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長長的斜坡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
從2011年10月遮起了紅蓋頭開始,延安路這條杭州黃金地帶的商業主動脈就一直處在整容之中。
如今,眼看著延安路即將亮相,杭州人的情緒中除了期待就是好奇。隨著工程進入尾聲階段,紅蓋頭掀起了一角,一直在觀察的市民們有點不買帳:有些道路施工看不明白,有些施工的現狀是否可以改一改。
為此,我們整理了一些讀者的建議和問題,請相關單位提前給份「說明書」。
整容一年半,延安路即將亮相,可百姓仍有許多疑問:
怎麼多了一條大斜坡
關於延安路的初印象,市民們@錢江晚報最多的,要數延安路的鳳起路——慶春路段。
市民丁女士,每天騎車走延安路,從體育場路去吳山廣場上下班。這段時間,她發現,紅樓南面,原浙醫大門口多了一個斜坡。她問了好多人,都說不知道。「看著有點礙眼,像是往地下走的一個入口,是不是這裡以後要做個地下隧道啊?可本來路面就這麼堵了,怎麼還佔了道。」
丁女士印象中,延安路就應該一條大道縱貫南北,這越來越堵的街頭怎麼好讓一條斜坡佔了這麼大面積?
昨天,記者騎車去現場核實了一下:果然,由鳳起路往南走,過了中國移動的店門口,慢車道上就橫出了一道斜坡(見圖),兩側築起了混凝土牆壁。
回應:這是停車庫入口,高峰時將緩解停車難
記者聯繫上延安路的建設單位杭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城基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其實,這個斜坡是西側正在建設中的嘉裡中心的地下停車場入口處。
「這個入口不會影響機動車通行,機動車道還是保持雙向六車道,沒減少。」工作人員說,其實這個入口看著是佔用了路面,其實僅僅是和慢車道換了個道,現在入口處的位置就是原來的慢車道,而慢車道則靠進去了,以後大家騎車都要小繞一下。
這個出入口長度50米,寬度7.6米左右。工作人員強調說,這樣的設計,在杭州的道路上還是首次使用。「主要是考慮到這個停車場以後對市民開放。如果想停車,就可以直接往入口處進去了。延安路日後的車流、人流都比較大,這樣把兩者區分開,既保障了延安路的暢通,也保障了通行的安全性。」
當然關於「礙眼」的評價,施工單位也做出了調整,將放入一些綠化景觀,使其融入路邊美景中。
建設單位透露,這個地下停車庫預計2年後完成,這麼早建入口,就是為了不用再次開挖重複施工。
交叉口路面為何中間高
細心的吳先生最喜歡到延安路去散步。
這段時間,他走在新延安路上,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延安路和很多道路的交叉口路面,都比和它相交的道路路面高出很多。「中間高,兩側低,如果碰上下雨天,會不會讓雨水都往兩側道路傾斜,淹了其他路呢?」
我們在延安路跑了一趟,吳先生說的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尤其是龍翔大廈門口的這個交叉路口,還有西湖大道交叉路口,都非常明顯,道路的水平面,中間高、兩側低。
回應:兩側已安裝雨水收集點,還將鋪設透水瀝青
被問及這個問題,建設單位的葛工明確表示:「不用擔心,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雖然交叉口路面比較高,但其實在兩側都安裝了雨水的收集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是中間高兩側低的設計,有利於雨水的收集。」
葛工說,此次,延安路的路面還將鋪設透水瀝青,這對於雨水的收集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像之前的體育場路等,用了透水瀝青,下雨天濺水的情況就減少了很多,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熟悉的斑馬線能否恢復
住在孩兒巷的王阿姨一直對家門口的斑馬線耿耿於懷。
自從地鐵開始施工後,孩兒巷的口子就不能過馬路了。本來以為延安路弄好後會恢復,沒想到,這段道路的中間直接放了綠化帶。「這段道路的斑馬線,很多老杭州都已經走得很順了,路面通行調整後,有不少人覺得不方便。」王阿姨覺得道路施工應該考慮到行人的出行習慣,並列入工程設計之初的重要考量。
回應:大家可以走鳳起路的地鐵出入口
建設單位城基中心解釋說,取消斑馬線有兩大原因。首先,孩兒巷附近,設有鳳起路地鐵站的出入口,它的功能,除了乘坐地鐵,還可充當地下通道。如果再添置斑馬線,其實有重複的作用。
雖然斑馬線比較方便,但沿線的行車速度也會隨之減慢,還會帶來一些安全問題,所以,建議大家走地下通道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