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英語學習和以前不一樣了,有更加豐富的多媒體手段。按道理英語學習方法也是唾手可得,但大家還是覺得英語難學,學不好。
這是因為,錯把工具當目標。任何書籍、音像資料或者課程,都是英語學習的工具,關鍵是如何利用好這些工具。麻煩的地方是,選擇太多了。光是英語起步,就有各種繪本、牛津樹或者其它品牌的內容。然後,還有諸多在線的或者線下的課程。
大家在說的好多名詞,我一點都不清楚。
許多家長特別焦慮英語,恨不得三歲就開始像歐美小朋友一樣學好英語。不管家長會不會英語,美其名曰英語啟蒙。但英語不過是個工具罷了,我認為啟蒙沒有意義。當需要用到的時候,再去學就可以了。
小學現在基本都安排了英語課程,跟著學校走即可。我當年是初一才上英語課的,不妨礙我把英語學得不錯。有些事情做早了,不一定有用,可能還起反效果。我相信,大多數家長的英語啟蒙都是在做「無用功」。(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人年輕的時候,都喜歡做很多「有為」的事情,相信努力出成績。但久了之後就會發現,「無為」、靜待花開,可能更好。不過這事也勸不了,陷進去了,就不容易跳出來。畢竟現在人挺閒的,找點事情努力下,哪怕會失敗,也未嘗不可。
初中以前的英語,我沒學習經驗,寫不了。怎麼讓小學生甚至學齡前兒童喜歡英語、學好英語,這種問題和我的認知有矛盾,也答不了。我認為,少學點英語,多戶外鍛鍊,對小朋友的價值高得多。
我喜歡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全力以赴地做好事情。過早的時候,往往費力不討好,平添許多煩惱。反正初中學英語,肯定是不耽誤學好的。
學好英語的標準是,能應試,也能聽說讀寫。對學生來說,具體的內涵包括:
一、考高分:初中英語基本要考接近滿分,高中至少要考130+,大學要過六級高分線。
二、能聽懂普通英語:外國人講的正常語速,基本都能聽懂,並正確理解。
三、能自然表達:和外國人交談不需要思索太久,不會詞不達意。
四、能閱讀普通材料:能完整理解以常用單詞為主的文字內容。
五、能寫普通材料:和外國人進行書面交往,沒有任何障礙。
這些我都做到了,其實並不難。我在鄉下讀書,老師水平比較一般,學習工具很少,當時學好靠的就是持續地練習。
持續練習是最適合語言學習的,英語不像數學、物理那麼容易出成果,短期之內進步很小,所以往往容易讓人放棄。我很幸運,一開始就抓住了竅門,知道應該打持久戰,所以初中開始每周至少在上學日都要安排額外的英語學習。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做到連綿不斷。
這些額外的學習,有時候會和老師安排的重疊,那就不再疊加。比如抄單詞、做習題,我爭取用最短的時間做完。然後自己安排學習計劃,這個是不跟老師走的。
我初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讀課文,早上起來讀幾篇,傍晚放學讀幾篇。我那時剛開始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反正老師說要多讀,就多讀,是個很傻的學生。然後考試的時候就發現了,好多題目都直接能在課文裡找到答案,就是換了些單詞。各種詞組、語法,課文裡面都有。所以,我也懶得去找課外書做題了。學校發什麼,我就做什麼。
初二有全國中學生英語競賽,因為平時英語考試就是滿分,總是第一名,所以直接入選大名單。但是第一次模擬考不理想,好多題不會,也不知道咋辦。結果老師借了本競賽輔導書給我,其他同學都有,就我沒有,但還是比他們高分。所以我這個英語基礎,是真的紮實。看書之後,我就知道出題和答題的竅門。結果第一次到市區參加大賽,順利拿了個全國一等獎回來,其他人就還有一個女生拿了三等獎。
每天額外的學習時間不多,一般朗讀最多也就半小時。時間太久了,嗓子不舒服。但是不要小瞧這半小時,一年三百天,累積起來就是150個小時。三年就是450個小時,積少成多,量變引起質變,英語不可能差。
別人覺得我英語好肯定有秘訣,老想偷師,是不是有好的輔導書,或者好方法,等等。但或許真相是,沒有方法,才是好方法吧。英語學習有它的規律,認清了規律,剩下的就是腳踏實地執行下去罷了。
自從我讀過《新概念英語3》100遍之後,大二英語課結束後,就沒有再學過英語了。迄今為止,我的聽說讀寫能力基本沒有退步。平時我都用不上英語,除了偶爾查點資料、遇到老外或者出國。
我的英語學習經歷,讓我認為:
一、英語非常簡單
二、英語不那麼重要
三、不需要提前投入
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然後朝著目標穩步不移地前進。小朋友太早學習,也不知道學了個啥,經常只是為了緩解家長的焦慮罷了。
與其為了家長學而學,倒不如讓小朋友自己發現學英語的必要性,哪怕就是為了應試。應試就是一個最好的目標,英語成績不好,直接影響升學、待遇和江湖地位。我以前就是這麼樸素的想法,英語學好了,成績好,保住我第一名的寶座。
我的英語學習過程是有次第的:
一、先學好音標,能發準確的音;
二、熟讀課文,朗朗上口;
三、記憶充足的單詞、詞組;
四、理解語法;
五、做題練習。
這裡面不涉及到任何工具,學校發的就夠了,連課文配備的磁帶我都不買,就蹭課堂的。學校的教材基本上就是最好的內容,畢竟集合了多少專家的心血,還有那麼多年的使用經驗和改進。能把教材用好、學透的學生,英語怎麼可能差呢?
不要貪新鮮,新鮮的一般沒好貨。很多學生之所以學不好,是因為老師沒教好,才想著找外面的東西。但從我的個人學習經驗,老土的東西,往往是最有效的。反而喜歡玩花樣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幾個學得好的。
中學生要是想拓展一下英語水平,除了讀課文以外,可以朗讀《新概念英語》100到200遍。除此之外,我認為沒必要再去讀任何英語課外讀物,純粹浪費時間。我高中也讀過《讀者文摘》,結果好多不會的單詞,花時間查了,後面記住的也沒多少。等英語的基本功紮實了,以不變應萬變,讀啥都沒問題。
這就是我的新概念英語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