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中國首家網貸平臺誕生,作為海外「舶來品」的P2P網貸,至今已在國內跌跌撞撞走過了12年,迎來屬於自己的「本命年」。
12年間,以網貸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既有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高光」時刻,也出現了「e租寶事件」等負面案例,而持續開展的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則有望將行業從「牛鬼蛇神」並起的混戰時代,帶進規範發展的「正規軍」序列。
在12周年之際,網貸之家梳理了期間行業發生的重要大事件,一起回顧中國網際網路金融這些年的心路歷程。
1
中國第一家網貸平臺的成立
(2007.06)
2017年6月,中國第一家P2P平臺拍拍貸在上海成立,主打的是做純信息中介(純信用無擔保),標誌著線上借貸平臺正式落地中國。十年之後的2017年11月10日,拍拍貸成功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總市值40億美元。
在拍拍貸之後,P2P開始在中國生根發芽,諸多平臺相繼湧現,影響範圍不斷擴大。不同特色的P2P也開始陸續誕生,如開創本金墊付模式的紅嶺創投、開創風險備付金模式的人人貸、首家銀行背景的P2P平臺陸金所等,陸續出現。
從2012年開始,國內P2P行業進入爆發期,平臺如雨後春筍大量成立,平臺數量迅速從2011年的50家增長到2012年200家左右,並在隨後的3年迎來爆發式增長,至2015年年底大幅度增至3433家,較2012年增長增長幅度超過20多倍。
不過,從2016年1月開始,網貸平臺數量轉而下降,並在2018年「雷潮」過後急速減少,到2019年7月底,正常運營平臺數已降至不足800家。
2
餘額寶誕生(2013年6月)
2013 年 6 月 ,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網際網路基金產品——「餘額寶」,短短5個月後,「餘額寶」用戶資金規模突破1000億大關,到2017年初突破1萬億元。此後,經歷了數次限額、限購,並陸續接入其他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供用戶選擇,至2018年年底已對接20隻貨幣基金。
2013年,「餘額寶」猶如一聲驚雷,徹底點燃了網際網路金融的熱情,引來諸多的跟隨者紛紛涉獵。同年10月,「百度理財」平臺正式上線,騰訊理財通、微信「紅包」也於之後的2014年1月相繼上線。此外,一些大型銀行紛紛著手布局網際網路金融,設立直銷銀行。
可以說,「餘額寶」的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真正意義上的「元年」。而此後P2P平臺也迎來了爆發性增長,至2015年底,平臺家數達到歷史峰值3433家。
3
網際網路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3月)
2014年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及「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這是網際網路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標誌著網際網路金融進入決策層視野,也標誌著網際網路金融將正式進入中國經濟金融發展序列,並有望得到名正言順的市場定位和決策層重視。
4
十部委聯合發布網際網路金融「基本法」
(2015年7月)
2015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央行頒發的第一份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文件,被稱為網際網路金融「基本法」。
《指導意見》給予網絡借貸明確定位:個體網絡借貸機構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網絡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明確從業機構應當建立第三方存管制度。
5
「e租寶事件」爆發
(2015年12月)
打著「網絡金融」旗號e租寶,在上線僅一年多時間融資規模達700多億元後轟然倒下,受害投資人遍布全國31個省市區……2015年的12月3日,e租寶深圳分公司突然被經偵突查,40餘人被警方帶走調查。
隨後e租寶位於廣東東莞、佛山、安徽、上海等地的多處辦公地點接連被警方查封,負責人相繼被捕……e租寶出事震驚了全社會,引發網貸行業汙名化,行業聲譽降至冰點。而「e租寶事件」爆發,也助推網貸行業進入了長達數年的「嚴監管」時代。
6
P2P網貸上市第一股
(2015年12月)
2015年12月18日,宜信公司旗下在線P2P網貸平臺宜人貸在紐交所敲鐘上市,標誌著中國P2P網貸行業IPO第一股誕生,也成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第一股。
業內人士分析,宜人貸的成功上市對國內P2P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為國內眾多平臺樹立了目標和發展方向。隨後,包括信而富、和信貸、拍拍貸、微貸網等在內的眾多國內P2P平臺,先後成功登陸美股上市。
7
四部委聯合出臺
P2P網貸管理暫行辦法
(2016年8月)
2016年8月24日,原銀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四部委聯合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P2P網貸行業首部業務規範政策正式面世。《暫行辦法》除了界定網貸內涵、監管體制、業務規則等主要內容外,還劃定了P2P網貸不得觸碰的「13條紅線」。
為避免對行業造成較大衝擊,《暫行辦法》作出了12個月過渡期的安排,在過渡期內通過採取自查自糾、清理整頓、分類處置等措施,進一步淨化市場環境,促進機構規範發展。
8
互金登記披露服務平臺上線
(2017年6月)
2017年6月5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網際網路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強化了網貸機構信息披露的社會監督機制,有利於促進網貸機構規範開展信息披露,依法合規經營。此外,該平臺提供監管部門對互金平臺統一監測和社會公眾對互金平臺數據統一查詢的入口,可實現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測和穿透式監督管理,將有力支撐網際網路金融摸排和查處。
9
網貸行業「1+3」制度體系正式形成
(2017年8月)
2017年8月25日,原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自此,P2P網貸行業銀行存管、備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規政策悉數落地。該信披指引與2016年8月24日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共同組成網貸行業「1+3」(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制度體系。
10
「現金貸」整治開啟(2017年12月)
2017年12月1日,國家互金專項整治辦、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辦聯合發布《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141」號文),將現金貸業務納入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範疇,統籌開展對現金貸業務的規範整頓工作。「141」號文的發布標誌著監管對現金貸業務的整治拉開大幕,對其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1
網貸「雷潮」爆發(2018年6月)
2018年6月中旬,唐小僧平臺「爆雷」,引燃了P2P網貸行業的新一輪動蕩。此後,數百家問題平臺在2018年6月至9月短短數月內集中爆發風險,一時間「雷潮」席捲整個P2P行業。「雷潮」也加速了平臺的淘汰,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由2018年6月時的1959家,截至2019年7月底已降至787家,期間降幅超過6成。
12
P2P老賴信息納入徵信
(2018年10月)
2018年10月,據人民銀行透露,首批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已被納入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和百行徵信的系統,有助於對於惡意逃廢債的借款人在授信方面給予制裁,形成有效的失信懲戒。
13
「團貸網」事件爆發(2019年3月)
2019年3月28日,「團貸網」事件爆發。根據警方通報,團貸網實控人唐軍、張林自動投案、公安部門對團貸網以涉嫌非吸立案,唐軍、張林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根據警方最新通報,截至7月30日,該案累計追繳凍結涉案資金56.38億元人民幣、涉案股權和股票帳戶一批,查封扣押涉案房產50套、土地2塊、飛機2架、汽車49輛及物品一批。
14
首提網貸「監管試點」
(2019年7月)
2019年7月,據媒體報導,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了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座談會,全面分析了當前網際網路金融和網貸風險形勢,首提在2019年四季度進行「監管試點」,專項整治工作按照「成熟一家、納入一家」的原則,將整改基本合格機構納入監管試點。
15
寫在最後
從2007年至今,國內網貸行業完整了經歷了一個12年輪迴,從最開始的寥寥數家平臺,到之後的草莽輩出、群雄混戰,並在數次「雷潮」及強監管的態勢下,進入到了規範發展的新時期,平臺之間「優勝劣汰」的趨勢愈發明顯。
未來,相信在「監管試點」依然保留的背景下,伴隨著不合規業務的逐步出清,網貸行業終會在監管的精心呵護下度過當前的陣痛期,迎來穩定運行的明天。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