外國人在背後支持,這也沒什麼,本就是一個互惠互利的買賣。

用歐洲航天局負責人的話來說,以前跟中國航天工程有合作,現在也有合作,將來也會有更多的合作。也確實作為客戶來說,我們應該算是個大客戶了,目前世界上有能力搞航天事業的國家,一雙手都數的過來,而發射任務多的就那麼幾個,美國自己有,不會用他們的,俄羅斯不搞探月工程,自己的也基本夠用,剩下的就只有我們這一位大客戶了。

我國國內的兩個監控站點

所以,只要我們一天沒有在全球建立自己的深空網絡系統,與歐洲航天局的這種關係就會繼續這麼維持下去。

很多人會疑惑,我國為何不加快腳步建設深空網絡?

以我國現在的技術能力,建立一個海外的深空監控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而根據國家這些年在航天領域的投入的看,也不會缺一個建站的錢。我們缺的是地,要建立一個深空監控站,對地理位置的要求還是有些高的。

但是如果放在全球範圍來找的話,也能找到不少。而我們之所以找不到地的原因,跟一個國家有關——美國。是不是感覺到哪裡都有他,而只要有他的地方就很糟心,有點討厭是不是?

第一個海外深空監控站點

當年我國建立第一個海外深空監控站的時候,跟阿根廷政府籤好合同,一切都沒問題,準備搞建設的時候,美國跑出來喊停了,這跟他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他跑出來湊什麼熱鬧。

美國不慌不忙一頂跟軍事有關的大帽子扣下來,是不是很熟悉的套路,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經過一番扯皮,這個站是建立起來了,但是美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他要的就是敲山震虎的效果,讓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再租地給我們。從2016年這個站建好,到現在我們下一個深空站點還沒有著落。

歐洲航天主頁對嫦娥5號任務的介紹

最後,對外國人也要區分對待,對於那些在此次嫦娥5號任務中給予支持的外國友人,我們由衷的表示感謝,但是對那些在我國發展科學技術過程中進行阻擾的,我們也不用對他客氣。我相信在2030年進行載人登月的時候,我們將建好自己的深空網絡系統,完全有能力不靠外人把自己的太空人送到月球上面。你說是不是?

對本文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一同探討!

相關焦點

  • 關注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從2017年嫦娥一號繞月探測、為月球拍下「全身照」開始,中國已完成5次探月任務,實現了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巡視探測。嫦娥五號的升空,則開啟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衝刺之旅。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測器將落月「挖土」,帶上月壤樣品返回地球,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順利完成互拍,任務圓滿成功
    記者1月11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我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連戰連捷」。
  • 嫦娥5號在月球取土,有清華人的貢獻嗎?哪些學校貢獻比較大?
    11月24日,長徵五號火箭帶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到今天,嫦娥5號已經在月球順利著陸。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開始了取土工作。美國在月球上取了很多土,還送給中國1g,蘇聯一共才取了330g。這次按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取2kg的土。這是劃時代的偉大項目,全國人民都是歡欣鼓舞。不過,每次到這個時候,總有人會拿出一張名單,所謂的「大國工匠」,然後把清華、北大罵上一通。
  • 人類太空「取土」史
    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也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首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
  • 嫦娥落月取土,武漢教授十年磨「鋤」
    「別看它們也是土,但來歷可不一般。」他對即將到來的嫦娥五號月面取土作業充滿自信。  今年57歲的肖龍教授是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參與了嫦娥五號取土作業的兩項關鍵任務——模擬月壤和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繪製。10年間,他帶領團隊北至東北、南到海南,收集各種巖石和土壤,研製出成分、顆粒、形態等都與月球相似的模擬月壤,先後提供了100多噸模擬月壤用於月面採樣工程技術驗證。
  • 嫦娥5號任務順利,2公斤樣品算地球重量還是月球重量?
    嫦娥5號探測器經過約112小時奔月飛行,在距月面約400公裡處成功實施3000牛發動機點火制動,約17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減速後的嫦娥5號已經被月球引力成功捕獲,因此目前仍然沒有分離的嫦娥5號已經成為月球的衛星。
  • 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郭超凱)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
  • 為嫦娥五號任務的順利執行,默默耕耘有這樣一群北理工人
    為嫦娥五號任務的順利執行默默耕耘還有這樣一群北理工人承載著中國航天夢想矢志奮鬥助力國家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高張高,2000年7月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王勇王勇,1989年進入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學習,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本科、碩士研究生。現任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過程中,王勇負責軌道器和返回器的導航制導與控制分系統,主要完成了地月轉移、月地轉移、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跳躍式再入返回等關鍵任務。在北理工的七年時間,我收穫頗多。
  • 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據@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04:53,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12月1日23:00 許成功登陸月球表面後,探測器進行了一些相關的準備工作,如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
  • 嫦娥5號即將軟著陸!歐航天局用心配合,隼鳥2號和嫦娥誰最優秀
    凌晨四點四十分嫦娥5號探測器組合體成功分離,探測器系統良好。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開始在200公裡環月軌道等待兩天後的交會對接,這一刻註定載入史冊!5號登月意義重大,認為這次登月將讓全世界看到中國航天雄厚的實力,也為能夠參與到中國的嫦娥5號而榮幸萬分!
  • 「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科學家詳解——我們為什麼...
    浙江在線12月4日訊(記者 曾福泉 見習記者 何冬健)這兩天,「嫦娥五號」的動態一直被人們牽掛在心上。目前,「嫦娥五號」已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將由上升器攜帶,從月面起飛,與返回器對接後返回地球。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原標題: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首次曝光「挖寶套裝」
    原標題: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挖寶套裝」曝光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之後將在月球表面採集2公斤左右的月壤樣品,地點選擇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的呂姆克山脈附近。為什麼選擇這裡?採樣如何進行?採樣時會用到哪些新奇的工具?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11個飛行階段,23天歸家歷程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共有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 落月了將取土!武漢教授天團:我們幫嫦娥這樣挖…
    「別看它們也是土,但來歷可不一般。」他對即將到來的嫦娥五號月面取土作業充滿自信。今年57歲的肖龍教授是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參與了嫦娥五號取土作業的兩項關鍵任務——模擬月壤和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繪製。肖龍教授見證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現場發射;在嫦娥五號的發射現場,火箭升空的一刻,他流下了熱淚。
  • 嫦娥五號創5個首次 嫦娥五號任務紀實全紀錄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緊張工作,嫦娥五號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通過「表取」和「鑽取」兩種「挖土」模式,這臺中國「最強挖掘機」在全國人民的「雲監工」下,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月面起飛」載入史冊。
  • 嫦娥五號順利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王秉陽)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總體設計部獲悉,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作為嫦娥五號探測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
  • 「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二)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月面軟著陸。漫畫來自新華社嫦娥五號月面取土。漫畫來自新華社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後,嫦娥五號要回家了。從12月1日著陸到12月3日飛離,嫦娥五號必須在月球白天的48小時內完成採樣封裝等科學任務,並在月球入夜、進入極端寒冷環境前離開月面。因此,此次地外天體起飛的順利實現,不僅跨越了嫦娥五號探月的一大難關,對於走向深空的中國航天而言意義更為深遠。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
    原標題: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這一最新進展,引發外媒關注。
  • 今年,中國去月球取土,日本在小行星取土,世界為之瘋狂
    我們知道中國剛剛發射的嫦娥5號,正在去月球取土,但是你知道日本去小行星取土了嗎?去年,日本「隼鳥」-2(MUSES-2)探測器發射小型可攜式撞擊裝置,對「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進行了爆破衝擊,成功獲取小行星內部巖石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