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文常識——古典詩歌辭賦中的華麗優美辭藻

2020-12-07 淡淡風悠悠史

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屬於翼、軫二星宿所對著的地面的區域。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來區分地面的區域,某個星宿對看地面的某個區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牛、鬥二星宿區間);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蘇軾《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鬥、牛二星宿)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在上古時代,人們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認為整個宇宙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宰,就是帝或者上帝(本意是指道教的昊天上帝,是中國神話中天的尊號,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此稱謂是舶來品,周朝便已正式出現昊天上帝的尊稱,地地道道的國產稱謂)。

在上古的文獻裡,天和帝常常成為同義詞。古人又認為各種自然現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們把它們人格化了,並賦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風師謂之飛廉,雨師謂之荓翳(píng yì),雲師謂之豐隆,日御謂之羲和,月御謂之望舒(見《廣雅釋天》),等等,就是這種觀念的反映。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名字,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詩歌辭賦中的辭藻,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生活的國家之一,農業生產要求有準確的農事季節,所以古人觀測天象非常精勤,這就促進了古代天文知識的發展。根據現有可信的史料來看,殷商時代的甲骨刻辭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記載,《尚書》、《詩經》、《春秋》、《左傳》、《國語》、《爾雅》等書有許多關於星宿的敘述和豐富的天象記錄,《史記》有《天官書》,《漢書》有《天文志》。我們可以說遠在漢代我國的天文知識就已經相當豐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識也相當普及。明末清初的學者顧炎武說: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三星在戶」,婦人之語也。「月離於畢」,戍卒之作也。「龍尾伏辰」,兒童之謠也。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見《日知錄》卷三十「天文」條。「七月流火」見《詩經豳風七月》,「三星在戶」見《詩經唐風綢繆》,「月離於畢」見《詩經小雅漸漸之石》,「龍尾伏辰」見《左傳 僖公五年》。)

了解古書中一些常見的天文基本概念,對於提高閱讀古書能力無疑是有幫助的。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來稱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世紀觀測到的五個行星,它們又合起來稱為五緯。

金星古名曰明星,又名太白,因為它光色銀白,亮度特強。《詩經》「子興視夜,明星有爛」,「昏以為期,明星煌煌」,都是指金星說的。金星黎明見於東方叫啟明,黃昏見於西方叫長庚,所以《詩經》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木星古名歲星,逕稱為歲。古人認為歲星十二年繞天一周,每年行經一個特定的星空區域,並據以紀年。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熒惑,土星古名鎮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談到天象時所說的水並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恆星中的定星(營室,即室宿,主要是飛馬座的α 、β兩星),《左傳莊公二十九年》:「水昏而正栽」,就是一個例子。所說的火也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恆星中的大火(即心宿,即天羯座的α星。《史記天官書》所說的火,才是指火星(熒惑)),《詩經》「七月流火」,就是一個例子。

古人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是以恆星為背景的,這是因為古人覺得恆星相互間的位置恆久不變,可以利用它們做標誌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經過長期的觀測,古人先後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坐標」,稱為二十八宿。

黃道是古人想像的太陽周年運行的軌道。地球沿著自己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從地球軌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陽,則太陽在天球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相同。這種視位置的移動叫做太陽的視運動,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軌跡就是黃道。這裡所說的赤道不是指地球赤道,而是天球赤道,即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二十八星宿

星宿這個概念不是指一顆一顆的星星,而是表示鄰近的若干個星的集合。古人把比較靠近的若干個星假想地聯繫起來,給以一個特殊的名稱如畢參箕鬥,等等,後世又名星宿。二十八星宿指的是: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óu)、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北方玄武七宿:鬥(dǒu)、牛、女、虛、危、室、壁

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聯繫起來想像成的四種動物形象,叫做四象。

以東方蒼龍為例,從角宿到箕宿看成為一條龍,角像龍角,氐房像龍身,尾宿即龍尾。再以南方朱雀為例,從井宿到軫宿看成為一隻鳥,柳為鳥嘴,星為鳥頸,張為嗉,翼為羽翮。這和外國古代把某些星座想像成為某些動物的形象(如大熊、獅子、天蠍等)很相類似。

上文說過,古人以恆星為背景來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而二十八宿都是恆星。了解到這一點,那麼古書上所說的「月經於箕則多風,離於畢則多雨」、「熒惑守心」、「太白食昴」這一類關於天象的話就不難懂了。「月離於畢」意思是月亮附麗於畢宿(離,麗也);「熒惑守心」是說火星居於心宿;「太白食昴」是說金星遮蔽住昴宿。如此而已。蘇軾在《前赤壁賦》離寫道:「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也是用的二十八宿坐標法。

二十八宿不僅是觀測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標,其中有些星宿還是古人測定歲時季節的觀測對象。例如在上古時代,人們認為初昏時參宿在正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等等。這就是當時的天象說的。《夏小正》:「正月初昏參中,五月初昏大火中。」

古人對於二十八星宿是很熟悉的,有些星宿由於星象特殊,引人注目,成了古典詩歌描述的對象。《詩經》「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這是指箕宿和鬥宿說的。箕鬥二宿同時出現在南方天空時,箕宿在南,鬥宿在北。箕宿四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簸箕形,鬥宿六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詩經》「三星在天」、「三星在隅」、「三星在戶」,則是指參宿而言,因為參宿有耀目的三星連成一線。

至於樂府詩裡所說的「青龍對道隅」,道指黃道,青龍則指整個蒼龍七宿了。有的星宿,伴隨著動人的神話故事,成為後世作家沿用的典故,膾炙人口。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牛郎所牽的牛便是牛宿(註:織女不是女宿,而是指天琴座的α星,牛郎也不是牛宿,而是指天鷹座的α星。)。

二十八星宿中的參心二宿的傳說也是常被後人當典故引用的。《左傳昭公元年》說: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伯/孟、仲、叔、季等古稱謂我可是在孟姜女(姜家的大女兒)裡有說過的哦,不解的可以關注了解一下),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幹戈,以相徵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主祀大火),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即心宿);遷實沈於大夏(晉陽),主參(主祀參星),唐人是因,……故參為晉星(即參宿)。

因此後世把兄弟不和睦比喻為參辰參商。又因為參宿居於西方,心宿居於東方,出沒兩不相見,所以後世把親朋久別不能重逢也比喻為參辰或參商。杜甫《贈衛八處士》所說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就是這個意思。

隨著天文知識的法杖,出現了星空分區的概念。古人以二十八個星宿為主體,把黃道天赤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東的方向分為二十八個不等份,即二十八宿就意味著二十八個不等份的星空區域了。

古代對星空的分區,除二十八宿外,還有所謂的三垣(yuán),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黃河流域常見的北天上空,以北極星為標準,集合周圍其他各星,合為一區,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張翼軫以北的興趣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鬥以北的星區是天市垣,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

相關焦點

  •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秦漢文學之四:漢代辭賦
    《七發》辭藻華麗,想像豐富,善用比喻,對漢賦有很大的影響。但它不像後來的大賦那樣堆疊奇僻詞彙,讀來較為平易。其思想意義,劉勰以為"七竅所發,發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之子也。"李善以為"說七事以啟發太子"。《七發》在漢賦中是思想性、藝術性都較強的一篇。但由於對聲色玩樂等事物鋪寫過繁,刻畫有餘,而生動不足,自不免有衝淡主題、削弱思想意義之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漢賦"勸百諷一"的弱點。
  • 作文賽查出抄襲多達40篇 辭藻華麗作家都自嘆弗如
    作文賽查出抄襲多達40篇 辭藻華麗作家都自嘆弗如時間:2017-06-27 00:16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作文賽查出抄襲多達40篇 辭藻華麗作家都自嘆弗如 本屆美麗漢字徵文活動吸引了600多所小學的參與,參賽作文超過30000篇,不少佳作得到了評委們的首肯,但遺憾的是
  • 取自《洛神賦》中輕靈婉約、神韻優美的古風女孩名字
    是一部浪漫主義的詩歌總集。那麼男孩在起名的時候,只能選擇其中的部分使用,而男孩起名其實更多的應該選擇《論語》、《中庸》、《尚書》、《易經》等書籍。畢竟一個男人的名字如果更多地抒發情感,寄託情思是對未來不利的。其二,同樣女孩的名字也不僅僅是從《詩經》中取得,詩經固然好,可是也不適應全部從中選取名字,本身女孩就屬水、屬木,即清雅又秀美,因此選用詩詞可以有很多選擇。
  • 古典文藝!有哪些驚豔到你的古風詞彙?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古典文化,漢服圈、國學熱、孔子學堂的興起也意味著傳承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迎來了新的高潮。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古香古色的古典詞彙,意境唯美辭藻華麗,使用恰當的話還能提高別人對你的好感哦,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1.氤氳(yīn yūn)這個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古風詞彙,泛指水汽、雲霧瀰漫的樣子。
  •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飛鳥意象:自由的靈魂
    原標題: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飛鳥意象:自由的靈魂 關注桃李國學堂,與您一起辨明經典的精髓,與您一起研習經典的教法,與您交流學習經典的體會。 寫在前面:人類從遠古以來就有自由飛翔的夢想,曹植曾經發出過「願接翼於歸鴻,嗟高飛而莫攀」(《九愁賦》)的感嘆,閨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現「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的高亢之音。生命的缺憾在藝術中得到補償,中國古典詩歌中反覆出現的空靈自在的飛鳥意象,是「身無彩鳳雙飛翼」的人類藉以實現精神遨遊的媒介。
  • 詩歌是什麼呢?(詩論)
    百度上有精準的定義文學是形象的,要用形象來回答真的很難詩歌的內核,究竟是什麼?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歌以永懷這都是以前的聖賢之言竊以為,詩歌,什麼內容都可以寫它是抒情歌唱的!如果不是抒情的絕對不能叫做詩歌*僅僅有抒情,還不夠作者應該看到,具體形象也要讓讀者,能夠重構具體形象當然,可以是作者親身經歷也可以是作者幻想的體會也就是說,詩歌可以實寫詩歌也可以虛寫*《詩經》中,有很多第一人稱作品中的「
  • 備考2020:詩歌鑑賞知識點再梳理
    二、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悽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悽寒蕭條、繁華熱鬧等。三、語言風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鍊、沉鬱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簡潔、質樸無華、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悲涼。
  • 在詩歌中,詩歌符號的含義是什麼,詩歌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
    語言是一種符號,任何人都不反對這個說法;詩歌是運用語言寫出的,也沒有任何人否定這個事實。那麼,詩歌符號究竟是屬於一種什麼樣的符號呢?傳統的說法是: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它的符號是語言文字,這是所有《文學概論》告訴我們的常識。
  • 英語簡短的優美經典詩歌
    英語的詩歌有很多優美的地方是值得我們去深深的體會的,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英語詩歌,一起來學習一下Sonnets of William ShakespeareOr whether doth my mind, being crown'd with you,
  • 詩經中的女孩名字,雋美優雅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詩歌305首,其辭藻極其雋美,語義豐富,用來參考給孩子尤其是給女孩子取名字再合適不過。考慮到《詩經》中的篇數過多,為了幫助各位父母更加快捷省力地給女孩取名字,小編在這裡整理出了一些詩經中適合女孩子的單名和雙名,有需要的家長可以來參考參考。
  • 「原創」詩論《談幾種對詩歌美的錯誤理解與追求》陳虛炎
    C先驗說:康德認為人的美感既是個別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他稱之為「先天共通感」D直覺說 類同b,cE遊戲說C 美的特徵答:優美的基本特徵:和諧。⑴優美是建立在人與客體世界的最終的和諧共存關係中。但如果一首詩歌中儘是這樣的詞彙,那就令讀者極為彆扭,想這到底是詩人在炫技,還是故弄玄虛?(有必要可簡單解釋下,為什麼濫用詞彙或生造詞彙不好。菩提心-菩心,個人寵拜,葡萄-葡或萄……這類詞彙純粹語法錯誤,翻譯詞彙或專用詞彙是不能簡單拆分或組合的(文學基礎常識)。反駁者會說,那網上還有不少生造成語的例子呢?比如人艱不拆,十動然拒,細思極恐等等。
  • 拜倫:她走在美的光影裡 優美的英文詩歌,優美的中文翻譯
    反對專制壓迫、支持人民革命的進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國的工人運動,並成為19世紀初歐洲革命運動中爭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戰士。拜倫從學生時代開始寫詩,1812年發表的《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第1、2章)是他的成名作。1816年,拜倫移居義大利,並寫成了第3、4兩章(1816、1818年)。拜倫的詩歌在歐洲和中國都有很大的影響。
  • 天文星象在古代象徵著什麼,對人類又有什麼幫助?
    上古時代,人們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認為整個宇宙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獻裡,天和帝常常成為同義詞。古人又認為各種自然現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們把它們人格化了,並賦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風師謂之飛廉,雨師謂之荓(ping)翳,雲師謂之豐隆,日御謂之羲和,月御謂之望舒等,就是這種觀念的反映。
  • 美妙、浪漫、優美!世界古典音樂20首珍藏版
    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是指從巴洛克時期開始到20世紀早期,在歐洲文化傳統背景下創作的、有別於流行音樂的經典音樂。它是一個獨立的音樂流派,追求洗鍊的藝術手法,強調理性地表達情感。古典音樂主題豐富,是無處不在的優美旋律,它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升華。
  • 中國首位方言大師揚雄 一篇辭賦敲開仕途大門
    《文心雕龍》把揚雄擺在司馬相如之前,故西漢辭賦又有「揚馬」之稱;在東漢是班固和張衡,有「班張」之稱。漢代辭賦有揚、馬、班、張「四大家」之稱。事實上,那個年代,寫賦很時髦,卻又勞心費力,是一件很考驗工夫的手藝活兒。孫宗烈說,漢賦講究「弘麗溫雅」,「弘」是鋪張揚厲,氣勢磅礴。「麗」是富有文採,辭藻華美。「溫」是含而不露,託物言志。「雅」是文辭典雅,多用典故。
  • 必備的文藝常識 | 中韻傳媒線上編導課程(第三期)
    它記錄了上古傳說中的黃帝,下到當時(漢武帝時)約三千年的中國歷史,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魯迅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與《漢書》和《後漢書》被稱為「有很高史學價值三部史書」。11.《漢書》:記敘了西漢漢朝二百三十年的歷史,充滿了正統觀念。其名篇有《蘇武傳》、《翟光傳》、《外戚傳》等。它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 李煒《永恆之間》:一部「逆時間」的西方詩歌簡史
    延續一貫的形式實驗,在《永恆之間》中,李煒打破了線性書寫的模式,採用了「逆時間」的方式安排章節。但李煒不喜歡「發展」這個概念,在他的理解中,藝術、詩歌並不遵守也沒有辦法遵守達爾文的進化論。「現代詩歌並沒有比古代詩歌更高明或者更為美好,現代詩歌並不是從古代詩歌進化下來的結果。」儘管包括詩歌在內,藝術領域在技術方面確實不斷突破,但在李煒看來,這並沒有使早期作品無效或過時。「早期的藝術作品依然重要。
  • 此「花」在唐朝甲天下,神農本草經也有記載,可能誕生於上古時期
    本期文章,花間語錄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便是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裡歷史最悠久的一種,此「花」在唐朝甲天下,神農本草經也有記載,可能誕生於上古時期。此「花」在唐朝甲天下,神農本草經也有記載,可能誕生於上古時期此「花」就是大名鼎鼎的「牡丹花」了,提起牡丹花,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花中之王」,它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說也是家喻戶曉,很多唐朝大詩人更是用華麗的辭藻讚美過它,因此,在大家心中,總有一種錯覺,那就是牡丹花好像是始於唐朝,似乎是唐朝才被人們認識。其實,不是這樣的,牡丹花的歷史是比唐朝更悠久的,很可能上古時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