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秦漢文學之四:漢代辭賦

2021-01-08 騰訊網

中國秦漢文學之四:漢代辭賦

辭賦是兩漢400年間最流行的一種文學形式。西漢初期,是騷體賦向散體大賦的過渡時期,辭賦以抒情為主,其代表作家是賈誼和枚乘。漢武帝時代是辭賦最興盛的時代,辭賦內容廣闊、辭彩富麗、體制宏大,因此成了文苑的寵兒,共有賦400餘篇。這一時期最有成就的代表作家是司馬相如。此外,還有朱買臣、東方朔、枚皋等。西漢末年,較有成就的辭賦家是揚雄。

東漢時期,散體大賦呈日益僵死的趨勢,抒情小賦逐漸發展起來。抒情小賦文字清新,體制短小,表現了漢賦晚期的重大變化。其代表人物有張衡、蔡邕、趙壹等。

1.枚乘

枚乘(公元——公元前140年),字叔,淮陰(今屬江蘇)人。西漢著名的辭賦家。他生活在文景時代,初為吳王劉濞郎中,曾上書諫阻吳王謀反,未被採納,遂投奔梁孝王,為梁孝王門客。後來吳王發動叛亂,他又上書勸諫。因此知名當世。景帝召拜他為弘農都尉。後來以病辭官,復遊於梁。"梁客皆善辭賦,乘尤高"。梁孝王死後,他回到老家淮陰。漢武帝即位後,慕其文名,以安車蒲輪徵其入京,卒於道中。《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9篇,今存《柳賦》、《菟園賦》、《七發》3篇。前兩篇後人多懷疑是偽作。《七發》比較可靠,它是標誌漢賦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七發》是假設楚太子有病,吳客前去探望,說七事以啟發太子。作者鋪寫了8段文字。開頭一段是全文的序,敘述楚太子得病的緣由,指出楚太子的病根是腐化懶惰:"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這些話切中貴族子弟的要害,批判色彩非常鮮明。以下7段是吳客用7種辦法來啟發楚太子,為他治病。前6種辦法分別是描述美妙的音樂、豐盛的飲食、排場的車馬、宏深的宮苑、壯闊的田獵和舒心的觀濤。一問一答,逐段鋪陳,一步步啟發太子,誘導他改變生活方式。結果太子都以病推辭。

其中廣陵觀濤一段最為精採:

"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雲內,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湧而濤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溰溰,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其波湧而雲亂,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其旁作而奔起者,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這裡,從各個側面描寫波濤的形狀、動態、聲勢,變化多端,驚心動魄,酣暢淋漓,音聲盈耳,奇觀滿目,令人心曠神怡。最後,吳客說以聖賢方術之要言妙道:

"將為太子奏方術之士有資略者,若莊周、魏牟、楊朱、墨翟、便蜎、詹何之倫,使之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豈欲聞之乎?於是太子據幾而起,渙乎若一聽聖人辯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這一段是全篇的主題。意思是說,做為一個統治者不能整天沉醉於聲色犬馬之中。太子聽了這一番話,豁然大悟,病即痊癒。

《七發》在藝術上最大的特色是誇張鋪敘。劉勰《文心雕龍》譽之"枚乘摛豔,首制《七發》,腴辭雲構,誇麗風駭"。《七發》辭藻華麗,想像豐富,善用比喻,對漢賦有很大的影響。但它不像後來的大賦那樣堆疊奇僻詞彙,讀來較為平易。其思想意義,劉勰以為"七竅所發,發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之子也。"李善以為"說七事以啟發太子"。《七發》在漢賦中是思想性、藝術性都較強的一篇。但由於對聲色玩樂等事物鋪寫過繁,刻畫有餘,而生動不足,自不免有衝淡主題、削弱思想意義之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漢賦"勸百諷一"的弱點。

《七發》是由騷體的楚辭演化而來的新體賦一漢賦正式形成的標誌,在賦的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奠定了新體賦的形式,促進了漢賦的發展,對後世影響很大。甚至後來專門形成了一種定型的主客問答形式的文體"七林"。

2.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前117年)字長卿,成都人。漢大賦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國辭賦發展史上最傑出的辭賦作家。《子虛賦》和《上林賦》是司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漢賦興盛時期的代表作品。

3.東方朔,揚雄

東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厭次(山東惠民)人。西漢文學家。性詼諧滑稽,善辭賦。《史記》把他列入《滑稽列傳》。《漢書.藝文志》把他列入雜家。漢武帝即位之初,他上書自薦,武帝令其待詔公車,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他言辭敏捷,性格詼諧,常在漢武帝面前調笑取樂,被視為俳優。但常常"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他曾上書反對武帝修造上林苑。文章《諫除上林苑》指出了武帝大造宮殿、大開獵場的錯誤與危害。由於武帝把他當作俳優看待,他在政治上始終不受重用,故作散文賦《答客難》發洩牢騷。

《答客難》以主客問答的方式,揭露封建帝王不尊重人才,抒寫作者懷才莫展的苦悶,詼諧諷刺,頗能代表他的個性。其中說:"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泉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這些話道出了有才之士不得不聽任權勢隨意安排自己命運的苦衷,很形象地表現了封建帝王對人才的玩弄,話裡話外都帶著刺和牢騷。

《答客難》言辭激切,略帶幽默感,寓莊於諧。文風放浪,氣勢逼人,是東方朔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文章。

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成都人。西漢末年最著名的辭賦家。他少而好學,博覽群書,極好司馬相如的賦。漢成帝時,有人推薦他的文章似司馬相如,被召入宮中,侍從成帝祭祀遊獵,作了《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和《河東賦》4篇大賦,歌頌皇帝的功德和漢朝的聲威。

揚雄口吃,不能暢談,默而好沉思,心胸淡泊,無心仕進,歷成、哀、平三世,官不過黃門郎。他埋頭著述,在哲學與語言學方面都有突出貢獻。揚雄的賦據《漢書.藝文志》載有12篇。除鋪敘祭祀遊獵的大賦外,還有《解嘲》、《解難》、《逐貧》和《酒箴》等抒懷的散文賦和狀物小賦。其賦作最為著名的是《甘泉賦》。

《甘泉賦》是揚雄隨漢成帝郊祀甘泉宮歸還後所作。他把天下郊祀鋪寫得雄偉壯闊又飄飄欲仙:"流星旄以電燭兮,鹹翠蓋而鸞旗。敦萬騎於中營兮,方玉車之千乘。聲駍隱以陸離兮,輕先疾雷而服遺風。"並頌揚漢王朝"輝光眩耀,隆厥福兮,子子孫孫,長無極兮"。

揚雄的辭賦雖有模仿前人之處,但也有獨特的面貌,含諷之意較多。晚年,他對賦有新的認識。他在《法言.吾子》中寫道:"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爾曰:壯夫不為也。或問:賦可以諷乎?曰:諷乎!諷則已;不已,吾恐不免於勸也。"揚雄認為辭賦是"童子雕蟲篆刻",是小孩子堆砌文字的玩意,"壯夫不為也"。

他認為當時的賦"極麗靡之辭,宏侈巨衍,竟於使人不能加也,即乃歸之於正,然覽者已過矣",很少起到諷諫的作用,指出了漢賦的根本弱點。他把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作品稱為"詩人之賦",把宋玉以後賦家的作品稱為"辭人之賦"。他提出"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的看法,認為前者意存諷諫,而後者則虛濫侈靡。他要求辭賦合於諷諭的正道,這種文學觀點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

4.東漢的抒情小賦

東漢時期,漢代敘事大賦已走近尾聲,抒情小賦逐漸興起。這些抒情小賦,代表著東漢辭賦的發展趨向,在辭賦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張衡就是這樣一位承前啟後的辭賦家。

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中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和文學家。他博通群書,曾任太史令、河間相、尚書等官職。他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利用銅壺滴漏帶動的渾天儀和第一臺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和賦兩方面。著名的《四愁詩》,對後來七言詩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最著名的賦篇是《二京賦》和《歸田賦》。

《二京賦》模仿《子虛賦》和《兩都賦》,體制宏偉,鋪敘誇張,被稱為京都大賦的"長篇之極軌"。但它在描述社會風俗、表現都市生活方面有些新的突破。賦中對統治者進行了諷刺批評,規勸統治者要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表現出作者對封建統治的危機深感憂慮。這些都非司馬相如、班固的作品所可以比擬。張衡的敘事大賦可以說是對漢大賦的一個總結。

《歸田賦》是一篇抒情小賦。作者借想像中的歸田之樂,抒寫了仕不得志的憤懣感情。作者開頭寫自己離京歸田的原因:"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作者入世已久,而與世不合,願歸于田園。中間寫隱居山林田園的樂趣:"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鯋鰡。"作者用清新的語言寫出了春日田園景物的美妙,抒發了自己歸田後的恬談心情。末尾寫縱心物外、忘懷榮辱的人生態度:"於是曜靈俄景,系以望舒,極般遊之至樂,記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回駕乎蓬廬,彈五弦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作者對世事已經厭惡,只想過一種恬淡的生活。作品雖有一些消極情緒,但表現了作者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精神。

《歸田賦》全篇211個字,形式短小,抒情言志,文辭清麗,樸實感人,毫無鋪採虛誇堆砌之習,是東漢抒情小賦的代表作,為辭賦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新的境界。

趙壹,漢末人,字元叔,漢陽西縣(今甘肅天水)人。東漢辭賦家。他恃才傲物,狂蕩不羈,終身位不過郡吏,遭鄉黨世俗排斥,屢陷於罪。他的代表作品是《刺世疾邪賦》和《窮鳥賦》。

《刺世疾邪賦》指責邪惡腐敗的世態。他揭露統治階級"寧計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和"佞諂日熾,剛克消亡,舐痔結駟,正色徒刑,嫗  名勢,撫拍豪強"的醜惡。面對醜惡的現實,作者憤慨地表示:"寧饑寒於堯舜之荒歲兮,不飽暖於當今之豐年。乘理雖亡而非亡,違義雖生而匪存。"作品揭露和抒情融為一體,感情激烈,語勢短促有力,篇幅短小,在漢賦中別具一格。《窮鳥賦》借物言志,抒寫了對漢末兇險恐怖的黑暗政局的憂憤。

蔡邕(公元132-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漢末頗負盛名的文學家。年少博學,喜好辭章、數術、天文、書法,精通音律。靈帝時召拜郎中,遷議郎。因上書論朝政闕失,遭誣陷流放朔方。遇赦後,正值漢末大亂,亡命江湖十餘年。董卓專權,被迫出仕。董卓被誅後,被捕死於獄中。著詩、賦、碑、誄、銘等凡104篇。其中的《敘行賦》記述赴京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借古諷今,抨擊了漢末腐敗的政治,表現了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5.東漢的文人五言詩

五言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主要形式。漢代受樂府民歌的影響,文人創作的五言詩開始出現。

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但"質木無文",藝術性不高。此後,有張衡的《同聲歌》,詞採綺麗,表達技巧有一定的進步。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日趨成熟,藝術成就最高的是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嬌饒》,表現技術成熟。另外,還有許多無名氏的五言詩流傳下來,以梁代蕭統《文選》中收入的《古詩十九首》最具代表性。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大多是地位低下、懷才不遇的文人,詩歌主要寫別情、宦情。遊子出門既久,思鄉思家思婦之情油然而生,如《客從遠方來》:"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奇。相去萬餘裡,故人心尚爾。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這裡的遊子思婦之辭寫得哀豔纏綿,含蓄有味。還有《行行重行行》、《迢迢牽牛星》、《明月何皎皎》等,都充滿了懷人相思之情。

士人遠遊的目的,是為了:"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 (《今日良宴會》)當他們遊宦四方,飽嘗世態炎涼,宦情不如意時,不免憤憤不平地慨嘆:"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好手,棄我如遺蹟。" (《明月皎夜光》)

他們既然流落江湖,也就有了知己難遇的牢騷,如《西北有高樓》:"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希。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全詩通過知音難覓的特定情景來抒發落寞失意的心情,如夢如幻,幽怨悲涼。

《古詩十九首》所反映的社會內容比較貧乏單調,但真實地反映了一部分文人的思想感情,也曲折地反映了漢末動亂的部分社會現實,其藝術成就是很高的。鍾嶸評價它:"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它把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自然、渾厚、真摯,語言淺近精煉,生動妥貼,在中國五言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魏晉南北朝和唐人的詩歌創作有著很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學的源頭是原始巫術
    中國文學的源頭有神話說、勞動說、卜祝辭說、六經說等。諸家聚訟不已,莫衷一是。文學的起源問題是中國文學研究中不可迴避的重大議題,關乎中國文學的演進脈絡與發展規律。近年來,考古資料的不斷豐富,為中國文學源頭的探索揭開了新圖景。出土文獻愈來愈表明,中國文學的源頭在「原始巫術」。
  • 中國首位方言大師揚雄 一篇辭賦敲開仕途大門
    他的文學名篇有《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揚雄的這四篇「大賦」,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說到辭賦,必稱漢賦「四大家」(揚馬班張)。揚雄的哲學著作有《太玄》《法言》等,語言學著作有《方言》。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名篇《陋室銘》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之名句。滄海桑田,郫都之故亭早已無存。由於揚雄曾在綿州講學,綿陽人就在風景秀麗的西山為揚雄修建子云亭。
  • 文學專業考研文學理論名詞解釋
    文藝學:研究文學的科學統稱,包括文學發展史、文學批評、文學理論。文學理論:以社會歷史現實為研究對象,以哲學方法論為總指導,研究和闡明文學性質、特點和一般規律的科學。文學觀念:對文學的看法,「什麼是文學」,變化中的,因民族、時代、群體、人而不同。
  • 2019年國比論壇「文學與世界」專場聚焦中國文學走出去
    2019年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執委會會議暨國際比較文學高峰論壇的序幕專場「文學與世界——高端學術圓桌會」日前在素有深圳「文化藝術地標」之稱的雅昌藝術中心如期舉行。專家學者圍繞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的區別、翻譯與文學作品的關係、影響中國文學海外傳播與接受的因素、以及文學創作與文學研究如何更好地與世界對話等議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 王佐良《今日中國文學之趨向》與抗戰英文宣傳冊(下)
    一門是「現代中國散文之風格」,介紹了「十年動亂」過後的新時期中國散文風格的豐富多彩,以及各種類型的文章所反映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風貌。另一門是「英美文學在中國」,論述了「五四」以來的中國新文學在外國文學的影響下與之發生的互動和創新。兩門課都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後父親又多次應邀赴美講學論及這方面的專題,可見這和他早年的文學觀是一脈相承的。
  • 中國第一批科幻文學方向博士研究生畢業
    本文圖片 超俠 攝自2003年起,「科幻文學」作為「全國獨家」的專業方向在北師大文學院開設。文學院下設11個研究所,其中「兒童文學與科幻文學」屬於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科幻文學」是掛靠在「兒童文學」專業下的三級學科。2015年秋季,北師大的科幻文學研究方向招收首個博士生。
  • 周裕鍇談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
    您的這種取向,是否受了您書中多次提及且引述的錢鍾書、程千帆先生的影響,試圖用「古代文學的理論」重寫「古代的文學理論」?周裕鍇:我年輕時讀過些中國文學批評史和文論選一類的書,對歷代文論的主要觀點有所了解。八十年代念研究生,讀了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編》《談藝錄》《舊文四篇》,非常喜歡錢先生比較文學式的方法,即立足中國文論的基礎,借鑑西方相近的觀點來做比較詮釋。
  • 作家應該是個雜食動物——陳鴻波做客「羊臺茶座」文學沙龍
    2020年6月23日下午,在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前夕,深圳市寶安區鴻雁文藝社、石巖文學創作協會,在石巖人大黨工委辦公室會議室(石巖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羊臺茶座」文學沙龍系列講座第74期——《作家應該是個雜食動物》。沙龍現場陳鴻波邀請作家、詩人、《民治 .
  • 文學專業考研入:文學理論名詞解釋
    文藝學:研究文學的科學統稱,包括文學發展史、文學批評、文學理論。  文學理論:以社會歷史現實為研究對象,以哲學方法論為總指導,研究和闡明文學性質、特點和一般規律的科學。  文學觀念:對文學的看法,「什麼是文學」,變化中的,因民族、時代、群體、人而不同。
  • 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史:從「遠古大神」到「修仙的學霸」
    在我寫這本書之前,穿越題材已經泛濫了,但所有的穿越小說,全都是從一個世界穿到另一個,要麼是地球穿到異界,要麼是現代穿到古代,總之都是讓主角有一個新的身份開始他的新人生。而我創造了一個不同的穿越方式,主角還是穿到現在這個世界,身份依舊是他本人,他只是穿越成了幾年前的自己。
  • 中國散文發展史
    另一類是寫給皇帝的上書,如《論督責書》、《獄中上二世書》,但無多大文學價值,與《諫逐客書》比,有著天淵之異。  (一)特色  散文到了漢代,又在國家政權啟封建大一統的廣闊社會背景之下,繼續發展起來,取得很高的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中國當代文學如何面對」世界「?——以莫言的中國評價話語為例
    2019年5月24日下午,由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及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和《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雜誌協辦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系列講座」第五十八講在中文系舉行。此次講座由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宋炳輝主講,中文系張輝老師主持,題目為「中國當代文學如何面對『世界』?
  • 2020初中語文文學常識順口溜之四字口訣法
    漢代文賦,首推賈誼。劉向司馬,《戰》《楚》《史記》。班固《漢書》,斷代開啟。     3. 魏晉建安,三曹領先。父有樂府,《神龜》《蒿》《觀》。曹丕燕歌,典論批評;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 初唐四傑,盧駱王楊。山水田園,王維浩然。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之渙昌齡,高適岑參。李白浪漫,蜀道進酒;杜甫寫實,三吏三別。
  • 世界文學維度下,青年作家寫什麼
    7月6日,第三屆上海—南京雙城文學工作坊「世界文學和青年寫作」在復旦大學舉行。主辦方供圖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上海和南京兩座城市有著密切的「文學雙城」傳統。7月6日,由復旦大學中文系、上海市作家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上海—南京雙城文學工作坊「世界文學和青年寫作」在復旦大學舉行。
  • 書訊丨「文學共同體書系」出版 文學細語融中國文學眾聲
    萬瑪才旦電影與文學的雙棲互補,吉狄馬加詩與文的磅礴之作,扎西達娃的先鋒與孤獨,次仁羅布的滿懷悲憫,阿雲嘎與哈斯巴根書寫的民族寓言,米吉提、阿斯木、胡爾曼別克對這片土地始終葆有的熱情。他們以各自民族經驗作為起點,將文學細語融於當下中國當下文學的眾聲。「沒有他們,中國當代文學版圖是不完整的。」本書系作者中,多位曾獲國家級文學獎項駿馬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等。
  • 中國語言文學考研學校排名,中國語言文學5大名校
    中國語言文學包括語言和文學兩個大的專業,是中國大學史上最早開設的專業之一,按照教育部對學科門類的劃分,它主要包括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8個二級學科。
  • 聚焦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助力南京「文學之都」建設
    市文聯供圖 大熱電視劇《羋月傳》《燕雲臺》原著作者蔣勝男、《山海經密碼》作者阿菩、《網絡英雄傳Ⅰ——艾爾斯巨巖之約》作者郭羽、《我在火星上》作者天瑞說符……百位網文大神齊聚南京!11月24日—26日,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京市文學之都促進會承辦的「全國知名網絡作家創作研討班暨全國百名網絡作家文都行」活動在寧舉行。
  • 作家劉廣元:文學是世界的語言 人性是文學的氣質
    曾經,提起這片土地,人們聯想到的唯有加勒比海盜,加勒比之於中國就好比南極之於世界,是一個遙遠而略帶點神秘的地方,即便是該地區擁有全球排名前十的蜜月酒店,選擇旅遊目的地時也鮮被提及。而今,提到加勒比,不少讀者腦中開始勾勒出誘人的藍天白雲、沙灘陽光之景,卷卷引人入勝,當然,還有瞬息萬變的「颶風海嘯」。  助推國內掀起加勒比「颶風海嘯」的便是長期旅居加勒比地區的劉廣元。
  • 破解文學批評的斯芬克斯之謎
    反觀當下中國文壇,許多批評家做不到如此。何故?這是一個看似複雜其實簡單的斯芬克斯之謎。 如今,批評與創作,批評家與作家,不僅是規模上不對等,更有觀念上的不對等。傳統時代成長起來的批評家們,批評的方式依舊賡續著傳統,面對日新月異的文學發展,這樣的批評思維方式就顯得特別尷尬,對作家尤其是新媒體作家幾乎沒有影響力。
  • 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影響效果評估研究
    《白毛女》就是這樣一部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自 1945 年誕生以來至 21世紀的今天,在 70 多年的時間裡,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獲得世界影響最大的一部藝術作品之一。按照一部文學作品所獲得世界影響的三個標準,《白毛女》都完全符合,在時代因素方面既反映了中國 20 世紀新舊社會巨大變遷的時代精神,即廣為人知的「舊社會將人逼成鬼,新社會將鬼變成人」,同時《白毛女》所獲得的海內外社會反響最大、獲得評價最多,而通過歌劇、芭蕾舞、電影等不同藝術形式的傳播,其傳播範圍也是最為廣泛的一部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