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了#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活動!
對於南極洲,大家都不陌生,最為熟悉的就是冰川和企鵝,南極洲是地球上除了科考站外唯一沒有人類居住的一塊大陸,常年處於零下30度以下的極寒氣溫!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千米,其面積位居世界各洲第五位,而且其平均海拔都有2350米,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
正因為南極洲這樣的幾個極寒地帶,只有企鵝是這個洲上的「主人」,因此南極洲貌似是「不歡迎」人類一樣,僅有一些來自其他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以及捕鯨隊,也算是地球上最後的一片「淨土」!不過,在2020年2月9日南極洲西摩島上的氣象站記錄到20.75℃高溫的消息。
有的人可能不理解,為什麼南極洲是這樣的極寒天氣和冰天雪地呢?這個要從南極洲形成的歷史來說了,南極洲的形成也是經歷了億萬年的時間。南極洲原是遠古時代古岡瓦納大陸的核心部分。因為地球的板塊一直都是在運動的,大約在1.85億年前古岡瓦那大陸先後分裂為非洲南美洲板塊、印度板塊、澳洲板塊並相繼與之脫離。大約在1.35億年前非洲南美板塊又一分為二,形成了非洲板塊與南美板塊。
大約在5500萬年前,澳洲板塊最後從古岡瓦那大陸上斷裂下來飄然北上,於是只剩下了單獨的的南極洲,大約到了1500萬年前左右,由於南極洲逐漸遠離赤道,南移到南極點附近,氣候逐漸變得寒冷,因此就形成了冰天雪地的南極洲。
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極洲上因為常年極寒,所以上面常年覆蓋著冰雪,厚的地方都達到了4千餘米。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很多國家都在南極洲建立了科考站,1960年前蘇聯的科學家在南極洲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冰湖」,因此還推測了這個下面原來一定是一個巨大的湖泊,因為南極洲變得極寒,所以就被厚厚的冰層覆蓋著!
不僅是前蘇聯發現了這樣的冰下湖泊,美國和其它國家的科考人員也相繼發現了冰下湖泊。而且通過現代技術還測繪出了南極洲大陸原有的地形,原來南極洲厚厚的冰層下面全部都是大小不一的湖泊!
根據南極洲的形成,它的下面是不是存在著遠古的生命呢?就像在其它的陸地上能發現恐龍等遠古生命化石一樣,南極洲下面是否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呢?這一點勾起了科學家大的興趣,如果有,那就是科研上的一個重大的發現,同時更是研究生命的進化最好的線索!
當然,有了想法就會有所行動,在南極進行科研活動的國家幾乎都在探索,尤其俄羅斯是最早開始行動的國家。不過,當他們的動作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非常讓人為難的事情,對於冰下的研究是可以進行,因為南極的冰層是後面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因此才覆蓋了原來的大陸,如果貿然行動,會不會把冰表面上的微生物給帶到了冰的深層而造成了研究的誤判呢?所以這樣的行動最後也就停滯了!
在進行了相關的技術研究之後,勘探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科考隊又開始進行了冰下的探測,並且還選擇了自己勘探的區域,大致範圍是美國負責惠蘭斯湖(Lake Whillans)、俄羅斯負責沃斯託克湖(Lake Vostok)、英國負責埃爾斯沃思湖(Lake Ellsworth)。
在勘探的時候,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方式,其中俄羅斯的科研隊伍就遇到了很懵逼的情況,仿佛是石油勘測隊一樣,遇到了井噴的情況,被人笑為「淋了一次億萬年前的雨」,具體的情況是他們在鑽探的時候,由於冰下氣壓的問題,冰下的水突然發生了井噴,地下的高壓將湖水擠了出來,最後噴向了空中,旁邊的科研人員還被淋成了落湯雞!
當然,這個「雨」還不是白淋的,因為他們最終有了很大的收穫,發現了3000多個基因序列,有94%是細菌的,有6%是真核生物大的,因此研究出了冰層下的湖中包含了複雜的生物結構,甚至還有軟體生物!當時有人想,會不會是表面上待下去的呢?這個最後被否定了,因為強大的壓力,使得井噴,表面的生物是無法進入到冰層下的湖中的!
在研究方面,美國做得更加細緻一些,沒有俄羅斯那種暴力的鑽探,連無菌外套都穿上了,不僅阻止了外界生物進入湖底,更是在湖中有重大的發現!
美國在他們負責的湖中取得的樣品中發現裡面的細菌都是有生命的,而且還在此後的一年中相繼發現了每毫升水中居然存在著13萬個細菌的細胞,與在深海中發現的微生物的密度差不多,通過基因測序後得出了3900多種遠古細菌的樣本!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
有遠古微生物的跡象,讓科學家們無比的興奮,但是微生物並不是高等生物,這就更加促使了他們研究的步伐,最後在默瑟湖底的淤泥樣品中發現了硅藻殼,還發現了蝦狀甲殼類動物的殼,同時也發現了類似於甲殼動物的殼!
當然,這正是南極洲地理和地形演變的見證,原來在溫暖時期生活在湖裡的生物最後被厚厚的冰層覆蓋著,幾百萬年都不曾與外界接觸過!這些發現不僅僅是湖底生物的探測,更是研究地球上生物進化非常好的樣本,透過這些還能對地球地殼運動、冰川和氣候變化有更深遠的研究!
科學視野,不同見解,評論點讚,腰纏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